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社會心理 口才大全

第50章 第五章辯論中的防守術

口才大全 水中鱼 7014 2018-03-18
金蟬脫殼術是指在辯論中自己處於不利處境時,不能硬戰,要避敵鋒芒,巧妙地轉移,以積蓄力量,組織反攻。採用此術,要具有隱蔽性,語言轉換要自然巧妙,對論敵能產生迷惑性。 林肯在學校讀書時,有一次考試,老師問他:“林肯,這裡有一道難題和兩道容易的題目,由你任選其一。”林肯說:“我就考一道難題吧。”老師說:“好吧,那麼你回答雞蛋是怎麼來的?”林肯答道:“雞生的唄。”老師又問:“雞又是哪裡來的呢?”林肯知道雞蛋是雞生的,雞又是雞蛋孵化的,問題的答案是循環往復,沒有窮盡的,如果繼續辯論下去,將會處於被動的地位,於是趕緊借助對方的回答一個問題的條件,聲明道:“老師,這是您提的第二個問題了。”林肯通過緊緊抓住對方提供的條件,終於巧妙地擺脫了困境。

當我們發現自己在論戰中處境不利時,也不妨虛晃一槍,轉移對方的注意力,藉以迷惑敵人,得以隱蔽地轉移或撤退。這就是論辯的經典技法金蟬脫殼術,它是一種絕妙的困境解脫術。 富蘭克林?羅斯福當總統之前,曾在海軍裡任過要職。 一天,一位外國友人向羅斯福問及在一個小島上建立潛艇基地的計劃。 羅斯福看了看四周,壓低聲音說:“你能保守機密嗎?” “當然能。”友人回答說。 羅斯福微笑著說:“我也能。” 建立潛艇基地,屬於軍事機密,當然不能洩漏。面對友人的詢問,羅斯福沒有直接拒絕回答,而是機智地誘導友人表示可以保密,以此封住友人的口,再話鋒一轉,表示自己也可保密,巧妙地擺脫了困境。 金蟬脫殼的核心是怎樣巧妙地避開鋒芒,轉移話題。我們看下列對話:

甲:“我想知道,對此問題貴國所能採取的最後措施是什麼?” 乙:“請閣下相信,我們最終是會解決這個問題的。而我倒真的有點擔心,如果貴國的反政府運動繼續發展下去,貴政府是否仍具有維持現行統治的能力。” 甲希望知道乙所能採取的最後措施,這一點,乙方在當時的條件下難以宣布,便答以一句“我們最終是會解決這個問題的”,輕輕帶過。然後轉移到另一個話題上,即關於“如何制服反動政府運動”的話題。這樣精巧轉移,利於自己脫離窘境。 某經濟學院曾就“我國目前是否可能進行股份制”展開辯論。反方認為,股份制的推行,要以股票市場等為先決條件,而我國目前還沒有形成股票市場,所以股份制推行不了。正方反駁說,只有推行了股份制,才談得上股票市場的建立。接著雙方就應該先有股份制還是先有股票市場展開了激烈的爭辯。最後,爭得面紅耳赤,口乾舌燥,卻是誰也贏不了誰。

我們的論辯論不出預料中的結果,原因在於論辯者沒有弄清取勝的焦點——附加條件。 有一場辯論賽的辯題是“發展旅遊業利大於弊”。正方說發展旅遊業需要排除不利於旅遊的因素,創造政治穩定、環境清潔、社會秩序良好等有利於旅遊的條件,因而,使發展旅遊的獲益不淺,這就是說能夠改造環境(不論是社會的還是自然的)。反方說並不反對旅遊,關鍵看你具備不具備這樣的條件:“你有沒有自然條件,有沒有政治穩定,有沒有人民安居樂業?”這等於在說,只有改造了自然的、社會的環境,才能發展旅遊業。 還有一個案例是講雞先蛋先的問題。 一對農民夫婦都知道蛋能孵雞,雞能生蛋,於是準備辦個養雞場發財。他們對養雞業能發家致富這一點認識是一致的,對世界上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毫不在意,在意的是先買雞生蛋,還是先買蛋孵雞。

