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社會心理 經理人必備商務口才與談判知識

第2章 第二章提高說話水平要知道的禮儀知識

稱呼是指人們在正常交往應酬中,彼此所採用的稱謂語。它是言語交際的“先鋒官”。在日常生活中,稱呼應當親切、準確、合乎常規。正確恰當的稱呼,不僅能體現對對方的尊敬和自身的文化素質,更能促使交際的成功。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稱呼得體就像行個見面禮,使對方獲得心理上的滿足,使溝通順暢,交往成功。反之,稱呼不得體往往會引起對方的不快甚至慍怒,使雙方陷入尷尬境地,造成交往梗阻乃至中斷。由此可見,稱呼得體與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人們交往活動的成敗和管理效果的優劣。因此,不論是一般人,還是身負一定職務的領導人或管理者,要想生活愉快、事業發展,都需要注意研究人際稱呼的技巧,努力提高自己的稱呼藝術。

稱呼在人際交往和管理活動中的重要作用早為人們所注意。社會心理學家們認為得體的稱呼能使人心情愉快,增強自信,有助於形成親密和諧的人際關係。而良好的人際關係又是使人精神振奮、心理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條件。得體的稱呼能縮短人和人之間的心理距離,使人心情舒暢。 那麼,怎樣稱呼才算得體呢?其實稱呼並沒有什麼統一的模式。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語言傳統,稱呼的習慣可能差異很大;不同的職業、職務、性別、年齡的人,對稱呼的需要和期望也不相同。這就造成了人際稱呼的複雜性和多元化,增加了稱呼得體的難處。但有一條是共同的,那就是要尊重他人和禮貌待人。這樣,對方心裡就會產生一種自豪感和滿足感,反過來對方也會樂於與你接觸,主動和你溝通。

這就使交往有了良好的開端。但僅此還不夠,在具體稱呼時還要注意做好以下幾點。 姓名不僅是將自己與他人的存在予以區別的標誌,而且不少人的名字還凝聚著父母對子女的期望。由於自尊的需要,每個人都會重視和珍愛自己的名字,同時,也希望別人能記住和尊重它。因此,當自己的名字被別人叫到時,就認為自己受到尊重,心理感到愉悅,對稱呼自己的人懷有親切感。古今中外,一些領導人、政治家和企業家對人的這種心情很了解,與人寒暄時不只說句“您好”,而是在“您好”前面或後面冠以對方的名字。這樣做起到了很好的心理效應。我們對久別之後仍能一下子叫出自己名字的人,總是感動萬分、欽佩不已的原因,就是因為這個緣故。 稱呼必須符合對方的年齡、性別、身份和職業等具體情況。對年長者稱呼要熱情、謙恭、尊重;對同輩則要態度誠懇,表情自然,親切友好,體現出你的坦誠;對年輕人要注意慈愛謙和,表達出你的喜愛和關心;對有較高職務或職稱者,要稱呼其職務或職稱。總之,要講究禮貌,既表達出你對對方的真誠和尊重,又不卑不亢。切勿使用“餵”、“哎”等來稱呼人,同時,也應力戒點頭哈腰,滿嘴恭維話。

