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社會心理 口才大全

第49章 第四章辯論中的應變術

口才大全 水中鱼 8189 2018-03-18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譚鑫培,在一次飾演《黃金石》中的田單時,因為趕戲匆忙,出場後才發覺忘戴烏紗帽。台下觀眾一見,正感詫異,不料他靈機一動,不慌不忙地念道:“國事亂如麻,忘了戴烏紗。” 還有一次,譚鑫培在《轅門斬子》中飾楊六郎,但這天飾焦讚的演員於匆忙間忘了掛須,上台後自己並沒有察覺,譚鑫培一見,便生氣地說:“你父哪裡去了,快快與我喚來。”那演員一時警覺,趕忙下場掛須,觀眾頓時叫絕。 在生活中,給人造成不利的情形各種各樣,不可能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化解方法。因此,如果你對某人的工作作風、處世方法不滿意或有看法,就需要針對當時的具體情況隨機應變。 有一些場合中,人們總是會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也許是自己言語失態,也許是周圍環境令自己始料不及,也許是對方反應不如事先預料的那樣敏捷。在這種情境下,人們有必要學會控制局勢,也就是要隨機應變,才不致使自己進退兩難。

蘇聯詩人馬雅可夫斯基在一次大會上對形形色色的聽眾演講,幽默的話語不時引起台下陣陣笑聲和掌聲。結束時,忽然有個瘦高個擠到台前,伸長著脖子喊道:“您講的笑話我不懂!” “您莫非是長頸鹿!”詩人感嘆道:“只有長頸鹿在星期一浸濕了腳,到週末才能感覺到呢!” “我應當提醒你!”瘦高個吼道,“從偉大到可笑,只有一步之差。” “不錯。”詩人邊說邊用手指著自己和那個人,“從偉大到可笑,正是一步之差。” “你的詩駭人聽聞,不能使人沸騰,不能使人燃燒,不能感染人。”瘦高個說。 “我的詩不是開水,不是火爐,更不是鼠疫。”詩人笑著答。 “您自己說應當把沾滿塵土的傳統和習性從自己身上洗掉,那麼您既然需要洗臉,這就是說您也是骯髒的了。”瘦高個得意地挖苦道。

“那麼,您不洗臉,就以為自己是乾淨的嗎?”詩人反唇相譏。 瘦高個辯不過馬雅可夫斯基,氣急敗壞地說:“您這樣寫詩是短命的,明天就會完蛋,您本人也會被人忘卻,您不會成為不朽的人。” 詩人接著那人的話把順勢說:“那好,請您過一千年再來,到那時我們再談吧,如果您還沒有腐爛的話!” 詩人面對論敵有計劃、有目的的系列發難,沉著冷靜,思維敏銳,應對巧妙,或反推對抗,或故作愚言,或採用博喻,既幽默風趣,又氣勢逼人,顯示出非凡的應變才能和無可辯駁的邏輯力量。 辯論有時會出現不便於直接回答的問題,或者出現別有用心的議論,或者出現暗含侮辱的詰難……倘應對不當,常常會使自己陷入難堪的境地。於是,機辯術便成了這時候必不可少的利器。它在迴避、辯辱、規勸、解窘等方面,都能發揮出一些特殊的作用。

圓智是清代乾隆年間寧波天童寺的當家和尚。他雖無點化之術,卻頗有應變之才。 那年,乾隆皇帝隻身微服南下。來到寧波後,便獨往天童寺而來。圓智聞知此事,馬上到山腳下等候。不一會兒,乾隆皇帝便來到了眼前。圓智在他身前合十躬身輕聲道:“小僧天童寺主持圓智接駕在此,萬望恕罪。” 乾隆問道:“你既然知道朕躬行到此,為何不率領眾僧,大開山門,跪接聖駕?你這輕輕一揖,莫非有意褻瀆聖躬?” 圓智不慌不忙地說:“小僧豈敢褻瀆聖躬,只因為這次聖上南巡,乃是微服私訪。小僧若勞師動眾,恐引起遊人矚目,有礙聖上安康,故小僧隻身悄悄在此迎候。” 乾隆聽他說得入情入理,便恕他無罪,讓他前面帶路。爬了一段山道後,乾隆對圓智說:“大和尚,今日朕躬上山,你能不能把我比上一比?”

