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社會心理 領導口才全書

第7章 第六章領導者肢體語言妙用

領導口才全書 李树斌 17251 2018-03-18
一個成功的語言交流=7%的言辭+38%的音調+55%的面部表情——阿爾伯特·邁哈羅賓才 現實生活中,多數領導,因為諸事纏身,在與人交談時,目光難免出現飄忽不定。尤其是面對很多人時,更難找到注視點。眼睛裡看不到別人,也未能讓別人從他的眼睛看到自己,最終使自己所講之話,成了沒有流水環繞的孤山,乏味而沒有生氣。 所以,作為領導,一定要在口語表達中註意自己的眼神:一是要盡量看著聽眾說話,二是要注意眼神運用的複雜多樣。 事實上,運用眼神講話,裡面有很大的學問和功用,我暫且將其簡單歸納為以下幾種: 第一是掃視法。講話時,用視線從左到右,或從前到後慢慢移動,掃視聽眾。這種方法一般用於比較大的場合的講話中。但注意掃視的速度不能過快,否則也變成了游移不定,還可能分散聽者的注意力。

第二是對視法。講話中目光注視某一個對象,與之進行視線交流。對視可以使對方在心理上增加對你發言的興趣,感到一種得到尊重的滿足。這種方法可以用在著重向某個人強調自己的觀念時,比如,演講過程中回答某位聽眾的提問,就可以注視著這個特定的對象發表你對問題的見解。這樣還可以有效激發其他聽眾參與討論和提問的積極性。 第三是虛視法。目光散成一片,不集中在某一點上,總體效果是“視而不見”。通常是把視線散在聽眾的中部或後部。虛視法與掃視、對視交叉運用,可以避免眼神的呆板。而且虛視法可以使你視野範圍內的一群人感覺到被關注,達到聚集注意力的目的。 視線的投向也能很直接地幫助你傳達內心的情緒。眼睛有時比語言更能貼切地表達一個人的想法和態度,嘴巴可以編織謊言,但眼睛卻不會說謊。

有人曾特意研究眼神和心理狀態的關係,結論是相關性很強:視線向上,表示你正在思索、或者很傲慢;視線向下,表示你憂傷、愧疚或者羞怯;環顧左右,表示你神情慌張、心緒不寧;短暫閉目,表示你極度悲憤、或者心情沉痛。 眼睛不僅是心靈的窗戶,更重要的是,“眼睛會說話”。那麼,你的眼睛究竟“說”了些什麼呢? 第一是公務性注視。這是人們在洽談業務、磋商交易和貿易談判時使用的一種凝視行為。讓我們設想人的前額處有一個三角形,如果一雙眼睛盯在這一區域內,那麼就製造了一種嚴肅的氣氛,而對方也能感覺出這種眼神是認真的。只要你的視線不拉到對方眼睛之下,你就能繼續控制這次交談。 第二是社會注視。這是人們在社交場合,如茶話會、舞會等各種聚會中所使用的注視。這種注視也是用眼睛看著對話者的三角部位。這個三角是以兩眼為上線,嘴為下頂角,也就是在雙眼和嘴之間。當你看著對話者臉上的這個部位時,就會造成是一種社交氣氛,就好似對談話者說“嗨,我們是朋友!”

第三是親密注視。若想親近某人,你的眼光會游移在對方眼睛至下巴乃至上半身之間。在親密關係中,你眼睛注視的是對方眼睛至胸部的三角區域;如果關係更近一步,你的注視會是在對方眼睛至胯部的區域。相愛的戀人這樣彼此對視,就是在向世人表白:“我們是親密的一對兒!” 第四是斜眸一瞥。這是一種用來表示興趣、喜歡、輕視、或敵意態度的注視行為。如果這種行為伴隨著微笑和略微翹起的眉頭,就是在告訴別人:“我對你感興趣!”如果伴隨的是眉毛下垂、嘴角下撇,這種注視就成了一種表示猜疑、輕視、敵意或批評性的人體信號。 在人際交往中,領導者不僅要“聽懂”眼睛所“說”的話,而且也要學會用眼睛來“說話”。通過上面的敘述,你就會明白,在與別人的接觸中,你的目光該落在對方身體的哪個部位,這會對你的講話產生很大影響。

美國有名的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講過:動作好像是跟著感覺的,但在實際上動作和感覺是同時發生的,所以我們直接用意志去糾正動作,也就是間接糾正了感覺。例如,我們失掉了愉快,唯一恢復方法,便是快活地坐起來,活動,說話,愉快便像已經和我們同在一處了。 你身體的各部分,都能幫助或配合你的談話。從你在別人眼中出現,一直到你開口之前,這一段時間,你都在說著話,只是並非用嘴來說。在你開口之前,你的眼睛,你的動作,你的全身都在表現著。這些你所表現的東西,會使人準備聽你說話,或是不想听你說話,使人對你發生敬意或是產生惡感。所以在開口之前的這段時間裡也要特別注意。開口之前,你必須用你全部身體向聽眾傳達你對他們的敬意與好感,暗示你所要說的話的重要性,以及它基本的色調。這不只是在演說的時候要如此,平時說話的時候也是這樣。即使在閒談的時候,在朋友們的客廳裡,你由坐著忽然站起來,或者把你的座位向對方移近一點,或者在眾人之中,選擇一個良好的位置,或者突然採取一個不尋常的姿勢,只要你做得自然、得體,對你的言語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姿勢是內心的外在表現。所以你如果想訓練它成為一個模型,那不但單調,而且可笑。真情愈流露,動作和姿態也愈顯得自然。有時因心情愉快,便會不自覺地揮動雙手;痛苦悲憤時,會忍不住握住拳頭,緊緊地靠在自己的胸前;而當憤怒的時候,則可能揮拳猛擊。但是所有的動作和姿態,都是以自然和靈活為要素的。 許多演說家的姿態十分古怪可笑,那也是內心的表現。然而,我們能因為姿態是內心自然的流露,就無論是笨拙或是靈活,都不必去批判、不必加以注意了嗎?當然不是的。為了要吸引聽眾,我們還必須要注意去改善自己的姿態,使其更自然得體,成為使你的口才打動聽眾的得力助手。 一位正在發言的領導,對於手的安放問題,也必須留心。究竟兩隻手的位置,怎麼處置呢?倘若可能的話,那便忘掉它們好了,讓它們自然地垂直在身體的兩邊。不過萬一你覺得它們討厭,並覺得有些累贅,而認為需要插在衣袋裡,或是放在背後,那也可以。總之一句話,總得使你的情緒安靜。你切不要注意於兩手是否妨礙你的動作,更不必顧慮什麼聽眾會不會留意到你手的位置。

