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社會心理 領導口才全書

第9章 第八章領導日常說話禮儀規範

領導口才全書 李树斌 10778 2018-03-18
合乎身份的禮節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學識都重要——赫爾岑 稱呼是指人們在正常交往應酬中,彼此所採用的稱謂語,它是言語交際的“先鋒官”。作為領導,在日常生活中,稱呼親切、準確、合乎常規,會為自己的領導形象增色不少。正確恰當的稱呼,不僅能體現對對方的尊敬和自身的文化素質,更能促使交際的成功。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春暖”,稱呼得體就像行個見面禮,使對方獲得心理上的滿足,使溝通順暢,交往成功。反之,稱呼不得體往往會引起對方的不快甚至慍怒,使雙方陷入尷尬境地,造成交往梗阻乃至中斷。由此可見,稱呼得體與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人們交往活動的成敗和管理效果的優劣。因此,不論是從事任何職業的一般人,還是身負一定職務的領導人或管理者,要想生活愉快、事業發展,都需要注意研究人際稱呼的技巧,努力提高自己的稱呼藝術。

稱呼在人際交往和管理活動中的重要作用早為人們所注意。社會心理學家們認為得體的稱呼能使人心情愉快,增強自信,有助於形成親密和諧的人際關係。而良好的人際關係又是使人精神振奮、心理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條件。得體的稱呼能縮短人和人之間的心理距離,使人心情舒暢。 那麼,怎樣稱呼才算得體呢?其實稱呼並沒有什麼統一的模式。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語言傳統,稱呼的習慣可能差異很大;不同的職業、職務、性別、年齡的人,對稱呼的需要和期望也不盡一樣。這就造成了人際稱呼的複雜性和多元化,增加了稱呼得體的難處。但有一條是共同的,那就是要尊重他人和禮貌待人,這樣,對方心裡就會產生一種自豪感和滿足感,反過來對方也會樂於與你接觸,主動和你溝通,這就使交往有了良好的開端。

國際交往中,一般對男子稱先生,對女子稱夫人、女士、小姐,這些稱呼均可冠以姓名、職稱、銜稱等,如“戴維先生”、“秘書小姐”、“傑克夫人”等。但在日本,對女子一般不稱“小姐”、“女士”,而稱“先生”,如“中島京子先生”。 對地位高的官方人士,一般為部長以上的高級官員,按國家情況稱“閣下”、職銜或先生。如“部長閣下”、“主席先生閣下”、“大使先生閣下”等,但美國、墨西哥、德國等國沒有稱閣下的習慣,因此在這些國家可稱先生。對有地位的女士可稱夫人,對有高級官銜的婦女也可稱“閣下”。 君主制國家,按習慣稱國王、皇后為“閣下”。對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的人士既可稱爵位,也可稱閣下,一般也稱先生。