圓智聞言,笑著說道:“萬歲爺上山,好比佛爺領你登天,一步還比一步高。”乾隆一聽,心裡極不舒服:圓智自比佛爺,上風被他佔了,可又無可指責,只好暫時作罷。 乾隆離寺時,圓智送他下山。乾隆便說:“我上山時,你說我一步還比一步高,現在我下山了,你可怎麼比?” 圓智稍思片刻,即從容笑道:“如今又好比如來佛帶萬歲下山,後頭更比前頭高啊!” “啊!”乾隆一聽,折服圓智的口才。很有文化修養的乾隆皇帝未嘗不知他是一種即興胡謅,但卻很欣賞圓智和尚的機智和處變不驚。 隨機應變也常常被用在對概念的解釋上。 有一貪官,專愛搜刮民間珍奇。一天,解縉提著一隻烏龜路過這位貪官家門前,聲稱這只龜能活一萬歲,剖活龜取膽,還能醫治百病,有起死回生之藥功,是世上最珍貴的稀有長壽龜。貪官一聽,就想買下這只龜。解縉開始佯裝不賣,後來以一錠金子成交。

第二天,貪官邀來親朋好友,請他們來觀賞這稀世珍龜。當貪官從水池中撈出烏龜時,烏龜已經死了。貪官氣憤地找來解縉,責問道:“你為什麼騙人?” 解縉說:“噢,我根本沒有騙你,今天剛好是這只烏龜的一萬歲生日。” 隨機應變作為一種能力,是需要長期培養,並要具備一定條件的。一般說來,知識越淵博、閱歷越豐富的人應變能力就越強。 著名相聲演員馬季,有一次到湖北省黃石市演出。他在表演之前,有一位演員錯把“黃石市”說成“黃石縣”,引起了觀眾的哄笑。在笑聲中,馬季登台演出。他張嘴就說:“今天我們有幸來到黃石省演出……”正當大家竊竊私語時,馬季解釋道:“剛才我們的一位演員把黃石市說成縣,降了一級。我在這里當然要說成省,給提上一級。這樣一降一提,哈!就平啦!”幾句話,引得全場哄堂大笑,馬季機智巧妙地給圓了場,使演出得以順利進行。

不同的情境,有著不同的功用;不同的情境,當然也有著不同的風格。讓情境風格適應於我們的說服(或論辯)的目的,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只會事倍功半,甚至事與願違。 晉朝的樂廣發現一個好友久不來訪,原來是這個朋友上次在樂廣家做客,舉杯將要喝酒時發現杯裡有條蛇,因為不好直說,結果喝下去了,所以現在得了重病。樂廣回家查看,發現那間屋子的牆上有一把弓,弓上描畫著蛇紋,於是按照上次的擺設重新擺下酒席,復現了上次飲酒的環境,把那個病中的好友硬給請來了,然後問他:“你在杯中看見了什麼沒有?”朋友說:“和上次看見的一樣,杯中有蛇!”樂廣於是說:“這杯中的蛇就是牆上弓的影子啊!”客人抬頭瞧瞧牆上的弓,不再堅持杯中有蛇的觀點,病立即就好了。

通過克隆再現特定的具體環境,可以反駁論敵的虛假論題。杯弓蛇影的故事說明了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 1890年,馬克.吐溫一行20餘人參加道奇夫人主持的盛宴。不一會兒,宴會裡的人都在跟旁邊的人談話,嗓音越提越高。馬克?吐溫覺得有傷大雅,而如果這時大聲制止也是不合適的,於是對鄰座的一位太太說:要讓這場吵鬧靜下來,法子只有一個。您把頭歪到我這邊來,彷彿對我講的話非常好奇。我就這樣低聲說話,旁邊的人就會好奇。我只要嘰嘰咕咕一陣子,他們就會一個個地安靜下來。 ”接著,他就低聲講了起來,講了沒多久,寂靜果然蔓延開來。這樣,馬克.克溫就用更輕的聲音一本正經地講了下去,直到餐廳裡一片寂靜。見時機已到,他才開口說明為什麼要玩這個遊戲,請他們從此要講些禮貌,不要同時尖叫。當然,人們以行動同意了他的意見。