其實,我們的手,是最會說話的。當然也不需要每一句話都配上手勢,因為手勢做得太多,會使人覺得不自然。可是在重要的地方,配上適當的手勢,比較能吸引人的注意。如果能夠使人在聽你講話的時候,不但有的聽,而且還有的看,那你幾乎可以不必擔心對方的注意力會從你的身上離去。 不自然的手勢,會招致許多人的反感,造成交際的障礙。優美動人的手勢,令人心中充滿驚喜;柔和溫暖的手勢,令人心中充滿感激;堅決果斷的手勢,好像有千鈞的力量。有的手勢令人遠遠地感到演講者的熱情和歡喜;有的手勢卻輕率得很;有的手勢表示漫不經心;有的手勢使人覺得你洋洋自得;有的手勢告訴別人自己非常非常的忙;有的手勢又告訴對方,下面要說的是非常要緊的事情,請你集中精神來聽。在讓座、握手、傳遞物件、表示默契,以及在談話進行中,手勢有時自然地融為談話的一部分,加強我們語言的力量,豐富我們語言的色調。有的時候,手勢也成為一種獨立而有效的語言,利用好這種語言,會令你的講話更具魅力。

總結起來,有幾條大致的原則,作為領導,在身體語言上應當特別注意的。 (1)不要重複姿勢,任何一種姿勢,重複多次總會令人覺得乏味。 (2)用手做手勢的時候,不要只從肘部做起,這樣會使人感覺你的手勢不自然,最好調動整條手臂。 (3)姿勢不宜結束得太快。例如,當你伸出食指向前面指著,用這種姿勢幫助你說話的語氣時,切勿立刻把手縮回,最好等到說完一句話以後,才縮回手臂。 (4)要保持姿勢的自然是必須練習的,這種練習,也許在做時覺得有些勉強,但經過相當時日後,便可以漸漸地成為自然了。 (5)你得注意,不能讓你的動作或姿勢奪取了聽眾對你說話的注意。許多人的動作過火,反而使聽眾注意他的動作。

有位著名的企業管理學家,曾把企業發展的四個核心因素比喻成馬的四條腿。這四個因素是:領導力、執行力、組織氛圍和企業文化。而領導力被放在第一的位置。作為一名領導者,應該清楚地意識到,要想實現強而有力的領導力,自身形象的塑造是至關重要的。 對於領導者來說,外表形象就是他給員工、給上級的第一印象,而第一印象往往能持久。一位風度翩翩、形象氣質俱佳的領導,往往能帶給人賞心悅目的感覺,直接激發員工工作的興趣;反之,一個形像不佳的領導,會給別人留下以不好的印象,甚至使對方在心理上對該公司產生種種疑慮,這可以說是心理學中“光環效應”的結果。 (1)良好的形象表現在服飾方面 俗話說:“人靠衣裝馬靠鞍”,“佛靠金裝,人靠衣裝”。得體的服飾對一名領導外表的影響是很大的。

領導的服飾主要應注意以下問題:著裝必須整潔大方、挺拔協調。衣服應熨平整,褲子應熨出褲線,衣服領口、袖口保持潔淨。另外,衣服必須適合自己的體形特徵。領導切忌不修邊幅或服飾過於華麗、新奇,以防止過分影響別人的情緒,有礙工作的進行。衣著怪異、頭髮凌亂、長期不削剪指甲、領帶污跡斑斑、襯衣一角外露的領導者很難培養自己的魅力。衣著隨便往往是領導者個性的體現,但是他人卻認為此領導者馬虎大意,很難思維縝密。 對於領導者來說,外表形像不僅是個人形象問題,而且是企業整體形象問題。 男性領導要常修剪頭髮,保持整潔,不要留長發或怪髮型。發式自然且梳理整齊,給人以乾練、莊重之感。女性領導的發式多變,但不可怪誕。對女士來說,淡汝可以增加女性的自然美。反之,濃妝豔抹或佩戴過多的首飾,則給人以庸俗的感覺。最後,還要注意服裝與鞋襪,以及皮包、帽子的統一。領導者吸引員工要從關注外表形像開始。一個人的外部形像如何常常向人顯示他是誰,他的自我感覺如何。

領導者應該培養一種讓自己都感覺舒服的外在形象,通過這種外在形象來形成個人風格。這種風格能恰當地表達領導者,而不是表達別人。領導者的個人風格和企業密切相關,它就是企業的象徵。 (2)良好的形像還表現在領導的風度和氣質方面 儀表和風度是密切相關的,一個氣質風度俱佳的領導,他無須言語,只要靜靜地站或坐在那兒,便能給人一種特殊的感覺以及深刻的印象。 美國已故的國務卿馬歇爾將軍正是一個有獨特領袖氣質的人。據說,只要馬歇爾將軍一出現,就必將成為在場人士的焦點,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他那無形的威嚴,並被深深地吸引和感動,他那低沉、穩重而精神十足的語調,令人望而生畏、肅然起敬。 除了馬歇爾外,拿破崙也具有這種領袖氣質。拿破崙一走進房間,所有的人立即屏氣凝神,不敢做聲,並自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敬畏之情。非凡的氣質與外貌的漂亮與否是毫不相干的。實際上拿破崙本人身高僅160厘米,粗短矮壯。 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領導者非凡的氣質和風度,並不取決於天生的特質,而取決於後天的知識修養和實踐鍛煉。這就要求領導者俱備廣博的知識,還應加強其他方面的修養和鍛煉,以培養良好的氣質和風度。 一個舉止瀟灑、神采奕奕、洋溢著生命活力的領導,容易使別人被他的非凡氣度震懾住。同時,一個具有風度的領導者是充滿魅力的,他的從容自信、幹練、有條不紊、不亢不卑使對方不敢在心理上輕視、排斥,會在欣賞的同時更加重視談話過程。