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社會心理 領導口才全書

第18章 第十七章拒絕的藝術

領導口才全書 李树斌 7732 2018-03-18
拒絕別人一定要委婉,因為沒有人喜歡被拒絕;被別人拒絕一定要大度,因為拒絕你的人總有他的理由——汪國真 作為領導,常會遇到別人一些不妥的請求或下屬的不當要求,若想既把“不”字說出口,又能不得罪人,確實是一種難事。而且這種請求或要求有時根本避不開,也不能拖。 這時,如果沒充分理由,又不想破壞某種規定或原則,旗幟鮮明地斷然否決當是拒絕的最好方式。 記得錢鍾書先生曾把時下流行的祝壽、紀念會和某些所謂學術討論會一概拒之門外,而且毫不客氣地一連說出七個“不”:“不必花些不明不白的錢,找一些不三不四的人,說些不痛不癢的話。”錢老夫子決不媚俗,該拒則拒,決不留情。 曾有位女士對林肯說:“總統先生,你必須給我一張授銜令,委任我兒子為上校。”

林肯看了她一下,女士繼續說:“我提出這一要求並不是在求你開恩,而是我有權利這樣做。因為我祖父在列剋星敦打過仗,我叔父是布拉斯堡戰役中唯一沒有逃跑的士兵,我父親在新奧爾良作戰過,我丈夫戰死在蒙特雷。” 林肯仔細聽過後說:“夫人,我想你一家為報效國家,已經做得夠多了,現在把這樣的機會讓給別人的時候到了。”這位女士本意是懇求林肯看在其家人功勞的分上,為其兒子授銜。林肯當然明白對方意思,他裝糊塗。恰到好處的拒絕既有利於自己,也有利於別人。在管理中,作為領導者,你不可能什麼事情、什麼情況下都能滿足對方的要求。有些人經常在該說“不”的時候沒有說“不”,結果到頭來既害己,又害人,將人際關係弄糟。 有人說,如果你想真正了解一個人,就請注意他拒絕別人時的樣子,這是一個人的全部。 “不”不僅體現一個人的性情,也詮釋了一個人做人的標準,在該說不的時候大膽把“不”說出口,是一種境界。

(1)非個人原因的謝絕 對人說“不”,最困難的就是在不便說出真實的原因時又找不到可信而合理的藉口,那麼,不妨在別人身上動動腦筋,雖然推脫不能解決問題,但卻是拒絕的辦法。 (2)情非得已的謝絕 當有人真心請求你的幫助時,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應該盡量給予幫助。但碰上實在無能為力的事,你無法給予對方幫助時,也不要急於把“不”字說出口,不要使對方感覺到你絲毫沒有幫助他解決困難的誠意,否則,你在別人眼中會是一個自私而缺乏同情心的人。 保險公司的李經理是處理協調客戶賠償要求事務的,李經理的工作決定他要經常地拒絕客戶的要求。然而,他總是對客戶的要求表示同情,並解釋說,從道義上講他同意對方的要求,可自己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由於拒絕得法,李經理的工作做得很出色。同樣,當別人有求於你而你又無能為力時,先不忙拒絕他,而要耐心地傾聽他的陳述,對他所處的困境表示同情,甚至可以給他提些建議,最後告訴他,你實在無法幫他,對方絕不會因此而生氣,反而會被你的誠意所感動。

(3)通過誘導對方來謝絕 誘導對方即當別人向你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時,不要簡單地拒絕他,而應該讓他明白他的要求是多麼不合適,從而自願放棄它。 一位業績卓著的室內設計公司老闆聲稱,對於用戶的不合實際的設想,他從不直截了當地說“不行”,而是竭力引導他們同意他希望他們做的事情。 一位婦女想要用一種不合適的花布料做窗簾,這位老闆提議道:“你真是給了我們一種新的設計思維,不過讓我們來看看你希望窗簾佈置達到什麼效果。”接著,他大談什麼樣的布料做窗簾才能與現代裝飾達成最好的和諧,很快,那位婦女便把自己的花布料忘了。 (4)謝絕後指明方向 這一點對擔任一定領導職務的人尤其重要。比如你的下屬向你提出的要求被你拒絕後,你不妨告訴你的下屬他的努力方向,使他始終看到希望,與此相比,你的拒絕就顯得微不足道了,不會挫傷他的自尊心,也不會傷害你與下屬之間的感情了。

