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社會心理 領導口才全書

第2章 第一章會說話是一種領導資本

領導口才全書 李树斌 19967 2018-03-18
說話和事業的進展有很大的關係,是一個人力量的主要體現——富蘭克林 所謂領導,它是一個相對概念,對上是下屬,對下是領導,對內對外是同志。但它的基本特徵是:有一定的職務頭銜,以做人的工作為其主要工作對象,在一個地區、一個部門、一個單位,處於統領、指揮地位,並對周圍及下屬起導向、引導和指導作用的人。為了履行自己的職責,在其位謀其政,當一名上級信任、下級擁護的稱職領導,就必須善於從積極的方面表現自己,影響下屬。 縱觀古今中外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社會活動家,無一例外都是思維敏捷、口齒伶俐、善於表達的語言大師。領導者肩負著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制定本公司、本部門的發展決策,率領部屬和群眾,實現既定的宏偉目標這一重任。領導者的意圖、意志、指標體系、工作措施和手段,均離不開高超的語言表達才能。

笨嘴拙舌的人當不好稱職的領導,是情理之中的。在現實生活中,話不投機,語不到位,方法不當,激化矛盾,把事情搞糟的例子不少;不善於了解群眾心理,不善於運用語言技巧,不講方式方法,不看對象、場合,濫發議論,使群眾把領導的話當耳旁風的也不乏其例;好心不被人理解,善意得不到好報,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不善於做深入細緻、入情入理的思想工作,其結果事倍功半的例子也屢見不鮮。諸如此類,無不與領導者的語言表達技巧有著直接的關係。 所謂口才,顧名思義就是口語交際的才能,換句話說,也就是善於講話。古希臘的一個寓言之所以把舌頭比作怪物,是因為它能用最美好的詞語來讚譽人,也可以用最惡毒的言辭來詛咒人,它能把螞蟻說成大象,也能把小丑說成國王。所以,我們才有“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的古老俗語。隨著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會說話在當今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正起著越來越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口才對於個人的重要性也已經被全社會所認同。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深入發展,中國入世過渡期不斷推進的關鍵時期,好口才對於中國各個階層的領導人員來說,已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本。

因此,我們有理由認為,在如今的文明社會,誰能駕馭奇妙的“舌頭”,誰就能改變自己的一生。 (1)力量資本 古往今來,因為口才而邦興,或是因為口才而亡身、亡國的事例大量存在。 在古代,兩千多年前馬其頓國王率領軍隊遠征印度,時值盛夏,將士們口乾舌燥。國王無奈便派人四處找水,但只找來了一杯水。國王便高舉水杯,對將士們喊道:“現在已經找到了一杯水,有水就有水源,為了找到水源,前進吧!”說完便將那杯珍貴的水倒在地上。而將士們因為受到了國王話的鼓舞,群情激奮,頑強地沖向前線,奪取了戰爭的勝利。我國的孔聖人更是充分運用了他那三寸之舌,播種下了影響至今的“和為貴”的精神思想。 在當代,人們靠說話維繫著親情、建立友情、追求愛情,人的生活也因此變得豐富多彩;事業上,人們用說話強化和維護著各種關係,拓展了發展空間;個人成長中,人們以說話獲取知識,充實並壯大自己,不斷追尋或提升自己的人生目標,如此等等。正因為如此,馬雅可夫斯基說:“語言是人的力量的統帥。”意即精湛的口語表達藝術在社會生活和人際交往中的重要性是不可估量的。富蘭克林也曾說,說話和事業的進展有很大的關係,是一個人力量的主要體現。

(2)事業資本 口才可以決定一個人事業的成功與失敗。因為,在實際交際環境中,當眾說話水平高,能說會道,才能正確地領悟上級的意圖並恰當地表達出來。而一個唯唯諾諾、語無倫次的人肯定不能勝任自己的工作。只有通過講話讓領導、同事、群眾更深層次地了解你,才能讓大家信任你,才有機會被提拔到更高的職位,勝任更重要的工作,也才有施展才華、事業成功的機會。 如同美國人類行為科學研究者湯姆士所指:“說話的能力是成名的捷徑。它能使人顯赫,鶴立雞群。能言善辯的人,往往使人尊敬,受人愛戴,得人擁護。它使一個人的才學充分拓展,熠熠生輝,事半功倍,業績卓著。”他甚至斷言:“發生在成功人物身上的奇蹟,一半是由口才創造的。”