這直接關係到今後的經濟效益,當然是一個有實際意義的必須認真分析辯說的問題。 丈夫說應該先買雞生蛋,因為時下正是母雞產蛋的旺季。妻子說應該先買蛋孵雞,因為家裡孵房已經齊全,而且時下飼料緊缺,難以滿足大雞的需要。丈夫終於明白,在這個是雞先行還是蛋先行的問題上,以養大雞或孵小雞的優越條件作為理由進行爭辯。 這就抓住了爭辯應該抓住的焦點:雞固然是生蛋的必要條件,蛋也是孵雞的必要條件,但必要條件不等於充分條件,有了蛋並不一定能有雞(蛋在孵房裡才能變成雞),有了雞並不一定能生蛋(需要充足的飼料餵養才有可能生蛋)。這些孵房、飼料等附加條件具備與否,才是需要首先弄明白的地方。妻子於是說服了丈夫。 在辯論中,進攻和防守是相對而言的。也就是說,進攻之中有防守,而防守之中也有進攻,防守只是針對進攻而言的。所謂防守,是指當己方遭受進攻時,以應答為主要手段,維護己方立論,鞏固己方陣地的一種辯論戰術形式。

辯論中的防守大體有兩種形態: 一是主動性防守。主動性防守就是從辯論的全局需要出發,有計劃地實施的防守計劃,目的是確立和強化己方觀點,為下一步的進攻積蓄力量。這種防守通常是進攻的前奏,或進攻的繼續,是論戰部署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和有效戰術方式。 另一種是倉促性防守。倉促性防守是指在雙方的對抗中,由於己方在戰略謀劃上失當,或在戰術上失誤,導致被動,在強大攻擊的壓力下,己方不得不採取的一種退守戰術。顯然,後者是處於困境時的一種不得已的選擇,如果不能設法擺脫這種狀態,就會越陷越深。 在辯論中,當己方處於防守態勢時,應堅持如下原則: 處於防守狀態時,尤其要注意發揮己方的優勢,如己方立論的優勢、論據的優勢、地理環境優勢、辯手搭配優勢等。應憑藉優勢,在己方的優勢上突破,頂住對方的攻勢,固守防線。

辯論時防守者要能經受住打擊,特別是在倉促防守的狀態下,鬥志不能垮,尤其是要克服消極防守的思想,要盡量用強者心態看待防守,把防守作戰當成進攻的轉化形式,採取得體而有力的措施,繼續謀求論戰的主動權。 辯論防守決不能消極應戰,死守陣地,而是要審時度勢,機智靈活,積極創造條件,採取多種手段,與對手進行周旋。應不斷變換戰略戰術,看準機會主動出擊,徹底擺脫被動局面。如同踢足球,只有進攻才能得分,再出色的防守也只能防止對手進球,避免丟分,防守不會使己方取勝。因此,高明的辯論者,會把防守轉化為進攻。 一位老實的商人到銀行提取了大筆現金回到車上,沒想到正想要發動引擎離開的時候,由車後鏡看到後座椅上爬起來一個女人。這女人把頭伸到商人的耳邊,有點兒緊張地小聲說:“把你的錢立刻交給我,否則我打開車門滾出去大聲喊叫你綁架強暴我!”

女人的頭髮散亂,上衣領口大敞著,鈕扣似乎都被扯掉了。 老實的商人被突如其來的事情給嚇住了,一時間愣在那兒。 商人想要馬上跑出去對路人說明,可是看那女人握車門把手的模樣,怎麼也比不上她快,到時真的跳到黃河也洗不清了。 要是你,你該怎麼辦? 商人強自鎮靜思考了一會兒,即反身對女人咿咿啊啊地比手畫腳一番裝啞。 女人一見甩了一下頭說:“真是倒霉,碰上了個啞巴!”商人拿起了前座椅上放著的一份報紙。從口袋裡掏出來一支筆交給女人,又比畫一番,意思是要女人寫下她要做什麼。 女人鬆了鬆手中並沒有真正打死結的綁繩,接過紙筆,緊張地看了看窗外,狠狠地瞪了商人一眼,接著匆匆地寫下了幾個潦草的字——拿出錢來否則滾出車門大叫你綁架強暴我。

