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社會心理 領導口才全書

第25章 第二十四章接觸媒體的講話要領

領導口才全書 李树斌 15674 2018-03-18
世間有一種成就可以使人很快完成偉業,並獲得世人的認識,那就是講話令人喜悅的能力——蘇格拉底 在電視採訪的過程中,領導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儀態。 首先,電視採訪中姿態要端正。不要把手夾在兩膝間或腿下,輕微的頭部動作和恰到好處的手勢能加強要表達的意思,但動作不能過大,不能坐立不安,舉止失態,過分誇張的舉動只能適得其反。特別要注意手的動作,因為手的動作會最先攝入鏡頭。因此不能輕敲桌面或玩鋼筆等物。 其次,面向電視觀眾,講話時不要左顧右盼,語速要適中,節奏要平穩。在這里特別強調的是語速不要太快,太快會給人以精神緊張,沒見過大場面的感覺,影響自身的形象。最後要注意的是,思想集中在所談的問題上,不要死盯面前的攝像機,講話時不要打官腔,盡量避免口頭禪。

如果電視台要求拍攝正在工作中的形象,或是邊工作邊發表談話,則盡量做到自然、大方、得體。 在電視機前亮相,發表談話是避免不了的。那麼,怎樣更好地發表談話,從而塑造一個良好的企業家形象呢? 第一,全面了解採訪和談話的主題,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好必要的應對準備。哪怕這些問題,你已經很清楚了,你也要事先演習幾遍。同時,對於秘書寫好的稿子,也不要原話照搬,因為秘書的東西大多是書面語言。領導要做的是將這些東西吃透弄慬,然後用自己的語言形象,幽默、生動地表現出來。這裡面,語言要注意生活化,一個只會背稿子或照著稿子講話的領導會讓人覺得更像一個官僚,或者是“繡花枕頭——草包一個”,絕對沒有真才實學,不值得相信。

第二,回答記者和觀眾的提問應坦率、真誠,絕對不可以打官腔,切忌談話中拖長音,如“啊——”、“是嘛——”、“這個問題嘛——”,這樣一打官腔,別人便會生厭了。在這裡,我們可以學習知識淵博並實幹的企業家答記者問時的表現。他們回答記者提問的時候,都會博得挑剔的記者們的陣陣掌聲,其中的原因除他們口才出眾、思維敏捷、學識淵博之外,重要的是他們回答問題真誠、親切、簡潔、乾脆,說一是一,說二是二,能夠用兩個字回答的,絕對不用三個字回答。這樣,便建立起坦率、真誠、實幹的良好形象。 對回答不出來的問題,領導應該直言相告:“對不起,您這個問題無法回答。”或“這個問題過於復雜,在這裡一時半刻也講不清楚,如果您有興趣的話,可以到我們公司,我們單獨交流這個問題。”回答問題要面帶笑容,即使記者和觀眾所提問題不好回答時,也要心平氣和,答問也可暫且閉口,但要仔細傾聽,及時糾正講話中的失誤。

第三,談話時保持輕鬆友好的氣氛。即使不講話時,也要注意與記者和觀眾的感情融洽。與記者和觀眾感情的交流很大程度上在於語言表達和眼神的交流。在語言表達方面,要盡量用一些較為幽默的語言,同時注意雖然是個別人提出的問題,別忘了適當地加上“我們大家”、“廣大觀眾”、“親愛的消費者”等話語。這樣做的結果,大家覺得是共同在與您對話,顯得親切、禮貌。 在電視機前的演講、談話,與記者、觀眾的目光交流是必要的。因為在記者、觀眾很多的情況下,無論時間多長,提問的人多多,能夠直接提問的畢竟是少數。那麼,別的人便會覺得被冷落。這時,領導應該適當地環視四周,用眼光與大家交流,讓大家覺得你是注意到了他。對於揮手向你致意的,無論是老朋友、還是陌生人,都要盡量點頭回敬問候或用目光回應對方。

接受記者採訪是領導的“必修課”。回答不好,對於領導個人和企業的良好形像都是非常不利的。 (1)參加新聞發布會、接受記者採訪前的準備工作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領導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也是如此。因為作為新聞效應的製造者,記者有可能問任何問題,特別是我國港台媒體、西方媒體的記者,常常問一些十分敏感、刁鑽古怪的問題。如果領導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在攝像機前張口結舌答不上來,將會非常難堪,直接影響到領導自身形象。 從另一個方面講,即使是自己約好的記者,領導也應該作充分的準備。因為記者為了作出詳細的報導,必然會對一些技術性的問題問得十分透徹,有時也會問一些題外的東西。領導應該有一定的準備,這樣才能應付自如,游刃有餘,在鏡頭前留下灑脫、自信、強幹的領導形象。

