主頁 類別 社會心理 經理人必備商務口才與談判知識

第7章 第七章把握說話的分寸與尺度

人與人之間溝通,懂得如何說話、說些什麼話、怎麼把話說到對方心坎裡,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嘴上功夫看似雕蟲小技,卻有可能因此扭轉你的一生。 劉邦打敗項羽,平定天下之後,開始論功行賞。這可是攸關後代子孫的“萬年基業”,群臣們自然當仁不讓,彼此爭功,吵了一年多還吵不完。劉邦認為蕭何功勞最大,就封蕭何為侯,封地也最多。但群臣心中卻不服,私底下議論紛紛。 封爵受祿的事情好不容易塵埃落定,眾臣對席位的高低先後又群起爭議。許多人都說:“平陽侯曹參身受七十處傷,而且率兵攻城略地,屢戰屢勝,功勞最多,應當排他第一。” 劉邦在封賞時已經偏袒蕭何,委屈了一些功臣,所以在席位上難以再堅持己見,但在他心中,還是想將蕭何排在首位。這時候,關內侯鄂君已揣測出劉邦的心意,於是就順水推舟,自告奮勇地上前說道:“大家的評議都錯了!曹參雖然有戰功,但都只是一時之功。皇上與楚霸王對抗五年,時常丟掉部隊,四處逃避,蕭何卻常常從關中派員填補戰線上的漏洞。楚、漢在滎陽對抗好幾年,軍中缺糧,也都是蕭何輾轉運送糧食到關中,糧餉才不至於匱乏。再說,皇上有好幾次避走山東,都是靠蕭何保全關中,才能順利接濟皇上的。這些才是萬世之功。如今即使少了一百個曹參,對漢朝有什麼影響?我們漢朝也不必靠他來保全啊!你們又憑什麼認為一時之功高過萬世之功呢?所以,我主張蕭何第一,曾參居次。”

這番話正中劉邦的下懷。劉邦聽了,自然高興無比,連連稱好,於是下令蕭何排在首位,可以帶劍上殿,上朝時也不必急行。而鄂君因此也被加封為安平侯,得到的封地多了將近一倍。他憑著自己察言觀色的本領,能言善道,舌燦蓮花,享盡了榮華富貴。 說話,要懂得什麼時候說什麼話,說了,還要為自己說過的話負責。一個人如果沒有真才實學,沒有真知灼見,從他嘴裡吐出來的話也許能一時吸引他人,卻不能一世蒙蔽他人。 說話要有分寸,分寸拿捏得好,很普通的一句話,也會平添幾許分量;話少又精到,給人感覺深思熟慮。而說話的分寸取決於與你談話的對象,話題和語境等諸多因素。 換句話說,要言之有度。 有度的反面則是“失度”,什麼叫做“失度”呢?一般說來,對人出言不遜,或當著眾人之面揭人短處,或該說的沒說,不該說的卻都說了。這些都是“失度”的表現。下面我們就簡要介紹一些在談話中禁忌的話題,接觸這些話題容易導致談話“失度”,產生不良效果。

隨意詢問健康狀況。向初次見面或者還不相熟的人詢問健康問題,會讓人覺得你很唐突。當然如果是和十分親密的人交談,這種情況不在此列。 談論有爭議性的話題。除非很清楚對方立場,否則應避免談到具有爭論性的敏感話題,如宗教、政治等易引起雙方抬槓或對立僵持的話題。 談話涉及他人的隱私。涉及別人隱私的話題不要輕易接觸,這裡包括年齡、東西的價錢、薪酬等,容易引起他人反感。 個人的不幸。不要和同事提起他所遭受的傷害。例如,他離婚了或是家人去世等。當然,若是對方主動提起,則要表現出同情並聽他訴說,但不要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而追問不休。 講品位不高的話。一些有色的笑話,在房間內說可能很有趣,但在大庭廣眾之下說,效果就不好了,容易引起他人的尷尬和反感。

在人際交往中,談話要有分寸,認清自己的身份,適當考慮措辭。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應該怎樣說才能獲得更好的交談效果,是談話應注意的。 同時還要注意講話盡量客觀,實事求是,不誇大其詞,不斷章取義。講話盡量真誠,要有善意,盡量不說刻薄挖苦別人的話,不說刺激傷害別人的話。 1671年5月,倫敦發生了一起舉世震驚的盜竊案。一夥盜賊潛入倫敦市郊馬丁塔,想要搶走英國“鎮國之寶”——國王皇冠。因消息走漏,盜賊束手就擒。英王查理二世得知此事,非常震驚,決定親自審問這些膽大包天的狂妄之徒。於是,罪大惡極的首犯布勒特被押到了國王面前。查理二世看著眼前這位其貌不揚的人,心中暗想:我倒要看看此人究竟有何能耐,居然敢盜國寶。想到這裡,他便開口問道:“聽說你還有男爵的頭銜?”

“是的,陛下。”布勒特老實地回答。 “我還聽說你這個頭銜是誘殺了一個叫艾默思的人而得來的。” “陛下,我只是想看看他是否配得上您賜給他的那個高位,要是他輕而易舉地被我打發掉,陛下就能挑選一個更適合的人來接替他。”查理二世沉思了一會兒,覺得布勒特不僅膽大包天,而且口齒伶俐。於是又厲聲問道:“你膽子越來越大,竟然敢來盜我的王冠?” “我知道我這個舉動太狂妄了,但是,陛下,我只是想以此來提醒您關心一下我這個生活無依無靠的老兵。”“哦,什麼?你並不是我的部下!” “陛下,我從來不曾對抗過您。現在天下太平,所有的臣民不都是您的部下?我當然也是您的部下。”“那你說吧,該怎麼處理你?” “從法律的角度說,我們應當被處死。但是,我們五個人每一位至少會有兩位親屬為此而落淚。從陛下您的角度看,多十個人讚美總比多十個人落淚好得多。”查理二世沒有想到他會如此回答,接著又問:“傳說中你是個劫富濟貧的英雄,你覺得自己是個勇士還是懦夫?”