一個具有良好形象的領導者,再加上經驗和自信,可以說也是具有一定風度的。反之,一個形貌猥瑣、不修邊幅的領導是談不上風度的。另外風度也是一個人富有經驗、具有廣博知識長期沉澱形成的外部表現,它是內在底蘊和儀表結合的最佳表現。 蔡特金曾說過:“列寧講話時不但每一個字都是從他心裡發出來的,而且面部的表情更加強了那種感覺”。面部表情語言是指人們通過面部來表達思想感情的身體語言的一種,它是憑藉眼、眉、嘴,以及顏面肌肉的變化等體現出來的,內容極為豐富。 每個人都有面部表情,臉上的每個細胞、每個皺紋、每個神經都表達某種意願、某種感情、某種傾向。面部表情是最準確的、最微妙的人的“晴雨表”。人的面部表情貴在四個字:自然,真摯。面部表情在面對面的口語交際中,能夠輔助有聲語言傳遞信息,溝通人們的感情,面部是思想的“熒光屏”。 生理學家的研究表明,人的面部肌肉組織是由二十四雙肌筋交錯構成的,其中有六雙通過舒展來表示愉快的感情,有十八雙則用來表示不愉快的感情。這種面部肌肉組織所產生的感情表現,不受國界、地區、人種的限制,是對於任何社會的人都通行的交際手段。 美國記者根寶曾在他寫的《回憶羅斯福》一書中說:“在短短二十分鐘之內,他的面部表情有:稀奇、好奇、偽裝的吃驚、真情的關切、擔心、同情、堅定、嬉笑、莊嚴,都有超絕的魅力,但他可不曾說過一個字。” 可見,面部表情在領導講話中佔據了多麼重要的位置。領導講話的表情語是通過面部表情來交流情感,傳遞信息的,而其中表現力最強的就是目光語。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嘴巴可以說話,眼睛不能說話,眼睛的奧妙,在於它是真實的。可以編出一千句、一萬句謊言,卻不能遮擋眼睛的真實性。 領導在說話過程中,眼睛能夠把他的思想感情、心理變化、品德學識、性格修養和審美觀念等都展現給聽眾。因此,凡是有經驗的領導者,總是注意恰如其分地巧妙運用眼神與有聲語言相協調,去表達千變萬化的思想感情,去調節交際現場的氣氛。 法國前總統戴高樂在作公開演說和電視講話時,從不戴眼鏡,要同法國人“眼對著眼”地講話,因為他對眼睛交流思想感情的作用極為重視。今天,我們的不少領導者在和人交流時,不僅傾聽人家的談話,而且眼睛適當地看著對方,能給對方一種受到尊重,受到重視的感覺,這樣的談話一般會收到良好的效果。但也有不少領導,講話時兩眼死盯著講稿,談話時兩眼或仰望天花板,或左顧右盼、東張西望,使人感到他“目中無人”,不知他心裡在想什麼,這樣的效果自然不會好。 在有較多聽眾的場合,領導可以採用環顧或虛視的眼神。環顧就是視線有意識地自然流轉,環顧全面。它可以同所有聽者保持眼睛的接觸,使每個聽者都感覺你看到了他,從而增強相互之間的感情聯繫,提高他們參與說話的興致。同時,這種方法還可以使說話人通過多角度的視線接觸,比較全面地了解聽眾的心理反應,以隨時調整自己的話題。當然環顧要自然適度,速度應適當放慢,不能說話時眼睛老是頻繁亂轉,那樣會分散聽眾的注意力,還會使人感覺你心不在焉,目空一切。而所謂虛視是指目光似看非看,好像在看什麼地方,看什麼聽眾,實際上什麼也沒看,其範圍一般在聽眾的中部或後部,可用以調整消除飄忽感或呆板感,還可以消除說話人的緊張心理,幫助說話人集中精神思考講話的內容。 領導講話時還要注意觀察聽眾的眼神,以便了解聽眾的心態從而隨機調整講話策略。 聽者的眼神暗淡無光,表明其內心有憂傷,說話時就不要神采飛揚;聽眾眼神突然明亮,表明其對自己或自己的表現產生興趣,說話時就應趁熱打鐵;聽眾眼神游移躲閃,表明其慌亂心虛,說話時就應窮追猛擊;聽眾眼神沉靜堅毅,表明其成竹在胸,說話時應謙虛謹慎。 當別人用壓倒性的目光盯視你時,你不要看他的眼睛,而是在他前額眼眉的上方找一個地方,然後就目不轉睛地盯著看那個地方。這樣,誰也沒辦法用目光的逼視將你壓倒,最後那個人除了將自己的目光也降低之外,別無選擇。 當然在您憤怒時也不妨以目光錶示出來。 據說19世紀埃及有一個名法官叫達烏德,雙目犀利,眼光敏銳,在審案時,端坐在甕中,上面僅露出自己的頭,用自己的威嚴目光死死盯住犯人,陰森恐怖、寒氣逼人,因此,犯人多會招供。這當然也許僅僅是傳奇式的傳說。 英國首相丘吉爾有一張怒容滿面、目光炯炯的照片,據說這是加拿大攝影家卡希的傑作,當時丘吉爾剛步入鏡頭之內,卡希猛然向前,一把奪下了他的煙斗,首相毫無思想準備,一時勃然大怒,雙目圓睜,一手叉腰,氣勢咄咄逼人。後來,這張照片就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英倫三島“永不投降”的精神像徵,不能不說這是管理者面部語言成功運用的一個有力證明。 總之,眼睛的力量是無窮的。讓我們引用德國古典哲學家黑格爾的一段話來結束我們的這一小節:“不但是身體的面容,姿態和姿勢,就是行動和事蹟,語言和聲音以及它們在不同生活中的千變萬化,全部可以藝術化成眼睛。人們從這眼睛裡可以認識到內在的無限自由的心靈。” 語言除了有聲語言表達外,還有態勢語言。工作中,凡是通過手勢、姿態、眼色和麵部表情來進行信息傳遞、思想溝通、感情交流的活動方式,統統稱為態勢語言。態勢語言雖不是由口部發出的語言,卻起了極大的輔助作用。 領導者的態勢語言,是領導活動的信息載體,是領導者語言的重要部分。因此,加強領導者的態勢語言藝術,是十分必要的。