(2)怎樣展開與把握談話局面 領導在接受采訪和發表談話時,要注意內容的展開與局面的把握,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①盡可能掌握與採訪主題有關的資料,最好給記者發一個新聞資料袋,其中包括希望發布的新聞稿、新聞照片和前景材料。 ②發揮主導作用,不被牽著鼻子走。很多記者往往直截了當地提出各種各樣棘手的複雜的問題。對這些問題,接受采訪者可能事先沒有充分準備,或目前還不宜就有關問題向外界發表意見。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先讓記者問下去,不去打斷或中止他,以顯示領導的胸懷和禮貌,自己也可以周全地思考一下該如何回答。 ③控制時間。採訪的安排或新聞發布會、記者招待會的主持人在控制時間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提問階段,一般以能安排三至十個記者為宜。提問太少,顯得敷衍;提問太多,又顯得冗長。當然,主要以實際需要而定。事先可以通知記者這次採訪有多長時間,預定時間一到,立即宣布採訪結束。接受采訪的領導要充分掌握時間。盡可能在規定時間內主動回應各種提問和議論,把握住採訪和談話的方向。

(3)怎樣爭取媒介的信任和贏得公眾的心 要以開放、平等的姿態接待新聞媒介,過分拘謹,或高高在上的驕矜都不足取。要因勢利導,使採訪和談話的內容,始終在一個可以調控的範圍之中。對所談內容的重點要心中有數,要有簡捷明了的談話提綱。 在談話緊扣主題的前提下,可以穿插趣味性的內容。領導發表談話的內容往往是嚴肅的、數字性較強的,如果一直板著臉談這類內容,往往容易使新聞記者感到冷若冰霜。通過新聞媒介發表和播放出去後,公眾也自然而然地產生一種距離感,對於領導的形象感覺也必然是刻板、乏味、不近人情。通篇嚴肅的談話無論在報刊上,還是在廣播電視中,其傳播效果都很有限。相反,如果不時穿插一些帶有趣味性的東西輕鬆一下,傳播效果往往更好。例如,一個領導在回答一個女記者提的問題時說:“這位小姐是四川人吧,提的問題都很辣手。”全場大笑。那位小姐也很高興,因為說她提的問題辣手,無異於說她的問題問到了點子上。

接著,這位領導說:“辣手是辣手,可是我不得不回答。不回答對不起朋友。大家都等了我半天了,結果只看到我含含糊糊地說半句話,未免掃興。現在,我就將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詳細地講給大家。” 在這裡,這位領導便通過幽默的話語實現了與記者們的溝通,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實現和記者、觀眾的溝通與對話,還可以穿插一些富有人情味的內容。 (4)怎樣回答特殊敏感的問題 現在記者有時為了追求新聞的效應,常常對於一些問題追根問底。特別是對於一些較為特殊的問題,他們非常感興趣,如一些傳聞已久的謠言、一些關於領導的小道消息、企業內部的矛盾及重要的人事變更,等等。其中典型的是他們對於企業遇到困難、挫折的傳言也常常提出問題以求證實。比如,有記者問:“據說貴企業目前陷入了困境,是這樣嗎?”這時,如果你回答說:“沒有。”那麼他可能會真的擺出事實來證明你在說謊,而你的企業也確實陷入了困境。這樣,你便會處於非常不利的境地。對於這樣客觀存在的問題,最好的辦法是如實回答。

但是如實回答也有技巧,不能一個“是”字了之。這裡不能只講企業陷入了困境,這樣經新聞媒體一宣傳,很容易形成這樣的效果:企業已經完了,甚至領導自己也只能坐以待斃了。回答肯定的同時,要對產生的原因說清楚,比如有些困難是全行業的,是大的經濟氣候造成的,那麼便可以說明:“眾所周知,我們企業長期以向東南亞出口業務為主。由於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影響,致使泰國、菲律賓等國家進口能力大大減弱,市場萎縮,直接影響了我們企業的業務。”如果是由於決策失誤造成的,則自己不要推卸責任,主動承認錯誤:“這個問題主要是我們市場調查不夠,錯誤地估計了消費者的心理。” 但是僅僅這樣也還只做了一半。更重要的是講明自己和企業對此已經採取的對策,以免造成人們的片面認識,或對企業失去信心。如:“對於這次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們經過幾次研究,已經採取了多項措施:一是我們已經在嘗試著向歐美和拉美等地開拓出口業務。第二,我們積極開掘國內市場。第三,我們目前也在進行內部挖潛,如進行技術改造,提高效率,等等。”對於自己的失誤,也要談明自己的改正措施:“對於我個人的失誤,我已經向公司董事會做了檢討。並主動採取如下措施:一是扣我三個月的獎金。二是採取如下措施挽回損失……”

談完對策之後,如果這些對策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那麼一定要在這種場合說出來,以堅定人心:“我們上述的努力已經取得了成效,這個月的業績表明,出口下滑的趨勢已經被遏止,本月與上個月相比,出口增加了三個百分點。預計下個月業績將會更好。” 如果所採取的措施可以在可預見的時間取得成效,也可以講出來:“我們預計,隨著金融危機影響的減弱,和我們這些措施的採取。三個月後,業績下滑的趨勢會得到遏制。”但是這個預期效果要給自己留有餘地,如果到時做不到,會更加被動。如果這些努力未必能夠改變這種嚴峻的形勢,那麼談完措施就不要再談了。 並不是所有的採訪都是事先安排好的。有時,領導可能突然遭遇記者的圍攻。如你剛剛開完一場重要的會議,從會議廳走出來,推開門,迎面的不是陽光,而是一道道照相機鏡頭閃的白光,這時是考驗領導形象的重要時刻。領導應該注意:

(1)在事先心理上要有所準備 因為領導遭到圍攻說明近日自己和企業是媒體感興趣的焦點之一。那麼為什麼感興趣呢?很可能是自己或企業發生了能夠引起媒體感興趣的事:如社會上發生了關於自己私生活的傳言、企業人事的變動、企業經營狀況發生的變化,等等。這些領導本人都應該心中有數,或至少有所耳聞,這時你就應該想到可能會遭到記者的圍攻,因為什麼圍攻,那麼就應事先有所心理準備,將該如何回答,先理一理,或徵求他人的意見,尋找一個最好的方案。 (2)保持鎮定與風度 這時切忌慌亂,手足無措,甚至出言不遜,這會給自己和企業的形象帶來極惡劣的影響。這時首先應該做的是要保持鎮靜,做幾次深呼吸,讓頭腦清醒。要知道,該面對的始終是要面對的,該來的始終是要來的。 (3)得體的談話 對於能夠回答的問題,盡量給予新聞記者以配合,有條理、有節制、謹慎地回答記者的提問。如果實在回答不了,則最好與記者約定好接受采訪的時間,以消除記者心中的反感情緒。如:“今天我馬上要參加一個重要會議,不能回答這個問題。如果大家感興趣,明天我將舉行招待會,回答大家提出的任何問題。” 這樣你可以贏得一天的考慮與緩解的時間。如果實在不能說,也不要氣急敗壞,而要盡量控制自己的情緒,保持得體的風度。如:“對不起諸位,我由於有重要的事情需要辦理,今天不能回答你們的提問。” 此外,對於記者提及的關係到自身隱私問題,也屬突發性採訪,可以採取以下兩個方法回答: 一是直接拒絕發表談話:“對不起,這個問題屬於個人隱私範圍,我拒絕發表意見。”因為隱私確實屬於私生活領域的事情,領導迴避這個問題也無可厚非。這種回答較適合於記者的問題可能確實是真的,或者一時半會兒解釋不清楚。但是這種方式也有一定的弊端,那就是有的媒體便會因此而大做文章:“對於這件事,某某領導避而不談,所有的記者都發出會心的微笑……”或用他們的小道消息來彌補這個空白。那麼這個結果可能就造成事實影響,甚至與事實會有相當大的出入。 第二種方式是對於影響到自己聲譽或錯誤的消息予以有力的駁斥,澄清事實。 澄清事實所用的證據一定要真實、有力,這樣才會使不利於自己的謠言不攻自破,維護了自身的形象。但是如果記者所提的事件是真的,那麼就不要欲蓋彌彰,不如乾脆承認,或採取第一種方法拒絕發表意見,以免給自己再添加一個欺騙媒體與大眾的不良形象。 答記者問,一般是現場採訪的實況直播。需注意的是五點。 (1)應答自如 在內容上,應坦率、真誠地回答問題;在表情上,要面帶笑容,即使記者所提的問題不好回答時,也要心平氣和。答問後,要仔細傾聽,及時糾正講話中的失誤;談話時要保持謙虛友好的態度,並營造一種良好的氛圍。 (2)巧妙迴避 一些記者尤其是外國記者,往往會直截了當地提出各種棘手的複雜問題。對這些問題,接受采訪的領導者可能事先沒有思想準備,或目前還不宜就有關問題向外界發表意見。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讓記者問下去,不去打斷或中止他,以顯示領導者的胸懷和禮貌。 在回答問題時,領導者不要被記者牽著鼻子走,要把內容引向自己熟悉的領域,或採取巧妙的迴避,或把主題拉回來,可以說:“記者先生提出的問題很有趣,也很重要,但很複雜,限於今天的時間,我還是想就原定主題繼續談下去,稍後如果有時間,我願意再就剛才的問題做出回答。”同時,對內部機密事項,要婉言謝絕或曲折地回答。 (3)分清內外 一般說來,國內的記者,有政治紀律和文化傳統的約束,他們的提問比較好回答。而國外記者的價值觀離我們相去甚遠,他們的政治信仰,社會制度,民族習俗與我們不同,在鄭重性與嚴肅感方面與我們都有差別。當然,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還是出於善意的,但那種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甚至是別有用心者也大有人在。這就要求領導者在答話時注意國內外記者的差別,對那些提一些古怪刁鑽問題和專門喜歡渲染消極面的外國記者,要慎重一些。當然領導者與外國記者的接觸要有明確的意向,也就是要使中國被越來越多的人所了解和理解,同時,也讓越來越多的外國記者成為中國的朋友。 (4)注意身份 領導者答記者問,往往是一個組織傳播信息、表達思想的機會,同時,也是領導者政治態度、領導風格、領導能力的體現,所以應該嚴謹認真。如果回答不當,或言語失態,後果也是嚴重的。 (5)端正儀態 面對記者或電視攝影機,領導者要保持良好的儀態,如在穿著方面,男士衣著要大方端莊,女士不要穿色彩過於鮮豔的衣服。頭髮要理整齊,不要太花哨。接受采訪時的心情要平靜,在接受現場採訪時,要提前進入現場,以適應環境,並調整好情緒。