對醫生、教授、法官、律師以及有博士等學位的人士,均可單獨稱“醫生”、“法官”、“律師”等。同時可以加上姓氏,也可加先生。如“卡特教授”、“法官先生”、“律師先生”、“馬丁博士”等。 但僅知以上知識還不夠,在具體稱呼時還要注意做好以下幾點。 (1)記住對方姓名 姓名不僅是將自己與他人的存在予以區別的標誌,而且不少人的名字還凝聚著父母對子女的期望。由於自尊的需要,每個人都會重視和珍愛自己的名字,同時,也希望別人能記住和尊重它。因此,當自己的名字被別人叫到時,就認為自己受到尊重,心裡感到愉悅,對稱呼自己的人懷有親切感。古今中外,一些領導人、政治家和企業家對人的這種心情很了解,與人寒暄時不只說句“您好”,而是在“您好”前面或後面冠以對方名字,這樣做起到了很好的心理效應。我們對久別之後仍能一下子叫出自己名字的人,總是感動萬分、欽佩不已的原因,就是因為這個緣故。

(2)符合年齡身份 稱呼必須符合對方的年齡、性別、身份和職業等具體情況。對年長者稱呼要熱情、謙恭、尊重;對同輩則要態度誠懇,表情自然,親切友好,體現出你的坦誠;對年輕人要注意慈愛謙和,表達出你的喜愛和關心;對有較高職務或職稱者,要稱呼其職務或職稱。總之,要講究禮貌,既表達出你對對方的真誠和尊重,又不卑不亢。切勿使用“餵”、“哎”等來稱呼人,同時,也應力戒點頭哈腰,滿嘴恭維話。 (3)有禮有節有序 在與多人打招呼時,如果群體中有年長者,也有年輕人或異性在場,就要注意稱呼的順序。一般來講,應先長後幼,先上後下,先女後男,先生疏後熟識為宜。稱呼最能表達說話人的道德修養、知識水平和文明程度,也體現著他的交往技巧。稱呼兼顧長幼的差異,會使年長者覺得受了尊重,年輕人也心中坦然;如順序顛倒,不但會使年長者不滿,而且被稱呼到的人也會感到窘迫。再者應注意尊重女性,在與一個同樣年齡、身份的群體打招呼時,先稱呼女性,會使對方感到你有較高的素養,從而樂於與你交往。

需要強調的是,以上各點並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制約、密切相關的,它們從不同側面共同決定著稱呼的得體與否以及稱呼得體的程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只有依據稱呼對象和交往場合等的具體情況,從多方面分析稱呼對象的稱呼需要,選擇得體的稱呼語,才能收到最理想的稱呼效果。 領導在會晤、見面、商談時,致意是一種常用的禮節,主要是以動作問候朋友,通常用於相識的人之間在各種場合打招呼。 致意的基本規範是:男士應當首先向女士致意;年輕者應當首先向年長者致意;學生應當首先向教師致意;下級應當首先向上級致意;當年輕的女士遇到比自己年歲大得多的男士的時候,應首先向男士致意。 致意包括起立致意、舉手致意、點頭致意、微笑致意、欠身致意、脫帽致意等。

起立致意常用於較正式場合長者、尊者到來或離去時,在場者應起立表示致意。如正在坐著的下級、晚輩看到剛進屋的上級、長輩也應起立表示自己的敬意。舉手致意適於向距離較遠的熟人打招呼,一般不必出聲,只將右臂伸直掌心朝向對方,輕輕擺一下手即可,不要反复搖動。點頭致意適於不宜交談的場合,如會議、會談的進行中,與相識者在同一地點多次見面或僅有一面之交者,在社交場合相識亦可點頭為禮。點頭的正確做法是頭向下微微一動,不可幅度過大,也不必點頭不止。欠身致意適用範圍較廣,表示對他人恭敬,行禮時全身或身體的上部微微向前一躬即可。脫帽致意,朋友、熟人見面若戴著有簷的帽子,則以脫帽致意最為適宜。其方法是微微欠身用距對方稍遠的一隻手脫下帽子,將其置於大約與肩平行的位置,同時與對方交換目光。若與朋友相遇並迎面而過,可以回身問一聲好,並以一隻手輕輕地掀一下帽子,不必將帽子脫下來。如果戴的是無檐帽,不必脫帽,只需欠身致意。注意不可以手插兜。