借助情境,加以聯想,乘勢發揮,可以使講話的主題更加突出,論證更加有力。當然,借助情境的方法無章可循,自由度大,需要一個人卓越的心智。 一個店員把一個正在生氣的顧客帶到一間安靜的房間裡,進去之後,還把門給順手輕輕關上了,準備和這位顧客好好談一談,沒想到顧客的聲音比先前還要大,連連高聲叫喊:“到底要做什麼?想把我關在這裡嗎?”原來,這個房間給人的感覺實在是太冷——只有相對而望的兩張椅子,還有一張顯得孤零零的桌子。窗子有點小,屋子被收拾得異常乾淨,充滿了一種肅穆得叫人緊張的氣氛。那個店員經常進進出出,沒覺得有什麼不妥,但那個顧客卻是第一次進來。 無疑,這個忽略環境的談判最後一定以失敗告終。

創造出特定的情境,可以向對方傳遞出特定的信號,為交際活動起到極好的鋪墊作用。 黃炎培任國民參政員時,為推動國共團結商談,從重慶飛赴延安訪問。毛澤東在當時的中央所在地楊家嶺大會堂會客室接見了他。會客室的四壁掛著幾幅畫,其中一幅畫有一把酒壺和幾隻杯子,上寫“茅台”,並有黃炎培題詞: 相傳有客過茅台,釀酒池中洗腳來。 是真是假我不管,天寒且飲兩三杯。 這幅畫是沈鈞儒次子叔羊在國民黨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中,為父親“畫以娛之”的。在請黃題詞時,他想起謠傳紅軍在茅台酒池裡洗腳,題為諷喻,沒想到竟會掛在中共領袖會客的客廳裡,因此他備感親切,知遇之情頓湧心底,於是敞開心扉與毛澤東進行了促膝長談,並造成了他人生歷程的重大轉折。