“陛下,我沒有一個地方可以安身,到處有人抓我。去年我在家鄉搞了一次假出殯,希望大家以為我死了而不再追捕我。這不是一個勇士的行為。因此,儘管在別人面前我是個勇士,但在陛下的權威面前我是個懦夫。”查理二世大悅,最後競赦免了布勒特。 人總是喜歡別人奉承的。有時,即使明知對方講的是奉承話,心中還是免不了會沾沾自喜。這是人性的弱點。一個人受到別人誇讚,絕不會覺得厭惡,除非對方說得太離譜了。 當一個人聽到別人的奉承話時,心中總是非常高興,臉上堆滿笑容,口裡連說:“哪裡,我沒那麼好,你真是很會講話!”即使事後冷靜地回想,明知對方所講的是奉承話,卻還是抹不去心中的那份喜悅。因此,說奉承話是與人交際所必備的技巧,奉承話說得得體,會使你更討人喜歡。

奉承別人首要的條件,是要有一份誠摯認真的態度。言辭會反映一個人的心理,因而有口無心,或是輕率的說話態度,很容易被對方識破,而產生不快的感覺。奉承別人時也不可講出與事實相差十萬八千里的話。例如,你看到一位表情呆滯的孩子,卻對他的母親說:“你的小孩看起來很聰明!”對方的感受會如何呢?本來是奉承話,卻變成很大的諷刺,收到了相反的效果。若你說:“哦!你的小孩子好像很健康。”效果就會好些。所以,奉承別人要坦誠,這樣,你所說的奉承話,會成為真正誇讚別人的話,對方聽在耳中,感受自然和聽一般的奉承話不同。 說服對方接受一個較小的要求後,再說服他接受一個更大的要求就有了較大的可能性。心理學家把這種逐步接近目標的說服方法叫做“登門檻”術。正像你想進一間房子,又怕遭到主人的拒絕,就先說服主人讓你的腳踏上門檻,然後再說服他讓你的腳踏進門檻內,達到了這個目的,再說服他讓你進屋就不難了。

春秋時期的晉靈公奢侈腐化。某年他下令興建一座九層高的樓台。群臣勸說,他執意不聽,乾脆下了一道旨意,勸諫者斬!這樣一來便沒人敢來勸了。 有一個叫孫息的大臣很會逗靈公喜歡,想勸諫靈公但苦於無法開口。終於有一天,他告訴靈公他能把十二個棋子摞起來,上面還能再摞九個雞蛋。 靈公聽了,覺得這事兒挺新鮮,立即要孫息露一手讓他開開眼界。孫息也不推辭,就把十二個棋子摞在一起,接著又小心翼翼地把雞蛋往棋子上摞,放第一個,第二個,第三個……孫息自己緊張得滿頭大汗、戰戰兢兢,看的人也大氣不敢出一口。因為孫息若不能把雞蛋摞好,就犯了欺君殺頭大罪。 這時,靈公也憋不住了,大叫:“危險!”孫息卻從容不迫地說:“這算什麼危險,還有比這更危險的事哩!”靈公的好奇心被勾起來:“還有什麼比這更危險?”

孫息便掂掂手中的雞蛋,慢吞吞地說:“建九層台就比這危險百倍。如此之高台三年難成。三年中要徵用全國民工,使男不能耕,女不能織。老百姓沒有收成,國家也窮困了。而國家窮困了,外國便會趁機打進來,大王您也就完了。你說這不比往棋子上摞雞蛋更危險嗎?”靈公嚇得出了一身冷汗,立即下令停工。 幾千年前,孫息利用“雜技”,“得寸進尺”地成功勸阻了晉靈公的一次不義之舉。 幾千年後,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運用這種技巧也會具有相當的效力。父母要求愛睡懶覺的孩子起床,先讓他每天早起半小時就很容易做到,等他養成習慣後,要求他再提前半小時起床,也就不難做到。而如果一下子讓他提早一個小時就比較困難。這實際上是一種循序漸進的勸說方法。

有時候相反的技巧也會起到作用,就是首先提出一個大的要求,接著再提出一個較小的要求。這與直接提出較小的要求相比,接受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這種方法對於那些小商販來說是常使用的。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賣主先是漫天要價,再討價還價,當他降低價格的時候,人們以為他退卻了,便接受了這個價格。而實際上他仍然按照自己的原有的價值意圖進行了交易,卻讓雙方都得到了滿意的結果。 在社交場上,如何在自己的上司面前說話,是人際關係中一門重要的學問。如果能很好地把握好與上司說話的火候,我們在前程與事業上的一些難題,自然會迎刃而解。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上司畢竟不像一般同事。何況一般同事之間也應該注意分寸,說話不能太無所顧忌。與領導相處,就更應該注意,特別是一些讓領導不快的話,一定要小心把握。如:“不行嗎?沒關係!”這話是對領導的不尊重,缺少敬意。退一步來講,也是說話不講方式方法,說了不該說的話。