女人一寫完,商人接過報紙趁女人尚未回過神來就衝出車去,同時用遙控器鎖住了所有的車門。 沒多久,手中握著那份報紙的商人,領了幾位警官來到了現場。 看來,有的時候學會“裝聾作啞”、“裝瘋賣傻”是擺脫困境的好辦法,可讓對手“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大智若愚,就是指辯論者原本足智多謀,卻裝作自己很愚蠢,即智而示之以愚,能而示之不能,用這種手段來欺騙對手,爭取主動,進而取得辯論勝利。凡是運用大智若愚方法取得辯論成功的,往往表現出一種更冷靜的思考、更堅強的忍耐、更高超的辯論藝術。 有一次,著名學者辜鴻銘先生乘汽車坐在座位上,疊著腳欣賞著窗外景色。半路上上來了幾個年輕的外國人,對辜先生身穿長袍馬褂、留著小辮的形象評頭論足,很是不恭敬。辜先生不動聲色地從懷裡掏出一份英文報紙從容地看起來。那幾個洋人伸長脖子一看,不禁笑得前仰後合,連聲嚷道:

“你瞧,這個中國白痴,不懂英文還要看報,把報紙都拿反了!” 等這些淺薄的外國人嚷夠了,笑完了,辜鴻銘先生慢條斯理地用純正的英語說道: “英文這玩藝兒實在太簡單了,不倒過來看,還真沒什麼意思。” 幾個洋人一聽大驚失色,面面相覷。 辜鴻銘先生是學貫中西的著名學者,在年輕洋人的取笑面前,他不是拍案而起,而是故意裝出很愚蠢的樣子,倒過來看報紙,但一句英語,顯示出他過人的聰明才智而將對手擊垮。 張作霖出身草莽,卻十分機智,在處理一些眼看就要糟糕透頂的事態時,往往能突出奇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一次,張作霖出席名流宴會。席間,有幾個日本浪人突然說,久聞張大帥文武雙全,請即席賞幅字畫。張作霖明知這是故意刁難,但在大庭廣眾之下,就只好滿口應允,吩咐筆墨侍候。只見他瀟灑地踱到桌前,在鋪好的宣紙上,大筆一揮寫了個“虛”字,然後得意地落款:

“張作霖手黑。” 寫畢,蓋上朱印,張作霖躊躇滿志地擲筆而起。幾個日本浪人,看著“張作霖手黑”幾個字,面面相覷,不知何意。 隨侍秘書發現了紕漏,“手墨”(親手書寫的文字)怎麼成了“手黑”?就連忙貼近張作霖耳邊低語:“您寫的'墨'字下面少了個'土','手墨'變成了'手黑'。”張作霖一瞧也一愣:怎麼把“墨”寫成“黑”啦?如果當眾更正,豈不大煞風景?張作霖眉梢一動,計上心來,故意訓斥秘書道: “我還不曉得這'墨'字下邊有個'土'?因為這是日本人要求的東西,這叫做寸土不讓!” 語音剛落,滿座喝彩,日本浪人這才悟出味來。 張作霖儘管不是故意要大智若愚,但等秘書提醒了之後的做法,卻有“大智若愚”的味道,難怪引得全場喝彩。 中國近代的湖南湘潭有一位王闓運先生,學問淵深,才華橫溢,是有名的大學問家。王老先生在京的日子,竊國大盜袁世凱幾乎天天派人隨同賞玩。 有一天,這些人陪同他逛到故宮前面的“新華門”。王闓運故意裝成老眼昏花,用驚嘆的口吻說: “怎麼,這裡改名'新莽門'了?” 王老先生故作糊塗,將“華”字讀成“莽”字,將袁氏竊國比作王莽篡漢,表現出了極大的嘲諷意味。本來自己讀錯字,就是示之以愚,示之以弱,將破綻故意留給對方,其實是另有深意。 大智若愚的方法是一種曲線思維的產物,也就是採用拐彎抹角的進攻方式,因此,用這種方法往往可以產生出一種強烈的幽默和嘲諷意味。但是,如果僅僅是有愚而無智,不成其為大智若愚,只能給人留下笑柄;只有表面似愚而實質為智,才能真正制服對手。 在“提倡購買國貨利於經濟發展”的競賽辯論中有這樣一段: 正方:“我們現在確實看到的是這樣的情況,許多發達國家在我們國家釜底抽薪,跳'臥槽馬',在這個時候,我們還能在前方'拱卒'嗎?” 正方的有力攻擊,反方難以應對,眼見形勢不妙,反方便拋出救急之舉,拿出一張事先準備的卡片照卡宣科: “那有一個問題我不清楚了。我們的許多國貨提倡購買提倡了幾十年,可是這些產業到了三十而立的年齡,還躺在媽媽的懷里數星星呢!” 乍一聽,這段應對並無牽強附會之感,其實這一段話接在對方的任何一次發問之後都可以。所以,當己方找不到合適有力的應答材料之前,不妨拿出萬能語救急,以不變應萬變,不失為自我解脫的高招。 以實制虛方法的特點在於,對手的論點是虛的、無法驗證的;我來回答的論點也是無法驗證的,但卻是“實”的,這種“實”可以表現為大,也可以表現為小,可以表現為遠,也可以表現為近,總之,應根據具體的場合選用對方無法驗證的“實”來回答。 有一個國王自以為聰明絕頂,最喜歡出難題來難倒別人。有一回,他找來12000個學者,問他們地球的中心在哪兒,結果誰也答不出。自以為是的國王得意極了,馬上出告示徵求能回答這個難題的人,而且宣布,答對的賞,答不對的罰。 人們看了告示,大都搖搖頭走開了,可阿凡提看完告示就牽著毛驢直接進宮見了國王。 國王問:“怎麼,你知道地球的中心在哪裡?” “我知道,”阿凡提回答說,“地球的中心就在我驢子左前蹄踩的地方。” “胡說,我不信!” “你不信,請你自己把整個地球量一量吧,錯了就罰我好了。” “這……這……”國王想了半天,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在當時,國王是不可能測量出大地的中心的,阿凡提隨便指了個眼前的地方,國王無法證明其虛假,也就只能是啞口無言了。 必須特別注意的是,以實制虛的方法只能用來製服那些無理取鬧者,制服那些故意刁難人者,卻不能代替嚴謹的科學研究,因為科學研究不可能隨便說個什麼數據就大功告成。 辯論中,有些辯論者喜歡問一些無法驗證、無法回答的問題。遇到對手用一些虛幻的、無法驗證的論題企圖難倒我們時,不妨反其道而行之,以具體的、實在的論題來回敬對方。因對方無法驗證其真假與否,我們自然就可以有效地應付對方的挑戰,取得辯論的主動權。這就是以實制虛術。 在辯論過程中,當對手故意運用虛概念來發難時,不妨依法炮製,用虛概念來回敬,這就是以虛制虛術。 有兩個人爭吵著來到法官那裡,原告指著被告說: “他背著很重的東西,東西從肩上掉下來了,他請求我幫他扶上去,我問他給多少工錢,他說:'沒有什麼。'我同意了,馬上幫他把東西扶到他肩上。現在我要他付給我'沒有什麼'!” 法官想了想,說:“你告他有道理,你過來,幫我把這本書拿起來!” 原告走過去,幫法官拿起書。 法官突然問:“書下面有什麼?” “沒有什麼。”原告說。 “那你把'沒有什麼'拿去吧!”法官一本正經地說。 