在回答問題時落落大方,使人覺得你胸有成竹。 作為領導,面對媒體時一定要講究策略,既不能逃避又不能過分的親近。下面的十條策略或許可以讓你在媒體面前不那麼被動。 (1)主體策略 努力讓媒體從你的角度來關注事件。你可以向所有的媒體同時發布信息,也可以將信息透露給某位記者,使其成為“內部觀點”。如果你想先試探一下受眾反應的話,後一種策略往往比較理想。 (2)客體策略 讓媒體對某項事件進行報導,但不要突出你的組織。你可以通過其他組織中的評論員提供一些“第三方”的觀點或評論。 (3)“硬新聞”策略 通過活動、抗議、新聞發布會、社評、遊行、研究等方式來製造新聞。或者通過增加“熱度”、呼籲變革、“讓事件變得更有戲劇性”等方式來引發媒體報導。如果能夠將你的組織刻畫成某家公司或政治“流氓”的受害者,這種策略就會產生很好的效果。 當然,這種“硬新聞”的策略也有其消極的一面,它的時效性比較強,其影響力很快就會減弱,而且一旦在受眾心目中形成某種印象,你就很難去改變它。通常情況下,這種方法的主要目的在於給政府或相關機構施加壓力,或者是攻擊你的政治對手。 (4)“軟新聞”或專題策略 “軟新聞”或專題策略屬於一種深度報導策略——通常是在媒體的專題版/生活方式等版面或者是訪談節目當中使用。它要求新聞發布者投入較長的時間,要有很大的耐心,並且與相關的編輯、製片人,或記者保持一定的關係,而且雙方能夠就當前的事情達成一定的共識,或者至少雙方都認為這件事情很重要。 (5)快速響應策略 當所有的因素都已經準備就緒的時候,你可以考慮使用這一策略。 如果執行得比較到位的話,你可以通過這種策略使那些攻擊你的人反受其害。尤其是當你以“從大局著眼”或者是“直面真正的問題”等角度作出響應,並且是用一種“悲傷而非憤怒”的口氣表達出來的時候,其作用更加明顯。 (6)低調策略 其目的在於使你的組織保持在媒體視線之外,只要媒體不把你的組織放到焦點位置,該策略就會有效。在使用該策略的時候一定要小心,它很可能會成為對方向你發起攻擊的武器。 (7)“你可能永遠不愛我們,但我們希望你恨我們的敵人”策略 該策略的主要目的是暴露對手的弱點。在很多政治運動當中,這種方法很容易被認為是“違反公平競爭原則”的行為。在使用該策略的時候,一定要保持視角的平衡,要注意去有意識地肯定對方,同時也注意要提出一些具體的問題,而不可一味地泛泛而談。 (8)“要想成為一個好的話題,首先必須成為一個好的資源”策略 在使用該策略的時候,你應該向記者們提供更多的幫助——幫助他們了解相關事件的前因後果,而不要只是簡單地傳達信息。通過這種策略,你可以跟媒體建立一定的信任關係——從而可以更加容易地控制媒體的報導。 (9)“教育媒體”策略 如果你要發布的是一條比較複雜的新聞,千萬不要試圖“快速擊中”媒體。相反,你應該向對方提供足夠的背景資料,舉辦相關會議並邀請媒體參加等等,並通過這種方式來教育那些你所選中的記者和製片人。 該策略屬於一種長期策略,但一旦出現“引發”事件或新的進展,而媒體又從中找到進行報導的機會或理由的時候,它的作用就會立即發揮出來。 (10)“累積區域媒體”策略 由於那些全國性媒體的新聞容量都比較有限,所以逐個佔領區域性媒體的策略經常也會產生巨大的影響。事實上,區域媒體晚間新聞播報的累積受眾要遠遠多於綜合性網絡電視新聞節目。從技術上來說,做一則區域性新聞要遠比做一則全國性新聞的難度小得多,而且該策略還可以有效避免“過度曝光”。該策略通常是以面對面採訪或通過衛星媒體巡迴播報。 在面對媒體的時候既有言語溝通又有非言語溝通。 言語溝通對於媒體採訪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但是非言語溝通對於樹立自己和企業的形像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因此只有把言語和非言語溝通做到協調統一,才能展現給媒體和大眾一個最完美的形象。 (1)記者採訪中的有聲溝通 跟受眾當中的一個人進行交流。想像你正在那個人的起居室裡。盡量讓自己的話聽起來不是那麼正式,就像一對一交談時那樣。不要認為自己是在面對一大堆“沒有感覺”的受眾。語言要有力量、充滿熱情、保持友好。注意禮貌,但語調要堅定、果斷。 ①語句要簡潔 注意言語中不要出現“呃”、“啊”、“哦”以及其他重複性的言語,最好能夠在每個詞之間都保持一定距離。 ②控制你的語速 如果你的語速太快,受眾就會產生一種挫折感,他們會感覺你很匆忙或者是內心充滿猶疑。所以在採訪過程中一定要隨時調整語速,從而使你的講話更加有趣。 ③聲調要富有變化 通過強調每句話中的關鍵詞,你的講話方式會更加富有變化,從而可以使你的答案不至於過於單調、沉悶。 ④時不時地停頓一下 在關鍵詞之前或之後停頓一下,這樣可以突出這些關鍵詞,並且會讓人感覺你在思考。 ⑤盡量簡單、直接 清晰、平白的語言對於理解是至關重要的。不要使用專業術語、“官腔”或高度技術化的詞語,不要用冗長的句子,那樣只會讓你的受眾感到厭煩。 ⑥要有力量 最終觀眾或聽眾記住的是你在談論該話題時所表現出來的力量,千萬不要讓你的聲音變得越來越小。 ⑦口齒清晰 張開嘴巴,清楚地說出每一個字,不要含糊不清。建議你嘗試一下我們即將談到的發音練習。練習去除“呃……”和“啊……”向一個人描述你的房間,告訴他或她在每次聽到你說“呃”或“啊”的時候拍一下手。堅持練習,直到你能夠連續一分鐘聽不到拍手的聲音。每個星期將該練習重複三次,直到你能夠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並有意識地用沉默來代替“呃”和“啊”。 ⑧語調和態度 盡量讓受眾感覺你:謙虛、理性、開放、放鬆、友好、積極、自信;不要讓人感覺你:自滿、狂妄、充滿敵意、充滿防禦心理、過於緊張、消極、很難取悅。 (2)記者採訪中的無聲溝通 ①姿勢 通過非言語的方式讓受眾感覺你開誠佈公、心情放鬆,而且狀態很好。 不要聳肩。 穿著外套,但不一定要扣釦子。 上半身要挺直,不要傾斜。 你可以把雙腳平放在地上,也可以雙腿交叉(但要面向採訪者)。 將雙肘輕放在椅子扶手上。雙手不要交叉在一起,也不可斜靠在一隻手臂上。 不可雙手抱胸——那會讓人感覺你充滿防禦心理。 不要把腦袋歪向一邊——那讓人感覺你內心充滿焦慮或者感覺你很虛弱。 ②你的面部表情 生動的面部表情會把你的感情和語言連接起來。比如說你可以挑起眉毛,舒展臉頰。 通過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來傳達你的熱情。 在適當的時候微笑。 不要用無謂的手勢來轉移觀眾注意力。 要把握好沉穩與熱情之間的平衡。 注意跟採訪者保持目光接觸,但不要直愣愣地瞪著對方。 錄像時,一定要在採訪者提出問題以及你回答問題的時候看著鏡頭。 ③衣著和外表 在參加電視採訪的時候,觀眾的第一印象通常是你的外表,而不是你所講的內容。因此,你首先要確保你的衣著不會削弱——而是強化——你所要傳達的信息。 男性: 不要穿黑色外套,它們會使觀眾對你缺乏信任。 不要穿過於誇張的顏色、花紋或樣式。中性顏色——尤其是灰色和藍色——往往有助於提升你的形象。無論對任何人來說——除非那些膚色白皙的人(如果是那樣的話, 建議你嘗試一下炭灰色或中等藍色)——海軍藍都是最佳的選擇。 細紋襯衫會在電視上形成混合的效果,所有的紋路都會混到一起。 可以穿一件淺白色或者是寬紋襯衣。 配一條色彩強烈——比如說酒紅色的領帶,這樣可以在你的臉上映出顏色。確保領帶足夠長,而且一定要垂直向下。 絡腮鬍或者是小鬍子會降低觀眾對你的信任,而且會讓人感到你非常嚴厲。如果你不想刮掉鬍子,一定要梳理整齊,不要讓鬍子蓋住你的上嘴唇。 如果你有些禿頂,建議你使用一些化妝粉來避免反光。 女性: 可以考慮夾克配裙子或一件剪裁優良的外套。 不要穿太短的裙子。 盡量少佩帶首飾。 不要穿純白褲子(除非跟夾克配在一起),也不要穿細紋或者是任何會影響錄像效果的服裝。 頭髮不要貼到臉上。 ④關於衣著和外表的一些建議 你的衣服應該支持或強調你的信息。選擇適當的衣服,以便給觀眾留下預期的印象。 如果戴眼鏡的話,最好不要帶會反光的眼睛。不要戴半框架鏡,或者是任何會擋住你眼睛的鏡片。而且要確保你的眼鏡不會在採訪的時候滑到鼻樑上。 記住,衣著能夠強化你的信息和語調,並突出你的自信,反過來說,它也會破壞你的信息以及你的可信度。 在採訪的過程當中,採訪者經常會提出一些可能會給你帶來麻煩的問題,下面我們將討論一下應該如何處理這些問題。 (1)當對方提出一些別有用心的問題的時候,不要接受對方問題的前提條件,你可以忽視它。或者你也可以禮貌而堅定地反駁對方問題的前提條件,並接著說出你想要傳達的信息。 例如: 問題:“他的指控對你的機構造成了多大的傷害?” 回答:“非常抱歉,我並不同意你的說法。事實上……” (2)當對方提出一些誘導性問題的時候,不要重複對方的誘導性詞語,你甚至可以予以否認。在不重複誘導性詞語的情況下進行反駁。 例如: 問題:“你是否覺得這家公司過於貪婪了?” 回答:“我不這麼認為。他們是一家非常有競爭力的企業……” (3)當對方要求你發表個人觀點的時候,若無論怎樣回答都會不妥,便直接將問題返還給他。 例如: 問題:“你個人怎麼看這件事?” 回答:“我覺得問題不在於我的個人觀點。問題是……” (4)當對方要求你代表其他人發言的時候,不要迴避問題。只代表你的組織發言。 例如: 問題:“你覺得市政府會作出怎樣的決定?” 回答:“這個你恐怕要去問市政府。” (5)當對方提出一個你不知道答案的問題的時候,不要不懂裝懂,可直接告訴對方你不知道,並主動提出幫對方進行查詢。永遠不要撒謊,不要猜測。 例如: 問題:“這次的投資金額是多少?” 回答:“我現在還不能確定。不過我可以幫你查一下。” (6)當對方提出一個你知道答案,但卻不能說的問題的時候,最好的策略是告訴對方你為什麼不能給出答案。 例如: 問題:“你們的報價金額是多少?” 回答:“這個我不能說,因為這屬於機密信息,並且這件事情目前尚無定論。” 另外,也可選擇以下回答: 我不適合就此事發表評論。 這個問題非常敏感。 這個問題目前還在討論、協商。 (7)當對方給你兩種選擇的時候,忽視對方提出的兩種選擇方案。或者直截了當地說出你的觀點。 例如: 問題:“你們是要增加資助金額呢,還是要維持現狀?” 回答:“都不是。我們的目標是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8)當對方提出一個情感上帶有偏向性或者是帶有敵意的問題的時候,在回答對方問題的時候不要帶有敵意或者是任何感情色彩。要立即乾脆地否定對方的說法,或者用不帶感情色彩的說法來重複對方剛才說過的話。 例如: 問題:“你們難道不是在扼殺客戶嗎?” 回答:“當然不是。如果你問我他們是否要多拿出一些錢,那很不幸,答案是肯定的。” (9)當對方提出一個帶有敵意但卻包含一些實情的問題的時候,用你自己的語言重複對方剛才的話。 例如: 問題:“為什麼你們沒能趕上最後期限,結果破壞了你們的信譽呢?” 回答:“的確,我們沒能趕上最後期限;但我們已經跟對方協商了一個新的發貨日期。” (10)當對方在某個問題上一再糾纏的時候,不妨向對方表明這個問題現在這個時候問毫無意義。 例如: 問題:“……那麼你為什麼不願意公開這項戰略呢?” 回答:“正像我說過的那樣,這項戰略已經準備啟動,我們會在適當的時候對外界公佈。所以我們此刻再討論這個問題是毫無意義的。” (11)如果採訪者對某問題明顯表示不願意放棄,而你不想就此問題繼續談下去,禮貌而堅定地告訴對方你並不准備屈服。重複你的信息。讓採訪者來解決這個問題。如果是現場直播的話,採訪者顯然會考慮自己的形象——他並不想讓受眾感覺他是在對你進行騷擾。如果是錄播的話,該記者很可能會堅持提問,直到他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回答。 例如: 問題:“你能不能談得再清楚些,這對我們很重要。” 回答:“我想我們剛才已經談到了這件事情……”或:“重複這個問題並沒有太大意義。在這個問題上,能說的我都已經說了。” (12)當對方提出一些開放或模糊的問題的時候,如果你沒有真正理解問題的話,請對方澄清,或者你也可以利用對方的提問來傳達一些有利於你的信息。 例如: 問題:“跟我們談談你的組織吧?” 回答:“請問你對哪一具體的方面感興趣?” (13)當對方談到某些謠言的時候,直接回應這種謠言不值得回答。 問題:“據說其他團體也同時就此事……” 回答:“回應謠言顯然是不適當的;只有當問題真正出現的時候,我們才需要去解決它。”或“到目前為止,我並沒有找到證據來支持這個謠言。” (14)當對方提出一些假設性問題的時候,可直接表明態度。 例如: 問題:“如果雙方不能達成一致的話,你們會怎麼辦?” 回答:“我不想進行假設……”不要假設,表明對方提出的問題只是個假設。 (15)當對方提出一個由很多部分組成的問題的時候,你不一定要回答對方的所有問題。 問題:“這些變革將會產生怎樣的影響……你是否能夠同時繼續……或者說,你是否將不得不……” 回答:告訴對方你很清楚他的問題:“你剛剛提出了一系列問題……”然後選出那個你想要回答的問題:“我們首先談談你的第一個問題。這些變革將會使我們更加高效……” (16)當對方要求你向其他人提出建議或推薦,不要當眾提出建議或進行任何推薦,除非你希望給對方施加公眾壓力。 例如: 問題:“關於這件事情,你會向主管人員提供怎樣的建議?” 回答:“主管人員會聽取來自許多方面的建議,而且,如果想知道我的想法的話,他會通過適當的方式來接洽我的。”或“我可不想通過媒體來對主管人員提出任何建議。” (17)當對方對你表示同情的時候,不要因受對方引導而盲目同意對方的觀點。 例如: 問題:“我想同時應對這麼多問題一定很辛苦吧?” 回答:“哦,我覺得這並不是主要問題。要知道,我們都得各盡其職。” (18)當對方提出一個二選一的問題的時候,不要逃避問題,那樣會讓人感覺你有些不安。 例如: 問題:“你有沒有做這件事情?” 回答:“是的,我做了,(或者是'不,我沒做。')讓我解釋一下我為什麼……” (19)當對方是在進行單方面提問的時候(當受眾已經很明顯地看出了這一點之後),這是在告訴提問者以及受眾你已經認識到了對方的用意。注意語調,一定不要讓人感覺你充滿防禦心理。 例如回答:“你這個問題背後的假設很有趣。”或“顯然,你對這件事情有著自己的看法。” (20)當對方採用一種玩世不恭的口氣進行提問的時候,不妨坦白直言。 例如: 問題:“好了,你不是真的那麼認真吧?” 回答:“如果你不介意的話,坦白講,我覺得你的口氣有些玩世不恭。為什麼會這樣呢?” (21)當對方打斷你的時候,你越早告訴對方你不會輕易被打斷,對方在接下來的談話中打斷你的可能性就越小。不要去跟打斷你的人搶著講話。 例如: 當你第一次被打斷的時候,不要介意。等著對方講完,然後你再繼續講: 回答:“我想繼續談完剛才的話題,因為這非常重要……” (22)當對方提出一個無關問題的時候,如還想使談話進行下去,可迫使對方調整話題。 例如: 問題:“你怎麼看待自己的生活?” 回答:“那可說來話長,我們抽時間另談吧——可那跟我們現在討論的話題並沒有什麼關係……”或“是的,怎麼啦?”