在與多人打招呼時,如果群體中有年長者,也有年輕人或異性在場,就要注意稱呼的順序。一般來講,應先長後幼,先上後下,先女後男,先生疏後熟識為宜。稱呼最能表達說話人的道德修養、知識水平和文明程度,也體現著他的交往技巧。稱呼兼顧長幼的差異,會使年長者覺得受了尊重,年輕人也心中坦然;如順序顛倒,不但會使年長者不滿,而且被稱呼到的年輕人也會感到窘迫。再者應注意尊重女性。在與一個同樣年齡、身份的群體打招呼時,先稱呼女性,會使對方感到你有較高的素養,從而樂於與你交往。 需要強調的是,以上各點並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制約、密切相關的。它們從不同側面共同決定著稱呼的得體與否以及稱呼得體的程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只有依據稱呼對象和交往場合等的具體情況,從多方面分析稱呼對象的稱呼需要,選擇得體的稱呼語,才能收到最理想的稱呼效果。

寒暄又叫打招呼,是人與人建立語言交流的方法之一,是交談的潤滑劑。它能使朋友在某種場合心領意會,讓不相識的人相互認識,使不熟悉的人相互熟悉,把單調的氣氛活躍起來,為雙方進一步攀談架設友誼的橋樑。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寒暄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幾種。 路遇式寒暄。就是在路途上或一些公共場所裡遇到熟人,順便打個招呼。一種是對經常見面的熟人,握握手,說上聲“你好”、“上班去呀”。在路上騎車相遇,相互點點頭,微笑一下,擺擺手,不用下車,擦肩而過。另一種是在路上遇到較長時間沒有見面的熟人,這時不可以點頭而過,要停下來,多說幾句。如有急事要辦,則要與對方說清楚再離開。這是人際交往的基本常識。 會晤前的寒暄。如約見了面,或客人來了後,在交談正題之前的問候。一種是常見的也是最起碼的問候方式。如“您好”、“請進”、“請坐”等。另一種是特殊情況的問候方式,如對病人、老人、師長、好友,或是遇到對方大病初癒、長途旅行、身遭不幸等情況,寒暄問候則要格外體貼入微,暖人心扉。

寒暄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類。 關懷式寒暄。這是常見的寒暄方式。真摯深切的問候,對於加深人際間的感情,有著重要的作用。 激勵式寒暄。就是在寒暄的幾句話中,給人以鼓舞和力量。 幽默式寒暄。寒暄中加點幽默詼諧的成分,對協調交際氣氛是很有效果的。人際間良好的溝通與深切的友誼就是在這幽默的寒暄中間建立起來的。 誇讚式寒暄。無論誰清早起來,接連聽到幾個諸如“您起得好早啊”、“您身體越來越好啦”的讚美式寒暄,一定會感到這一天心情格外舒坦愉快。誇讚式寒暄也要講點技巧,其中之一就是誇讚的內容最好要具體一些,這樣才能產生較大的作用。 在寒喧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要注意對象。寒暄要因人而異,不要對誰都是一個調。

要注意環境。在不同的環境,要進行不同的宣暄。 要注意適度。寒暄要適可而止,過多的溢美之詞則會給人以虛偽客套之感。 總之,恰當的寒暄,能給不快的人以安慰,給久別重逢的人以關懷,給鄰里親友以歡樂,並由此溝通感情,聯絡友誼,促使人際交往達到水乳交融的佳境。 自我介紹,在一般情況下就是把自己的情況介紹給陌生的交際對象。如姓名、身份、職業、特長等,意在使對方了解自己,盡可能為自己提供方便,並與對方建立聯繫。 人們初次見面,都會產生一種了解對方並渴望得到對方尊重的心理,及時簡明的自我介紹,可以滿足對方的這種渴望,對方也會以禮相待,做自我介紹。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與人之間需要進行必要的溝通,以尋求理解、幫助和支持。自我介紹是最常見的與他人認識溝通、增進了解、建立聯繫的方式。