女士無論在何種場合,不論年齡大小,是否戴帽,只需點頭致意或微笑致意。只有遇到上級、長輩、老師、特別欽佩的人的時候,以及見到一群朋友的時候,女士才需要率先向他們致意。 致意的各種方法可以在同一時間內使用一種以上,如點頭與微笑、欠身與脫帽均可同時使用。遇到對方向自己致意,應以同樣的方式向對方致意,否則是失禮的。致意要注意文雅,一般不要在致意的同時,向對方高聲叫喊以免妨礙他人。 在餐廳等場合,若男女雙方不十分熟悉,一般男士不必起身走到跟前去致意,在自己座位上欠身致意即可。女士如果願意,可以走到男士的桌前去致意,此時男士應起身協助女士就座。 在社交場合遇見身份高的熟人,一般不宜立即起身去向對方致意,而應在對方的應酬告一段落之後,再上前致意。

握手是指在交往場合二人通過互相握住手,以施見面禮的禮節行為,是交際場合運用最多的一種交際禮節形式。它起源於原始狩獵和戰爭時期,人們手拿棍棒以防不測,陌生人相遇倘無惡意,雙手摸摸掌心以示手中無武器表示友好,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握手禮。 握手講究做法,握手時距受禮者約一步遠,兩腳立正,腿併攏或腳尖展開站成八字步,上身稍前傾,肘關節微屈抬至腰部,目視對方伸出右手,四指併攏、拇指張開與對方相握或微動一次即可,禮畢後鬆開。距離受禮者太遠或太近都是不雅觀的,尤其不能將對方的手拉近自己的身體區域。握手時只可上下擺動,而不能左右搖動。在某種情況下,如久別重逢,會見嘉賓時,為達到傳遞某種情感的效果,可以與對方握手的時間稍微長一些,還可以同時伸出左手去握住對方右手的手背,兩手呈緊握之狀。不過這種握手方式不能對女士或初識者採用,對他們稍握即可,不宜用力。握手時要求動作大方、態度自然、面帶微笑。

在涉外場合遇到身份較高的外國人,有禮貌地點頭微笑或鼓掌表示歡迎就行了,如果對方沒有主動伸手的話,不宜自行上前要求握手。與數位外賓初次見面,握手問候的時間應大體上相等,不要給人以厚此薄彼的感覺,與其中一位認識而不認識其他人時,同前者握手也要留神這一點,不要跟他握起手來沒個完,而同其他人握手只是意思一下。 握手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握手的次序一般是:年長的先伸手,年輕的隨之;職位高的先伸手,職位低的隨之;女士先伸手,男士隨之;主人先伸手,客人隨之。其規律是尊者要先伸手。 握手要堅定、有力,緊握對方的手。過緊地握手當然不禮貌,但應避免只用手指部分接觸對方的那種漫不經心的握手。堅定、有力的握手代表這個人能夠作決定,承擔風險,負責任。誠摯、熱情的握手,顯示出你願意結識對方,並給人以信任和鼓勵感。而令人反感的握手,感覺是:猶豫、不爽快,讓人覺得軟弱、沒有生氣,對別人不信任或不歡迎、無誠意,等等。

握手的時間通常以三五秒鐘為好,一般是握一下即可。若是熟人,時間稍長些。男女之間生熟與否,都不宜用力過大,只握一下女士的手指部分,女方如不伸手,男士只能點頭鞠躬致意。 女子可以戴著手套握手,尤其是戴晚禮服手套時,但男子必須摘下,不能戴手套握手。手上有水,或不潔淨時,應謝絕握手。可以說“對不起,我手上有水”等。軍人戴軍帽與對方握手,應先舉手行軍禮然後再握手。 人多時不能交叉握手,而應待別人握完再伸手;除女士、老者或宴會、會談桌上例外,握手時一般都應站著。最後應注意,不可拒絕對方主動要求握手的行為,這是最失禮的表現。 寒暄又叫打招呼,是人與人建立語言交流的方法之一,是交談的潤滑劑,它能使朋友在某種場合心領意會,讓不相識的人相互認識,使不熟悉的人相互熟悉,把單調的氣氛活躍起來,為雙方進一步攀談架設友誼的橋樑。 