《成功的人際關係》一書的作者美國的威廉·雷利博士在談及怎樣處理下屬希望晉職而他本身的條件又不夠的情況時,曾建議企業主管這樣說: “是的,喬治,我理解你希望得到提升的心情。可是,要得到提升,你必須先使自己變得對公司更重要。現在,我們來看看對此還要多做點什麼……” (5)不假思索地謝絕 要知道拒絕這種事情,有時你的反應越快,反而給別人留下的不悅和陰影越少。 在阿富汗民間故事裡有一則題為《謹慎的智者》的小故事。 有一天,帕夏把智者召來,對他說: “智者,你的智慧,大家都知道,我任命你擔任本城的法官。” 這個智者對這個差事不感興趣,就回答說: “偉大的帕夏,這個職務我不能勝任。”

帕夏問:“為什麼呢?” 智者答道:“如果我說的是真話,那就不應任命我為法官;如果我是撒謊,難道就任命一個撒謊的人當法官嗎?” 這位謹慎的智者實際上是不想做本城的法官,他說的“這個職務我不能勝任”不管是否謙虛,其邏輯判斷顯示的是不能當;如果他在撒謊,那麼一個撒謊的人也不能當法官。於是,從兩邊挾制,得出“我不能當”的結論,輕鬆推辭了帕夏的邀請。 在日常的交際活動中,特別身為領導,你一定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一位同你職務相仿的同事突然開口,讓你幫他做一項難度很高的工作。答應下來吧,可能有違原則或不符合公司的規定;拒絕吧,面子上實在抹不開,畢竟是多年的同事了。應該怎麼找一個既不會得罪同事又能把這項工作順利推出去的理由呢?

有人會直接對同事說:“不行,就是不行!”這絕對不是最佳的選擇,可能會讓你和同事以後連朋友都沒得做。有人會推託說:“我能力不夠,其實小A更適合。”那你有沒有想過當同事把你這番話說給小A聽時,他會做何反應?有人會不好意思地說:“我真的忙不過來。”理由不錯,可是只能用一次,第二次再用時,你面對的一定是同事疑惑的眼光。這些好像都不是最佳拒絕理由,那到底該怎樣婉轉地拒絕辦公室中的不合理請求呢? 在這裡提供一些方法。 當你仔細傾聽了同事的要求,並認為自己應該拒絕的時候,說“不”的態度必須是溫和而堅定的。好比同樣是藥丸,外面裹上糖衣的藥,就比較讓人容易入口。同樣地,委婉表達拒絕,也比直接說“不”讓人容易接受。例如,當對方的要求不合公司或部門規定時,你就要委婉地表達自己的工作權限,並暗示他如果自己幫了這個忙,就超出了自己的工作範圍,違反了公司的有關規定。在自己工作已經排滿而愛莫能助的前提下,要讓他清楚自己工作的先後順序,並暗示他如果幫他這個忙,會耽誤自己正在進行的工作,會對公司與自己產生較大的不良影響。一般來說,同事聽你這麼說,一定不會再勉強你,轉而想其他辦法。

美國前總統塔夫脫曾講過這樣一個發生在他身邊的故事: “一位居住在華盛頓的婦人,她的丈夫很有些政治勢力,她要求我為她的兒子安插一個職位。她不斷向我提出請求,而且還托兩院中的幾位議員幫她說話。可是,她要求給她兒子的是一個充任總統秘書而且專司諮詢兩院議事的職位,這個職位只有具有一定專業知識的人才能勝任,她的兒子,實在擔當不了這個職務,所以後來我另外派了一個人去接任。這樣一來她就感到大大的失望,立刻給我寫來一封信,說我不懂世故人情,說她曾努力勸說某一州的代表,讓他們贊同我提出的某一項重要法案,她對我這樣幫忙,而我僅需舉手之力,就可以完成她的心願? “我接到她的信,把這封信先擱置了兩天,然後再取出來很平心靜氣地寫复信。我對她表示了同情,說做母親,遇到了這樣的事,當然是十分失望。再說關於用人是不能完全由我做主的;因為技術人才,我只能聽該部門領導的推薦,最後說了說她的兒子在現在這個崗位上一樣可干得很好的話。這一封信總算使她靜了下來,過後她又給了我一封短札,說明前信所言應該抱歉。