“無所謂,都行!”這句話會讓領導認為你感情冷漠,不懂禮節。 “您不清楚!”這句話就是對熟悉的朋友也會造成很大的傷害,對領導說這樣的話,後果更加嚴重。 “有勞了!”這句話本來應該是上級對下級表示慰問或犒勞時說的,下級如果對上級這樣說,後果似乎不太妙。不小心說錯了話如何補救呢?在領導面前說錯了話,一旦反應過來,要立即就此打住,馬上道歉。不要因害怕而迴避,應面對事實,盡量避免傷害對方的人格和麵子,必要時可以再進行說明,而不必要的辯解只會越描越黑。 不經意地說:“太晚了!”這句話的意思是嫌領導動作太慢,以至於快要誤事了。 在領導聽來,肯定有“幹嗎不早點”的責備意味,你看這話能說嗎? “這事不好辦!”領導分配工作任務下來,而下級卻說“不好辦”,這樣直接地讓領導下不了台,一方面說明自己在推卸責任,另一方面也顯得領導沒遠見,讓領導沒有面子。 “您真讓我感動!”其實,“感動”一詞是領導對下級的用法。例如:“你們工作認真負責不怕吃苦,我很感動!”而晚輩對長輩或下級對上級用“感動”一詞,就不太恰當了。尊重領導,應該說“佩服”。如:“經理,我們都很佩服您的果斷!”這樣才算比較恰當。 另外,過度客氣有時反而會招致誤解。和領導說話應該小心謹慎,顧全大體。但顧慮過多則適得其反,容易遭受誤解。所以應該善於妥善處理,以平常心去應付,習慣成自然,對這類情況就可以應付自如了。如果想克服膽小怕事的心態,有時越是謹慎小心,反而越容易出錯,而一旦被上司誤認為沒有魅力,自然就得不到重用。 在交際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尷尬的事情,讓氣氛驟然緊張、難堪,學會給對方一個“台階”下,不僅緩和了對方的緊張心理,讓事情得以順利發展,而且還會讓彼此的關係得到進一步的增進。要達到這樣的目的,我們不妨學習使用以下的三種技巧。 在一個嚴肅的場合,在場者常常會被一兩件突發事件搞得哄堂大笑。這嚴重破壞了嚴肅場合的莊重氣氛,不利於活動的繼續推進。面對這類突發事件,我們應當表現出較強的自製能力,盡量不受其影響,然後拿出一如正常狀態下的嚴肅態度來應付此事,使之成為正常環節中的普通一環。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位德高望重的英國將軍舉辦了一次祝捷酒會。 除上層人士之外,將軍還特意邀請了一批作戰勇敢的士兵。酒會熱烈隆重。 沒料想一位從鄉下入伍的士兵不懂席上的規矩,捧著面前的一碗供洗手用的水喝了,頓時引來達官貴人、夫人小姐的一片譏笑聲。那位士兵一下子麵紅耳赤,無地自容。此時,將軍慢慢地站起來,端著自己面前的那碗洗手水,面向全場貴賓,充滿激情地說道:“我提議,為我們這些英勇殺敵、拼死為國的士兵們乾了這一碗。”言罷,一飲而盡,全場為之肅然,氣氛一下變了過來。 稍頃,人人均仰脖而乾。此時,士兵們已是淚流滿面。 在許多情況下,面對尷尬下不來台是因為思維框定在正常的狀態之中。這對事態的發展毫無作用。如果我們換一種角度對其尷尬的舉動做出巧妙、新穎的解釋,便可使原本的消極舉動具有了另外的內涵和價值,成為符合常理的行動。 有一次全校語文老師來聽王老師講課,校長也光臨“指導”。這下可使小王犯難了。他既怕課講得不好,又擔心有的學生回答時成績不佳,有失面子。 課上,他重點講解了詞的感情色彩問題。在提問了兩位同學取得良好效果後,接著提問校長公子:“請你說出一個形容×××的美麗的詞或句子。” 或許是課堂氣氛緊張,或許是嚴父在場,也可能兼而有之,這位公子一時為難,只是站著。 空氣凝固。王老師和校長都現出了尷尬的臉色。很快,這位老師便恢復正常,隨機應變地講道:“好,請你坐下。同學們,剛才這位同學的答案是最完美的。他的意思是一個人的美麗是無法用文字和語言來形容的。”聽課者都發出了會心的微笑。 突然間發現別人的失誤或錯誤行為,但當這些失誤或錯誤行為不會導致重大的損失出現時,我們應盡量克制自己的情緒,以平靜如常的表情和態度裝作不解對方舉動的實際意圖和現實後果,並且給對方找到一個善意的動機,變換對方的處境,讓事態的發展朝自己所希望的方向推進,以免把對方逼到窘迫的境地。 一天中午,汪老師路過學校後操場時,發現前兩天幫助搬運實驗器材的幾位同學正拿著一枚實驗室特有的凸透鏡在陽光下做“聚焦”實驗。他想:他們哪來的透鏡?難道是在搬運時趁人不備拿了一枚?實驗室正丟了一枚。 是上去問個究竟,還是視而不見繞道而去?這時,一位同學發現了他,其餘的慌忙站了起來,手拿透鏡的同學顯得很不自在。汪老師從同學們慌張的神情中判斷出這透鏡的來歷。當時的空氣就像凝固了似的。汪老師的腦子飛快地轉著,終於想出一個處理辦法。他笑著說:“喲,這枚透鏡原來被你們找到了!”凝固的空氣開始流通起來。接著他用略帶感激的語調補充道:“昨天我到實驗室準備實驗器材,發現少了一枚透鏡,以為是搬運過程中丟失了,沿途找了好幾遍都未能找到。謝謝你們幫我找到了這枚透鏡。這樣吧,你們繼續實驗,下午還給我也不遲。”同學們輕鬆地點了點頭,空氣依舊是那麼溫暖,那麼清新。 幾個好朋友聚在一起時,大家開開玩笑,相互取樂,說話不受拘束,原是一件讓人高興的事。不過凡事有利也有弊,樂極生悲,因開玩笑而使朋友不快的事情也常常遇到。因此,有的人竟認為談話時開玩笑應該避免。這是大可不必的。如果好朋友見面連開玩笑的話也不許說,那么生活也未免太乏味了。所以,生活中我們真正要注意的是開玩笑的方法,即不開過頭的玩笑。 那麼,開玩笑之前,你先要注意你所面對的對像是否能受得起你的玩笑。一般來講人可分為三類:第一種,狡黠聰明。第二種,敦厚誠實。第三種,則介乎兩者之間。 對第一種人,即狡黠聰明的人開玩笑,他不會使你佔便宜的,結果是旗鼓相當,不分高下。第二種,敦厚誠實者,則無還擊之計,亦無抵抗之力。