1984年9月,中國與英國關於香港問題的第22輪會談在釣魚台國賓館開始了。中方代表周南和英方代表伊文思相遇並寒暄起來。 周南說:“現在已經是秋天了,我記得大使先生是春天前來的,那麼就經歷了三個季節了:春天、夏天、秋天——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啊!” 這是發生在中英關係史上的一次重要談判,時間是1984年秋季——達成協議的關鍵時刻。內容是我國對香港主權的收復問題。 周南在這次輕鬆的寒暄中,運用暗示、雙關的手法,巧妙利用交際的時令特徵,即秋天的特點及其像徵意義——成熟與收穫,將我方誠懇的態度和希望以及堅定的決心,含蓄委婉地表達了出來。 這種寒暄意味深長,具有強烈的針對性和靈活的策略性,無窮之意盡在言外。 在日常生活中,寒暄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幾種。 路遇式寒暄。就是在路途上或一些公共場所裡遇到熟人,順便打個招呼。一種是對經常見面的熟人,握握手,說上句“你好”、“上班去呀”;在路上騎車相遇,相互點點頭,微笑一下,擺擺手,不用下車,擦肩而過。另一種是在路上遇到較長時間沒有見面的熟人,這時不可以點頭再過,要停下來,多說幾句。如有急事要辦,則要與對方說清楚再離開,這是人際交往的基本常識。 會晤前的寒暄。如約見了面,或客人來了後,在交談正題之前的問候。一種是常見的也是最起碼的問候方式,如“您好”、“請進”、“請坐”等。另一種是特殊情況的問候方式,如對病人、老人、師長、好友,或是遇到大病初癒、長途旅行、身遭不幸等情況,寒暄問候則要格外體貼入微,暖人心扉。 寒暄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類。 關懷式寒暄。這是常見的寒暄方式,真摯深切的問候,對於加深人際間的感情,有著重要的作用。 激勵式寒暄。就是在寒暄的幾句話中,給人以鼓舞和力量。幾句寒暄,就能給人以很大的激勵。 幽默式寒暄。寒暄中加點幽默詼諧的成分,對協調交際氣氛是很有效果的,人際間良好的溝通與深切的友誼就是在這幽默的寒暄中間建立起來的。 誇讚式寒暄。無論誰清早起來,接連聽到幾個諸如“您起得好早啊”、“您身體越來越好啦”的讚美式寒暄,一定會感到這一天心情格外舒坦愉快。誇讚式寒暄也要講點技巧,其中之一就是誇讚的內容最好要具體一些,這樣才能產生較大的作用。 在寒暄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要注意對象。寒暄要因人而異,不要對誰都是一個調。 要注意環境。在不同的環境,要進行不同的寒暄。 要注意適度。寒暄要適可而止,過多的溢美之詞會給人以虛偽客套之感。 總之,恰當的寒暄,能給不快的人以安慰,給久別重逢的人以關懷,給鄰里親友以歡樂。並由此溝通感情,聯絡友誼,促使人際交往達到水乳交融的佳境。 敬語主要指的是在人際交往活動中蘊涵著的對他人表示敬重、禮讓、客氣等內容的語言表達方式。敬語是談吐文雅的重要體現,是展示談話人風度和魅力的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尊重他人並獲得他人尊重的必要條件,是人際交往達到和諧融洽境界的推動因素。一般而言,敬語的類型可歸結為這樣幾種: 問候型敬語。即人們彼此相見相互問候時使用的敬語,通常有:“您好”、“早上好”、“久違了”,等等。