尺幅的天地就是如此之大,創造論辯情境的天地之大就無須論述了。 在日常生活中,“虛擬”出類似這樣的情境,實屬無奈之舉,但也可偶爾為之。 1936年,在全國一片抗戰呼聲的情況下,蔣介石的侍從晏道綱到東北軍任參謀長,以蔣的化身自居,督促剿共,趾高氣揚。東北軍將領對此敢怒不敢言,而王明哲軍長卻藉一次宴會之機,醉醺醺地當眾發表起演說來: ……我們的老家在東北,被日本人佔了!我們以為委員長能領導我們打回老家去,我們從東北、華中,這次又到西北,輾轉數万裡,無非是想實現打回老家的願望! ……誰想,到陝西打仗,損失得不到補充,犧牲的官兵和家屬得不到撫卹,陣亡的遺族流落西安,一點救濟辦法都沒有……張副司令(張學良)的處境更讓人傷心,他每月的收支費才十萬元,還趕不上胡宗南師長……真令人傷悲啊! 說著,王明哲豪啕大哭,淚流滿面。在座的東北軍將領無不悲痛,晏道綱坐在席間極其尷尬卻無法發作,因為大家都以為王明哲醉了。 回家的路上,王明哲問隨從:“你看我的這齣戲演得怎麼樣?”隨從這才恍然大悟,明白他根本就沒有醉,而是藉著耍酒瘋,把東北軍想打回老家去的心裡話和對蔣介石消極抗日的不滿發洩出來。 不同的環境有著不同的意義,在論辯中,只有選擇那些和論辯的內容、目的相一致的環境,我們才容易收到預定的效果。 避免到對方的“地盤”去交談。這個“地盤”主要是指對方的辦公室和家裡,因為在這些地方,主人易於說服對方。 可以在正規場合與性格內向的人說話,可以在輕鬆的場合與性格外向的人說話。 寬敞舒適的地方是說服或者論辯的首選。當對方的地位、年齡和實力都在我們之上的時候,我們更應該選擇寬敞舒適的地方。 不要坐在人來人往的地方與人論辯,防止雙方心慌意亂,情緒波動。 在自己的房間或客廳裡談話,比在別人的房間或客廳裡談話更能說服人。 在上司的辦公室,盡量不要坐在上司的正對面。上司的椅子是個權力的象徵,忽視它,對雙方都有好處。坐在上司的側面,可以減輕與之交談的壓力。 可以在容易使人賞心悅目的地點與不思悔改或者情緒低落的人說話。 就地取證就是在論辯過程中及時抓住論辯現場的某些事物和情況作為論據,來反擊對方觀點、論證己方觀點的一種方法。 就地取證可以取靜態的事物,也可以取動態的事物,還可以取歷史史實。前二者直觀性強,後者為當地人所熟知,因此此法具有很強的辯駁力。 在一次以“改革開放的年代還需不需要雷鋒精神”為題的辯論賽上,反方隊員堅持提倡有志青年要干大事業、有大作為,不能在細枝末節的小事上花精力。正方隊員立即進行反駁: “大事業是由具體小事積累而成的。就像我們這所教學大樓,是用一塊磚一塊磚壘起來的,我們地上舖的地毯,是用一根根毛線織成的。很難想像,連一磚一線這樣的小事都不願做的人,能夠成就一番大事業!” 這種就地取證信手拈來,通過形象的比喻,雄辯有力,給人留下了鮮明的印象。 要運用好這種就地取證的方法,就必須熟悉現場和當地的情況,要洞察入微,隨機應變。 一次,一個小販在集市上賣豆角,每斤2元,買主還價1元5角。正在僵持不下時,那個買主從口袋裡掏出香煙準備吸煙,小販見那香煙比較貴,就靈機一動,說:“小伙子,你為了爭5角錢,花了這麼長時間,其實只要少抽一支煙,就足夠了。一斤豆角就可以炒一大盤菜,還不到一支菸錢。” 買菜者一聽這話,“爭勁”頓時沒了,掏出4元錢就買了兩斤。 小販思維敏捷,就地取證,巧妙說理,買菜者為之折服。 就地取證由於所引證的事物往往都是論辯者在現場或當地的所見所聞,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生動具體,直觀真實,因而這是一種一點就明、一說就透的雄辯方法。這種方法在賽場論辯中使用頻率很高。 在論辯中要用好就地取證的方法,就必須熟悉現場的情況,並且善於洞察事態的發展,抓住機遇,隨機應變,適時出擊。 英國詩人喬治?莫瑞是一位木匠的兒子,他很受當時英國上層社會的尊重。他從不隱諱自己的出身,這在當時英國社會是極為少見的。 一天,一個紈絝子弟與他在一處沙龍相遇,嫉妒異常,欲中傷詩人,便高聲問道: “對不起,請問閣下的父親是不是一位木匠?” 詩人回答:“是的。” 