這種人喜歡和大家一齊笑,任你如何把他取笑,他脾氣絕好,不會動怒。對第一、二種人,你可以看看對方的情形,而知道能否開玩笑。唯有介乎兩者之間的那種人,最應認真對待。這種人大概也愛和別人笑在一起,但一經別人取笑時,既無立刻還擊的聰明機智,又無接納別人玩笑的度量。如果是男的則變為惱羞成怒、反目不悅,如果是女的就獨自痛哭一頓,說是受人欺侮。所以開玩笑之前,要先認識對方,最為安全。其次,要適可而止。開玩笑,一兩句說過便完了,不要老是開一個人的玩笑,也不要連續開好幾個人的玩笑,不然你必招來非議。 開玩笑本來是一種調解談話氣氛的良好方式,但使對方太難堪了,亦非開玩笑之道。你笑你的同學考試不及格,你笑你的朋友怕老婆,你笑你的親戚做生意上了當而蝕本,你笑你的同伴在走路時跌了跤……這些都是需要同情的事,你卻拿來取笑,不僅使對方難於下台,且表現出你的冷酷。同樣地,不可拿別人生理上的缺陷來做你開玩笑的資料,如斜眼、麻麵、跛足、駝背等等。別人的不幸,你應該給予同情才是。如果在談話的人中,有一位在生理上有缺陷,那麼在談話中,要避免易使人聯想到缺陷方面的笑話。 有一天,幾個同事在辦公室聊天。其中有一位李小姐提起她昨天配了一副眼鏡,於是拿出來讓大家看看她戴眼鏡好看不好看。大家不願掃她的興都說很不錯。這時,同事老王因此事想起一個笑話,便立刻說出來:有一個老小姐走進皮鞋店,試穿了好幾雙鞋子。當鞋店老闆蹲下來替她量腳的尺寸時,這位老小姐是個近視眼,看到店老闆光禿的頭,以為是她自己的膝蓋露出來了,連忙用裙子將它蓋住。立刻她聽到了一聲悶叫。 “混蛋!”店老闆叫道,“保險絲又斷了!” 接著是一片哄笑聲。誰知事後競從未見到李小姐戴過眼鏡,而且碰到老王再也不和他打一聲招呼。其中的原因不說自明。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在老王來想,他只聯想起一則近視眼的笑話。然而,李小姐則可能這樣想:別人笑我戴眼鏡不要緊,還影射我是個老小姐。 說笑話要先看看對哪些人說,先想想會不會引起別人的誤會。像上例老王嚴重地傷了一個人的自尊,卻是他始料不及的。 在我們的周圍,有些人喜歡抬槓,只要和別人一搭上話就針鋒相對。無論別人說什麼,他總要加以反駁,其實他自己一點主見也沒有。當你說“是”時,他一定要說“否”,到你說“否”的時候,他又說“是”了。事事要佔上風,處處自以為是。這是一種極壞的習慣。 即使你真的比別人見識多,也不應該以這種態度去和別人說話。這種不良習慣使你自絕於朋友和同事,沒有人願意給你提意見或建議,更不敢向你提忠告。你或許本來是一個很好的人,但不幸染上了這種習慣,朋友、同事們都遠你而去了。唯一改善的方法是養成尊重別人的習慣。首先你要明白,在日常談論當中,你的意見未必是正確的,而別人的意見也未必就是錯的。那麼,你為什麼每次都要反駁別人呢? 大概有這種壞習慣的人當中,聰明者居多,或者是些自作聰明的人。也許他們太熱心,想從自己的思想中提出更高超的見解。他們以為這樣可以使人敬佩自己,但事實上完全錯了。一些平凡的事情,是沒有必要費心進行高深的研究的。至少我們平常談話的目的,是消遣多於研究吧。既然不是在研究討論問題,又何必在一些瑣碎的事情上固執己見呢。另外有一點應該注意,那就是在輕鬆的談話中不可太認真了。 大家在一起談話,並沒有請你說教,只是說說笑笑罷了。你若硬要自作聰明,拿出更高超的見解(即使確是高超的見解),聽者也不見得會樂意接受。因此,你不可以隨時顯出像要教訓別人的神氣。 當你的同事向你提出建議時,你若不能立刻表示贊同,但起碼可以表示考慮,不可馬上反駁。假如你的朋友和你聊天,那你更應注意,太多的執拗能把有趣的話題變得枯燥乏味。 如果別人真的犯了錯誤,而又不肯接受批評或勸告,你也不要急於求成,不妨往後退一步,把時間延長一些,隔幾天再談。否則,大家固執己見,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傷害了相互之間的感情。因此,在社交中,隨時考慮別人的意見,不要做一個固執的人,惟有這樣才能獲得人們的讚賞和喜愛。 大量事實說明,人們談話時都有一個目的:想知道他人對某件事的看法是否和自己相同,並進一步希望他人對某件事情和自己能有相同的看法。如果他人的看法與自己的看法略有不同或大不相同,便會感到極不舒服,甚至立即不高興起來。這是人很正常的一種情緒反應。當然這也是一種很不利於人際交往的現象。因此人們在日常交往中更應該注意的是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切莫自以為是。 當你聽到別人的意見和你一樣時,你要立刻表示贊同。不要以為這樣做會被人認為你是隨聲附和,因而就不吭聲了。不吭聲,雖然不會被人誤解為隨聲附和,卻也容易使人認為你並不同意。 同樣,當你聽到別人的意見和你不一致時,你也要立刻表示你什麼地方不同意、為什麼不同意。不要以為這樣做會傷害彼此的感情而不吭聲。 如果一個人的臉上長有疤痕,可以從鏡中窺見,可以使用化妝品或藥品加以治療彌補。同樣。談吐方面的缺陷也可以改變。