問候型敬語的使用既表示尊重,顯示親切,給予友情,而且也充分體現了說話者有教養、有風度、有禮貌。 請求型敬語。即在請求別人幫忙時所使用的一類敬語,這類敬語通常有“請”、“勞駕”、“請多關照”、“承蒙關照”、“拜託”等多種不同表達方式。 道謝型敬語。即當自己在得到他人幫助、支持、關照、尊敬、誇獎之後表達謝意時所使用的敬語,這類敬語最簡潔、及時而有效的表達就是由衷地道一聲“謝謝”。除此之外,屬於這種類型的敬語還有“承蒙誇獎、不勝榮幸”、“承蒙提攜”,等等。 致歉型敬語。即在人們的行為有礙於別人時使用的敬語。在現代生活中,人際交往的層面不斷擴大,人際關係的網絡也日趨複雜,這使得人與人之間的摩擦時有發生。而當自己的行為對他人造成傷害或消極影響時,最平常的致歉型敬語即是:“對不起”,“請多包涵”,“打擾您了”,“給您添麻煩了”,“非常抱歉”,等等。 當然在人際交往活動中,敬語的使用是非常普遍的,除了上述四種類型外,在這樣一些場合下也常用敬語:如等待客人說“恭候”;請人勿送說“留步”;陪伴朋友說“奉陪”;中途先走說“失陪”;向人道賀用“恭喜”;讚賞見解用“高見”;歡迎消費者用“光顧”;談及老人年歲用“高壽”;稱小姐年齡用“芳齡”;說他人來信為“惠書”,等等。但是不管運用何種敬語,在表達上都要注意:首先,敬語的使用要本著誠心誠意的原則,不能只是形式上的應付或敷衍塞責。其次要根據不同對象,不同場合,不同氛圍靈活掌握敬語的使用,既要體現出彬彬有禮,又要不落俗套。再次,使用敬語時還應認真、直截了當,不要含糊不清,同時要注意對方的反應,並輔之以必要的體態語言。總之,要力求通過敬語的表達使從事人際交往的人們在心理上產生反響和共鳴,達到感情的進一步交流。 名片是商務交往中經常用到的工具,名片一般用來表示名片持有人的身份,記載聯繫方式,方便初次見面時的相互認識與將來再次聯絡。 隨身攜帶自己的名片,應置於專用的名片盒或名片夾之中。有人常把自己的名片放在衣袋里或錢包裡,這是不足取的。存放他人的名片也應當放入專用的名片簿中,既表示尊重,又方便查找。 名片主要用於自我介紹和建立聯繫之用。在交際中,經介紹與他人認識之後,如帶有名片,應立即取出,雙手捧交給對方;收取名片的一方若備有名片,亦應迅速遞上自己的名片,若沒有,則應道歉。 接受他人的名片,應當恭恭敬敬,雙手捧接,並道感謝,這樣能使對方感受到對他的尊重。接過別人當面遞上的名片後,一定要仔細地看一遍,不明白之處當即請教。有時可以有意識地重複一下名片上所列的對方的姓名與職務,以示仰慕。絕不要一隻手去接別人遞上的名片,也不要看一眼就把它漫不經心地塞入衣袋。如需將他人遞上來的名片暫時放在桌子上,要記住不要在它上面亂放其他東西。 倘若一次同許多人交換名片,而且都是初交,那麼最好依照座次來交換,並做記號核對對方的姓名,以防搞錯。 介紹可簡單分為兩種,一種是自我介紹,另一種是為他人做介紹。 自我介紹在一般情況下就是把自己的情況介紹給陌生的交際對象。如姓名、身份、職業、特長等,意在使對方了解自己,盡可能為自己提供方便,並與對方建立聯繫。人們初次見面,都會產生一種了解對方並渴望得到對方尊重的心理,及時簡明的自我介紹,可以滿足對方的這種渴望,對方也會以禮相待,做自我介紹。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與人之間需要進行必要的溝通,以尋求理解、幫助和支持。自我介紹是最常見的與他人認識溝通、增進了解、建立聯繫的方式。 在社交活動中,想要結識某人,而又無人引見,可以向對方做自我介紹。