現實生活中的確如此。我們經常會看到或聽到,一項事業的成敗,常會在一次談話中獲得效果。如果有人出言不慎,那麼,他就不可能獲得他人的共鳴,也就不可能得到他人的合作與幫助。無數成功者的事實都表明,敢於當眾講話,善於說話是成功事業的催化劑,並直接關係到事業的成敗。 1983年元旦,英國女王為多年給首相撒切爾夫人擔任顧問的戈登·里斯授以爵位。其主要功績就有:有效地提高了撒切爾夫人的演說能力和應答記者提問的能力;為撒切爾夫人撰寫了深得人心的演講稿……一句話,為英國塑造了一位嶄新的“風姿綽約、雍容而又不過度華貴、談吐優雅和待人親切自然的女首相形象”。 目前,在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裡,無不把當眾說話的水平作為衡量優秀人才的重要尺度,每個公司、企業招聘各類人才,也都要進行口試。在亞洲東方的日本,各大公司的規定都反映瞭如下的事實:說話與事業的關係極為密切,它是勝任本職工作最重要的條件之一。因為,精明的日本人深知,知識就是財富,口才就是資本。這個道理放在我國日益開放、健全的市場經濟大環境中,也同樣適用。

(3)風度資本 風度作為一個人氣質、性格的外在表現,由人的神態、舉止、言談所構成。特別是對於領導者,人們對其美的風度的崇敬,是由其中潛含著的崇高美而喚起的肅然起敬的美感。領導者以崇高為特徵的風度美需要通過與之相適應的美的神態、舉止和言談來體現。諸如神態上的自信、莊重、冷靜;舉止上的文雅、穩重、灑脫;言談上的智慧、機敏、誠懇等均利於表現風度中的崇高美。其中自信的神態、文雅的舉止和智慧的言辭則是老練、深沉、威嚴和強悍的主要標誌。 而智慧的言辭又最利於表現領導者的老練。領導者的老練不同於油滑,它是領導者沉著冷靜、才思敏捷和富於經驗的代名詞。體現這種沉著冷靜、才思敏捷和富於經驗的最主要的形式便是富於智慧的言談。有人在表達一種思想或揭露一場騙局時,言簡意賅、語言犀利、切中要害,以至令對手語塞,甘拜下風;有人善於機敏巧妙地回答任何難題,既應對自如,又無懈可擊,如此等等,均可在很大程度上表現出他們的沉著和老練。

周恩來總理的風度即如此。在這裡引用一個例子:在中美準備建交之際,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曾對周恩來總理說:“我發現你們中國人走路都喜歡弓著背,而我們美國人走路大都是挺著胸!這是為什麼?”只見周總理回答道:“這個好理解,我們中國人走上坡路,當然是弓著背的;你們美國人在走下坡路,當然是挺著胸的。”說完,哈哈大笑。總理的這個回答,既有反唇相譏的意味,又帶著半開玩笑的情趣;既不影響談話的友好氣氛,又符合當時說話的場景和說話者的身份。 (4)必備資本 所謂領導,眾之首也。不管是哪個行業或哪個層級的領導,都指揮和代言著一個群體或團體。實踐表明,好口才是一個好領導者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本。這是因為,領導要想把人帶好,把事情處理好,把物管理好,就必須導之於言而施之於行。也就是說,領導講話貫穿於整個領導活動和領導過程,離開了領導講話,領導活動將無法實現,而不善於講話的領導者也不可能實現其有效領導。