紈絝子弟又說:“那你父親為什麼沒有把你培養成木匠?” 詩人微笑著回答:“對不起,閣下的父親想必是紳士?” 紈絝子弟傲氣十足地回答:“是的!” 詩人又說:“那你父親怎麼沒把你培養成一位紳士呢?” 面對紈絝子弟的惡意提問,詩人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就勢發揮,根據對方的方式進行反問,使紈絝子弟丟臉獻醜,偷雞不成反蝕米。 借題發揮的好處是說理性強,易於使人接受,常常起到絕妙的說服作用。 李白應詔進京後,因見皇帝和權貴只知醉生夢死地享樂,心情沉悶,恰在這時,朝廷召集李白等一班翰林學士賦詩唱和,李白推說身體有病,不肯吟詩。皇帝的大舅子楊國忠,本來因私怨對李白心懷不滿,就在皇帝面前有意搬弄是非,他當著眾人的面說:“曹子建七步成詩,李翰林做詩馳名,今天為什麼無詩可作?你如能像曹子建,我楊國忠就五體投地。” 李白早已明白楊國忠的用意,“嘿嘿”幾聲冷笑說:“國舅的話錯了,曹子建七步成詩,那是他哥哥曹丕逼的!我李白一無非分之想,二無權勢之爭,怎能和曹子建相提並論呢!你要我像曹子建那樣做詩,卻把皇上置於何地?” 楊國忠聽了李白的反駁,一時間竟不知說什麼好。皇帝見楊國忠無言以對,便打圓場對李白說:“國舅是想激激你,你就不要想那麼多了。” 李白說:“既然皇上無忌,那麼國舅要我像曹子建那樣做詩也不難。請問,作得出來又當怎樣?我李白要和他賭一賭!” 聽了李白的叫陣,別人都想瞧瞧熱鬧,一齊起哄:“是啊,國舅敢賭不敢賭哇?” 楊國忠心裡暗想:七步成詩,要由我出題目,他李白哪有曹子建的神思?賭就賭,賭注可不能太少了,當著眾人的面,一定要讓李白出出醜。想到這裡,楊國忠說:“我沒什麼家私,不敢多賭,就賭半帑金銀吧!李翰林要是能夠七步成詩,我就輸半帑金銀與你!” 半帑金銀,眾人聽了無不變色,就連皇帝也皺起了眉頭,帑是錢庫,你怎麼能誇口拿一半與李白作賭呢? 李白望一眼楊國忠:“國舅可真是財大氣粗哇!你再說一遍。” 楊國忠還以為李白怯陣了,更大膽起來,對著皇帝和眾人誇口說:“我出題,只要你李翰林七步成詩,聖上和各位在場,我就輸半帑金銀與你。天子麵前無戲言。” 李白也面對皇帝說:“那好,現在就請國舅出題吧!” 楊國忠隨口即說:“就以'天子麵前無戲言'為起句,你做詩吧!” 李白隨即起步吟道: 一首詩吟罷,李白只邁出了三步半,在場眾人一齊高聲喝彩! “好詩,好詩!” “問得好哇!國舅哪兒來那麼多錢?” 有的人交頭接耳地議論著:“楊國忠打這麼大的賭,還不是靠搜刮來的不義之財!?” 就在眾人議論紛紛的時候,李白又吟出七言詩一首,博得了眾人更高聲的喝彩,曹子建七步成詩一首,李白七步成詩兩首,李白吟道: 不等楊國忠說話,李白要起賬來了。楊國忠好窘啊,真恨不得地下裂開一條縫,好立刻鑽進去躲起來。 皇帝當然是向著大舅子的,他馬上來為楊國忠解圍了。皇帝對李白說:“國舅輸給你半帑金銀,你要金銀何用?寡人保你有吃有喝就行了。”皇帝出面調停,李白不好再堅持,這事才算罷了。 李白在這裡就充分利用了“借題發揮”之術:第一“借”,借做詩和國舅打賭;第二“借”,借詩句揭露國舅搜刮不義之財;第三“借”,借第二首詩向國舅要賬,讓他不下了台。 “借題發揮”在李白那裡用得天衣無縫。 “借題發揮”是指借用對方的話題,合乎邏輯地加以發揮,合理想像,上掛下連,縱橫捭闔,把對方置於不利的地位。 羅蒙諾索夫出生於一個漁民家庭,生活貧困,成名後仍然保持儉樸的作風,毫不講究穿著。一次,一個愛講究穿著,但不學無術的人,看到他衣袖的肘部有個破洞,想起羅蒙諾索夫整天只是一心研究學問,便自作聰明地指著他衣袖上的窟窿挖苦地說:“從那兒可以看到你的博學嗎?”羅蒙諾索夫鎮靜地回答說:“不,一點也不,先生。從這裡可以看到愚蠢。” 羅蒙諾索夫借用衣袖上的破洞話題,嚴正指出用衣袖上的破洞來衡量一個人的學問,正好暴露了其愚蠢無知,對此作了尖刻的諷刺和尖銳的批評。 生活離不開借題發揮。離開借題發揮的生活是無趣的。 據說美國五星上將卡特利特?馬歇爾還利用借題發揮娶了一個漂亮的老婆。 馬歇爾在他駐地的一次酒會上認識了一位漂亮的小姐,酒會一結束,就請求這位小姐答應讓他送她回家。