只要治療之前,自己能夠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這些缺陷。如果不清楚自己說話的缺陷,也可以試著拿一面鏡子對照自己說話的姿態:是否手勢過多,是否翹起嘴角,是否表情難看,是否過於冷漠、緊張、僵硬,是否強抑聲調…… 以下幾點是我們說話中常有的缺陷,我們可以對照檢查,並加以改正。 用鼻音說話是一種常見且影響極壞的缺點,當你使用鼻腔說話時,就會發出鼻音。 如果你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鼻子,你所發出的聲音就是一種鼻音。如果你說話時嘴巴張得不夠,聲音也會從鼻腔而出。在電影裡,鼻音是一種表演技巧。如果演員扮演的是一種喜歡抱怨、脾氣不好的角色,他們往往愛用鼻音說話。如果你使用鼻音說話,鼻音對於女人的傷害比對男人更大。你不可能見到一位不斷發出鼻音,卻顯得迷人的女子。如果你期望自己在他人面前具有極大的說服力,或者令人心蕩神移,那麼你最好不要使用鼻音,而應使用胸腔發音。正確的方法是,平時說話時,上下齒之間最好保持半寸的距離。 一個人受到驚嚇或大發脾氣時,往往會提高嗓門,發出刺耳的尖叫。一般女性犯此錯誤居多,要多加註意。因為尖銳的聲音比沉重的鼻音更加難聽。你可以用鏡子檢查自己有無這一缺點:脖子是否感到緊張?血管和肌肉是否像繩索一樣凸出?下顎附近的肌肉是否看起來明顯緊張?如果出現上述情形,你可能會發出刺耳的尖聲。這時你就要當機立斷,盡快讓自己鬆弛下來,同時壓低自己的嗓門。 一般來講,說話的速度很難掌握,即使是一些職業演說家或政治家,有時也不容易把握好自己說話的速度。說話太快,別人就听不懂你在說些什麼,而且聽得喘不過氣來。說話太慢,又會使人失去耐心。據專家研究,比較合適的說話速度為每分鐘120~160個字之間。當我們朗讀時,其速度要比說話快。而且說話的速度不宜固定,你的思想、情緒和說話的內容會影響你表達的快慢。說話中把握適度的停頓和速度變化,會給你的講話增添豐富的效果。 為了測量自己說話的速度,你可以按照正常說話的速度念上一段演講詞,然後用秒錶測出自己朗讀的時間。如果你說話的速度每分鐘不到上面那個標準,就可以試著調整說話速度,看是否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日常生活中,人們聽到這樣的口頭禪,如“那個”、“你知道不”、“是不是”、“對不對”、“嗯”等。如果一個人在說話中反復不斷地使用這些詞語,一定會損失自己說話的形象。口頭禪的種類繁多,即使是一些偉大的政治家在電視訪談中也會出現這種毛病。 當然談話中“啊”、“呃”等聲音過多,也是一種口頭禪的表現。著名演說家奧利佛·霍姆斯說:“切勿在談話中散佈那些可怕的'呃'音。”如果你有錄音機,不妨將自己打電話時的聲音錄下來,聽聽自己是否有這一毛病。一旦弄清了自己的毛病,那麼以後在與人講話的過程中就要時時提醒自己注意這一點。 講粗話是說話的惡習。俗話說,習慣成自然。隨便什麼事情,只要成了習慣,就會自然地發生。講粗話也是如此。一個人一旦養成了講粗話的習慣,往往是出口不雅,自己還意識不到。講粗話是一種壞習慣,是極不文明的表現,但要克服這種習慣也並不是一件易事。比較有效的辦法是,找出自己出現頻率最高的粗話,集中力量首先改掉它。首先是改變講話頻率,每句話末停頓一下;其次講話前提醒自己,改變原有的條件反射。出現頻率最高的粗話改掉了,其他粗話的克服也就不難了。 請別人督促也很重要。當然,這裡的“別人”最好是了解自己的人,這樣督促起來可以直截了當。由於有時自己講了粗話還不知道,請別人督促就能起到提醒、檢查的作用。督促還有另一層心理意義,那就是造成一種不利於原有條件反射自然發生的外界環境,以促進舊習慣的終止。 “結巴”是口吃的通稱。 “結巴”對於極個別的人來說是一種習慣性的語言缺陷,是一種病態反應。他們也被稱為口吃患者。口吃就是說話時字音重複或詞句中斷的現象,要想治愈說話“結巴”的毛病,除藥物治療外,更重要的是去除心理障礙。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少年時代就是口吃患者。為了克服這個缺陷,他常常朗誦課文,為了發音準確,就對著鏡子糾正嘴形,後來他成了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演說家。有口吃的人不妨試一試這個方法,堅持朗讀文章,只要堅持不懈並保持良好的心態,相信一定會產生好的效果。 毛手毛腳,意即說話時動作過於頻繁。可以檢查一下自己,是否在說話時不斷出現以下動作:坐立不安、蹙眉、揚眉、歪嘴、拉耳朵、摸下巴、搔頭皮、轉動鉛筆、拉領帶、弄指頭、搖腿等。這都是一些影響你說話效果的不良因素。當你說話時,動作過於頻繁,聽者就會被你的這些動作所吸引,根本不可能認真聽你講話。 說話不僅可以表現一個人的內在形象,更可以體現出一個人的內在修養。 那些講話磕磕絆絆沒有任何節奏感的人,很少能夠打動我們。這樣的人,幾乎說不出什麼值得我們去注意的東西。只有懂得說話的節奏、思路清晰的人,才會有活躍的思維。 