“我所委派的人並沒有馬上就去接任,所以過了幾天,我又接到了一封是她丈夫署名的信,但是,筆跡完全和前封信一樣。這封信中說他的妻子為了兒子職位的事而憂悶成疾,醫生診斷,恐怕是一種很嚴重的胃病。如果要使她健康恢復,最好把前次委任的那個人撤回而另行改為她的兒子。 “因此,我又給她丈夫回了一封信,信中說希望醫生的診斷有誤,同時,再同情他為了夫人的病而憂慼。至於撤回前次所委派的人,那是在朝令夕改,事實上是不可能的。 “此事不久,我委任的人就到任了。又過了兩天,我在白宮中開了一個音樂會,第一對到會的客人,就是那位婦人和她的丈夫。” 上例中塔夫脫一連三次拒絕,每次在拒絕上都義正詞嚴,而對於之外的話題則給予了婦人很大的同情和理解,所以他們在事情過去之後,仍能保持良好甚至是更好的交往關係。這無疑得益於塔夫脫對這件事得當的處理方法和簡潔而不乏情意的拒絕之詞。因此,我們在社交中拒絕某些事時,不要為了拒絕而說一大堆理由,有些事不行就是不行,簡明說出理由,然後不乏情義地拒絕它,才是上上之策。

(1)忌說話綿軟無力 拒絕別人時若說話綿軟無力甚至哼哼唧唧半天講不清楚,會讓人很容易產生一種厭惡,認為你不是幫不了他,而是根本不想幫他,因為一般而言只有心虛的人才會如此吞吞吐吐。 (2)忌熱情過頭 既是拒絕別人就認真說出理由,之後無論表示惋惜也好,無奈也好,別人不樂意,但也不能對你的拒絕妄加指責,但你若為了彌補對方,一個勁“可惜可惜”“下次下次”“一定一定”,則未免有些虛偽。 (3)忌觸動感情 據心理學家研究,“觸動”是很容易產生共同感受的,故想說“不”時應注意避免。給人以“敬而遠之”的態度,比較容易把“不”說出來並說得較好,或者說,對方試圖與你套近乎,你要保持頭腦清醒,以免做了感情俘虜,給對方可乘之機。一般說來,見一次面就能記住別人名字的人,常容易與人接近,故此,在交談中不斷稱呼別人名字,並冠之以“兄”“先生”等常能產生親近感,那麼,反過來你想說“不”時,便應杜絕這種親密的表示,即對方的名字一概不提,這樣加大和對方的心理距離,容易說“不”。還有談話時盡量距離對方遠些,使其不容易行使拍、拉等觸動性的親密動作。另外,最好也不要觸摸對方遞出來的東西。東西也和人一樣,一經“觸摸”就會產生“親密感”,想要拒絕就不容易了。