(微笑) 身為領導,只有在充分了解了媒體各種採訪形式之後,才能夠從容地面對,才能夠充分地發揮自己的語言優勢。下面就介紹幾種常見的採訪形式以供參考。 (1)面對面採訪 如果要進行一場面對面採訪的話,你通常會提前很長時間得到通知,這樣你就會有很多時間來進行準備。在進行實際採訪的時候,你溝通的方式通常要比你講話的內容更加重要。 採訪時通常會錄音,所以如果你不相信該記者或者你要談論的是一個比較複雜的話題,建議你問清對方你自己是否也可進行相應的記錄。 廣播採訪的目的是從你這裡得到一些“錄音片段”和“現場情況”——其中通常會包含一些來自周圍環境的聲音,比如說電話鈴聲或者是你的工作場所經常會出現的一些聲音。事先檢查辦公室的工作環境(比如說牆上的海報等);在接受采訪時注意你的面部表情以及肢體語言等,以免不小心流露出一些負面信息。 盡量採用非正式的風格——讓採訪者和你自己都感到輕鬆。 注意那些“隨口說出的”言論——無論是在採訪之前、採訪當中,還是在採訪結束之後——它們很可能會成為引用的對象(尤其是當你放鬆警惕的時候)。 (2)電話採訪 通常情況下,對方會對採訪進行錄音。如果你不確定的話,建議你事先詢問清楚。把電話放到距離你嘴巴一英寸的地方,一定要在聲音中表現出你的力量和自信;對關鍵詞要進行強調;發音清晰,語速要放慢;上身保持直立。 不要因為沈默而感到壓力。 在開始回答問題之前,稍微停頓一下,整理好你的思路。 語調要歡快、充滿熱情。 面部表情要生動;它會使你的語調充滿熱情。 重複你的信息。 在結尾的時候進行總結。 (3)在錄音棚內舉行的直播採訪 保持令人愉快的語調,同時要注意跟採訪者保持目光接觸。 面部表情要豐富,或者是通過微笑使你的語調充滿熱情。 發音清晰。 降低語速,語調要富有變化。 回答問題一定要簡短(最多不超過30秒)。 想像你在進行一場“充滿活力的對話”。盡量使你的語調和節奏跟採訪者保持一致,除非對方開始變得令人討厭(在這種情況下,你的語調要跟對方形成鮮明對比)。 想像有一位聽眾正在家里或在車上聽你講話——試圖在心理上跟這位聽眾建立聯繫。 (4)跟其他嘉賓進行連線 不要讓其他嘉賓影響了你的原定計劃。 不斷在他們所說的內容和你所傳達的信息之間建立聯繫。 在表達不同意見的時候,語氣要堅定,但態度要禮貌。 談話時不要夾雜私人情緒。 表現出一定的幽默感(但不要咄咄逼人,也不要去諷刺挖苦別人)。 直接回答主持人提出的問題,但說話的時候大部分時間要衝著其他嘉賓。 (5)熱線廣播節目 如果你被邀請當嘉賓: 事先要了解媒體形式是怎樣的。了解熱心聽眾是否可以跟嘉賓進行長時間互動?主持人是否會在第一個問題之後就開始介入? 你的目標是說服聽眾,而不是打來電話的熱心聽眾。 盡量跟熱心聽眾建立關係。稱呼對方的姓名,在回答問題之前先確認對方的問題,比如說,“你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如果你發現對方並不能接受你的觀點,禮貌地表示“尊重對方的權利”,然後接聽下一個電話。 一定要對熱心聽眾表示尊重——即便對方可能並不值得你這樣做。你會在其他聽眾心目當中建立好感。 通常情況下,你可以直接跟熱心聽眾進行對話,無須通過主持人。 準備好一些其他談話內容,因為聽眾可能要過一段時間才打來電話。 (6)在攝影棚裡進行電視採訪 提前趕到攝影棚,熟悉環境,讓自己變得放鬆。 通常情況下,你首先會被帶到化妝間(提前檢查對方是否會提供化裝服務)。 化完妝後,你會被帶到等候間或直接帶到現場。保持安靜,服從現場指導人員的安排。 在這段時間裡,你可以喝些水——不要喝咖啡,同時你可以進行深呼吸練習。 如果你有任何要求的話,直接告訴現場指導,他會把你的要求轉達給控制室。 了解哪個鏡頭距離你最近——如果你需要直接向觀眾講話或者是要展示一些東西的話。 在開始之前,詢問採訪者第一個問題是什麼,這樣你就不會驚慌失措了。 (7)遠程採訪(現場直播或錄播) 在進行遠程採訪的時候,往往是記者在一個地點,而你(有時是好幾位嘉賓)在另外一個距離很遠的地方衝著電視攝像鏡頭講話。 直接看鏡頭,不要去看電視監控器,也不要東張西望。 把攝像機鏡頭想像成採訪者的眼睛。盡量採用一種低調、動人的語調。 一直看著鏡頭——即便是在其他嘉賓或者是主持人講話的時候。 如果有其他嘉賓的話,你可以直接跟他們進行交流——不要通過採訪者。 在講話的時候,感覺好像跟主持人在一個房間裡——不要大聲喊叫。 面部表情要生動,展現你動人的風采。 盡量使用一種放鬆、非正式的“對話性”語調。 確保耳塞被緊緊地固定在你的耳朵上。如果它掉出來的話,立刻平靜地將其放回原位,然後繼續接受采訪。 不要在有人提問或其他嘉賓講話的時候看著鏡頭之外的地方。 如果沒有聽清問題,禮貌地請採訪者重複一遍。 (8)現場熱線電視節目 有主持人(可能是在錄音棚裡,也可能是通過衛星進行的遠程採訪)以及熱心觀眾參與的採訪,它很容易使你和你所談論的話題成為大眾的焦點。接受這種採訪確實有些冒險,所以必須要慎重對待。 