掌握好節奏的最高境界是說話自然流利。 當然,恰當的停頓不屬於不流利,因為我們經常利用停頓展開新的思路,或者從一個要點過渡到另一個要點,或者重複某個詞以期給聽眾留下更深一層的印象。 磕絆的次數是可以數出來的。這也是熬過聽那些令人生厭的講話的有趣方法。 在你自己的講話中,請別人統計一下,你發生磕絆的次數,具有很大的實際價值。 很少有人能夠在即興講話中不出現磕絆情況。有研究發現最多能達到每分鐘三十處,有許多的教授也有二十處之多。 那麼,如何提高說話的流利水平呢? 首先,應熟悉講話的主題。當我們的思考不發生任何遲疑的情況時,要說的話也自動地到了嘴邊。充分的準備可以增加流利程度,因為這能增加自己的自信心,從而更能堅信自己要講的東西。另外,熟悉主題會使講話者有更大激情。這種激情會使講話者的整個身心都投入到其演說的境界之中。這樣,流利也就不成其問題了。 其次,發音要準確。發音含糊不清是說話猶豫的一種表現。如果講話者連續幾個地方都有遲疑不決的現象,就會使人感到他其實並不知自己在講什麼,而是在頭腦中力圖發現哪兒出了毛病,結果說話更加不流利。因此,如果我們有意識地在流利方面做出一些努力,會收到很好的成效;反之,如果我們認為到時候自然會流利起來,那結果將只有失望。 再次,要充滿熱情。我們注意到,人們激動時,聲音變高,語速變快。此時,語言似乎更加流利。所以,在演講時,要用你的熱情感染他人,要大聲講話。如果你的情緒已經紊亂,如果你站在聽眾前面怕得發抖,你就特別要大聲地講話。 最後,迅速地講話也能提高流利程度。當你迅速講話時,你的心理便能更快地發揮功能。就像閱讀一樣,如果你能集中力量快速閱讀,那麼,在你只用於讀一本書的時間內,你就能讀兩本書,並且獲得更透徹的理解。掌握好說話的節奏,使說話就像琴弦一樣有張力,像流水一樣緩緩東流。對此,我們應去積極地學習。 我們在日常說話中,如果重視並運用語調的抑揚頓挫的變化,即使是抽象枯燥的內容也能講得娓娓動聽,牢牢吸引住聽眾;如果不善於運用語調變化,古板平淡得很,即使是生動有趣的內容,也會講得單調平淡,使聽眾昏昏欲睡。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掌握駕馭語調的技能技巧,以便能淋漓盡致地表達思想感情,增強說話的效果。 說話中的停頓與連接是為表達語句的意義和層次、思想和情感服務的,並不完全受標點符號的製約。沒有標點符號的地方,有時需要停頓;有標點符號的地方,有時則要連接。這一點應該牢記,但也不能死搬硬套。 停頓與連接在說話中起著重要的表情達意的作用,主要意義在於以下六點: (1)保證語意清晰明確,不使聽者產生誤會; (2)強調重點,加深印象; (3)並列分合,使內容完整; (4)造成轉折呼應; (5)體現思考判斷,給聽眾的領悟提供依據和時間; (6)造成意境,令人回味想像。 重音可分為語法重音和強調重音。語法重音是顯示語句語法結構的,位置比較固定,有一定的規律。強調重音可分為邏輯重音和感情重音。感情重音強調某種特殊的感情。如:表露喜、怒、好、惡等所使用的重音。邏輯重音是能突出語句目的、體現邏輯關係、點染感情色彩的關鍵詞句,其具體表現較為複雜,應根據內容予以區分並把握。 重音需在非重音的環境中存在並採取適當的方法加以突出,二者必須有機地銜接和過渡,做到和諧統一。 在表達時,重音一般是重讀,但也可根據不同的言語環境選擇相應的語音變化來突出重音。如:壓抑氣息、用輕聲或低聲表達,用短促有力的聲音表達,用拖長的聲音表達等,都可以顯示重音並實現言語目的。 在言語交鋒中,有時可以利用重音技巧擺脫對方所設計的圈套,取得有利地位,同時也陷對方於尷尬境地。例如:一天,林肯低著頭在擦自己的靴子,有位外國外交官看見,便嘲諷道:“餵,總統先生,你經常擦自己的靴子嗎?”“是啊,”林肯答道,“你是擦誰的靴子呢?” 林肯一句話就轉移了對方說話的重音,使自己脫離被嘲弄的境地,而陷對方於尷尬之中。 快慢指的是說話的速度變化。在這裡,快和慢是相對來講的。 說話速度的快慢,與交際目的、表達內容、環境氣氛、心境情緒有關。一般說來,說明敘述時,語速稍快;抒情議論時,語速稍慢。緊張熱烈時,語速稍快;在幽靜莊重或沉悶淒涼的氣氛中,語速稍慢。心情激動時,語速較快;心情平靜或憂傷時,語速較慢。 說話速度的快慢還與人物的年齡、身份、性格有關。一般來說,年輕人說話語速較快,老年人則相對慢些;地位較低或身份一般的人說話要快些,職位較高或身份顯赫的人則相對慢些;活潑開朗、機智勇敢或魯莽急躁、狡猾奸詐的人說話要快些,憨厚老成、沉著鎮靜或愚鈍遲緩的人說話就慢些。 語速變化是表情達意的一種重要手段。速度快,會使人感到急促、緊張;速度慢,會使人感到安閒、平靜。恰當地運用語速的變化並結合其他言語技巧,可以渲染場景,烘托氣氛,增強言語的節奏和氣勢,產生巨大的藝術感染力。 人在說話時,聲帶拉緊聲音就升高;聲帶放鬆,聲音就降低。語調的這種高低抑揚變化,就是升降。人在說話中,同一語句的高低升降變化不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和內容也就不同。