這位小姐的家就在附近不遠,可是馬歇爾開了一個多小時的車才把她送到家門口。小姐於是問:“你來這裡不是很久吧?你好像不太認識路似的。”馬歇爾微笑著借題發揮說:“我不敢那樣說,如果我對這個地方不熟悉,我怎麼能夠開一個多小時的車,而一次也沒有經過你家的門口呢?”這位小姐聽出了這位心慕已久的將軍的意思,於是也“借題發揮”,乾脆嫁給了馬歇爾。實際上,馬歇爾是最初的出題者。 運用借題發揮這一方法,我們可以就對手所提的話題易位思考,讓論敵置身於我方的地位,甚至仿照對方的判斷,以加倍於對方所使用的力量還擊對手。 俄羅斯的一個著名的丑角演員杜羅夫一次正在休息,—個觀眾譏諷他說:“丑角先生,觀眾對你非常歡迎吧?”杜羅夫說:“還好。”那個觀眾又說:“你是不是生來就有一張愚蠢而又古怪的臉,所以受到觀眾歡迎呢?”杜羅夫於是回答說:“是的。如果我有一張像先生您那樣的臉蛋,我一定能夠拿到雙薪。”那個觀眾聽了,只好灰溜溜地走了,因為他懂得杜羅夫的意思是:如果我不是由於表演藝術而是由於一張又醜又蠢的臉才受到觀眾的歡迎,那麼你的臉加倍愚蠢和醜怪,就可以拿雙份薪水了。 誰說“百無一用是書生”!但是,一個書生要在藉題發揮中獲得勝利,不僅需要敢於諷刺,還要讓語言通俗易懂。 清朝的洛陽才子孟習歐一天在某個裁縫處因為衣著平平而受到冷遇,後又因為被認出是個才子而受到敬重,於是應裁縫之請,借題發揮吟“詩”一首:“一條鋼針明粼粼,拿在手上抖精神。眼睛長在屁股上,只認衣裳不認人。”裁縫離不開針,而針又和裁縫相類,都是“眼睛長在屁股上,只認衣裳不認人”。孟習歐借裁縫的題和裁縫的針恣意發揮,用極其通俗的語言,對這個裁縫進行了辛辣的諷刺。 清代學者紀曉嵐,很受乾隆皇帝的寵愛。一次,兩人在野外散步聊天。乾隆突然問道:“紀卿,'忠孝'之義何解?”紀曉嵐回答:“禀告皇上,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謂之忠;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謂之孝!”乾隆又說:“嗯,說得好,現在,朕想以君的身份要你去盡忠,怎麼樣?”紀曉嵐一驚,少頃,回答說:“臣遵旨!” 紀曉嵐說完就走了,皇帝當然知道紀不會去死,不過也想看看他是如何為自己解圍的,於是靜觀其應對方法。不一會兒,紀曉嵐回來了。乾隆問道:“你怎麼沒死,沒盡忠啊?”“我剛才想跳河盡忠,正在這時碰到屈原了,他不讓我死!”“此話什麼意思?”“我去到河邊,正要往下跳時,屈原從水里向我走來,他說:'曉嵐,你為什麼要這樣呢?我那時跳河自盡,是因為當時楚懷王昏庸無能;而你現在,聽說是開明盛世啊!這樣吧,你先回去問一問皇帝,看他是不是說自己昏庸無能,如果說是,你再來跳河,我等你!'這樣,我就回來問您了!” 乾隆聽後,放聲大笑,連連稱讚:“好一個如簧之舌,真不愧為當今雄辯之才啊!” 紀曉嵐真是聰明絕頂,辯才無礙。他能巧妙地為自己找到一個解脫困境的依靠:屈原。借屈原之語,為乾隆設立窘境,指出“如果皇上承認自己昏庸,我就去死”。皇上當然不會再將玩笑推到此地步,故紀曉嵐很自然地把自己從“死”中解脫出來了。 陷入窘境時,可藉助別的人或物,為自己找到一個得體的理由,解除尷尬。 有時,碰到一些難以脫身之事,直接說出原因或閉口不表都會給自己帶來不利,並把自己推入更為困難的境地。這時,如果借助別的人或物,為自己找到一個得體的理由,可以化解窘況,消除尷尬。 假借他物,“他物”無論是言語還是實體,都要在此時此刻具有一定的權威性,有震撼力。 有一對青年男女正處在熱戀中。這天,兩人從夜校學習歸來,邊走邊聊,不覺到了男青年的家門口,而此時時候也不早了。男青年邀女友到家去坐坐,再陪陪他。女友說:“不行,老師告訴過我,放學要早歸,否則會遇到壞人的。”一句話把男青年逗笑了,男青年也不好再強求,目送女友遠去。 女青年巧借老師所說,跟男友開了個玩笑,既為自己找到了回家的理由,又能讓男友體面地收回不恰當的要求。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