基本原則: 這種採訪實際上是一系列談話,而不是一次“質問”,所以在接受采訪的時候,你一定要:有趣、簡潔、讓人感覺容易相處,並且帶有一些自嘲式的幽默。 如果你跟主持人處於同一間錄音棚,一定要在對方提問的時候直接看著他。在接聽熱線電話或回應熱心聽眾的時候,目光要轉向攝像機鏡頭。 如果是在接受一次通過衛星進行的遠程採訪,你可以在主持人或熱心觀眾講話以及你在回答問題的時候看著攝像機鏡頭。 盡量記住熱心聽眾的姓名和地點,在回答問題的時候一定要首先回應對方的問題,然後再進行具體的解答。答案的長度不應當超過30秒鐘。 (9)電視採訪——面對面(錄播) 留出大約十五分鐘時間給工作人員佈置場地,最後再留出十五分鐘時間收拾一切。如果工作很忙,建議你不要在辦公室接受采訪。 選擇一個比較適合電視節目工作人員及設備的地方。不要讓他們把你安排到一個生硬、“官僚位很濃”的地方(比如說辦公桌後面)。 提前準備好一些有趣的視覺工具(比如說海報、表格等)或者是背景來提高采訪的視覺效果。 在接受采訪之前,一定要把那些你不想在鏡頭上出現的物品、文件、海報等收拾好。 對整個採訪過程進行錄音(或錄像),這樣你就可以保留一份自己的記錄(事先要徵得對方同意)。 採訪者通常會需要一到兩段可以使用的“錄音片段”,所以你一定要做好準備。 放鬆,準備好進行“表演”,比如說接聽一個電話或者是走進辦公室等,以製造“現場感”。 採訪結束之後,你通常會被要求“點點頭”,假裝是在跟記者進行談話(為了滿足後期剪輯工作的需要)。這時候麥克風仍然在你身上,所以千萬不要說一些會讓自己後悔的話。 (10)突擊採訪——一名或多名記者 可能是“伏擊風格”或者是隨便在大廳裡、在樓梯上,也可能是在一場演講或新聞發布會的後台進行的一對一的採訪。 回答問題時一定要簡短(5到20秒鐘)。 讓談話沿著自己預定的軌道進行,盡量重複你的主要信息,從而增加被播出的機率。 不要指代以前的答案(不要說“正像我前面談到的那樣”)。 如果採訪你的是一群記者的話,不要在回答問題時提到任何一位記者的姓名——如果是那樣的話,其他的廣播記者將無法使用你這段講話。 不要給你的答案編號。 不要回答所有的細節問題或問題的所有方面。回答重要的問題或問題的一個方面,然後把話題轉移到你的信息軌道上。 在對方提問時若有所思地低下頭去(好像你在聽對方提問),這樣你可以控制自己的語速。對方問題結束的時候,你可以停頓一下,然後抬起頭,直接面向提出問題的那位記者說出你的答案。這樣你可以在“錄音片段”開始之前給自己一些時間去思考。 放慢語速。不要在還沒想清楚的情況下說出答案。時常通過簡短的停頓來強調重點詞,同時給你一些時間去思考。 無論對方的問題多麼尖銳,都要保持低調和冷靜。 不要讓突擊採訪持續的時間過長——最長不應超過10分鐘。一旦你不說完自己想說的話,立刻跟對方表示抱歉,然後禮貌而堅定地離開。 如果記者不停地向你提出問題,你可以重複自己的核心信息(這些信息通常比較簡短、空泛,比如說“我們的目標是確保……”)或向記者保證你“在得到更多信息之後”會答复他們,然後離開。 (11)記者招待會 主持人——可以是你的公共事務部負責人,也可以是你的媒體秘書來製定記者招待會的基本規則: 要求記者在提問之前首先進行自我介紹。 要求每個記者只能提出一個問題。 設定時間界限——大約為30分鐘。 發言人——或者是新聞人物——做開場陳述: 開場陳述通常為5到10分鐘時間,目的在於向記者傳達核心信息。記得在為記者準備的媒體包裡放上一份開場陳述的打印稿。 使用視覺工具來說明此次事件,你所關心的問題以及你所要傳達的核心信息。 結束:主持人可以通過倒計問題,比如說“還有最後三個問題……”、“最後兩個問題……”、“最後一個問題”的方式來結束此次會議。 不要讓會議的時間持續過長——最多不超過30分鐘。 在會議即將結束的時候,告訴記者後續採訪、下次記者招待會或吹風會的時間安排。 由於領導者與新聞界交談時,所涉及問題的多樣性和敏感性,要求領導者的語言要把握好分寸。尤其是在涉及政治領域的時候,一言不慎可能招來彌天大禍。 所謂分寸感是指語言表達者對情感、政策尺度準確把握的感知。分寸感也是衡量領導者政治素養、思想水平的重要方面。分寸感要求領導者在與新聞界交談時,態度感情必須恰到好處,既不能不夠,也不能過火。過猶不及的箴言應該始終牢記於心。 要準確地把握分寸,就需要表達者加強思想修養,增強政治素質,提高政策水平。 另外,把握分寸的另一個要求體現在說話的數量上,所謂“言多必失”就是這個道理。美國公關專家特意指出,必須記住,要首先考慮記者的工作,其次才是私人關係。如果記者雖被告知某某消息或評論是“不許見報”的,但記者仍然報導了它,這並不一定意味著記者存心要跟這個人作對,而很可能是記者認為,讓公眾知道比維持私交更重要。記者合上筆記本要離開時,你就得注意了,因為這個時候許多被採訪者便會放鬆警惕,說些嚴重有損於組織形象的話。所以一條基本原則就是不要說什麼“不許見報”之類的話。哪怕記者們關上了錄音機、收起了照相機和筆記本也不要說這些話。只對記者講你認為可以公佈的東西。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