在社交活動中,想要結識某人,而又無人引見,可以向對方做自我介紹。自我介紹的內容,可根據實際的需要、所處的場合而定,要有鮮明的針對性。在某些公共場所和一般性社交場合,自己並無與對方深入交往的願望,做自我介紹只是向對方表明自己身份。這樣的情況只需介紹自己的姓名,如:“您好,我叫王海。”或“我是王海”。有時,也可對自己姓名的寫法做些解釋,如:“我叫陳華,耳東陳,中華的華。”如果因公務、工作需要與人交往,自我介紹應包括姓名、單位和職務,無職務可介紹從事的具體工作。如:“我叫王海,是榮發公司的銷售經理。” 在社交活動中,如果希望新結識的對象記住自己,做進一步溝通與交往,自我介紹時除姓名、單位、職務外,還可提及與對方某些熟人的關係或與對方相同的興趣愛好。

進行自我介紹,要簡潔清晰,充滿自信;態度要自然、親切、隨和;語速要不快不慢;目光要正視對方。在社交場合或工作聯繫時,自我介紹應選擇適當的時間。當對方無興趣、無要求、心情不好,或正在休息、用餐、忙於處理事務時,切忌去打擾,以免尷尬。 若在講座、報告、慶典、儀式等正規隆重的場合向出席人員介紹自己時,則應既簡短又細緻地介紹自己。 介紹他人,即第三者為彼此不相識的雙方引見的介紹方式。在人際交往中,我們總能碰到為他人介紹的機會,那麼如何能使雙方滿意,達到預期的效果呢?這是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卻很難做到位。 介紹他人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般情況下,是將年紀輕、身份低的介紹給年紀大、身份高的,以示對後者的尊重。

介紹多人的一般順序是: 不同性別的兩個人,在一般情況下應將男士介紹給女士,如:“李小姐,這是趙先生,剛從河北來。”如果男士尊於女士,則應把女士介紹給男士:“趙老師,這位是從哈爾濱來的李小姐……” 不同輩分、職務的兩個人,應將年輕、職務低、知名度低的介紹給年長、職務高、知名度高的。如:“汪總,這是××公司的小陳,陳××先生。” 把一對夫婦介紹給他人,在一般情況下應先介紹丈夫,後介紹妻子。 同齡人聚會應將未婚的介紹給已婚的,將自己熟悉的介紹給不太熟悉的。 客人到家中拜訪,應先把客人向家庭成員介紹,然後把家庭成員向客人做簡單逐一的介紹。介紹時,應把被介紹人的關係、姓名講清楚,同時要能簡明地點出他們的愛好和特點更好,這樣會給客人以愉快親切的感覺,也顯示出家庭的和睦與樂趣。

介紹時一般應起立,面帶微笑,注意禮節,手掌朝上示意,切不可用食指指指點點。 不要過於冗長,能為雙方攀談引出話題即可。 介紹是為了聯絡感情,融洽氣氛,建立交流關係,因此,介紹的話語應熱情洋溢,切忌冷冰冰的,更不可有損被介紹人的尊嚴。 請客吃飯是人際交往中的一種禮節性的行為,在我們的生活中屢見不鮮,但如何才能達到我們的預期效果,卻著實是一個擾人的問題。為此,我們應在以下幾點引起注意。 首先,確定邀請對像是邀請首先應該解決的問題。而邀請對象的選擇,必鬚根據交際的目的而定。一般來講,下棋應請棋友;跳舞要請舞友;打球當請球友;喬遷、喜喪則請親朋故舊;開業剪彩就該請有利於工作展開、業務往來,便於協調社區關係及從事傳播等新聞媒介方面的客人…… 此外,還要適當考慮邀請對象的學識、年齡、地位、性格的差異和他們相互間的關係等。以防邀非其人,破壞邀請對象間的關係和諧,帶來不便和麻煩。 其次,採取恰當的方式。