處在瞬息萬變的全球化時代和信息化時代的每個領導人,都面臨著機遇與挑戰、困難與希望。縝密的思維與卓越的口才,無疑是每一個領導者追求成功人生的催化劑和加速器。作為一個領導者,會有大量的公開活動,也經常會成為各種場合和各種活動的焦點和中心,人們也希望能經常聽到領導的思想和聲音,領導講話也就成了一種難以推脫和不可缺少的慣例。如果講話水平欠佳,藝術性不強,不僅會失責失職失身份,嚴重的還會產生難以預料的不良後果,領導者也將要承擔相應的領導責任。 “二戰”初期,法西斯頭目阿道夫·希特勒就是巧妙地運用了他那三寸不爛之舌,煽動廣大不明真相的德國人支持他發動了可恥的侵略戰爭,並使自己最終走上了一條不歸路。同樣也是因為一段聲情並茂的即席講話,美國戰時總統羅斯福獲得了民眾對其帶領美國與日本進行決戰的一致支持,並最終取得了對日戰爭的徹底勝利。

所以,能說會道、能言善辯、口才卓越的領導者,正越來越顯示出一種獨特的優勢。正如美國口才教育專家戴爾·卡耐基所說:“一個人的成功,15%取決於知識和技術,85%取決於溝通——發表自己意見的能力和激發他人熱忱的能力。” 一個人的口才活動離不開知覺、觀察、記憶、思維、想像等心理活動的基本形式。一個人的氣質、性格、能力等個性心理特徵直接決定了其口才的高低、風格,甚至是社會價值。同樣,一位領導想要讓自己話說得漂亮,一個重要前提就是要在腦子裡建立一個內容豐富多彩的語言倉庫。如果你能掌握各種形像生動的詞彙,新穎的句式等語言要素並加以靈活運用,那麼你的話肯定會變得妙趣橫生、引人入勝。 語言是由詞彙和語法兩部分組成。詞彙是構成語言的基本材料,語法則是語言組合的規則。要想掌握語言就先要掌握詞彙。語言詞彙雖然數量龐大,但它們之間是有聯繫的,比如,從詞義上講有同義詞、反義詞;從構成上看,又有一般詞彙、基本詞彙之分。語言組合方式也是有條理的:有陳述句、疑問句、感嘆句;形式上有長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的不同類別。領導者要順利地與不同地位、身份、職業、性別的對象交談,就需要在語境上與對方的特點有聯繫。這需要有一個豐富的語庫。

怎樣才能使自己的語庫豐富起來呢?積累當然是最主要的方法。但在積累的時候,應該有明確的方向:哪些詞是應該多掌握的,哪些句子是經常要用的…… 從某種意義上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最主要的手段就是靈活掌握各種同義詞的使用。毛澤東同志在《反對黨八股》中寫道:“如果一篇文章,一個演說,顛來倒去,總是那麼幾個名詞,一套學生腔,沒有一點生動活潑的語言,這豈不是語言無味,面目可憎,像個癟三嗎?”空洞枯燥的語言,很難使人們提起興趣去聽,而且貧乏的語言也很難使聽者接受足夠的信息。詞彙量雖然有限,但通過不同的組合卻能生成無限多的句子。而同義詞就是組合不同句子的紐帶。所以,平時一定要注意對同義詞的分辨和記憶。 除了要重視同義詞,對詞彙量的積累也是十分重要的。這其中包括基本詞彙和一般詞彙的積累。這兩類詞彙是我們在生活中最常見的詞彙,使用得最多最頻繁,意思表達起來也最為明確。對這類詞彙的記憶是最基本的。