態勢語言的內涵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態勢語言是人類語言的精華 在領導信息表達中所佔比率較高的態勢語言是一種最古老、最原始的交際方式,也是歷史最悠久的交際方式,是源遠流長的,必不可少的。是人類思維及其表現形式——語言的長期積澱物,是人類語言的精華。羅曼·羅蘭曾經說過:“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紀培養成功的語言,比嘴裡講的更複雜千百倍的語言。”大量事實說明,在領導者的語言藝術中,態勢語言藝術具有重要地位。領導者態勢語言藝術的高低,往往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領導者水平的高低,決定著領導活動能否有效。 領導活動在某種意義上,我們可以說它是一個以協調、組織為主要內容的信息表達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有目的、有意識地引進態勢語言,對於提高領導者的信息表達水平,一定會起到重要作用。 (2)態勢語言是形成最佳“第一印象”的關鍵 領導者是拋頭露面的人物,由於實踐範圍廣,同下屬接觸的時間短暫,因而其“第一印象”的形成就更需要態勢語言參與。 “第一印象”好,人們日後對於其語言、行為,往往就容易向好的方面推理,有利於為自己樹立良好形象和威信;相反,態勢語言拙劣,給人們的“第一印象”很糟,也就是說“頭三腳”踢不出去,以後再扭轉這種不良印象,其難度就要加大許多倍。因此,作為一名領導者,必須十分重視態勢語言藝術的修養。 (3)態勢語言是傳達和聯絡感情的“信使” 領導者與下屬溝通的手段有許多,其中之一就是態勢語言。領導者在與下屬的交往中,可以採用適度而恰當的態勢語言,洞察下屬的心理,了解下屬的行為目標,巧妙地掌握下屬的意圖。同時領導又可以運用態勢語言向下級輸出思想和感情信息,及時地將自己的信息和工作意向傳達給下屬。領導者是居於統領地位的人。這種地位決定了有許多事情既不好用口語形式表達,又不好用文字形式表達,而只能用態勢語言去表達。用態勢語言來進行藝術化的表達,既能達到預定目的,又可以避免和消除口語或文字表達所帶來的副作用。 (4)態勢語言是扶持有聲語言的“綠葉” 一般說來,態勢語言可以單獨進行,而有聲語言是不能單獨進行的。因為,絕對沒有態勢語言參與的聲音語言是沒有的。例如,一個人在講話,不能只是聲音起作用,必然要有表情、語氣等,這就產生了態勢語言。只不過這種態勢語言的表達,有水平高低之分罷了。俗話說,“好花還要綠葉扶”。如果說有聲語言是紅花,那麼態勢語言就是綠葉,有聲語言只有加上態勢語言的扶持,才能使自己聲、色、姿、情俱佳,發揮出巨大作用。 據統計,微笑是所有的交際語言中最有感染力的,微笑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人際交往的高招”。領導在與周圍人相處的時候,不管是同意別人的意見還是不同意,都不要擺出一副冷冰冰的面孔,誰也不願意和冰冷態度的領導談話。即使是出於某種無奈而非談不可,在心底也已經產生了反感。試想,這樣的談話能有好結果嗎?因此,領導在交往中要學會笑,笑暖人心,又能體諒人心,給人以幸福感、自由感。 往往一個微笑能很快縮短你與他人之間的距離,表達出你的善意、愉悅,給人春風般的溫暖。微笑不花費甚麼,卻有意外的收穫。微笑就像一種情緒的調和劑,更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但是在運用微笑傳情達意的時候,要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1)要笑得自然 微笑是發自內心的,是美好心靈的外現。這樣才能笑得自然,笑得親切,笑得美好、得體。要注意不能為笑而笑,沒笑裝笑。 (2)要笑得真誠 微笑既是自己愉快心情的外露,也是純真之情的奉送。真誠的微笑讓對方內心產生溫暖,有時候還可能引起對方的共鳴,使之陶醉在歡樂之中,加深雙方的友情。 (3)要笑得程度合適 微笑是向對方表示一種禮節和尊重。但是如果不注意程度,微笑得放肆、過分、沒有節制,就會有失身份,引起對方的反感。 (4)笑的對像要合適 對不同的交際對象,應使用不同含義的微笑,傳達不同的感情。不然難免會有適得其反的情況出現。 (5)要笑在合適的場合 微笑並不是不講條件的,也並不是可以用於一切交際環境。它的運用是很有講究的。當你面帶笑容時,你的心情不會差到哪裡去。當你面對一個笑容滿面的人時,你也很難不對他報以微笑。微笑使人覺得自己受到歡迎、心情舒暢,但對人微笑也要看場合,否則就會適得其反。有時候,微笑讓你看起來緊張、無助,特別是在笑得太誇張的情況下尤其如此。當你出席一個莊嚴的集會,去參加一個追悼會,或是討論重大的政治問題,自然不宜微笑。當你同對方談論一個嚴肅的話題,或者告知對方一個不幸的消息時,或者是你的談話讓對方感到不快時,也不應該微笑,或者要及時收起微笑。 手勢語是一種表現力很強的體態語言,它通過手和手指的活動變化使所要表達的思想和情感內容更加豐富,更具吸引力和說服力,為此,有人稱:“手勢是口語表達的第二語言。” 語言學家們認為,手勢是人類進化歷程中最早使用的交際工具,是先於有聲語言的,手勢語在當時的交際中,使用頻率之高,範圍之廣,非今日可比。 作為領導,手勢的妙用在談話中具有獨特的作用,手勢的運用是否恰當,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領導講話的效果。