自我介紹的內容,可根據實際的需要、所處的場合而定,要有鮮明的針對性。在某些公共場所和一般性社交場合,自己並無與對方深入交往的願望,做自我介紹可以只是向對方表明自己身份。如果因公務、工作需要與人交往,自我介紹應包括姓名、單位和職務。 在社交活動中,如果希望新結識的對象記住自己,做進一步溝通與交往,自我介紹時除姓名、單位、職務外,還可提及與對方某些熟人的關係或與對方相同的興趣愛好。 進行自我介紹,要簡潔清晰,充滿自信,態度要自然、親切、隨和,語速要不快不慢,目光正視對方。在社交場合或工作聯繫時,自我介紹應選擇適當的時間,當對方無興趣、無要求、心情不好,或正在休息、用餐、忙於處理事務時,切忌去打擾,以免尷尬。若在講座、報告、慶典、儀式等正規隆重的場合向出席人員介紹自己時,則應簡短又細緻地介紹自己。 介紹他人,即第三者為彼此不相識的雙方引見的介紹方式。在人際交往中,領導者經常會碰到為他人介紹的機會,那麼如何能使雙方滿意,達到預期的效果呢?這是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卻很難做到位。 介紹他人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介紹時要注意介紹的順序和禮節。一般情況下,是將年紀輕、身份低的介紹給年紀大、身份高的,以示對後者的尊重。介紹多人的一般順序是: ①不同性別的兩個人,在一般情況下應將男士介紹給女士。 ②不同輩分、職務的兩個人,應將年輕、職務低、知名度低的介紹給年長、職務高、知名度高的。 ③把一對夫婦介紹給他人,在一般情況下應先說丈夫,後說妻子。 ④同齡人聚會應將未婚的介紹給已婚的,將自己熟悉的介紹給不太熟悉的。 ⑤客人到家中拜訪,應先把客人向家庭成員介紹,然後把家庭成員向客人做簡單逐一的介紹。介紹時,應把被介紹人的關係、姓名講清楚,同時若能簡明地點出他們的愛好和特點更好,這樣會給客人以愉快親切的感覺,也顯示出家庭的和睦與樂趣。 (2)介紹時體態語要自然、協調。介紹時一般應起立,面帶微笑,注意禮節手掌朝上示意,切不可用食指指指點點。 (3)介紹語信息量要適中,不要過於冗長,能為雙方攀談引出話題即可。 (4)介紹語要熱情、文雅,切不可傷害被介紹者的自尊心。介紹是為了聯絡感情,融洽氣氛,建立交流關係,因此,介紹的話語應熱情洋溢,切忌冷冰冰的,更不可有損被介紹人的尊嚴。 約翰·梅森·布朗是一位作家兼演講家,一次他應邀在某地演講,被會議主持人做了這樣的介紹: “先生們,請注意了。今天晚上我給你們帶來了不好的消息。我們本想邀請伊塞卡·F?馬科森來給我們講話,但他來不了,病了。(下面聽眾發出噓聲)後來我們邀請參議員布萊德里奇前來,可他太忙了。(噓聲)最後,我們試圖請堪薩斯城的羅伊·格里根博士來,也沒有成功。(噓聲)所以,結果我們請到了——約翰·梅森·布朗。(肅靜)” 這段介紹語的本意並不想貶低布朗先生,卻一次又一次地刺傷了其自尊心。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失誤和惡果,原因有二:一是介紹者將組織這次活動的過程報了一遍流水賬,不但完全沒有這個必要,而且還會在客觀上產生了不好的效應;二是主觀上考慮不周,或者根本沒有考慮這樣一些問題:如何尊重演講者?如何促使來之不易的演講活動取得成功?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介紹語是介紹者認識水平、組織才能和表達才能的外現。 