(4)忌藉口不當 有些領導不想直接說“不”,便隨便找些不值一駁的理由來暫時搪塞對方,以求得一時的解脫。這個方法並不好,因為對方仍可以找理由跟你糾纏下去,直到你答應為止。比如你不想答應幫某人做事,推說:“今天沒有時間。”他就會說:“沒關係,你明天再幫我做好了,事情就拜託你了。”因為這都是小小的謊言,一經反駁,你定有所慌亂,拒絕的意志便很難貫徹了。所以對付這種情況,你倒不如直截了當地用較單純的理由明確地告訴對方:“你托辦的這件事辦不到,請原諒”、“我實在無能為力,對不起”,等等。這樣雖說顯得生硬些,但理由單純明快,不會給對方可乘之機,倒可以免除後患。 領導者在人際交往中,總難免碰到一些無理的語言。如果好言相勸,可能無異於對牛彈琴;如果進行直接責備,又可能招來更加無理的頂撞。 這時,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反駁。當你想要駁倒對方時,除了必須理由充分,還要靠說話的技巧。反駁得好可以使對方啞口無言,不好則勢必引起一場口舌之爭。因此,真正的反駁並不是單純意義上的口舌之戰,而是行其道反其言,使對方巧妙落入自己話語的陷阱,理屈詞窮,無言以對。在反擊中,以下四點必須注意。 (1)心平氣和 遇到無理的言行,領導者首先要表現出足夠的素養,不要激動,要控制情緒,態度從容,說話穩健。正所謂:“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對方對此不但不會懼怕,反而會對你的失態感到得意。這個時候心境平和,對對方的心理會形成一種無形的壓力。接著把他的話簡明扼要地複述一下,問他是否是這些意思,然後客觀肯定他發言的積極成分,可適當表示贊同,使他注意聽你的話。最後再逐層反駁,把輕的放在前面,重的留在後面,越說越緊,越說越硬,直使他無言以對。 (2)綿里藏針 對無理的行為進行反擊,可直言相告,但有時不宜鋒芒畢露,露則太剛,剛則易折。有時,旁敲側擊,綿里藏針,反而更見力量,它使對方無辮子可抓,只得自己種的苦果自己往肚裡吞,在心中暗暗叫苦,就像蘇格蘭詩人彭斯那樣。 有一天,彭斯在泰晤士河畔見到一個富翁被人從河裡救起。富翁給了那個冒著生命危險救他的人一塊錢作為報酬。圍觀的路人都為這種無恥行徑所激怒,要把富翁再投到河裡。彭斯上前阻止道:“放了他吧,他自己很了解他生命的價值。” (3)旁敲側擊 對無理的行為進行反擊,是正義的語言與無理的語言的對抗。所以,反擊的語言一定要與對方的語言表現出某種關聯,正是在這種關聯中,才會充分錶現出自己的機智與力量。 (4)反駁有力 對無理言行進行語言反擊,不能說了半天,不得要領,或詞軟話綿,而要做到打擊點要準,一下擊中要害;反擊力量要猛,一下就使對方啞口無言。 有些事,正說不能有效地解決問題,反說反而會起到意想不到作用。 漢武帝劉徹有位乳母,在宮外犯了罪,被官府抓了,並禀告漢武帝。漢武帝心中十分為難,畢竟是自己的乳母,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何況自己是被她的乳汁養大的。但是,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如果不處置她,有失自己天子的尊嚴,以後何以君臨天下。思來想去,漢武帝決定以大局為重,依法處置自己的乳母。 乳母深知漢武帝的為人,知道自己兇多吉少,便想起了能言善辯的東方朔,請求東方朔幫自己一把。 東方朔也頗感為難,他想了想說:“辦法也有,但必須靠你自己。” 乳母急切地問:“什麼辦法?” 東方朔說:“你只要在被抓走的時候,不斷地回頭注視武帝,但千萬不要說話,也許還有一線希望。” 乳母雖不解其中玄機,但還是點了點頭。 當傳訊這位乳母時,她有意走到武帝面前向他辭行,用哀怨的眼神注視著武帝,幾次欲言又止。漢武帝看著她,心裡很不是滋味,有心想赦免她,又苦於君無戲言,無法反悔。 東方朔將這一切看在眼中,知道時機成熟了,便走過去,對那位乳母說:“你也太痴心了,如今皇上早已長大成人,哪裡還會再靠你的乳汁活命呢?你不要再看了,趕緊走吧!” 武帝聽出了東方朔的話外之音,又想起了小時候乳母對自己的百般疼愛,終於不忍心看乳母被處以刑罰,遂法外開恩,將她赦免了。 東方朔一番反彈琵琶終於救了乳母。同樣,齊國的晏子也深諳此道。 一次,一個馬夫殺掉了齊景公最愛的一匹老馬。因為那匹馬實在太老了,又得了一種怪病,馬夫怕那匹馬把疾病傳染給別的馬,便擅自做主,將老馬殺了。 哪知,雖是匹老馬,在齊景公的眼中卻仍是他的愛物,畢竟那匹馬跟隨他那麼多年,多少次隨他出生入死,立下汗馬功勞,如今卻被人擅自殺掉了。景公不禁勃然大怒,立即命令左右綁了馬夫,他要親自殺了馬夫為自己的愛馬報仇。 那名馬夫沒想到自己盡職盡責,一番好意竟惹來了殺身之禍,早已嚇得面如土色,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晏子在一旁看見了,急忙攔住齊景公: “大王不必著急,你就這樣殺了他,他連自己犯了什麼罪都不明白便送了命,太便宜他了。