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社會心理 領導口才全書

第30章 第二十九章領導口才訓練方法

領導口才全書 李树斌 19696 2018-03-18
一個人的眼睛是現在的他,一個人的嘴巴是將來的他——高爾斯華綏 領導者講話的權威性標準,是由講話者所處的地位和所能起的作用決定的。社會組織是一個極其複雜而龐大的系統,這個組織系統是由許多領導者和被領導者共同進行的領導活動構成的。要保證社會組織活動的協調和統一,就要使所有人的意志服從於一個人的意志,這就是講話者的統一意志和統一指揮。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以及社會組織的日益壯大,講話者的統一意志和統一指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越來越突出。從廣義上講,凡是有許多人進行協作的勞動,過程的聯繫和統一都必然要表現在一個指揮的意誌上。要實施這一意志,就要求作為領導者的講話必須要有權威性。 領導者的講話不管是否經過深思熟慮,都可能對聽眾和社會產生大的影響。有時一句不經意的話,往往會帶來不小的麻煩,造成無法預料的後果。所以,講話者講話必須非常注意原則性和政策性。

(1)講究原則性 原則性是指領導無論在什麼環境中,講話都要有一定的限度、尺寸,不能脫離這個限度去隨心所欲地闡述、說明、表現個人的思想觀點。語言是思想的體現,是行動的先導。講話不講原則,必然導致行動的無原則性。領導講話不講原則,會降低自身的威信,影響集體戰鬥力的發揮,阻礙正常工作的開展。 (2)講究政策性 在一般情況下,領導者的講話不是代表自己而是代表一個組織、一個集體出現在眾人面前。其講話往往是代表這個組織的工作方針、工作原則、工作目的、工作要求。講話的政策性在對外工作中表現得最為明顯,也最為重要。領導者在對外交往中的言談舉止,代表國家、民族的形象和尊嚴。對事件的評論,對雙邊關係的建議,對外談話,對外聲明等,都是一個國家對外政策的具體體現,直接影響到國家的地位和聲譽。

(3)講究互動牲 在領導者的語言表達過程中具有權威性的同時,也要具有互動性的特點。因為領導者的語言不可能一直都按照預先擬定好的來講,而是需要與相應的聽者進行互動,並根據相關要素的變化作出及時恰當的反應。如果講話者只管按照自己的意圖說下去,絲毫不顧及下面聽眾的反應,互動效果就無法形成,必然就會造成語言交流的中斷,講話氣氛便無法融洽,領導者的語言引不起響應,對大眾的統帥引導作用就無從發揮。 互動性可以使領導者和聽眾之間相互得到啟發,相互碰撞出火花,有助於講話主題的深入挖掘和突出重點。個人的思維總是有限的,在多方的交流中,便可拓寬思路,產生新的想法,產生出妙語連珠的效果。 (4)講究主動性

領導者在講話過程中,主動發揮互動性,可以增強聽者的興趣,吸引更多的注意力,使氣氛更加活躍,所講的主題可以更加深入。 ①所有的語言都要以聽者為指向,對聽者進行適時的引導。一是要把握控制講話的主題和方向,使講話的基本走向可以按照事先的策劃構思進行。二是要營造出融洽和諧的交流氛圍,調動聽者的積極性。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領導者自信沉穩,掌握住交流溝通的主動權。同時,關鍵的一點就是領導者還要懂得“傾聽”,讓對方能感受到作為領導的真誠,引起他們進行相互交流的願望;並且,要掌握一定的語言技巧,如恰當地運用問句,引發聽者的思考興趣;對聽者的話語迅速作出解讀和小結,點明主題,控制節奏。 ②領導者要從聽者的反饋中,及時進行信息的全面處理,能夠受到啟示,捕捉靈感,為自身的講話增加新的亮點。在開拓出新的講話空間的基礎上,針對某些回答進行強化、深化,將其思想層次提升,更加扣合主題。除了要語言銜接流暢、基調統一之外,還要注意相互的意識配合、控制和補充,以及對相互的漏洞和失誤及時發現並予以迅速地彌補。

古詩有云:“綠陰不減來時路,更添黃鸝四五聲。”在眾人熟悉的綠陰黃鸝的景色中,又傳來黃鸝的歡快叫聲,別有一番情調,更能吸引人心。同理,如果領導者能在平實的言談中,巧妙地滲入一些新的東西,就能使言談充分體現迷人魅力和積極影響。言談富有新意的常用方法有: (1)推陳出新巧合成 每一種觀念,包括歷史上遺留下來的一些為眾人所熟知和認可的觀念,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產生的,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觀念從個體上看,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而從整體上看,這些觀念之間又有相互補充、糾偏、完善的潛在作用。如果採用組合的方法,把它們有機地合成一種新的觀念,那麼其合理性就會擴大,更接近事物的本質。如,求賢若渴和懷才不遇是一對古老而常新的矛盾,某領導談到這一問題時說:其實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也常有,關鍵是要找,而不能坐等。如果伯樂有“三顧茅廬”的誠意,千里馬有“毛遂自薦”的勇氣,那麼不管是伯樂找到了千里馬,還是千里馬找到了伯樂,對於雙方都是幸事。 “伯樂與千里馬”、“三顧茅廬”、“毛遂自薦”等歷史上的觀念,就這樣被合成了一個更完善、更能為眾人所接受的現代觀念。

(2)自圓其說巧“逆解” 人們的心目中不同程度地歸結著一些自己深信不疑的觀念,不能簡單地說這些觀念是錯誤或陳舊的,但其中確實存在很多不全面、待更新的地方。如果你敢於“逆解”這些觀念,揭示新的理解且能自圓其說,必能產生不同凡響的效果。如松下幸之助提出一個觀點:“吝嗇就是創造新價值。”他認為:吝嗇這個詞,從字面上看是個貶義詞,但吝嗇的本意是將自己的一切提高到更重要的地位。人們往往只從消極的、非生產性的角度去想像吝嗇的含義,而沒有從積極的、生產管理的角度去發展吝嗇的內在精神。當代市場中的價格競爭,往往取決於企業的“吝嗇”程度。這種說法的確使人耳目一新,在震驚之餘產生共鳴。 (3)認知和諧巧“借殼”