試體會一下“我怕你”這句話因高低升降不同所產生的不同感情與內容。 語調的升降變化貫穿於整個語句,但在句末表現得最明顯。它可分為高升、降抑、平直和曲折四種類型。 高升調句子語勢逐漸由低到高。一般表示驚訝、疑問、反詰、呼喚、號召等。 例如: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表反詰) 我們一定要把經濟搞上去! (表號召) 降抑調句子語勢先高後低,逐漸下降,句末低而短。一般表示肯定、懇求、感嘆、自信、允許、祝愿等。例如: 我相信我們一定能成功。 (表示肯定自信) 你瞧,多美的彩虹啊! (表讚歎) 平直調整個句子語勢平穩舒緩,沒有明顯的高低升降變化。一般用來敘述、說明、解釋,表示莊重、嚴肅、冷淡、遲疑、悼念等。例如: 他是一個很不錯的人,心地善良,樂於助人。 (表敘述) 一根火柴可以毀掉整個森林。 (表嚴肅) 曲折調全句語勢曲折變化,或先升後降,或先降後升,句末尾音特別加重、拖長並造成曲折。一般用來表示誇張、諷刺、幽默、嘲弄等。例如: 他是很好,好得連說謊都有人諒解。 (表嘲弄) 你是一個善人,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善人。 (表諷刺) 至誠足以感人。如果一個人所說的話語中肯,怎麼會不受聽眾的歡迎呢? 1915年,科羅拉多州一個煤礦區的礦工為了要求改善待遇,進行了罷工。因為公司方面處置不善,這次罷工又演變成了流血的慘劇。勞資雙方都各自走了極端。這次罷工,持續了兩年之久,成為美國工業史上一次有名的大罷工。那時管理礦務的人,就是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兒子。這位小洛克菲勒,最初使用高壓手段,請出軍隊來鎮壓,鬧成了流血慘劇,不僅沒有解決問題,反而使罷工的時間更延長下去,使他的財產,受到了更大的損失。後來,他改變方法,用了柔和的手段,把罷工的事情暫時置之不談,特地去和工人為友,到各個工人的家中去慰問,使兩方面的情感慢慢地轉好起來。以後,他叫工人們組織代表團,以便和資方洽商和解。他看出了工人們已經對他稍稍釋去了敵意,於是,便對罷工運動的代表們做了一次十分中肯的演說。這一次演說,把兩年來的罷工風潮競完全解決了。 他在那次演講中說:“在我有生之年,今天恐怕要算是一個最值得紀念的日子。我十分榮幸,因為我能夠和諸位認識。如果我們今天的聚會是在兩個星期之前,那麼,我站在這裡就會是一個陌生人了;因為我對於諸位的面孔的認識還只是極少數。我有機會到南煤區的各個帳篷裡去看了一遍,和諸位代表都做了一次私人的個別談話。我看過了諸位的家庭,會見了諸位的妻兒老幼,大家對我都十分的客氣,完全把我看做自己人一般。所以,今天我們在這里相見,我們已經不是陌生人而是朋友了。現在,我們不妨本著相互的友誼,共同來討論一下我們大家的利益。這是使人感到十分高興的。參加這個會,是廠方的職員和工人的代表。現在蒙諸位的厚愛,我才能在這里和諸位相見並努力化除一切矛盾,彼此成為好友。這種偉大的友誼,我是終身不會忘掉的。我們大家的事業和前途,從此更是展開了無限的光明。在我個人,今天雖然是代表著公司方面的董事會,可是,我和諸位並不站在對立的地位。我覺得我們大家都是有著密切的關係和友誼的。我們彼此有關的生活問題,現在我很願意提出來和大家討論一下。讓我們一起從長計議,獲得一個雙方都能兼顧到的圓滿的解決辦法,因為,這是對大家有利的事……” 小洛克菲勒的講話,雖沒有華麗的詞藻,但話語中肯,引起了礦工廣泛的共鳴,一下使自己脫離了困境。 說話除了話語中肯之外,還要言之有物,兩者相輔相成,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周易·家人》雲:“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不管是聽人做講座,領導做報告,還是和周圍的人聊天,常會碰到言之無物、空洞乏味的時候,上面講得熱鬧,下面聽眾卻覺得困頓乏味,嫌內容假大空,虛無縹緲,不知所云。 為什麼會出現言之無物的情況呢?究其根本,問題在於談話者、演講者沒有很好地理解自己的演講內容。自己都不明白為什麼要說話,怎麼能期待給聽眾一個內容充實、言之有物的演講呢?要解決這個問題其實並不困難,簡單地說就是要很充分地精心準備自己的演講內容,在演講、講話之前比較透徹地理解問題。 有一天,林肯律師事務所來了一位行走蹣跚的年老寡婦。她是一位陣亡士兵的妻室。她向林肯泣訴,說她應該領取的四百元的撫卹金,被一位發放撫卹金的官吏,強索去二百元的手續費。這件事,林肯聽了勃然大怒,立刻為她向法庭對那位官吏提起訴訟。 開庭的時候,林肯用憤怒的目光看著被告,他所說的話,差不多每個字都是十分的中肯且言之有物。那種嚴正的態度、熱烈的情感,幾乎使他跳起來剝掉那位被告的皮:“時間一直向前邁進,1776年的英雄,已經成為過去了,他們是被安置在另一個世界中了。但是,那位英雄,已經長眠地下,他的年老衰頹而且又跛的遺孀,此刻來到我們的前面,請求替她申冤。