這就要根據交際的性質、對象而定。學者、專家、領導等,大多工作忙、時間緊,對他們最好提前相約,以便他們做好工作調整、時間安排;對某些要人,公開邀請,甚至借助傳播媒介,既能體現公正無私,光明磊落,又利於引起關注,促進宣傳,擴大影響;而朋友之間則悄悄的進行更利於避開旁人的視線,保證交往活動的隱蔽性和隨意性。一般的往來、一般的親友,打個招呼、通個電話、捎個口信兒即可,不必客套;比較重要的工作聯繫、業務關係、公關事務等就必須採用相應的公文格式,如發書信、寄請柬等,或者按照一定的規格派專人傳達、親自登門,以示重視、鄭重和尊重。總之,邀請的方式要因事而異,因人而異。 再次,注意請客的方法。即請客是否可行,邀請是否明確,是否給被邀請者帶來不便,請客是否真誠等。例如某人辦了一家餐館,開業剪彩,非要請某市長親臨,來裝門面,做宣傳。誰知久請不到,一拖再拖,最終也沒請來,白白浪費了時間。所以邀請要量力而行,既不強人所難,也不為所不能為。 此外,邀請前一定要明確宴會的時間、地點、活動內容、邀請對像等,以便心中有數,做好邀請。還需將上述事項向邀請對像傳達明白,以利其接受邀請,擔負相應的角色,準時赴約。 如果邀請對象工作繁忙,而你的邀請確實給他帶來了不便,應立即想出應對之策,或盡快取消邀請,以免對方為難。這樣與人方便,自己也不因此誤事。 所謂藉口,是指人們在交際中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提出的非起初的或假託的理由。找藉口是一種常見的生活現象。在必要的時候,如果你能找到一個美麗的藉口,促使交際獲得良好的結局,那將是十分得體的選擇。 隱蔽本意的藉口。在交際中,有時不想把自己的真正意圖暴露給對方,常常需要為自己的行為找一個美麗的藉口,即找一個合理的事情來為自己做掩護。這種藉口,既可推動交際成功,又不授人以話柄,具有保護自尊的作用。例如,有一個情竇初開的姑娘愛上了一個小伙子,但又不好當面開口。她幾天沒見小伙子的面,十分想念,想直接到他家,又怕別人笑話。於是她拿了一本書,來到他家,說:“伯母,我來給××還書,他在嗎?”伯母說:“他這兩天不舒服,在屋裡。快進去吧。”她達到了目的。在這裡,她就找到了一個無可挑剔而又遮人耳目的藉口。 成全他人的藉口。在交際過程中,如果發現自己繼續在場是多餘的,會妨礙他人正常交際時,就應找一個藉口適時地退出現場,為別人創造一個理想的交際環境。這樣的事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如在家裡,嫂子見小姑子的男朋友來了,就這麼一間屋子,兩個人說話不方便,嫂子便微微一笑,說:“你們坐著,我要上街買點兒東西。”她找了一個藉口溜了出去。兩個年輕人自然十分感激嫂子的這個藉口。一般說來,這種藉口是虛構的,是說假話,但卻是善意的、積極的。 拒絕他人的藉口。有時,自己不想參與某事,卻又不能明說,就需要找一個藉口,加以拒絕,這樣既不失禮,又達到了目的。學校裡,一個男同學約一個女同學晚上看電影,女孩不想去,但人家是好意,她不想使他下不來台,就找藉口道:“很不巧,今天晚上我還有約會。”用這個藉口回絕對方的邀請是恰當的。這時的藉口必須有正當的又不被他人懷疑的理由才是成功的。如果所找的理由不足以使人家相信,這個藉口就必然會影響人際關係。 迴避難堪的藉口。有時為了避免難堪,或自己不想在某種交際場合待下去,也可以找一個合適的藉口離開。某經理到一個單位辦事,快到中午了,領導非要留他吃飯不可,可是他與這個單位的另一個領導有些不睦,不想和此人同席,於是找藉口說:“實在對不起,今天中午我要回去。