恰到好處的手勢語則會讓你的語言更具有說服力,也會使你的個人形象更具有魅力。 早在兩千年前就有一位古羅馬的政治家、雄辯家說過:“一切心理活動都伴隨著指手畫腳等動作。雙目傳神的面部表情尤其豐富,手勢恰如人體的一種語言,這種語言甚至連最野蠻的人都能理解。”一位在華講學的心理學教授與一群聾啞兒童不期而遇,居然能用歐美流行的手勢語言同他們順利交流。事後,這位教授風趣地說:“用手勢語交流比不懂英文的人用手勢比畫更方便、更省事。” 美國一位心理學家在環球旅行時進行過一次有趣的調查。在一小時的談判中,芬蘭人做手勢一次,意大利人八十次。法國人一百二十次,墨西哥人一百八十次,俄國人在表露自己的感情時較為矜持,如果說話時指手畫腳,會被看做缺乏教養,然而在西班牙和拉美一些國家在說話時特別喜歡用手指點自己身體的某個部位。 經驗表明,手勢的運用要注意適當有節。手勢是內在情感的自然表露,而不應是生硬的做作。做手勢是為了幫助表情達意,如果達不到這個目的,純屬畫蛇添足。有的領導認為有手勢比無手勢好,手勢多比手勢少好,何況手勢還能掩飾自己緊張的情緒呢。這實際上是誤解,令人眼花繚亂的手勢只能顯露出自己的慌亂和無禮,別無任何意義。 有位語言專家說:“為了強調某個重要的觀點,手勢能縮短你和聽眾之間的距離。”領導說話時採用的手勢應與談話的主題相適應,打手勢也要注意空間的大小。同時領導者應該明確對方手勢的含義:平掌搖動通常表示不同意,手指敲桌子可以表示謝謝,雙手搓動可表示高興或著急。領導者在談話中可以藉助手勢加強語意,手指可表示數量、讚揚、批評、肯定和否定。打手勢時切忌手勢幅度過大,過於誇張。 手勢有多種複雜的含義。手向上、向前、向內往往表達希望、成功、肯定等積極意義的內容。手向下、向後、向外,往往表達批判、蔑視、否定等消極意義的內容,如空中劈掌表示堅決果斷,手指微搖表示蔑視或無所謂,雙手攤開表示無可奈何,右手緊握拳頭從上劈下表示憤慨、決心等。 關於手擺放的位置,有些專家設計了不同的方案,在運用時,不可拘泥,只要自然得體均可。但切忌不要把手插到衣袋裡,顯得對人不尊重,而自己也好像“被捆住了一樣”。以下是幾種常見的手勢: 仰手式。即掌心向上,拇指張開,其餘幾指微曲。手部抬高表示歡欣讚美、申請祈求;手部放平表示誠懇地徵求下屬的意見,取得支持。 覆手式。即掌心向下,手指狀態同上,這是審慎的提醒手勢,能抑制聽眾的情緒,進而達到控制場面的目的,也可表示否認、反對等。 切手式。即手掌挺直全部展開,手指併攏,像一把斧子颼颼地劈下,表示果斷、堅決、快刀斬亂麻等。 啄手式。即手指併攏呈簸箕形,指尖向著聽眾。這種手勢具有強烈的針對性、指示性,但也容易形成挑釁性、威脅性,一般不要過多使用。 伸指式。即指頭向上,單伸食指表示專門指某人、某事、某意,或引起聽眾注意;單伸拇指表示自豪或稱讚;數指並伸表示數量,對比等。 包手式。即五個手指尖接觸,指尖向上,就像一個收緊了開口的錢包。這種手勢一般是強調主題和重要觀點,在遇到具有探討性的問題時使用。 推手式。即指尖向上、併攏,掌心向外推出。這種手勢常表示排除眾議,顯示堅決和力量。 撫身式。即用手撫摸自己身體的一部分。雙手自撫表示深思謙遜、誠懇;以手撫胸表示反軀自問;以手撫頭,表示懊惱、回憶等。 握拳式。即五指收攏,緊握拳頭。這種手勢有時表示示威、報復;有時表示激動的感情,堅決的態度,必定要實現的願望。 另外,手臂的動作也是一種語言暗示。手臂交叉表防禦;手臂交叉握拳表敵對;手臂交叉放掌表示有點緊張並在努力控制情緒;一手握另一隻手上臂,另外一隻手下垂表示缺乏自信,等等。 人們的面孔像一部包羅萬象的百科全書,豐富多彩、千變萬化,內中蘊涵著巨大的感情容量。但神情的表露更在於用眼“說話”,用眼傳神。目光是人體最鮮明的機器,一個人的嘴只代表他的經歷,眼睛卻代表他的內心。傳神的目光給人以魅力,寧靜的目光給人以傳心,快樂的目光給人以活力,真誠的目光可以贏得尊重和友誼。 意大利藝術大師達·芬奇在《筆記》中曾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在《人和動物的表情》一書中,也曾把眼睛的活動變化作為人類情緒的表徵。 20世紀60年代,美國芝加哥大學的赫斯博士,曾經用瞳孔變化的大小和規律,來測定一個人對事物的興趣、愛好、動機以及對異性的愛慕等心理變化,發現彼此確實相關。我國古代的孟子也說過:“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這就是說人的眼睛是能夠表達思想情感的,甚至能表達用言語難以表達的極其微妙的思想情感。人們內心的隱衷、胸中的秘密,總是自覺不自覺地流露於多變的眼神中。 一般來說,不同的眼神表現著不同的情感。目光明澈表示胸懷坦蕩,目光狡黠表示心術不正,目光炯炯表示精神煥發,目光如豆表示心胸狹窄,目光執著表示志懷高遠,目光浮動表示輕薄淺陋,目光睿智表示聰明機敏,目光呆滯表示心事重重,目光堅毅表示自強自信,目光衰頹表示自暴自棄。 另外,故弄玄虛的眼神仍是高傲自大的反映,神秘莫測的眼神則是狡猾姦刁的反映;似匣劍出鞘的咄咄逼人的目光是正派敏銳的寫照;如蛇蠍蟄伏灰冷陰暗的目光是邪惡刁鑽的寫照。坦誠者目光像一泓清泉,悠然見底;英武者目光如電掣雷奔,波瀾驚絕;典雅者目光似白云初晴,幽鳥相逐;俊秀者目光如玉氣藏虹,珠胎含月;嫵媚者目光似素花始香,夏梅初笑;豪放者目光如雲風波浪,海天蒼蒼。 如果你雙眼虛盯前方,旁若無人,那你的眼神昭示著:我是一個“了不起的人”;如果你頻頻左顧右盼,那你的眼神將告訴別人:我“戒心十足”或“心懷鬼胎”;等等。