這本是股市中的一個術語,指某個上市公司因為種種原因導致經營困難重重,而其他有實力上市的公司通過與這種公司的資產重組、結構調整等方式,既賦予舊公司新的靈魂,又促成新公司順利上市,這實在是一舉兩利的好事情。 在言談中,同樣也可以採用這一方法,即藉用大家熟悉的某一形式,融入自己所要表達的觀點,讓大家在對“殼”的熟悉和對“魂”的陌生中產生新的認識。河南南陽和湖北襄陽各有一處臥龍崗,兩地都建祠紀念諸葛亮,且一直爭論不休。南陽武侯祠中有一副對聯曰: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陽南陽。 1954年,時任團中央第一書記的******,在同南陽二中師生會見時,念了他改過的對聯:心在人民,原無論大事小事;利歸天下,何必爭多得少得。就近取“殼”,並寓時代精神的靈魂於其中,境界高遠,胸懷博大,富有深刻的教育意義。

(4)借物寓意巧說明 使用假託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來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常常帶有諷刺或勸誡的性質。如聯想集團總裁柳傳志提出的“鴕鳥理論”就是一個很有趣的寓言故事,他說:當兩隻雞一樣大的時候,其中一隻肯定覺得另一隻比自己小;當一隻是火雞,一隻是小雞時,火雞會覺得自己大得不行了,小雞則會覺得兩隻一樣大。只有當對方是只鴕鳥的時候,小雞才會承認對方大。所以,千萬不要把自己的力量估計得過高。這種淺顯而新穎的語言形式,絲毫不影響其中所包含的道理的嚴肅和深刻,反而更有啟發性,更為人所津津樂道。 (5)形象鮮明巧對比 這是一種普遍使用的語言方法,但拿誰跟誰比,卻大有學問。如日本三洋公司的井植薰說:“我在公司的人才培養上,採用的是'水漲船高'的辦法,水就是全體公司員工,首先是把水位提高,船是浮在水面上的出色人才,水漲高了,船才能更高。'水落石出'是企業在人才培養問題上無所作為的一種結果,水流乾了,露出來的幾位突出人才,充其量只是一般的肯幹的干部。”拿水漲船高與水落石出相比,對比強烈,形象鮮明,效果集中,對於對比雙方的精心選擇以及對這種語言技巧的高超運用,由此可見一斑。

(6)不落窠臼巧翻新 一種形像在形成之後,在很大程度上便會成為一種惰性的存在,長久缺乏變化或變化速度遲緩,那麼再美的象徵,再大膽的變形,也都會變成遠古的化石,沒有生命和活力。從翻新法的特點來看,它由本體和喻體構成,本體不變,喻體可變,我們完全可以不斷推翻本體和喻體的配合方式,從而更加豐富人們對本體的理解和感受。翻新的辦法主要有: ①把一個高遠、抽象、新奇的事物通過聯想拉回現實並同生活中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東西配合在一起。如在談到計算機軟硬件的關係時,某專業人士形像地說:電腦只是盤子,軟件是菜,人是為吃菜,才買盤子,兩者的關係不能本末倒置。又如有的企業家把“團隊精神”比作“能打群架”,有的把它比作“團長死了,營長就會上去,照樣能打勝仗”等,正可謂:境非真處即為幻,俗到家時自入神。

②把生活中的新事物、新現象、新詞彙等大膽地運用到翻新法的配合當中去,使人們對本來已經熟悉的東西產生一種新的聯想和體驗。如把做生意比作“像股市一樣,牛市也罷,熊市也罷,都有人能賺到錢,關鍵看你怎麼做”。 ③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用很專業的知識進行形像地聯想配合。如王碼公司總裁王永民把成就、榮譽、地位、金錢等比作像“電荷”一樣,在一個人身上積累多了,“電壓”就會升高,“高電壓”使別人難以接近,自己也十分危險,解脫的辦法是“放電”,把自己“接到地上”,“接地”,“放電”,回到“零電位”。用自然科學的方法來理解社會科學中的心理現象,又何嘗不是一種值得稱道的“組合技術”呢? 法國的丹納曾經說過:“一切典型永遠可以推陳出新,過去如此,將來也如此。而且真正天才的標誌,他的獨一無二的光榮,世代相傳的義務,就在於脫出慣例與傳統的窠臼,另闢蹊徑。”只要我們敢於和善於創新,就能使言談永葆生機和活力。

說話的通俗性,是指說出的話不但要生動、巧妙,而且還要明白、易懂,使人樂於接受。通俗化,即語言表達要大眾化,包括兩個方面的意義:一是用語通俗,一听就懂;二是意義通俗,深入淺出。違背這兩點,不僅會讓人覺得不知所云,甚至還會造成各種誤解。 多使用群眾口頭中常用的大眾化語言,也可以使表述更為通俗易懂,增加語言的特殊表現力。大眾語言來自於人民大眾,是人民群眾發明創造的。它包括俗語、諺語、歇後語等。 俗語是通俗而廣泛流行的定型語句,簡練形象。恰當地引用俗語,可以增強說話或演講中的幽默感和說服力。 諺語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語言,經歷了千百年長期傳誦,千錘百煉,凝結著勞動人民豐富的思想感情和智慧。諺語具有寓意深長、語言精練、朗朗上口、便於記憶的特點。諺語和俗語一樣,也可以為語言增色。作為領導,若能在說話中巧妙運用上述俗語,無疑會會增強說話的感染力。 例如,為說明某人工作開展緩慢,可說:“他呀,大象屁股——推不動。”為了說明自己沒有能力辦這件事,可說:“我是丫環帶鑰匙——當家不做主。”為了說明辦了一件出力不討好的事,可說:“我辦的這事真是'公公背兒媳'——費力不討好。” 以上技巧通常是說,在語言運用上,要善於運用已有語言文化寶庫中的珍貴寶藏,使我們講話通俗易懂,為大眾所接受。 另一方面,如果一個領導要使自己語言深入淺出,通俗明曉,還要求講話者首先要放下自己的架子,把自己擺在與廣大聽眾平等的位置上,只有先平易近人,才可至真至純! (1)語言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領導者在進行講話的過程中,要從聽眾的角度出發,心態平等,真誠坦蕩,不說“官話、套話、空話”,以“人”為基點,多一些通俗、貼近,少一些“灌輸”、“說教”。尤其面對一些專業性比較強的話題,領導者更要做到“進得去,出得來”,學會用簡單易懂的語言描述艱深難懂的概念。 如果總是一味地運用術語,自己看起來成為“專家”,卻無法與聽眾進行溝通,那麼語言的傳播意義也就蕩然無存了。簡而言之,領導者在思想上要“深入”,語言上要“淺出”,既不能“陽春白雪”、“曲高和寡”,也不能“下里巴人”、低級庸俗。只有這樣,領導者才能拉近與受眾的距離,使領導講話更具人情味和吸引力。 (2)表現個性特色 領導者的講話,應體現出個人對所講主題的認識和理解,以及對生活的感悟,通過適當的個性化的語言表現出來,做到與聽者的坦誠相見。領導者的思維反應、價值觀、道德觀、文化底蘊、情感傾向、興趣審美盡顯人前。 