但僅僅是掌握了基本詞彙和一般詞彙的使用,我們也只能搭建起一個簡單的語言框架,要想把話說得有血有肉,入木三分,還需要對文言、專業名詞、新生詞彙進行學習和積累。 使用文言,可以化腐朽為神奇,使語言中帶有一種歷史的滄桑感。雖然古代的詞彙中不是所指代的事物很多已經不復存在,就是與現代詞彙的意義大相徑庭,但在恰當的時候和場合使用這些古代的詞彙能表達某種特殊的感情色彩和效果,既能給聽者一種歷史的文化韻味,又可傳達一種特殊的情結;既可以莊重嚴肅,也可以諷刺幽默。 在和與自己不同專業領域的人交談時,如果能掌握行業術語,就能與之更好地溝通。恰當地利用行業術語來豐富領導工作中的言語,會使語言表現出獨特的專業氣息。如果領導者巧妙地借用對方的術語,就能增進言談的融洽氣氛。 新詞的產生不斷完善和豐富著語言的表現能力。積累這類新詞,不光是在增加詞彙量,同時也是一種對新生事物的學習。它能使得你的言談透出時代氣息。 如果你已經掌握了豐富的詞彙,那麼現在就讓我們看看怎樣才能把一堆平淡無奇的詞連在一起,變成悅耳的句子。首先,我們來看看三個充滿魔力的短語。 每個人都渴望發現一個成為口才高手的竅門。事實上,如果你學會了這三個短語,那麼你對詞彙的積累就有了價值。這三個有魔力的短語就是:“就像……”“例如……”“設想一下……”。 通過對這三個短語的合理運用,你的言談能在第一時間引起聽眾的關注,並會使他們順著你的思路來思考。舉個例子,如果讓你去勸別人去參加義務獻血。你會怎麼說?你當然可以報出種種數據表明每天有多少人需要輸血,而同時血液供應又是多麼稀缺。但是,如果加上這樣一句話,那這個人十有八九就會去獻血:“設想一下,當你的愛人遭遇了事故需要馬上輸血,卻發現血庫的鮮血不夠用了。” 這裡還有一個運用短語“就像”的好例子。在《紐約時報》上曾有過一篇文章:一艘探測飛船以每小時十七萬公里的速度飛往木星。這個數字已經遠遠超過了一般人的想像能力;很多人對這樣一個速度是沒有任何概念的——直到他們讀到下一個句子:“這就像在一分半鐘裡從紐約飛到聖弗朗西斯科一樣。”有了這句話,每個美國人的腦海裡都會出現一幅很形象的圖像。可見一個簡單的短語能有多麼強大的威力。 在談話中經常使用這類短語就會使你的語言立刻變得豐富起來,形象而且生動。如果你的談話中出現了“例如”,聽者的興趣立刻就會被吸引住了。他們知道你要以一種更形象直觀的方式來說明你的意圖。當然,具有魔力的短語不僅僅只有這三個,有更多的魔力短語需要你從生活中去發現。 我們說的語庫可並不是單單指詞彙和短語,在我們和別人談話時,如果能加入一些貼切的成語、典故、名人名言之類的就會使你的話立刻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它們能使你的話變得更可靠、更具有說服力。如果能時不時地再插入一個故事,那麼你就能將聽眾完全吸引住了。 (1)利用業餘時間多讀些書,尤其是權威著作。當你必須舉一個可靠的並且被人們廣泛認可的論據時,你會發現多讀幾本書是多麼重要。 (2)不要以為趣聞軼事只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因為,為了證明你的某個觀點,以一個小趣聞或小故事作為補充說明是非常必需的。有口才的領導很擅長用趣聞軼事和個人的經歷來打破沉悶的談話氣氛,和下屬或聽者建立起融洽的關係。當然記在你腦子裡的必須是有吸引力的,並且確實是能發人深省的故事。 (3)名人名言的積累是必不可少的。這不僅是因為名人名言會對你自己有啟發作用,而是當你引用名言來說服別人時,你的話語裡也會沾上偉人的氣息。許多名言都經歷了歲月的洗禮,變得簡練、深刻,令人回味無窮。你所需要記住的名言不需要屬於最有名的名人,但一定要和你的話題主旨相貼切。 (4)對語言的積累,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關鍵是要養成積累的習慣,而且要在日常交談中不斷連續使用這些語言。這樣才能使自己的語庫變得無所不包。 在工作和事業上,作為領導,會說話,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語言交際能力來說服他人,使工作順利進行,左右逢源。