臣願替大王歷數他的罪過,然後再殺也不遲啊?” 齊景公一聽,言之有理,便答應了晏子。 於是,晏子走近馬夫,裝作氣急敗壞的樣子,用手指著馬夫,厲聲說道: “你可知犯了什麼罪?” “不,不知道。”馬夫早已站立不住,渾身顫抖著說。 “第一,你為我們的國君養馬,卻把馬給殺了。雖然那匹馬又老又有病,但它是國君的馬。就衝這一點,此罪當死。 “第二條,你使我們的國君因馬被殺而不得不殺掉養馬之人,此罪當死。 “第三條,你使國君因為馬被殺而殺掉養馬之人,此事必會遍傳四鄰諸侯,使得人人皆知我們的國君愛馬不愛人,得一不仁不義之名,此罪又當死。 “第四條……” 晏子還要接著往下說,但齊景公早已坐不住了,連忙打斷晏子: “不必說了,夫子放了他吧,免得讓我落一個不仁不義之惡名,讓天下人笑話。” 就這樣,馬夫得救了。 人們常常說真理向前一步就可能變成謬誤,同理反面的話稍加引申就可能成為反面的反面——正面。正話反說所能起到的作用,往往比一本正經地拒絕、規勸和說教效果要好得多。 工作生活中,只要有人向你提出要求,他心中通常也會有某些困擾或擔憂,擔心你會不會馬上拒絕,擔心你會不會給他臉色看。 因此,在你決定拒絕之前,首先要注意傾聽他的訴說。比較好的辦法是,請對方把處境與需要講得更清楚一些,自己才知道如何幫助他。接著向他表示你了解他的難處,若是你處於同樣的境地,也一定會如此。 傾聽能讓對方有被尊重的感覺,在你婉轉地表明自己拒絕的立場時,也能避免他受傷害的感覺,或避免讓人覺得你在應付。如果你的拒絕是因為工作負荷過重,傾聽可以讓你清楚地界定對方的要求是不是你分內的工作,而且是否包含在自己目前重點工作範圍內。或許你仔細聽了他的意見後,會發現協助他有助於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與經驗。這時候,在做好目前工作的原則下,犧牲一點自己的休閒時間來協助對方,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是有幫助的。 傾聽的另一個好處是,你雖然拒絕他,卻可以針對他的情況,建議他如何取得適當的解決方法。若是能提出有效的建議或替代方案,對方一樣會感激你,甚至在你的指引下找到更適當的支援,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拒絕時除了可以提出替代建議,隔一段時間還要主動關心對方的情況。有時候拒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對方會不定時提出同樣的要求。若能化被動為主動地關懷對方,並讓對方了解自己的苦衷與立場,可以減少拒絕的尷尬與影響。拒絕除了需要技巧,更需要發自內心的耐性與關懷。若只是敷衍了事,對方其實能看得出來。這樣會讓人覺得你不是個誠懇的人,對人際關係傷害很大。 總之,只要你真誠地聽了對方的表達,然後說“不”,對方一定會體諒你的苦衷。 請人辦事講究策略,拒人之請更要講究策略,否則拒絕二字將給你的生活增添不少麻煩。 日本成功學大師多湖輝曾講過這樣一件事,在日本20世紀60年代末的學運中,某大學的教室裡正在上課時,一群學運積極分子闖了進來,使上課的教授手足無措。當著班上學生的面,教授想顯示一點寬容和善解人意的風度,就決定先聽一下學生講些什麼之後再去說服他們。結果與他的善良想法完全相反,學生們乘勢向他提出許許多多的問題,把課堂攪得一團糟,再也上不成課了。並且這之後只要他上課就有激進派的學生出現在課堂上,就這樣日毋寧日地持續了一年。 從這一教訓中,教授悟到一條法則,即若無意接受對方,最好別想去說服他,對方一開口就應該阻止他:“你們這是妨礙教學,趕快從教室裡出去,與課堂無關的事,讓我們課後再說?”假如再發生一次同樣的事,教授能否應付呢?就算他顯示出了拒絕的態度,學生也會毫不理會地攻擊他,如果一點也不去聽學生的質問,一開始就踩住話頭,至少不會給對方以可乘之機,也不致弄得一年時間都上不好課! 一位名叫金六郎的青年去拜訪本田宗一郎,想將一塊地產賣給他。本田宗一郎很認真地聽著金六郎的講話,只是暫時沒有發言。本田宗一郎聽完金六郎的陳述後,並沒有作出“買”或者“不買”的直接回答。而是在桌子上拿起一些類似纖維的東西給金六郎看,並說: “你知道這是什麼東西嗎?” “不知道。”金六朗回答。 “這是一種新發現的材料,我想用它來做本田宗一郎汽車的外殼。”本田宗一郎詳詳細細地向金六郎講述了一遍,共講了十五分鐘之多。談論了這種新型汽車製造材料的來歷和好處,又誠誠懇懇地講了他明年汽車計劃何種新的設計。這些內容使得金六郎摸不著頭腦,但感到十分愉快。 在本田宗一郎送走金六郎時,才順便說了一句,他不想買他的那塊地。如果本田宗一郎一開始就將自己的想法告訴金六郎,金六郎一定會問個究竟,並想方設法勸說本田宗一郎,讓他買下這塊地。本田宗一郎不直接言明的理由正是如此,他不想與金六郎為此爭辯什麼。拒絕對方的提議時,最好採用毫不觸及話題具體內容的抽像說法。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