領導者講話要考慮傳播對象的具體特點,以便讓自己個性化的語言更好地為廣大聽眾服務。對於領導者的個性傳播,可以理解為“從生活中來,到群眾中去”,用不同於書本、報刊、文件的語言,用鮮活的有真切感受、有真知灼見的語言進行傳播。既要避免千人一腔、千人一面,同時也切忌一味追求與眾不同,陷入“為個性而個性”的誤區。 (3)把握講話的語境 作為領導者,在各種講話的具體過程中,應引領聽眾觀察世界、認識世界,以獨到的見解激發聽眾的求知與思考。語言表述要有對象感,努力營造“談話場”,這種交流不僅體現在語言組合層面上的服務性、溝通性,而且還表現在因交流對像不同而不同的表達層面上。 在日常生活的人際交往過程中,語言可以說是人們相互溝通、相互理解最主要的交際工具,如果有了語言工具卻沒有對語言運用相關要素的了解,就會影響交流的順暢與和諧,有時甚至還會對交流雙方的理解產生阻礙,反而違背人們交流的初衷,達不到期望的交際效果,而對所處語言環境的把握是有效地進行語言表達、語言交際的第一步,也是領導者更好地服務受眾,有效地實現傳播目的在語言方面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 語境是交際過程中講話者運用語言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依賴的各種因素,在講話過程中的任何語言活動同樣離不開語境的支持和製約。優秀領導者的語言魅力,除了他們的語言功底和修養外,還包含著對語境因素的變化和製約的審時度勢的感知力和隨機應變的自我調適力。根據講話時的環境,精心選擇富有說服力和感染力的語言方式,是領導者講話意圖與目標受眾期待和諧一致,從而實現有效傳播的關鍵。 領導者對所處講話語境的認識、適應,並在符合講話語境的前提下,充分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積極地營造語境、控制語境,真正做到語言運用“隨心所慾不踰矩”。這樣的領導講話才是為廣大受眾樂於接受的、富有傳播魅力的,才是有效的。 每個人幾乎都有過背誦文章的經歷,領導也不例外。背誦不是笨辦法。它使我們非常有機會訓練自己的聲音,豐富自己的學識,掌握更多語言,增強我們的記憶,更重要的是為我們當眾講話打下堅實的基礎。 背誦,一是要“背”,二還要求“誦”。這種訓練的具體目的有兩個:一是培養記憶能力,二是增強口頭表達能力。 記憶是優秀口才必不可少的一種素質。沒有好的記憶力,要想培養出口才是不可能的。只有大腦中充分地積累了知識,你才可能張口即出,滔滔不絕。如果你大腦中空空如也,那麼你再伶牙俐齒,也無濟於事。記憶與口才一樣,它並不是一種天賦的才能,後天的鍛煉對它同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背得越多,記憶力越強,“背”正是對這種能力的培養。 “誦”是對錶達能力的一種訓練。這裡的“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朗誦”。它要求在準確把握文章內容的基礎上進行聲情並茂的表達。 背誦法,與速讀法相輔相成。速讀法的著眼點在“快”上,而背誦法的著眼點在“準”上。也就是你背的演講詞或文章一定要準確,不能有似是而非的地方,而且在吐字、發音上也一定要準確無誤。其方法是: 第一步,先選一篇自己喜歡的文章。 第二步,對選定的材料進行分析、理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這是要花點工夫的,需要我們逐句逐段地進行分析,推敲每一個詞句,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和思想感情,並註意培養自己的感情。 第三步,對所選的演講詞、散文、詩歌等進行一些藝術處理,比如找出重音、劃分停頓等,這些都有利於準確表達內容。 在以上幾步工作的基礎上進行背誦。具體的背誦過程也可分步進行。 ①進行“背”的訓練。也就是先將文章背下來。在這個階段不要求聲情並茂。只要能達到熟練記憶就行。並在背的過程中,自己進一步領會作品的格調、節奏,為準確把握作品打下更堅實的基礎。 ②是在背熟文章的基礎上進行大聲朗誦。將你背熟的演講詞、散文、詩歌等大聲地背誦出來,並隨時注意讀音的正確與吐字的清晰,而且要帶有一定的感情。 ③用飽滿的情感,準確的語言、語調進行朗誦。 領導講話要讓人接受,首先要做到發音清楚,吐字清晰。清楚的發音可以依賴平時的練習,傾聽別人的談話、朗讀書報、多聽收音機廣播,這些均對正確的發音有迅速的幫助。說話的時候,每一個句子要明白易懂,避免用艱澀詞彙。別以為說話時用語艱深,就是自己有學問、有魄力的表現;其實,這樣說話不但會使人聽不懂,而且還會弄巧成拙,引起別人懷疑,認為你是在故弄玄虛。當然成功的當眾講話還需要豐富的詞彙、多變的句型,使講話扣人心弦,讓聽眾欲罷不能。 下面介紹幾種簡單、易行、有效的口才訓練方法。 這裡的“讀”指的是朗讀,而非默讀,顧名思義,“速讀”也就是快速的朗讀。這種訓練方法的目的,是在於鍛煉人口齒伶俐,語音準確,吐字清晰。 方法:找來一篇演講詞或一篇文辭優美的散文。先拿來字典、詞典把文章中不認識或弄不懂的字、詞查出來,搞清楚,弄明白,然後開始朗讀。一般開始朗讀的時候速度較慢,逐次加快,一次比一次讀得快,最後達到你所能達到的最快速度。 要求:讀的過程中不要有停頓,發音要準確,吐字要清晰,要盡量達到發聲完整。因為如果你不把每個字音都完整地發出來,那麼,如果速度加快以後,就會讓人聽不清楚你在說些什麼,快也就失去了快的意義。我們的快必須建立在吐字清楚、發音乾淨利落的基礎上。我們都聽過體育節目的解說專家宋世雄的解說,他的解說就很有“快”的功夫。宋世雄解說的“快”,是快而不亂,每個字,每個音都發得十分清楚、準確,沒有含混不清的地方。我們希望達到的快也就是他的那種快,吐字清晰,發音準確,而不是為了快而快。 這種訓練的優點是不受時間、地點的約束,無論在何時、何地,只要手頭有一篇文章就可以練習。而且還不受人員的限制,不需要別人的配合,一個人就可以獨立完成。當然你也可以找一個人聽聽你的速讀練習,讓他幫助挑出你速讀中出現的毛病。比如哪個字發音不夠準確,哪個地方吐字還不清晰,等等,這樣就更有利於你有目的地進行糾正、學習。你還可以用錄音機把你的速讀錄下來,然後自己聽一聽,從中找出不足,進行改進。如果有專業人士指導就更好了。 