在過去,她也是體態輕盈、聲音曼妙的美麗的少女,現在她貧無所依了,沒有辦法,只好來向享受革命先烈所爭取到的自由的我們,請求給予同情的幫助和人道的保護。我現在所要問的是,我們是不是應該援助她!” 林肯這樣的一段中肯的話說完了,有人感慨得流下眼淚。大家一致認為那老婦人的撫卹金是分文不能少給的。法庭最後分文不少地追回了士兵遺孀的撫卹金,嚴肅審判了那個官吏。 常言道:“言為心聲。”說話的好壞,主要取決於說話者的思想水平、文化修養、道德情操,但講究語言的藝術也同樣十分重要。同樣一種思想,從不同的人嘴裡說出,往往會收到不同的效果。 良好的談吐可以助人成功,蹩腳的談吐則令人障阻重重。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身邊的人總是多種多樣,有口若懸河的,有期期艾艾、不知所云的,有談吐雋永的,有語言乾癟、意興闌珊的,有唇槍舌劍的……人們的口才能力有大小之分,說話的效果也是天差地遠。因此,要想在說話上成為高手,達到“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的境界,就必須要把握其中的奧秘。 一個人的話能否被別人所接受,取決於他的可信度,而要提高可信度,不僅在形像上要做到衣飾恰當、舉止大方、談吐自然得體、眼神專注、表情沉穩等,還要會觀察對方。 不同的人接受他人意見的方式和敏感度都是不同的。一般來說,文化水平較高的人,不屑聽膚淺、通俗的話,對他們應多用抽象的推理;文化層次較低的人,聽不懂高深的理論,對他們應多舉明顯的事例;對於剛愎自用的人,不宜循循善誘,可以激他;對於喜歡誇大的人,不必表裡如一,不妨誘導;對於生性沉默的人,要多挑動他發火;對於脾氣急躁的人,用語要簡明快捷;對於思想頑固的人,要看准他的興趣點,進行轉化;對於情緒不正常的人,要讓他恢復正常後再談。如此等等,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對症下藥,收到最好的說話效果。 古語說:“凡事豫(預)則立,不豫(預)則廢。”所以說話前,你有必要對下列問題仔細地考慮:你要對誰講,將要講什麼,為什麼要講這些內容,怎麼講法,有什麼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怎樣處理等。 人們常問,如何才能更好地表達出自己真實的思想和感情呢? ——這裡有一個公開的秘密,所用的方法既非奇異,更非幻術,說穿了就是平凡、樸素、簡潔。 歷來的美國人,從來沒有比林肯講話用的字句更簡潔和更優美的了!他所寫的散文,有人曾這樣說過:“竟像音樂一般的悅耳!”隨便舉一個例子吧:他在第二次總統就職演說中,就說了這麼一句話:“With malice towards none,with charity for all。(勿以怨恨對待任何人,應以慈愛加給所有的人!)” 誰都知道林肯的父親是一個普通的木匠。他的母親,也沒有特異的才學。那麼,林肯怎麼會有運用語言的特殊天分呢?林肯所受的教育是“不完全的”,一生也不過進了不滿一年的學校。被選為國會議員後,他自己也曾對群眾承認過。那麼誰是林肯的老師呢?很多人都不知道,在肯塔基州森林地帶有位巡遊的村儒學究,曾無意地幫助林肯取得了很大的長進——要不是林肯青年時代的環境太惡劣,也許林肯的成就要更大一些。 在林肯當總統前,有人問他有多少財產。當時在場的人期待的答案多數是多少萬美元、多少畝田地。然而林肯卻扳著手指這樣回答:“我有一位妻子、一個兒子,都是無價之寶。此外,也租了一個辦公室,室內有一張桌子、三把椅子,牆角還有一個大書架,架上的書值得每人一讀。我本人又高又瘦,臉蛋很長,不會發福。我實在沒有什麼可依靠的,唯一可靠的財產就是——你們!” 林肯當律師的時候,一次他作為被告的辯護律師出庭。原告的律師把一個簡單的論據翻來覆去地講了兩個多小時,好容易才輪到林肯上台做辯護。 林肯走上講台,卻一言不發。他先把外衣脫下放在桌上,然後拿起水杯喝了口水,接著又重新穿上外衣,然後又喝水。如此動作一連重複了五六次,法庭上的人會心地笑開了,笑得前仰後合。 南北戰爭爆發時,各報向林肯提出了各種各樣莫名其妙的建議。林肯耐著性子聽完了一位紐約記者提出的冗長作戰方案之後,說:“聽了你的建議,我不禁想起了一個小故事。幾年前,有人在堪薩斯騎馬旅行,因為人煙稀少,無路可行,他迷失了方向。更糟糕的是隨著夜幕降臨,下起了可怕的雷暴雨。隆隆雷聲,震撼大地;道道閃電,瞬息之間照亮地面。這個失魂落魄的人,最後下了馬,藉著時有時無的閃電亮光,開始步履艱難地牽馬行走。突然,一聲驚人的霹靂駭得他雙膝跪地。他呼喊道:'上帝,既然你什麼都能做到,就多賜給我們一點亮光,少來點刺耳的聲音吧!'”林肯自己平凡樸素,也討厭他人說話故作高深,晦澀難懂。這是很值得我們藉鑑和學習的。 言不在多,達意則靈。講話簡練有力,能使人興味不減。冗詞贅語,嘮叨囉嗦唆,不得要領,必令人生厭。不少演講大師惜語如金,言簡意賅,留下珍貴的篇章,成為“善辯者寡言”的典型。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