不會說話,有些簡單的事也可能會處理得很複雜,何況還要依靠語言去分配工作、維護形象、樹立權威等。由此我們可見會說話與不會說話的區別,會說話是領導者的一種領導資本,不會說話對領導者來說就像一場災難。 在此,我們不妨從以下幾點測試一下自己,順便也總結一下我們日後講話應該注意的事項: (1)會不會聽話 說話是一種藝術,需要一定的技能去表現,我們必須認識和掌握這種技能,然後才能獲得想要擁有的成功。一個人會說話,首先得會聽話。在說話的時候要認清對方,考慮對方的反應,坦白直率,細心謹慎,說話時間不宜太長,更不要一人說到底。說話的時候不可唯我獨尊,把大家排除在外面,因為說話的目的是說明一些事情,使人發生興趣。所以,說話要清晰、要明白、要坦率、要易懂,而且要給足對方說話的時間。 (2)有沒有用情 白居易說:“動人之心者莫先於情。”一個領導者如果感情不真切,是逃不過成百上千聽眾的眼睛的,是不能打動聽眾的心的。 1858年,美國著名政治家林肯在一次競選辯論中說:“你能在所有的時候欺瞞某些人,也能在某些時候欺瞞所有的人,但不能在所有的時候欺瞞所有的人。”這句著名的政治格言成了林肯的座右銘。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年近七十歲的英國首相丘吉爾在對秘書口授反擊法西斯戰爭動員的講稿時,激動得像小孩一樣,哭得涕淚橫流。他的這一次演講,動人心魄,極大地鼓舞了英國人民的反法西斯鬥志。 一個人如果講話華而不實,缺乏真摯而熱烈的情感,雖然能欺騙聽眾的耳朵,卻永遠得不到聽眾的心,只有講話時袒露情懷,敞開心扉,才會達到語調親切、說理虔誠、激情迸發、內容充實的效果,也就會字字吐深情,句句動心魄。 (3)有沒有讓別人感到不安 我們在日常交往中,不要企圖揭露他人的隱私,更不要去“攻擊”別人,這是與人談話的最基本準則。談話時首先要尊重對方,其次要誠懇,要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也就是談話時要掌握分寸,避免任何可能傷害別人的成分。即使對方確有缺點也不可抓住不放,喋喋不休,禮貌的做法只能是委婉批評,適可而止。總之,不論談話內容如何,只要你對別人尊敬,就能得到相應的回報。 (4)有沒有“我”字滿天飛 亨利·福特曾說:“無聊的人是把拳頭往自己嘴裡塞的人,也是'我'字的專賣者。”的確,很多人在說話中總是“我”字掛帥。比如,在一個雞尾酒會上,主人十分鐘內用幾十個“我”字:我的車子、我的別墅、我的花園、我的小狗,我想……令聽眾十分反感。 如果你在說話中,不管聽者的情緒或反應如何,只是一個勁地提到我如何如何,那麼必然會引起對方的厭煩與反感。談話如同駕駛汽車,應該隨時注意交通標誌,就是說,要隨時注意聽者的態度與反應,總以自我為中心,必然招致別人反感。 (5)有沒有冷落人 談話時排除他人,就如同宴會時趕走客人一樣荒唐和不可思議。千萬記住,不要遺漏任何人,讓你的雙眼環視著周圍每一個人,留心他們的面部表情和對你談話的反應。在眾多人的聚會中,常有少數人被無情地冷落,假如被你冷落的恰巧是來日對你事業前途至關重要的人物,那將是怎樣的後果呢? 不要冷落任何人,即使他的言行舉止是多麼令人生厭。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應該想想自己被人冷落的滋味。要想使別人覺得你的談話洋溢著飽滿的熱情,因而對你有好感、感興趣,就不要讓人“冷”在那裡。 (6)有沒有打斷別人 別人談話時有打岔習慣的人最容易惹人厭煩,這是缺乏禮貌的表現。沒有比打斷別人說話更讓人難以忍受的了。比如,在別人講話時不要用他人的話來打岔,也不要提出不相干的意見來打岔,更不要用雞毛蒜皮的小事來打岔。總而言之,盡量不要打斷別人的講話。除非講話成了“懶婆娘的裹腳布——又臭又長”,把時間拖得太久,或講話受到眾人起哄,或者講話者口出狂言而旁若無人時,打岔才會顯得必要。 口才的力量是無窮的,身為一名領導,想要練就出色的口才首先就必須具備同樣優秀的內在素質。首先,他必須具有良好的品德,做人必須要既有原則又有靈活性,有才無德不會得人心,也不會成大器。