說話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技巧,我們必須認清這種巧妙的方法,然後才能獲得成功。當眾講話時要顧及聽眾的反應,話要說到點子上,千萬別像懶婆娘的裹腳布——又臭又長,更不可以自己為中心,當眾講話是為傳遞信息,交流思想,所以要清晰、明示、坦白直率。信口開河、放連珠炮,都不是受人歡迎的當眾講話方式,信口開河並不表示你很會說話,相反的,證明你說話缺乏熱誠,不負責任。至於說話像放連珠炮,那隻有使人厭煩,因為你一開口,別人就疲於應付,沒有機會發言,最後自然是雙方不歡而散。 一些領導說話,聲音微弱低沉,模模糊糊,吞吞吐吐,容易給人一種怯懦的感覺,有損於領導的形象,也不利於所講內容的正常表達。語調的變化可以增加領導說話的魅力。 聲音作為一種語言形式,發言時,應做到干脆有力,而且應有一定的特色。口頭語太多,而且總是把一句話重複了一遍又一遍,或一說話,官腔十足,拿腔拿調,譁眾取寵,令人作嘔,或語調酸味十足,或與人交談時前不搭言,後不搭語,含糊其辭……這些都會影響領導的發言形象。 如何使領導的發言有魅力呢?這就需要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口頭表達能力主要包括在各種會議上的演講能力,對不同對象的說服能力以及在面對複雜情況的答辯能力。這三種能力,恰恰是目前我國不少基層領導幹部,甚至包括一些高層次的領導幹部所缺乏的。有些領導幹部,不善於在各種下屬面前精闢地表述自己的思想見解,甚至講兩三分鐘的短話,也要秘書事先擬一篇講稿;還有的領導幹部,找下屬談話時,明明真理在手,但卻說服不了對方,遇到詰問,竟然無言以對,缺乏起碼的答辯能力。由此可見,不僅是高級領導人才,就是作為一名合格的領導幹部,也應具有一定的口頭表達能力。因此,不斷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具備出色的口頭表達能力,有助於提高和完善領導人才的組織指揮能力,疏通協調能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同時,領導發言前應考慮如下問題: 第一,你發言的目的是什麼?是讓下屬思考、通知、說服、決策,還是採取行動呢? 第二,你的聽眾是誰?與會的關鍵人物是誰?他們是否有些你應該知道的怪僻舉止?他們有些什麼主要傾向性或偏見是你應該迴避的? 第三,將該發表的事列出提綱,牢記發言後希望大家知道的思想或中心議題。 第四,確認下屬所提的問題,事先準備回答,這樣你可以應付自如。 第五,向下屬宣布發言的目的和作用,然後告訴他你將講什麼。 第六,發言時可以用一些幽默的語言,但不要硬扯一些打亂思路的笑話。 第七,要面對下屬,不要看地板、天花板或窗戶,而應注意你的聽眾。 第八,發言結束,應該總結一下所談的內容。 唯有如此,才能使領導發言既優美動聽,又言之有物,切中要害,更容易讓聽眾接受。 天生就會演講的人是不存在的,那些著名的演講家們,都是經過後天的刻苦訓練才能站在眾人面前慷慨激昂地陳詞的,可見演講技能的訓練對於演講者是多麼的重要,特別是身為一名領導,掌握這些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1)確立演講目標 清晰明了地傳達你的觀點。 激發聽眾採取行動。 激發聽眾熱情,引發聽眾思考。 做好自己,關注此刻,讓你的演講流露出自信和誠信。 有邏輯地展開論述,你的觀點或提議更有說服力。 (2)讓你的表達更有力量 ①使用正常的音高 大多數時候都使用正常的音高。保持聲音洪亮,不要給人顫抖或發緊的感覺。 ②變換節奏 說話太快或太慢都會讓人無所適從。所以演講者應當不停變換節奏,讓聽眾始終保持興趣。 ③抑揚頓挫 演講中經常提高或降低音調,讓你的聲音有一種抑揚頓挫的感覺:“有的人喜歡關注過去(升調),而我要討論的則是未來(降調)。”避免用上升的音調結束一句話,那會讓人感覺你對自己所說的話並沒有信心。 ④關鍵字的強調 對關鍵的字眼進行強調,一方面可以使你的演講更有節奏感,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聽眾對你的演講保持興趣。適當的強調有助於把聽眾的注意力引向一些關鍵概念,而且使你的演講也不至於過於平淡乏味。 ⑤控制音量 你應該確保房間裡的每個人都能聽到你的聲音——但又不能大喊大叫。注意,要用隔膜(而不是從喉嚨)發出聲音。 ⑥掌握停頓 在關鍵的字詞前後加以停頓,一方面可以突出其重要性,一方面也可以引發聽眾思考。 ⑦用簡單有力的字眼 使用所有人都能理解的日常用語,避免打官腔或者使用專業術語。 ⑧句子要簡短 不要用長句子。簡短而有力的句子更容易理解和突出主題。 (1)不要讓人感覺你凌駕於聽眾之上。沒有人喜歡聽行業術語。如果必須使用的話,一定要事先幽默地給出信號,然後再說出你的術語——並在隨後進行解釋。 (2)並非所有的字眼都具有同樣的價值。有些字眼更具感情色彩,更能吸引聽眾注意,而有些字眼則恰恰相反,所以在選擇字眼的時候一定要謹慎。例如,“敵人”是一個很有力的否定詞,而“對手”一詞所表達出來的語氣則遠沒有那麼強烈。 (3)跟術語或模糊不清的語言相比,視覺性的語言往往更有煽動性,比如說“一種推動歷史前進的力量……”要比“歷史演進的常見因素之一……”更有力量。 (4)不要重複那些無用的字眼,比如“一方面……”、“也就是說……”、“事實上”、“的確”等。 (5)盡量使用一些能夠讓人產生視覺聯想的字眼:“毀滅性的”、“碎成片的”、“至關重要的”、“爆炸性的”等。 (6)避免使用那些陳腐的或已經被過多使用的字眼: 很高興今天能來這裡…… 一方面…… 事實上…… 底線是…… 我們進退兩難…… 認真地說…… 讓我清楚地…… 我已經說過…… 這讓我想起了一個好笑的故事…… 別告訴你的上司,但是…… 說實話…… (7)如果大腦一片空白 ①不要感到痛苦,每個人都會遇到這樣的事情。 ②不要驚慌,深呼吸。讓聽眾感覺你只是停下來思考。看看屏幕或者筆記,尋找提示。 ③利用這個機會讓聽眾提出問題。 ④如果你所忘記的是一條並不重要的信息,直接忽略掉這條信息,接著往下,“我的記憶剛剛好像短路了!” ⑤開口之前一定要想清楚自己要說什麼——否則別人很容易看出你的卡殼。 ⑥如果實在想不出來某個要點,就徹底忘掉它,不要讓它影響演講的總體效果。 ⑦告訴自己,聽眾或許並沒有意識到你忘記了某些要點。 ⑧記住,你的目標不是做到完美,而是要盡量保持真實。偶爾的記憶短路並不是什麼大問題。關鍵在於你怎麼處理。 (8)當聽眾不理睬的時候 ①保持平靜,看著那些最煩躁的聽眾。這會促使周圍的聽眾讓他們安靜下來。 ②做出要開始演講的樣子。調整麥克風,拿出卡片或演講筆記。 ③衝著那些不理睬的聽眾微笑,眉毛上揚。 ④如果所有的努力都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你不妨大聲說:“女士們,先生們”……(停頓)“女士們,先生們”……(微笑,看表,然後說)……“我們有點耽擱了……”然後慢慢開始演講。 ⑤決不要跟聽眾發脾氣,這只會破壞整個演講的氣氛。 (9)如何使用幽默 幽默是門微妙的藝術。如果使用得當的話,它將是一種絕好的打破沉默的方式。動手收集你喜歡的幽默笑話,以備今後發表演講時使用。 下面是使用幽默的一些建議: ①一定要確保你所使用的幽默能夠鞏固你的演講主題。 ②你所使用的幽默必須恰當、得體。 ③如果要開玩笑的話,玩笑的對象應該是你,而不是其他任何人。 ④保持低調。 ⑤千萬不要在笑話還沒講完的時候就發笑。 ⑥不要矯揉造作——讓人感覺你是在自然流露。 ⑦語言一定要簡潔——你越是企圖搞笑,就會顯得自己越可笑。 ⑧如果沒人笑的話——不要責怪聽眾,只要接著往下就可以了。 強有力的辯論才能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領導的領導才能,對現代領導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下面介紹一些辯論的訓練方法,希望對讀者諸君有所幫助。 (1)實踐性訓練 積極訓練,注重實踐,是提高自我辯論水平和能力的有效途徑。論辯的特點,決定了論辯的訓練內容。只要領導者多在表達流暢、語言純正、思路敏捷、即席發揮等幾個方面下工夫,論辯能力自然會有很大的提高。 ①日常誦讀訓練 誦讀訓練法主要是訓練辯手的語言、語調、語氣等基本功。所選的誦讀材料一般以議論文為主,也可用散文、詩歌等較易發揮感情的材料。 ②限時表達訓練 日常中可以讓兩個人互相問答,提問只能用一句話,回答也只能用一句話,互相問答不能超過一定的時間,一旦在規定的時間沒有表達完整,就可以讓自己認識到自己語言的缺陷,同時做出相應的調整。 ③提煉主題訓練 提煉主題訓練法主要是為了應對以下情況:論辯要求辯手有不同一般的悟性,即在極短的時間內對對方的語言作出歸納、判斷,同時也組織****。由於這一系列的過程牽涉到邏輯、反應能力,但不可否認如何將對方主題歸謬抓漏,再正確表達己方觀點也是表達的任務。 ④即興演講訓練 實踐證明,即興演講在各種論辯訓練中最具有挑戰性,所以,它能鍛煉辯手在短時間內語言的組織、表達以及儀態等各方面的能力。所以,在這裡有必要進一步強調這種演講對於提高領導者辯論口才的實際作用。 (2)心理控制訓練 從心理傾向的作用來看,正面的積極心態能產生推動和支持作用,提供有效的心理環境,激發人們的戰鬥精神,提高思維和表達的效率使謀略、行為和語言得到正常甚至超常發揮;而負面的消極心態則有害於辯論,制約辯手的正常語言表達,干擾正常的思路和精神狀態。因此,對於一個辯手來說,應善於抑制消極心理,發揮積極心理,為辯論創造最佳心理狀態。這就要求我們的領導者,有必要學會自我心理控制。以下就是幾個有效的途徑。 ①淡化勝負 淡化勝負,就是說自己的注意力不必死死盯住結果,應更多地關注辯論過程,把目標引到辯論本身,把辯論當成學習過程。這樣一來,心理狀態就會發生變化,精神負擔就會大大減輕,從而有助於抵制失敗主義傾向蔓延,煥發起再戰的信心,進而發揮出色,戰胜對手,贏得觀眾,贏得辯論。 因此,面對困境時,不妨把結果加以淡化處理,不要當成過重的負擔背起來。要有“輸要輸得起,好戲還在後頭”的智者心態。 ②使命激勵 也就是說,利用自己肩負的崇高使命說服自己振奮起來不辱使命,以實現自我心理激勵。辯手要在心裡這樣告誡自己:這次辯論自己肩負重任,要為單位、為國家增光,這是一次難得的自我表現的機會,要出色發揮,爭取榮譽。 實踐證明,用大方向、大目標、重大使命感召自己,就會掃除雜念,獲得一種動力,為出色完成光榮使命而奮鬥。 ③自信最強 堅信自己是最強最好的辯手,也是一個很有效的途徑。當然,這種自信是建立在實際努力基礎上,而不是盲目的。也就是說,自信最強並不是妄自尊大、傲慢輕敵。正可謂“在戰略上藐視敵人,在戰術上重視敵人”。 這就要求對自己能力估價要充分,對自己辯前所作的準備要認可,對自己擁有的有利因素和優勢要看重,有意識“貶低”對手等,這樣才可能從這些“強點”出發,形成潛在的心理優勢,從內心感到自己的確是最強的辯手,是最有希望獲得成功的。如此就會建立起必勝的信念,將心理狀態調節到最佳程度。 (3)常規思維訓練 要加強常規思維訓練,一方面要有意識地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培養科學的思維習慣,磨礪思維的利劍,展開想像的翅膀,發展自己的想像力;另一方面還要採取有效方法,有針對性地進行系統訓練,從總體上提高自己的思維水平和想像能力。 常規思維是基本思維方式,主要有以下兩種: ①邏輯思維 邏輯思維,包括形式邏輯和辯證邏輯。形式邏輯是研究思維形式和規律的科學,包括概念、判斷、推理、論證反駁,以及科學思維規律和應遵循的規則等。辯證邏輯則是用對立統一方法解釋思維現象,著重從思維內容上用聯繫的發展的觀點說明思維規律,揭示思維形式,再現客觀對象的多樣性統一、普遍的聯繫和發展的過程。辯證思維是一種動態的、全面的、整體的思維方式。它有助於人們在動態中,從多個角度去認識事物,從事物的現象深入到事物的本質。而形式邏輯是靜態的研究,注重思維的形式方面;辯證邏輯則注重思維的內容,是動態的研究。 ②形象思維 即對事物的形象化的思維方式。它通常是藉助於想像、聯想來實現的。所謂想像是人腦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從而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想像是一切創造性活動的原動力。 實踐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常規思維訓練: 分析綜合能力訓練。分析綜合能力是最重要的思維手段,是人們駕馭辯論過程的關鍵性要素。辯論中確定本方立論的邏輯起點,捕捉並概括對方立論的要點,以及入木三分的見解和精闢的推理論證,通常都是在分析綜合的基礎上形成的。 “一言以蔽之”正是這種思維能力的語言表現。 