本來,扶一下東西不過是舉手之勞,沒有必要向人家索要工錢,可這個人卻無理取鬧,硬要人家付“沒有什麼”。 “沒有什麼”就是沒有什麼,本來就是個虛概念,他企圖以此難倒別人。而聰明的法官為了滿足他,就讓他拿去了“沒有什麼”,不容對方再進行胡攪蠻纏。 阿疆和阿明喜歡“抬槓”,有一天碰到了一起。 阿疆問:“你家新蓋的房子花了多少錢?” “花了一厘錢。”阿明說,“如果你想買,拿一厘錢我就賣給你,不過我只能收你一厘錢,多了我可不要。” “是嗎?”阿疆笑笑,說:“那麼我給你一分錢,你給我找九釐好了,買東西給錢理所當然,可不給人找錢也是違法的,請找錢吧!” 誰都知道,人民幣沒有一厘票面的,“票面為一厘的錢”的外延為零,是個虛概念,阿明本想要阿疆拿一厘的錢使阿疆陷入為難,但是,阿疆卻反過來要阿明找九釐錢,以虛制虛,反而變為主動。 這種方法中所說的“虛”是指客觀世界中不存在的相應事物對象的虛概念,它的產生純粹是由人們憑空虛構的。既然如此,要將對手製服,就應該根據具體情況的不同,臨時虛構出相應的“虛”來與之對抗,而不應該考慮自己的觀點是否“屬實”。 有一商人晚間行船,經過一大橋時,橋上一人不客氣地盤問道:“什麼船?”答曰:“木頭船。”又問:“幹什麼的?”答曰:“行船的。” 盤問者的責問,被商人巧妙地避開話鋒,使盤問者十分尷尬。實際上,商人是了解問話用意的。問的“什麼船”,意問裝的什麼東西,“幹什麼的”,意問行船幹什麼事。但商人採用閃爍其詞的回答,使這位盤問者兩次問話,兩次落空。 王安石的小兒子王元澤,小時候非常聰明,才智聞名遐邇。有一天,王安石的一夥朋友來做客,其中一客人送的禮物是用一個籠子關著的一隻獐和一隻鹿。有個客人想考問一下王元澤,指著籠子問他:“這兩隻動物哪隻是獐,哪隻是鹿?”六歲的王元澤根本不認識獐和鹿。但他小眼珠一轉,馬上回答說:“獐旁邊的那隻是鹿,鹿旁邊的那隻是獐。” 王元澤的回答,巧妙之極。既然一獐一鹿關在一隻籠裡,那麼,一獐一鹿之間就存在著“鄰居”關係:獐位於鹿之旁,而鹿位於獐之旁。雖然他並不認識哪隻是獐,哪隻是鹿,但根據這種“鄰居”關係,他做出了兩個關係判斷。雖然並沒有指明究竟哪隻是獐,哪隻是鹿,但回答固然是沒錯的。如果他照實回答“不知道”,就顯得平庸,也有負他的名聲。如此巧妙的回答,則顯露出他年幼聰穎和機智幽默的才能,令客人為他的睿智驚嘆不已。 說辯中的問與答是矛盾統一體。回答,是對提問的反饋。問是一門學問,答也需要高超的技巧。真正的妙答,絕不是對方問什麼,你就答什麼;或者他怎麼問,你就怎麼答。一個善辯者在接到對方的提問後,總是思考並選擇一個最佳的回答方式。閃爍其詞,則是專門應付那些不能回答但又迴避不了的問題的答辯藝術。 在說辯中運用閃爍其詞所產生的奇效,就是能使你機智、幽默地擺脫困境。 閃爍其詞最適用於外交說辯場合。在外事活動中,有時你所掌握的事實屬於保密範圍,不能披露,但別人又千方百計地打聽。遇到這類敏感性話題時,迴避易引起猜疑,正面回答又不能講實情,這就可以利用閃爍其詞在詼諧嬉戲中金蟬脫殼,擺脫困境。 在一次座談會上,美國電影界的同行們與謝晉探討什麼樣的影片最賣座,以及中美如何進行電影合作等問題。應該說,這是一個友好的難題。正面回答或籠而統之地回答顯然難以令提問者滿意,而具體的預測或許諾因條件尚不具備也難免陷入以偏概全、以空對空的尷尬境地。面對朋友們的提問,謝晉風趣而幽默地說:“裡根先生將來不當總統了,如果他仍舊對錶演感興趣,那麼,他來主演,我來導演,中美合拍,這部影片我相信在全世界一定賣座。”謝晉的回答,非常幽默機智,頗具弦外之音,令在場的美國朋友擊掌叫絕。 這種方法運用得好,不僅能使你擺脫困境,還能產生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的效果。 閃爍其詞在日常人際交往中,運用更為普遍。 某中國留學生與法國姑娘跳舞,姑娘問:“您喜歡法國姑娘,還是喜歡中國姑娘?”留學生回答說:“凡是喜歡我的姑娘,我都喜歡。”這樣回答,顯示了這位留學生機敏的說辯藝術。還比如,當別人打聽一位小姐的年齡時,小姐不願意告訴對方,她略一思索回答說:“比去年大一歲。” 閃爍其詞並不是迴避,不是避而不答;也不是模糊語言,不是含糊其辭;還不是模棱兩可,不是騎牆居中。相反,閃爍其詞是既要給予回答,又不能答非所問;既要回答明確,又要答而不中。因此,在運用“閃爍其詞”時,其關鍵是要抓住“閃爍其詞,似是而非”的要旨。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