眼神在交際中具有很大的功用,它可以反映交際者的交際態度,表達交際者豐富多彩的情感意識。在整個交際過程中,眼睛會把他此時的思想情緒、心理變化以及他的品德、學識、性格與審美觀等毫無保留地畫在眼睛這幅情感的圖畫中,打印在眼睛這個思想的熒光屏上,讓對方看得清楚,讀得準確,得到啟迪。 從交際主體分析,平視、正視表示理解、平等、喜歡;俯視表示寬容愛護;仰視表示尊敬、期待。從交際客體分析,對你敬仰的人,目光往往平視;喜歡你的人目光會流露出熱烈的色彩;傲慢而不可一世的人,目光是仰視、輕視;而討厭你的人,目光會無意識地亂轉,甚至會流露出疲倦的色彩;虧心的人,目光總是有躲躲閃閃的東西;正直無邪的人,目光沉靜並給人以誠摯的力量;戀人之間的目光會傳遞甜蜜的情意,朋友之間的目光會表達關切的深情;與戰友離別時,目光裡會流露出美好的祝愿和不盡的眷戀;互相對立的人,言辭儘管漂亮,握手儘管熱烈,但目光與目光在碰撞中會迸發出挑戰的火花來。 所謂首語就是通過頭部活動傳遞信息。它包括點頭、搖頭、側頭、昂頭、低頭等。這裡說的首語,僅僅是指頭部的整體活動傳達的信息,而不包括頭部的器官傳遞的信息。 首語在日常交際中是一種極為簡單便捷的交流方式。作為領導,使用首語來與人交流是最為常見的事,因此,運用好首語,對一個領導來說,掌握一些簡單的首語知識,至關重要。 (1)點頭 可以表明這樣一些意思:同意、致意、肯定、承認、贊同、感謝、應允、滿意,也可以表示理解、順從等情緒。 (2)搖頭 表示這樣一些意思:不滿、懷疑、反對、否定、拒絕、不同意、不理解、無可奈何等。 (3)歪頭 表示不耐煩,或想結束對方的表述,也可表示思考,表示急於脫離話題。 (4)昂頭 可以用來表示充滿信心、勝利在握、目中無人、驕傲自滿等。頭一直向後仰,還表示陶醉。 (5)低頭 表示不願面對,或是也很為難,無計可施,等待對方應允或妥協。 在首語的運用方面我們要注意以下一些原則。 一是動作要明顯,尤其是它發揮替代功能的時候。如到底是點頭還是搖頭,要讓對方看清楚,正確領會。 二是要注意配合其他交際語言的使用。如點頭的時候配合“嗯”,就不至於產生誤會。也可以配合其他體態語言使用。有很多成語就體現了這一特點,譬如“點頭哈腰”、“昂首闊步”等。 三是要注意一些文化差異。如前南斯拉夫的塞爾維亞人表示同意就是將頭向前伸,土耳其人表示否定要把頭抬起來,特別是保加利亞和印度的某些民族,用點頭表示否定,用搖頭表示肯定,與我們的習慣恰好相反。這就要求我們在與這些有文化差異的民族交往之前,先弄清楚他們的習慣。 四是要注意和聲音語言的自然配合,而且還要做到動作明顯,以便對方正確理解以免誤會。 五是首語的使用頻率不能過高,雖然在聆聽對方說話時,適當的點頭或者側頭會讓說話的人覺得你在用心聽,但是過高的使用頻率卻會影響說話者的注意力或者使對方感覺到未受重視。 坐姿、站姿、走姿對一個領導者的整體形象塑造有著很重要的作用,甚至同他的相貌有著同等的重要性——共同顯示出一個人的氣質和風度。如果“站無站相”“坐無坐相”“走無走相”,即使這位領導氣質形象再好(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其形像也會大打折扣。 外表相貌是天生的,而體姿是可以通過後天訓練的,作為領導,比之一般員工,行走坐立應更講姿態,以下三點大家供參考。 (1)坐姿 坐姿語就是通過各種坐的姿勢來傳遞信息的語言。 坐姿包括就座和坐定的姿勢。入座時要輕而緩,走到座位前轉身,輕穩地坐下,不應發出嘈雜的聲音。坐下後,上身保持挺直,頭部端正,目光平視前方或交談對象。腰背稍靠椅背,在正式場合,或有尊者在座,不能坐滿座位,兩手掌心向下,疊放在兩腿之上,兩腿自然彎曲,小腿與地面基本垂直,兩腳平落地面,兩膝間的距離,男子以鬆開一拳或二拳為宜,女子則以不鬆開為好。非正式場合,允許坐定後雙腿疊放或斜放,交叉疊放時,力求做到膝部以上併攏。 無論哪一種坐姿,都要自然放鬆,面帶微笑。在社交場合,不可仰頭靠在座位背上或低著頭注視地面;身體不可前俯後仰,或歪向一側;雙手不應有多餘的動作;雙腿不宜分開過大,也不要把小腿擱在大腿上,更不要把兩腿直伸開去,或反復不斷抖動。這些都是缺乏教養和傲慢的表現,對領導形像極為不利。 (2)站姿 站姿語就是通過站立的姿態傳遞信息的語言。從一個人的站姿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狀態,有很多人站立時喜歡用一隻腿做支撐,有的人喜歡倚靠在什麼東西上,這些都不是可以在正式場合運用的站姿,讓人感覺鬆懈、不禮貌,我們一定要注意挺身直立,脊背挺直,目光平視,表現出愉悅、自信的感覺。 站立是人們生活、工作及交往中最基本的舉止之一。正確的站姿是站得端正、穩重、自然、親切。上身正直,頭正目平,面帶微笑,微收下頜,肩平胸挺,直腰收腹,兩臂自然下垂,兩腿相靠直立,兩腿靠攏,腳尖呈“V”字形。女性兩腳可併攏,肌肉略有收縮感。如果站立過久,可以將左腳或右腳交替後撤一步,但上身仍須挺直,伸出的腳不可伸得太遠,雙腿不可叉開過大,變換也不能過於頻繁。站立時,如有全身不夠端正、雙腳叉開過大、雙腳隨意亂動、無精打采、自由傲慢的姿勢,都會被看做不雅或有失身份。 (3)走姿 步姿或者說是走姿,就是通過行走的步態傳遞信息的語言。與坐姿語和立姿語不同,步姿語是動態的,所以要放到動態中來研究。 下面我們著重介紹步姿的類型。第一種是穩健自得型。