一次,某高校邀請話劇《光緒政變記》中慈禧太后的扮演者鄭毓芝來演講。主持人是這樣介紹她的:“同學們,今天,我們好不容易把'老佛爺慈禧太后'請來了。(掌聲,笑聲,聽眾的情緒熱烈起來)'老佛爺'鄭毓芝同志在戲台上盛氣凌人,皇帝、太監、大臣見了都諾諾連聲,磕頭下跪,在台下卻和藹可親,熱情誠懇。她方才和我談起,還曾扮演過《秦王李世民》中的貴妃娘娘,話劇《孫中山》中的宋慶齡。她是怎樣把這些截然不同的人物演得栩栩如生的呢?下面就請聽她的演講。”(聽眾凝視主席台,熱烈鼓掌) 這番介紹語既幽默風趣,突出特點,又條理清楚,主旨鮮明,熱情洋溢地把鄭毓芝本人和她演的角色作對比介紹,並水到渠成地點明其演講的主題,可謂十分得體,收放自如。 8、電話禮儀 (1)選擇適當的時間 一般的公務電話最好避開臨近下班的時間,因為這時打電話,對方往往急於下班,很可能得不到滿意的答复。公務電話應盡量打到對方單位,若確有必要往對方家裡打時,應注意避開吃飯或睡覺時間。 (2)重要的第一聲 當我們打電話給某單位,若一接通,就能聽到對方親切、優美的招呼聲,心裡一定會很愉快,使雙方對話能順利展開,對該單位有了較好的印象。在電話中只要稍微注意一下自己的語言表達就會給對方留下完全不同的印象。同樣說:“你好,這裡是××公司。”但聲音清晰、悅耳、吐字清脆,給對方留下好的印象,對方對其所在單位也會有好印象。因此要記住,接電話時,應有“我代表單位形象”的意識。 (3)要有喜悅的心情 打電話時我們要保持良好的心情,這樣即使對方看不見你,但是從歡快的語調中也會被你感染,給對方留下極佳的印象,由於面部表情會影響聲音的變化,所以即使在電話中,也要抱著“對方看著我”的心態去應對。 (4)清晰明朗的聲音 打電話過程中絕對不能吸煙、喝茶、吃零食,即使是懶散的姿勢對方也能夠“聽”得出來。如果你打電話的時候,彎著腰或躺在椅子上,對方聽你的聲音就是懶散的,無精打采的,若坐姿端正,所發出的聲音也會親切悅耳,充滿活力。因此打電話時,即使看不見對方,也要當做對方就在眼前,盡可能注意自己的姿勢。 (5)迅速準確地接聽 現代工作人員業務繁忙,桌上往往會有兩三部電話,電話鈴一響,應盡快去接,最好不要讓鈴聲響過五遍。電話鈴響一聲大約3秒鐘,若長時間無人接電話,或讓對方久等是很不禮貌的,對方在等待時心裡會十分急躁,你的單位會給他留下不好的印象。即便電話離自己很遠,聽到電話鈴聲後,附近沒有其他人,我們應該用最快的速度拿起聽筒,這樣的態度是每個人都應該擁有的,這樣的習慣是每個辦公室工作人員都應該養成的。如果電話鈴響了五聲才拿起話筒,應該先向對方道歉,若電話響了許久,接起電話只是“餵”了一聲,對方會十分不滿,會給對方留下惡劣的印象。 (6)認真清楚地記錄 對對方的談話可做必要的重複,重要的內容應簡明扼要地記錄下來,如時間、地點、聯繫事宜、需解決的問題等。在工作中這些資料都是十分重要的。對打電話、接電話具有相同的重要性。電話記錄既要簡潔又要完備。 (7)了解來電話的目的 上班時間打來的電話幾乎都與工作有關,公司的每個電話都十分重要,不可敷衍,即使對方要找的人不在,切忌只說“不在”就把電話掛了。接電話時也要盡可能問清事由,避免誤事。我們首先應了解對方來電的目的,如自己無法處理,也應認真記錄下來,委婉地探求對方來電的目的,就可不誤事而且贏得對方的好感。 (8)掛電話前的禮貌 要結束電話交談時,一般應當由打電話的一方提出,然後彼此客氣地道別,說一聲“再見”,然後輕輕放下電話,不可只管自己講完就掛斷電話。 