形象概括能力訓練。對事物本質特徵的概括,既可以用理性方式,又可以用形象方式,比較而言後者更形象直觀,便於認識理解。為此,可以將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相結合,將理性認識通過描摹、比喻、擬人、形象化等手段,生動鮮明地表達出來,從而使抽象內容變成具體而可感知的形象化內容。如針對有些人對人要求過高、近乎苛求的問題,不明言批評,而是講一個故事給予暗示。如當年英國首相丘吉爾講過的故事:有個水手在港口冒著生命危險救起一個孩子。幾天后,孩子的母親找到這個水手,十分不滿意地說:“太不像話了,我孩子的帽子呢?”故事說完,說者的觀點已不言自明,針對性很強,很有說服力。 拓展思路訓練。思路即思考問題的線索、路徑。思路越寬、越靈活,辯論思維就會越廣闊、越出新。在拓展思路訓練時,可針對某一問題,展開想像、聯想,多角度、多方向地思索答案,多設想幾種可能,甚至把不可能作為可能進行思索,以此來培養思維的廣闊性和靈活性。如我們在寫一篇演講稿,在收集材料的基礎上,對於主題的確定、層次結構的安排要多設想幾種思路,然後比較優劣,擇優而用之。如此長期堅持拓展思路練習,就可以使自己思考問題的思路更多變、更靈活。 (4)口語表達訓練 在動態語境中,因受外界信息的激勵,人們的思維活動將獲得更廣闊的空間,思維狀態亦呈現出跳躍性、靈活性和機變性的特點,往往思路更新穎、更出奇,更具創造性,甚至人們會突發奇想,閃現出許多在靜思狀態下不可能出現的思想火花和語言風采。因此,在動態思維支配下的語言表達會更精彩、生動,富有感染力。 ①交談 交談是人們交流思想感情的過程。動態思維通常存在於交際過程中,在與交際對象進行語言交流或交鋒時顯得最為活躍。其中,以信息交流為宗旨的交談是一種簡便有效且隨時可用的練思維、練口才的方法,值得重視。 在這個過程中,人們的思維機器處於全面運作狀態,在思維引導、支配下,雙方不斷發出信息,又不斷接受來自對方的信息,實現信息交流和溝通。特別是在富有成果的交談中,人們必然精神振奮,心理活動頻繁,聯想、想像豐富,思維的各種功能都將得到更出色地發揮,甚至在對方提供的新信息刺激下,沉睡在自己記憶角落中的材料也被激活,被喚醒,被調動起來,從而使思路拓展開來,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創造性。所以,動態的口語承接、應對過程中可以使人們的思想得到磨礪,思維能力得到發展,從而也使自己的口才得到磨煉。 ②對話 對話是一種雙向的語言交流,需要彼此積極而及時的反饋,這對於答問方的鍛煉、提高是不言而喻的。特別是觀點不一致的對話活動,自己要以最快的速度捕捉對方的話意的內核,甚至聽到對方的上半句話就能猜出他的下半句,為自己的思索、應對爭取到幾秒鐘的時間。利用這個時間差,進行快速思索和構思,在幾秒鐘內構思出一段應對講話。 實踐中,如果能夠長期堅持這麼做,對於訓練自己的快速思維和機敏口才大有裨益。 (5)強化記憶訓練 記憶是社會交往的必備能力之一。好的記憶力對於一個成功的領導者來說,有如虎添翼的作用。因此,採取科學方法強化自己的記憶能力,對於提高領導者的辯論口才無疑是十分必要的。實踐中,具體記憶方法有上百種,從辯論的需要看,以下幾種較為有效。 ①限時記憶法 限時記憶法,就是對重要內容,在一段時間內採取死記硬背方法強化記憶,在腦海裡留下痕跡。比如在20分鐘內不停地反复背誦,所記內容可以幾天不忘。對於一些詩詞、名人名言或辯辭,可以採取這種記憶方法。此外,還可以抓住辯論之前的有限時間進行突擊記憶,在戰前高昂情緒的刺激下,大腦記憶功能會發揮得極好,記憶力可能倍增,效果也較好。 ②最佳記憶法 利用最佳記憶期進行科學記憶,能達到事半功倍的記憶效果。起床後2~4小時,入睡前1~2小時,上午8~10點,下午6~8點,是一天中人腦幾個最佳記憶期。這已經被相關的科學研究所證明。當然,每個人的最佳記憶期可能有所不同,自己應進行實踐總結。 ③興趣記憶法 興趣是認識和了解一個新事物的有效前提,因此,要有意識培養自己對新知識、新詞彙、新觀點,特別是自己陌生或反感但是有用的內容的親切感和興趣,克服拒絕心理。這樣學習、記憶起來就有積極性,有內在動力,就會利用一切機會去親近它,熟悉它,理解它,在不知不覺中記住這些內容。 ④首尾記憶法 這種方法就是利用了開頭和結尾兩段的記憶效率最高的特點。因為記憶痕跡會互相抑制的緣故,先有的記憶痕跡會抑制後進的記憶,這種現象叫做前攝抑制;連續記憶相似的東西,就會發生後進的記憶抑制原有記憶的現象,這叫逆向抑制。所以,最初的和最後的記憶會比中間的記憶印象深而持久。 掌握這個規律,我們就可以視辯論的需要,採取從頭記憶法、從中記憶法、從尾記憶法或交互運用進行記憶。 ⑤網絡記憶法 這種方法是相對於很多知識在零散狀態下不便記憶的特點而言的。所以,如果找出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把它們條理化,像用線把珍珠穿起來一樣,就好記多了。心理學家曹日昌說:“經過了自己的分析,用自己的語言做過提綱的材料,是比較容易記憶和保持的。” 因此,領導者應學會自覺進行記憶的歸類、編目的工作,對輸入的大量信息進行系統化的加工,使信息納入已有的記憶網絡,或組成新的網絡,形成無數信息鏈。這樣就可以使自己思路清晰,記憶清楚有序,從而促使自己的辯論口才達到無敵狀態。 口才不是貧嘴,不是胡扯瞎吹,不是枯燥無味,不是讓人昏昏欲睡的陳詞濫調。領導的口語表達應當具有新意,這樣才能引起別人的注意和興趣。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大腦接受刺激而引起興奮點,並且會因此而對其他方面不加註意,但這種興奮點需要不斷地轉移和變化,如果長時間固定不變、就會由興奮狀態轉入抑制狀態,並因此而產生厭倦、疲乏的感覺。在語言上,陳詞濫調會讓人不感興趣,從對外界語言信息的接受上來看,人腦是“喜新厭舊”的。 語言要具有吸引力,首先應注重內容、思想的新穎,說話要有新意,談論問題要有不同於一般的、引人注意的、不同凡響的感受與見解。同樣是廣告,“××產品,榮獲國家優質獎、全國××評比金牌、省優、部優、國優!”“優”多了,“優勢”就顯不出來了。與“孔府家酒,讓人想家”相比,效果就不一樣了。內容新,才會有吸引力。 領導口才和交際當然需要有新鮮的內容,這樣才能提高信息的價值,才會更具有吸引力。對於眾所周知的東西,避免人云亦云,而選擇新角度、開發新層次,:聯繫新事物固然可以收到“新”效果,但問題的關鍵恐怕還得在“學習”與“積累”。 