行走的時候,步履穩健,昂首挺胸,仰視闊步,步伐較緩,步幅較大。這種步姿的含義就是“愉快、自得、有驕傲感”。第二種是自如輕鬆型。行走時心情輕鬆,步子的幅度適中,步速不緊不慢,上身直立,兩眼平視,兩手擺動自然。這種步姿的含義就是“自如輕鬆,比較平靜”。第三種是莊重禮儀型。行走的時候,上身挺直,步伐矯健,雙膝彎曲度小,步姿幅度和速度都適中,步伐和手的擺動有強烈的節奏感,眼睛正視前方。這種步姿的含義就是“莊重、熱情、有禮”。 (1)自然是對體態語的首要要求 有的領導說話時,動作生硬、呆板木訥;有的則刻意表演,動作和姿態做作,像在“背台詞”。這都會使人覺得不真實也缺乏誠意。 孫中山曾這樣告誡人們,“處處出於自然”,即使“有時詞拙”,也“不可故作驚人模樣”,這樣才能博得人們的信賴。因此有人說,寧要自然的雅拙,不要做作乖巧。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2)體態動作簡單精練 舉手投足要符合一般生活習慣,簡潔明了,易於被人們看懂和接受。不要搞得煩瑣複雜,拖泥帶水,不要齜牙咧嘴、手舞足蹈地像在表演戲劇。否則,不僅會喧賓奪主,妨礙有聲語言的正常表達,也會使聽的人眼花繚亂,不知所措。要注意克服不良的習慣動作,多餘的體態語必須去掉。 (3)運用要適度得體 所謂適度,就是要求動作要適量,以不影響聽者對你說話的注意力為度,不要用得過多。有的人做的動作比說的話還多,那不是口才,而是表演。所謂適宜,即要求動作必須與說話內容、情緒、氣氛協調一致,不要故作姿態、故弄玄虛甚至手口不一。據說美國前總統尼克鬆在一次招待會上舉起雙手招呼記者們站起來,嘴上卻說“大家請坐”,使記者們大傷腦筋。於是,這一說話與動作的不協調成了逸聞。 (4)要生動有活力 生動是對體態語的細節要求,使它在運用中富有活力,能夠感人。只有生動的體態語,才能藝術地表情達意,才能給人以美感,從而產生感染力和征服力。事實上,體態語也是豐富多彩的,如“看”這個動作就有三百多種不同的表現方式,如正視、斜視、注視、凝視、仰視、輕視、鄙視等,每一種都代表不同感情,而之間的區別就在眉眼的細節上。因此靈活運用體態語技巧,充分展示其表情達意的活力,才能取得優美、生動的表達效果。 態勢語言是一種非口頭語言,它是通過演講者的身體形態、手勢動作、眼神表情等來表達的。它是演講與談話中重要的信息交流手段,所以,阿爾伯特·邁哈羅賓才說:“一個成功的語言交流=7%的言辭+38%的音調+55%的面部表情。” (1)態勢語言的類別 a、眼神 眼睛的神態也叫做眼色,是態勢語言之一。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睛的神色變化,傾訴著一個人的微妙心曲,幫助人們傳達許多具體、複雜甚至難以言傳的思想感情。它在演講與交談中具有重要的表情、表意和控場作用。 在與聽眾的交流中,有經驗的演講者,總是能夠恰如其分地、巧妙地運用自己的眼神,去表達千變萬化的思想感情,去調整他的演講和現場的氣氛,去影響他的聽眾,以收到最佳的效果。反之,凡是不成熟的演講者,卻總是一站到台上,就把自己的眼睛“藏”起來,不是低頭看著自己的講稿,看著地板,就是抬頭看著天花板,轉頭看著會場的外面,從不正視聽眾一眼,像這樣的演講,可以肯定地說,其結果只能是失敗。眼神的使用原則主要有三點: ①要自覺賦予眼神以一定的內容,明確使用的目的性。因為眼神本身總帶有一定的思想感情色彩,如果你不能有意識地使用它,或者失去自我感覺地亂用一通,勢必引起聽眾的誤解。比如,要給聽眾一種可親感,以利於他們接受你的意見,就應該讓眼睛閃現出熱情、誠懇、坦白、親切的光芒。倘若你不能明白這一點,或甚至不自覺地讓眼睛放射出一種輕蔑、冷淡、虛偽或者咄咄逼人的光芒,得到的就必然是相反的效果。 ②環顧或者專注不能失度。 “環顧”不是不斷地變換眼睛的瞄準點,讓眼睛滴溜儿轉個不停,而是有意識地有節制地流轉。經驗表明,眼睛從一個地方掃到另一個地方,又從另一個地方轉回原來的地方,如此不斷地循環往復,不但不能照顧全場,集中聽眾的注意力,反而還會害得聽眾也跟著你亂轉,從而分散了注意力,嚴重時甚至可能引起一種厭倦情緒,從此不再注意你的眼神。也有一些演講者,卻走向另一個極端,以為專注便是固定於一點,無須變動,這樣才能加深聽眾的印象。其實專注也是有限度的,而且一般只是短暫的停留。演講者,如果只把眼神固定在一個死點上,那麼他便是把大多數的聽眾忘了,大多數聽眾也不能從他的眼睛裡,去理解他的思想與感情。 ③眼睛的活動不但要和臉部的表情協調一致,而且還要同有聲語言和態勢密切配合,才能收到更大的交流效果。因為協調一致才容易為聽眾所理解,也才能有效地把眼睛的神色變化烘托出來。 b、姿態 指演講者的手勢和動作表情。它和眼神一樣,是一種態勢語言。在演講中,它同有聲語言和眼神一樣,都是表達、交流的工具。它能夠補充有聲語言的不足或者把有聲語言加以強調,能夠與眼睛的活動變化協調一致,以共同完成演講任務,爭取演講的最佳效果。又因為它在演講中是一種外觀形式,具有完全的可見性,所以它在演講中的作用是與眼神同等重要的。比如,眼神會說話,會傳情達意,姿態也能這樣,眼神具有一種有聲語言難於企及的力量,只要一個眼色就可以促使他人的行動。姿態也不例外,只需一個手勢便可以從可見而不一定能夠聽到的地方把人招來。