我有位朋友要來,我不能失約。”這麼一說,人家自然不便再堅持。 爭取時間的藉口。在交際過程中,當自己處於不利態勢時,為了尋找轉機,加強己方的立場,也需要找藉口暫時離開現場去想對策。某公司的經理在與一家外國公司談判中,對方要價太高,他不能自己決定,於是說:“對不起,我去衛生間,方便方便。”他離開現場,馬上給公司總經理打了電話,請示怎麼辦。得到指示後,他心裡有了底,又開始繼續談判,從而使談判成功。 最後我們應該明白,即使是美麗的藉口,用起來也要慎重。我們必須以良好的動機為出發點,根據事情的性質及彼此的關係,尋找恰當的藉口,才能產生預期的效果。 如果不這樣,藉口就成了騙人的口實,必然醜化你的交際形象,影響你正常的人際關係。 在任何一部漢語詞典裡,很少有詞語一講出就能立刻贏得一個人的好感,起到化敵為友、撫平自私心理、提高自尊心的作用。然而,“謝謝”這個詞卻有這個魔力。但“謝謝”卻常常被人輕視,或因太簡單而忽略,以致我們中的許多人因此而與好人緣失之交臂。我們常常聽到這種抱怨,“我並不介意做所有這些事,只要他每次能說聲'謝謝'。”“我為她做了那麼多,她連聲'謝謝'都不會說。” 如果你想成功地開展工作和獲得與別人合作,說聲“謝謝”是最容易也是最為可靠的辦法。那麼,在交際中,怎樣說謝謝呢?以下是一些傳播這個不起眼但絕對重要的信息的方法。 說出謝謝。告訴他,他為你做的對你來說是很重要的。例如:“我真的非常感謝你對我在學習上的幫助。” 給予讚揚。讓他知道你認為他為你做的事是很特別並值得珍藏的。例如:“謝謝你的咖啡!我想我會記你一輩子。” 予以回報。告訴他你感謝他為你做的,並準備回報這個好心人。例如:“我很感激你能在開顧問會議時回我的電話,以後只要有用得上我的地方,請隨時找我!” 寫個條子表示謝意。說聲“謝謝”是很有作用的,但寫下來會更勝一籌。不妨親筆寫一個條子表達你的謝意。 電話致謝。 “我打這個電話只是為了感謝你……” 送份禮物。送份禮物並附上一張便條。只要你送的禮物能夠非常適當地表達出你的感謝,送什麼並不重要。一個老闆請他的秘書去看了場一流水準的高爾夫球賽。 為了投桃報李,她買了一個獨特的禮物——一個高爾夫球棒的縮微模型,然後寫了個感謝的便條放在禮品盒裡一併送給了他,老闆收到後深感欣慰。 傳達謝意。告訴別人你有多感謝他為你所做的一切,最後這話一定會傳到給予你幫助者的耳朵裡去。例如:“王敏這人真好!她幫我安排了那次會議。要是沒有她的幫忙,我真不知該怎麼辦好。”當你的謝意通過別人的嘴傳到她的耳朵裡時,定會增色不少。 提供幫助。與他們在一起,主動提出為他們的工作助一臂之力。比如幫助校對個長篇報導:“我來幫你幹這事兒。甭客氣,你幫我的次數可太多了。” 請客吃飯。邀請你要感謝的人去吃午餐或晚餐,一定要表明你這是為了感謝他的幫忙。如果你邀請的是已婚者,應當把他的配偶一併邀請去。 報答捐款。如果一個環境學家曾用心地報導過你的一篇論文,不妨為他心愛的環保事業捐一筆款。這也許是對他最好的感謝。但也別忘了說“謝謝”。你可以打個電話或寫個便條去感謝他,並告訴他你所做的。他一定會為你所做和自己曾經做的事感到高興。 與人交往,難免說錯話、做錯事,也就難免得罪人,有時甚至給他人帶來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和經濟上的巨大損失。對此,若能及時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誠懇地向對方道歉,並主動承擔責任,一般情況下,總是能得到對方原諒的。