在經濟日益發達的今天,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逐漸縮短,接觸面越來越廣,一些迎來送往及喜慶宴賀的活動越來越多,彼此送禮的機會也隨之增加。但如何挑選適宜的禮品,對每一個人都是費解的問題。懂得送禮技巧,不僅能達到大方得體的效果,還可增進彼此感情。 選擇的禮物,你自己要喜歡,你自己都不喜歡,別人怎麼會喜歡呢? 為避免幾年選同樣的禮物給同一個人的尷尬情況發生,最好每年送禮時做一下記錄為好。 千萬不要把以前接收的禮物轉送出去,或丟掉它,不要以為人家不知道,送禮物給你的人會留意你有沒有用他所送的物品。 切勿直接去問對方喜歡什麼禮物,一方面可能他要求的會導致你超出預算,另一方面你即使照著他的意思去買,也可能會出現有所偏差而不盡如人意的情況。 切忌送一些會刺激別人感受的東西。 不要打算以你的禮物來改變別人的品位和習慣。 必須考慮接受禮物人的職位、年齡、性別等。 即使你比較富裕,送禮物給一般朋友也不宜太過,而送一些有紀念的禮物較好。如你送給朋友兒子的禮物貴過他父母送他的禮物,這自然會引起他父母的不快。接受一份你知道你的朋友難以負擔的精美禮品,內心會很過意不去,因此,送禮的人最好送自己能力負擔範圍內的物品會較為人所樂於接受。 謹記除去價錢、掛牌及商店的袋裝,無論禮物本身是如何不名貴,最好用包裝紙包裝,有時細微的地方更能顯出送禮人的心意。 考慮接受者在日常生活中能否應用你送的禮物。 作為領導,應邀參加宴會,要適當地打扮自己,表示對主人以及參加宴會者的尊重。要遵守時間,最好提前到達一會兒,可以和主人以及其他客人應酬。如果有其他事情耽擱,不能參加宴會,應事先向主人說明。如果參加宴會時不小心遲到了,應向主人致歉。 (1)開宴 按照主人安排的座次入席,不能亂坐座位。入座時,要和其他客人禮讓,並從椅子左邊入座。開宴之前,可與鄰座交談,不要擺弄碗筷、左顧右盼。等主人、同席年長者招呼以後,才能動筷。 (2)飲酒 主人向客人敬酒時,客人應起立回敬。 當主人給客人斟酒時,有酒量的也要謙讓一下,不要飲酒過量,導致酒後失態;不善飲酒的可向主人說明,或喝一小口,表示對主人的敬意。無論主人還是客人,都不應強勸別人喝酒。 飲酒以及喝其他飲料時,要把嘴抹乾淨,以免食物殘渣留在杯沿,十分不雅。飲酒時,倒“八分”滿,要慢斟細酌,不要“咕嘟咕嘟”直往下灌。 (3)進餐 總的來說,進餐時吃相要文雅,舉止要得體,一般禮儀如下: 用餐時須溫文爾雅,從容安靜,不能急躁。 不要兩眼盯著菜只顧吃,要照顧到別的客人,謙讓一下,尤其要招呼兩側的女賓。 與鄰座交談時,切忌一邊嚼食物,一邊與人含含糊糊地說話。 必須小口進食,不要大口地塞,食物未嚥下,不能再塞入口。 閉嘴咀嚼,不要發出“吧嗒吧嗒”的咀嚼聲。 湯、菜太熱時,不要用嘴去吹,等稍涼後再吃;喝湯時,不要發出“呼嚕呼嚕”的聲音。 吃進口的東西,不能吐出來,如是滾燙的食物,可喝水或果汁沖涼。 取菜舀湯,應使用公筷公匙。 在餐桌上,手勢、動作幅度不宜過大,更不能用餐具指點別人。 自己手上持刀叉,或他人在咀嚼食物時,均應避免跟人說話或敬酒。 食物帶汁,不能匆忙送入口,否則湯汁滴在桌布上,極為不雅。 切忌用手指掏牙,應用牙籤,並以手或手帕遮掩。 若要咳嗽、打噴嚏,將頭轉向一邊,用手帕摀住口鼻。 不要伸懶腰、打哈欠,毫無控制地打飽嗝。 喝酒宜各隨意,敬酒以禮到為止,切忌勸酒、猜拳、吆喝。 如欲取用擺在同桌其他客人面前的調味品,應請鄰座客人幫忙傳遞,不可伸手橫越,長驅取物。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