言語是以生活為內容的,有生活,就有談話的內容,生活內容豐富,談話的內容自然也全“新”,也全豐富。對於國家、社會、朋友等都要注意而且關心。對所見所聞,都可以去研究一番、分析一番,而不是都漠不關心地讓它們溜過,應該說,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積累過程。 看報紙的時候,拿一支鉛筆,把每天最有興趣的新聞,或是所見的好文章標出來,每天只要兩條,兩個星期之後,你便能記住不少有趣的事情了。當你看雜誌或書籍的時候,每天只要能記得其中的一兩句,你認為很有意義的話,畫上線,或是能抄在筆記本上則更好。這樣每天不停地積累下去,兩三個月,你就會發現你的思想比以前豐富多了。說話的時候,很容易就能想起它們,或者用自己的話對它們加以發揮。 領導工作之餘仍要有時間來讀書看報,否則,就會像古人說的那樣:“三日不讀書,則語言無味,面目可憎。”在聽別人講話時,隨時都可以遇見表現人類智慧的語句,把這些話記在心中、抄在紙上,久而久之,你談話的題材和資料就越來越豐富了,你的口才也會越來越純粹,久而久之,你簡直可以出口成章,隨便說什麼都可以有條有理。 前面說的這些都是關於語言在內容上新、實、有吸引力,那麼,作為社會經濟運行圈中管理人員,領導的語言還應當美,應當有吸引人的魅力。當然,這也離不開一點一滴的積累。漢語,以其詞彙豐富、表現力強而獨立於世界上各語種之林,如何將其特點和優點充分展示出來,同樣是一種藝術化的過程。 領導怎樣才能和語言發生親密的關係,並且用美麗而正確的方法把它們說出來呢?這沒有什麼秘密可言,從書本里找!即使是偉大的演說者也要藉助閱讀的靈感以及來自書本的資料。想要增加及擴大文字儲存量的人,必須經常讓自己的頭腦受文學的洗禮。 卡耐基在他的書中這樣描繪林肯的文字積累過程:林肯所受的教育是“不完全的”,他在伊利諾斯州第八司法區所結識的那些農夫、商人、律師及訴訟當事人,都沒有特殊或神奇的語言才能。但林肯並未把他的時間全部浪費在這些才能與他相等或比他低的同伴身上。他和一些頭腦最好的人物——各時代最著名的歌手、詩人結成好朋友。他可以把伯恩斯、拜倫、布朗寧的詩集,整本背誦出來,他曾寫過一篇評論伯恩斯的演說稿。他在辦公室放了一本拜倫的詩集,另外,又準備了一本放在家裡。辦公室裡的那一本,由於經常翻閱,只要一拿起來,就全自動攤開在“唐璜”那一頁。當他進入白宮之後,內戰的悲劇負擔消磨了他的精力,在他的臉上刻下深深的皺紋,他仍然經常抽空拿本英國詩人歌德的詩集躺在床上翻閱。有時候,他在深夜醒來,隨手翻開這本詩集,會湊巧看到他有特別啟示或令他高興的一些詩。他會立刻起床,身上僅穿著睡衣,腳穿拖鞋,悄悄到白宮各個房間一一尋找,找到他的秘書,然後把詩念給秘書聽。 他在白宮時,也會抽空複習他早已背熟了的莎士比亞名著,也會批評一些演員對莎劇的念法,以及提出他自己獨特的見解。他曾寫信給莎劇名演員哈吉特說:“我已經讀過莎士比亞的某些劇本了,我閱讀的次數可能和任何非專業性的讀者一樣多。我認為沒有一本劇本比得上麥克白,寫得太好了!” 英國著名政治家及演說家庇特在年輕的時候,經常閱讀一頁或兩頁的希臘或拉丁文作品,然後把這些段落譯成英文。他每天這樣做,持續十年之久,結果,“他獲得了一項無人能比的能力,在不需預作思考的情況下,就能把他的思想化成最精簡及最流利的話語”。 英國桂冠詩人但尼生每天研究聖經,大文豪托爾斯泰把新約福音讀了又讀,最後可以長篇背誦下來。羅斯金(英國文豪)的母親每天要把一段聖經大聲地朗讀一遍給羅斯全聽,“每一章節,一字一句,從創世紀到啟示錄”一點也不遺漏,羅斯金把他自己的文學成就,歸功於這些嚴格的訓練。 朋友之間相互切磋,也是增長知識的重要途徑。相互學習,才能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能達到口才發揮中的盡善盡美。 有這樣一個笑話:一位鄉鎮企業的經理在本企業的開業慶典上這樣講話:“今天來賓十分茂盛,我非常感冒。王局長才從醫院動手術回來,就趕來參觀我的會,說明了對我們鄉鎮企業的擁護。今天我說一說,說得不對的,大家互相原諒……”這顯然是一位缺乏知識修養的管理者的話。但願我們有志於拼搏商海的領導們,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一位著名的精神病學家說:“世界上只有一種東西是不可剝奪的:那就是人類的自由——在任何情況下選擇自己態度的自由——選擇自己獨特的行為方式的自由。”任何人的任何本事都是學來的,都是靠堅持不懈的努力鍛煉出來的。 “口才”不應當僅僅是“口頭之才”,它是一個人各方面的素質、修養、能力的綜合體現。 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世界上沒有哪一位演講大師不是以堅強的意志和不懈的鍛煉而獲得成功的。古希臘著名演講家德摩斯梯尼,年輕時有發音不清、說話氣短、愛聳肩、走路蹣跚等毛病。可在當時的雅典要做一名演說家,必須以聲音洪亮、姿態優美、富有辯才見稱,尤其需要有廣博的知識。德摩斯梯尼最初演說時很不成功,以至於被觀眾轟下台來。然而失敗、嘲笑與打擊,並沒有使他氣餒。他一方面刻苦讀書,虛心請教朗讀方法;另一方面,他又向著名演講家請教。為了練嗓音,他把小石子放在嘴裡朗誦,迎著呼嘯的大風講話。為了克服氣短的毛病,他故意一面攀登陡峭的山峰,一面不停地吟詩,為了克服聳肩的毛病,每次練習時他都在腦袋上方掛兩柄劍,劍尖對著自己的雙肩,迫使自己隨時改掉不必要的動作。他還在家里安裝了一面大鏡子,經常對著鏡子練演講,以克服表演上的毛病。後來,他終於成為一名聞名世界的演說家。 當有人詢問蕭伯納如何學得聲勢奪人的當眾演說的時候,他回答:“我是以自己學會溜冰的方法來做的——我固執地使勁讓自己出醜,直到我習以為常。”年輕時,蕭伯納可以說是倫敦最膽怯的人之一,常常在外面來來回回地走上很長一段時間,最後才敢壯起膽子去敲別人的屋門。 後來,他為自己找到了一種最快捷且有效的辦法來克服自己的缺點,他加入一個辯論學會,倫敦每周有公眾討論的聚會,他必定參加。通過不懈的鍛煉,他終於使自己成為著名的口才大師。 領導說話的機會到處都有,開公司人員大會,給部屬講話,在高層決策會議上拍板,與主管部門打交道,與商場同道共敘商機等,都是開口講話的機會。而且,也只有不停地說,你才能發現你在進步。 領導口才的實踐鍛煉,講究的是對於談話的題材和資料,一方面要懂得去吸收;一方面要懂得去應用。