它和眼神一樣,都可以取得“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手勢語是演講態勢語言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由演講者運用手掌、手指、拳和手臂的動作變化來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語言。在使用手勢語表情達意時要注意以下三個原則: ①雅觀自然。 ②保持三個協調:手勢與全身協調,手勢與口頭語言協調,手勢與感情協調。 ③因人制宜,演講者根據自身條件選擇合適的有表現力的手勢。就性別而言,男性的手勢一般剛勁有力,外向動作較多;而女性的手勢柔和細膩,手心內向動作較多。就年齡而言,老年演講者因體力有限,手勢幅度較小,精細入微;而中青年演講者身強力壯,手勢幅度較大,氣魄雄偉。就身高而言,個子比較矮小的演講者可以多做些高舉過肩的手勢來彌補不足,使聽眾的視感拔高一些;而個子較高的演講者,可多做些平直橫向的動作。 c、體態 演講者的身體形態在演講中表達的信息。是態勢語言的一種,它分為服飾和儀表、站位和站姿、移動三個方面。 ①服飾,指演講者的衣著穿戴。其基本要求是: 一是與體態協調。要求演講者在考慮服裝時,必須有整體美感,不可為個別部位的美而破壞了整體形像美。身材與打扮要互相協調,比如一個大胖子就不宜穿過緊的衣服,否則包得緊緊的,會叫人感到透不過氣來。服裝的顏色搭配也要協調,比如,上衣是淺色的,褲子最好穿深色的。在強烈的燈光下,以穿深色衣服為宜。 二是美觀大方。作為演講者服飾的美。主要指整齊清潔,落落大方。 ②儀表,指演講者的外表。包括人體(如容貌、姿態)和修飾(如衣著、髮型、裝飾品)兩個方面。其基本要求是:儀表美應當體現正確的指導思想、時代的精神風貌、鮮明的民族特點、健康的生活情趣,並且同周圍的環境、本人的年齡和身份相適應。美的儀表不但能夠襯托出演講者的精神面貌,產生吸引人的力量,叫人看了順眼,即自然合適,可以信任,就連他自己也會感到滿意,覺得有一種自信力,甚至還能預感到演講的成功。 (2)態勢運用的原則 a、要有目的性。 下意識的態勢一般沒有明確的目的性,比如,有時一種手勢、動作的產生,出自下意識,純粹只是生理上的要求,並沒有明確的目的性,不過這種手勢、動作還是有用的,它可以幫助演講者把聲音有力、有情、生動地送出去。假如我們把這種態勢由不自覺變為自覺,由不夠準確、優美變為準確、優美,以加強號召力和鼓動力,可進行加工,使之變成具有目的性的態勢。而有意識的態勢則具有很強的目的性。有意識,就是要使一揮手,一擺頭,身子或向前傾,或往後仰,都有內在的根據,清楚的用意。 b、要確要精練。 所謂確要,就是準確、優美,要由演講者內在的思想意圖決定,要能恰當地傳情達意,具有補充或加強話語,幫助聽眾理解,促使聽眾接受的作用。所謂精練,就是要以少勝多。手勢動作對於每個人來說,一來庫存就不多,變來變去也不會出現什麼新花樣,要是不間斷地、隨便地使用,或者多次重複一種手勢動作,就可能喪失它的功效。 c、要自然活潑。 要求自然,就是反對造作,強調活潑,就不要單調呆板。沒有表達思想感情的需要,缺乏內在的根據,哪怕有意識去做一種手勢,一個動作,目擊者也可能認為你節外生枝。造作正如著意表演一樣是有害的,而單調、呆板也同機械重複一樣,會使人失去興趣。 d、要堅持自己的個性。 態勢的表現同演講者的性格氣質緊密相連,而且個人的性格氣質往往“規定”了他的態勢特點。一個開朗、爽直、麻利、說話、辦事都十分快速的人,他的表情動作,尤其是手勢動作,一般表現為急速、頻繁、果斷、有力;一個比較內向的人,他的態勢表情往往又表現為動作緩慢,手的活動範圍較小,而且變化不多。因此,我們在運用態勢進行表達、交流的時候,必須保持自己的個性特徵,顯示自己的風格,切勿一味模仿別的什麼大演講家。 (3)態勢語言運用四忌 a、忌指指畫畫。 即不要使用隨意的沒有邏輯基礎的手勢動作。表現為一句話一個動作,擺弄個不停,甚至還十分誇張。演講者以為指指點點、比比畫畫忙個不停便能夠引起聽眾的注意,加強話語的說服力,殊不知恰恰相反,只能在聽眾面前暴露他的不良習慣,弄得聽眾眼花繚亂,並且產生一種厭惡膩煩的情緒。比如,有的教師講課時手舞足蹈,動作滑稽可笑,起初逗得學生們滿堂哄笑,氣氛似乎十分活躍,可是過不了多久便不靈了,學生們不但沒有再笑,反而顯露出一種冷淡而不屑一顧的神情。甚至有個別調皮學生,竟公然在課堂上模仿起來,搞得課堂上亂哄哄的。 b、忌機械重複。 機械重複是演講中更為常見的一種表現,它單調、呆板,最不費腦筋,最討人嫌,也最容易引起聽眾的誤會。例如,有人從演講一開始,就用一隻手直搓著臉不放,以致使聽眾誤以為他是患牙疼呢!其實,這是無意識的習慣性動作。有人一上台,便左走三步,停;右走三步,回復原位,如此無數次反复,直至演講結束。聽眾看在眼裡,總覺得他過分造作,於是想起他的話可能也不過如此,便無心聽其講話了。還有的人總是伸長脖子,歪著腦袋講話,樣子顯得很吃力,聽眾看著、聽著幾乎都在為他使勁,只覺得心裡堵得慌,怪不舒服。 c、忌著意表演。 著意表演,即專心著意地運用姿態手勢動作去“表演”自己話語的內涵。演講者的本意雖然是希望通過種種表演,以達到說得通俗形象和活躍會場氣氛的目的,可這樣做,往往會弄巧成拙,吃力不討好,易引起聽眾的反感。 d、忌無心運用態勢。 指演講者在台上站就站得直直的,坐就坐得正正的,或者握著雙手,或者按著講台,形象拘謹呆板。聽眾只見他的兩張嘴皮一張一合,幾乎沒有什麼態勢語,大大減小了信息傳播量,使聽眾也會感到十分疲倦和乏味。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