倘若你發現自己錯了,又不能及時向他人道歉,甚至千方百計找藉口為自己辯解,其結果不僅得不到他人的諒解,相反,還會受到道德上的譴責和人格、形像上的損害,使你失去朋友、失去友誼。因此,任何人都不能小看了道歉的作用。 簡單地說,道歉必須掌握兩個原則:一是要誠懇,二是要及時。及時而誠懇的道歉有以下幾種方式。 三國時,公孫淵在遼東割據,害怕曹操征討,就給孫權寫信要歸順東吳。 孫權決定派軍隊帶著錢財去支援他,並封公孫淵為燕王。大臣張昭認為公孫淵不可靠,極力反對孫權這樣做。兩人因此發生了激烈的爭執。孫權最後還是沒有採納他的意見。張昭一氣之下,不去上朝。孫權也生了氣,派人把張昭家的門給堵上了。張昭更不示弱,讓家人在門裡又堵上了一層。後來,公孫淵殺了孫權派去的人,孫權這才認識到張昭的意見是對的,於是幾次到張昭家去認錯,張昭就是不見他。 一次,孫權又來到張昭家門口,高聲喊張昭的名字。張昭仍臥床不起。 孫權派人燒他的門,本意是想逼張昭出來,但張昭卻讓人把窗戶也關上了。 孫權一看,連忙讓人把火撲滅,自己一直在張昭的門前站著。 後來,經過兒子的勸說,張昭終於露了面。孫權一看,非常高興,趕緊把他讓到自己車上,一路上自責不已,請張昭原諒。從此,君臣和好如初。 1754年,華盛頓還是一位上校,率領部下駐守在亞歷山大市。有一次選舉弗吉尼亞議會議員時,一名叫威廉·佩思的人反對華盛頓所支持的候選人。 據說,華盛頓與佩思在關於選舉問題的某一點上發生了激烈的爭論。他說了一些冒犯佩思的話。佩思把華盛頓一拳打倒在地。華盛頓的部下馬上趕了過來,準備替他們的長官報仇。華盛頓當場予以阻止,並勸他們返回營地。 第二天一早,華盛頓給佩思送去一張便條,要求他盡快地到一家小酒店去。佩思如約到來,他是準備來進行一場決鬥的。令他感到驚奇的是,他看到的不是手槍而是酒杯。 “佩思先生,”華盛頓說,“犯錯誤乃人之常情,糾正錯誤是件光榮的事。我相信昨天我是不對的,你已經在某種程度上得到了滿足。如果你認為到此可以解決的話,那麼請握我的手——讓我們交朋友吧。”從此以後,佩思便成了一個熱烈擁護華盛頓的人。 真正的道歉並不只是認錯,承認自己的言行破壞了彼此間的關係,而是要勇敢地為自己的過錯承擔責任。通過道歉表示你對這個錯誤十分重視,並希望重歸於好,這樣不僅可以彌補破裂了的關係,而且還可以增進感情。 在我們與人溝通中,經常會發現他人身上的缺點或過錯。有的人一經提醒便可改正,有的人好像已經根深蒂固。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生在世,孰能無過?若有過錯,即使有自知之明,不文過飾非,但對過失的性質、危害、根源等分析反思,總不如眾多的旁觀者清。我們在生活中需要真誠的讚美,更需要善意的批評。讚美是鼓勵,批評是督促;讚美如陽光,批評如雨露。二者缺一不可。在現實生活中,當我們發現他人的過失時,應該及時予以指正和批評,這是非常必要的。 父母從不批評孩子,是溺愛。 教師從不批評學生,是不負責任。 朋友之間只有恭維,從無批評,不是良朋益友,而是酒肉夥伴。 只會濫用廉價的表揚,從不敢開展批評的領導,更是處世圓滑、怕得罪人的平庸、無能之輩。在這樣的人所主管的部門、單位,必然壞人橫行,歪風無阻,紀律鬆散,人心渙散,工作、生產走下坡路。 俗話說:“打是疼,罵是愛,不管不問要變壞。”雖然其原意是指如何教育孩子,但推而廣之,也說明了批評、監督、鞭策是一種關懷、愛護。任你有多少缺點、錯誤,與你無親無故、毫無感情的人,只要不礙他的事,就只會漠不關心、不管不問。