通過實踐鍛煉的方式學會具體運用的技巧,即便是一句非常普通的話,也會收到驚人的效果。 曾經有一位領導,在事業剛起步的時候,企業資金短缺,生意很不好做,他就與員工們各自利用自己的人際關係,開始向銀行跑貸款。一開始,跑貸款的情形是很困難的,往往奔波一天,晚上大家坐在一起,才知道一天又這樣白白過去了。他公司的一名員工有些灰心,打算放棄這項艱苦的工作,在一次會議上,引用古人詩句“十叩柴扉九不開”來形容跑貸款工作的困難。在會議上說起這些,多麼令人灰心啊!可是,這位領導卻把同一句話,從另外的角度去應用。同樣的話,就得到完全不同的效果。他說:“不錯,我們現在的情形'十叩柴扉九不開',可是這也就是說十叩柴扉有一扇會開。那麼,我們要想敲開十扇門,只要努力一點,多敲幾十個門就成了。”他經過巧妙地處理,將“十叩柴扉九不開”發展成了“百叩柴扉十扇開”,鼓勵了員工,順利地完成了預定的跑貸款活動。 還有一位企業的經理,在試制一種新產品的過程中,由於技術難度較大,企業中的技術人員已經連續進行了78次試驗,都失敗了。有的員工說:“我看有點懸,都試驗了78次了,一點門道都沒有。”這位經理說:“怎麼沒有門道呢?這使我們知道這78次的方法是不能成功的;要成功必須在這78種方案之外去找,你們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領導口才的實踐訓練,應當作為領導口才提高的一個重要步驟,要想學游泳就得到水里去,要學講話就得講。 現今社會中任何一位成功的領導,一切口齒伶俐、善於應酬的交際家,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不斷努力的結果,靠自信、靠勇氣、靠訓練造就而成。口才猶如高塔,自信、勇氣是登塔的動機與激情,訓練是通往塔尖的層層階梯。如果沒有信心,沒有勇氣就不會產生登塔的動機和激情,如果不堅持訓練就難以登上塔頂。這就是,這裡有座“塔”——我要去登——每天去登。這樣,最終一定會登上去的,只要你付出了努力。 古希臘的修辭學家和講演家伊索克拉斯將,年輕時因病而失去嗓音,但他堅定地宣布:“我要用無聲的嗓音來掀起智慧和力量的颶風,以搖撼那蒙昧的世界和一顆顆等待拯救的無知的心!” 三十二歲的卡尼基草擬了一份生活計劃,其中寫道:“到三十五歲便退休,去牛津大學受十全教育,主要是學習公開演講。” 領導口才訓練的強烈欲求,是克服心情渙散取得口才的一個重要條件。一開始,領導就應以高度的熱情投入口才的實踐訓練之中,直到最後成功。在業餘,在平時規定出各種單項訓練的計劃,不能紙上談兵,不能想做而不行動,更不能遇到困難就輕易地退縮。 新形勢下,領導者的語言表達具有以下特性。 (1)準確性 由於領導者在社會活動中的特定地位,所以領導者的語言表達,就不能是隨心所欲的。領導者對人的評價,對事物的判斷,必須實事求是;下達指示、進行決策時一定要準確無誤,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來不得半點含糊。 (2)精練性 “時間就是金錢,效益就是生命”。這一現代社會的基本觀念要求領導者必須“惜語如金”,言簡意賅,說話乾脆利落,不拖泥帶水,廢棄空話套話,擰乾“水分”,真正用簡短精練的語言,給人以啟迪,給人以鼓舞。 (3)生動性 領導者無論在什麼場合下,都需要使用易被對方接受、鮮明生動的語言,而忌諱那種干澀難懂、空泛乏味的說教。領導者運用語言的生動性,一個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使用自己的語言。有些領導者往往願意使用一些現代的“時髦詞”,或者是流行的套話。把這些東西生拼硬湊在一起,乍聽起來挺“新鮮”,實際上仔細回味起來,有些是“生吞活剝”、“消化不良”;有的是似曾相識,改頭換面;有的似是而非,很不准確。這些語言不僅不能給自己的語言增色,反而更加遜色。 (4)感召性 領導者的語言信賴度大,號召性強,具有突出的鼓動性和感召力。有為的領導者總是善於利用具有感召力的語言藝術去工作,或用富於哲理的語言,或用奔放的語言,或用火熱的語言,或用激勵的語言,扣人心弦,勵人鬥志,激起下屬的熱情,增強下屬的信心。 (5)知識性 現代領導者應屬於有知識層次的人,應最善於運用知識的力量來推動工作。在運用語言中應有知識性、科學性、哲理性和邏輯性,既有歷史的縱深感,又有現實的開闊感,能提供盡可能多的有用的信息,以啟人深思,促人奮發。說話深刻有力度,就會產生令人欽佩的魅力。 (6)情感性 現代管理越來越重視人的情感,因而也日益要求領導者運用情感的影響力來調動人們的積極性。許多領導者成功的因素之一就是在運用語言時善於以情感人,而不是以權壓人。作報告或演講時,語言樸實無華,親切入耳,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凝聚力,能博得下屬的喜愛;在交談中或做思想政治工作時,與人為善,入情入理,運用親切和藹的語言感化人、催化人,具有說得“石人落淚”和化冰消雪的功夫。 (7)時代性 領導者的語言要有時代氣息,有時代感,不斷吸取發展著的、創造性的思想營養和語言營養成分,以使自己的語言充滿生機和活力。 (8)智慧性 領導者的語言智慧,集中表現在成功地運用角色語言,在不同的時間、地點、場合和人群中,具有不同的用語藝術,有時嚴肅,有時活潑,有時具有號召力,有時具有生活味,等等。 (9)權力性 權力性講話是突出領導者的領導地位和身份,申明代表組織群體講話,多適用於上情下達,需要指揮控制的場合。一般來說,權力性講話的影響力與領導者所擁有的權力、所處的地位成正比,權力越大,地位越高,與聽者的差異越大,講話的影響力越大;反之就越小。作權力性講話要態度嚴肅認真,語氣堅定有力,言簡意賅,準確無誤,不出紕漏,不留疑點,講話要點、重點可適度重複和強調,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10)非力性 非權力性講話應盡量淡化領導者的地位和身份,消除人們的敬畏心理。這種講話方式,多適用於上下溝通、交流思想感情的場合。領導者越是平等待人,與聽者的差異越小,講話的影響力越大;反之就越小。非權力性講話要態度謙和,待人熱情,口氣謙虛,說話親切和藹,多啟發誘導,開展生動活潑的討論。總之要在感情上打成一片,並用幽默、詼諧的話語調節氣氛,表達不便於明說的觀點或意見。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