只有良師益友,才會抱著對你負責的態度,以直言相告。 批評是一種藝術,其出發點在於如何讓對方虛心接受批評,讓對方更加正確地行事,同時也使自己的人際關係更加和諧。就此我們總結了一些經驗。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種批評如果反復進行,就會失去作用。有的人在批評他人時,總以為自己佔了理,批評個沒完沒了。其實這是很拙劣的批評方法。有經驗的人在批評他人時,總是適可而止。批評他人時,每次可只提及一兩點,切勿“萬箭齊發”,讓人難以招架,否則大多會使對方難堪。批評的話不宜反反复复,一經點明,對方已經聽明白並表示考慮或有誠意接受,就不必再說下去了。如果只圖“嘴巴痛快”,說個沒完,就可能得到相反的效果。 批評他人時,切忌用諷刺、挖苦的言辭,比如“就你了不起”、“你不就是……”等,因為這是一種輕視他人的態度,也是缺乏修養、沒有溝通風度的表現。有經驗的溝通者,在批評他人時,會採用各種技巧提出事實、講道理,循循善誘,但不會用諷刺挖苦的言詞和粗話等有辱對方人格的方式。 喜歡聽讚美似乎是人的一種天性。當來自社會、他人的讚美使其自尊心、榮譽感得到滿足時,人們便會情不自禁地感到愉悅和鼓舞,並對讚美者產生親切感。這時彼此的心理距離就會因讚美而縮短、靠近,自然也就為交際成功創造了必要的心理條件。 父母經常讚美孩子,家庭氣氛和睦、歡樂;領導經常讚美下級,職工的積極性、創造性不斷被激發、被調動。讚美之於人心,如陽光之於萬物。在我們的生活中,人人需要讚美,人人喜歡讚美。這絕不是虛榮心的表現,而是渴求上進,尋求理解、支持與鼓勵的表現。愛聽讚美,出於人的自尊需要,是一種正常的心理需要。經常聽到真誠的讚美,明白自身的價值獲得了社會的肯定,有助於增強自尊心、自信心。 特別是當交際雙方在認識上、立場上有分歧時,適當的讚美會發生神奇的力量。 它能鈍化矛盾,克服差異,促進理解,加速溝通。所以,善交際者每每運用讚美武器,為自己開路。讚美是謀求交際成功的潤滑劑。 有的人吝惜讚美,很難賞賜別人一句讚美的話。他們不懂得,多正面引導,多表揚鼓勵,是思想教育工作的一條規律。予人以真誠的讚美,體現了對人的尊重、期望與信任,並有助於增進彼此間的了解和友誼,是協調人際關係的好方法。人人皆有可讚美之處,只不過長處、優點有大有小、有多有少、有隱有顯罷了。只要你細心,就隨時能發現別人身上可讚美的“閃光點”。即使缺點較多或長期處於消極狀態的人,只要稍有改正缺點、要求上進的可喜苗頭,就應及時給予肯定、讚揚。但讚美也應注意以下兩點。 讚美要真誠自然。真誠的讚美有純潔的動機,它不是為了謀求從對方得到什麼才讚美。卡耐基說:“如果我們只圖從別人那裡獲得什麼,那我們就無法給人一些真誠的讚美,那也就無法真誠地給別人一些快樂。” 讚美別人要得體。生活中,我們經常需要去稱讚他人。真誠的讚美,於人於己都有重要的意義。 對他人來說,他的優點和長處,因為你的讚美顯得更加有光彩,他本人也由於你的稱讚而更加自信,更加奮發。對於自己來說,你得體地稱讚他人,表明了你已被他人的優點和長處所吸引,並對所稱讚的事物充滿了嚮往。 一個經常讚美孩子的母親,可以創造一個充滿快樂的家庭;一個經常讚美學生的老師,一定會贏得全體學生對他無限的依賴;一個經常讚美下級的領導者,在下級的心目中,一定是最有威望的。但這種讚美必須保證:一不失實,二很具體,三能適可而止。 以此為基礎,才能發揮讚美的巨大魅力。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