其次,要有淵博的知識,只有具有雄厚的知識做基礎,一個人才會具有自己的看法、見解,才不會被社會中紛繁複雜的現象所迷惑,才能在企業管理中作出科學的決策。在現代知識經濟大潮中,一位優秀的領導不僅僅需要精深的專業知識,還需要廣博的知識結構。第三,領導具有優良的心理素質,他們能在巨大的壓力下正常工作,具有良好的心理忍耐力。第四,領導應當是完全成熟的人,情感熱烈而穩定,待人接物合乎本性而又合乎情理,近於古語所說的“隨心所慾不踰矩”。 (1)良好的品德 領導道德品質和語言的關係是十分密切的。一位領導說話的美醜優劣,與其道德品質是分不開的。因為一個人的語言會表現出他的想法和性格,當然也可以表現出他的道德水平。人們在評論一個人的文章時常說“文如其人”。其實一位領導在社會交往中的說話,更如其人。因此,領導說話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他的道德水準。 印度獨立後的第一任總理尼赫魯在政治生涯開始時便追隨聖雄甘地,支持甘地所領導的運動。甘地本人對他十分欣賞,寄予厚望。甘地經常和尼赫魯在各種問題上交換意見,主動提拔他擔任領導職務,由於甘地的作用,尼赫魯在國大黨的地位迅速提高。尼赫魯雖然九次被捕入獄,但是他從未放棄他的政治抱負和理想。更加可貴的是,尼赫魯並不盲目地追隨甘地,他不怕困難,對歐洲進行了考察,在很多問題上的看法早已超過甘地。他始終走在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最前列,提出了印度“完全獨立”的政治目標,得到了印度人民的廣泛擁護。他所具有的良好品格如對革命的堅定信仰和目光的遠大深受印度人民的崇敬和信賴。 政治家需要良好的品格,因為他要實現有效的領導,同樣領導者也需要實現有效的領導,因此領導者同樣需要具備良好的品格。 華盛頓是以其完美的道德品格贏得了新生美國的信任,當上了第一任總統,新美國的第一任領導者。當時代表中有許多人選舉華盛頓將軍擔任總統,而且根據他們對華盛頓道德品格的看法而決定他們應當給予總統多大的權力。可見良好的道德品格是造就優秀領導者的基礎,而不好的道德品格往往成為領導者成功的羈絆。 在現代企業中,領導良好的道德品格有助於有效管理的實現,它可以加強企業的整體性,使領導者和被領導者休戚與共、榮辱相依,從而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試想一個道德品格低劣卻又大權在握的領導者如何能實施有效的領導?有些政治家對道德品格卻不屑一顧,如有的領導者對道德表示輕視。他們說:“美德不是偉人領袖高於其他人的因素。”這種認識從根本上來說是錯誤的,它將權力等同於權術。權術往往是不擇手段的,在不夠民主和透明的權力機制下,它有可能發揮作用,但是在民主化和透明度很高的機制下它往往會讓領導者寸步難行。因此只有道德被認可,才能實現有效的領導。否則一切都是空談。因此,身為一名領導者要時刻謹記“在人之上要視人為人,在人之下要視己為人”這句話。誠懇待人,以身作則,這樣才能使得下屬信服,獲得下屬的支持和愛戴。只有具備高尚的品德,才能有強大的人格魅力,才能夠使下屬發自內心地擁護你,而不是表面上的恭維奉承。領導者必須通過自己的道德品質來吸引員工。員工往往對領導者的能力表示欽佩,進而服從,但是更多的時候是為領導者的道德品質所感動,進而產生無條件地服從和信賴。因此領導者要注重自身道德品質的培養,雖然不能做一個偉大的人,但是一定能做一個有較高道德修養的人。 (2)豐富的知識 美國演講學家戴爾·卡耐基說:“我們天天都由我們所講的話所規定。我們所說的字句表示出我們的修養程度。他使有鑑別力的聽眾明白我們與何種人為伍,它是我們教育文化程度的標尺。” 領導的學識越廣,他的自身素質就越高,領導的口才和交際能力也就越有紮實可靠的根底。作為一名領導,要想擁有良好的口才,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識和文化素養。 我們知道,具有較高文化知識和文化修養的人,一般都談吐不凡。作為一名領導,所講的話是否動聽,能否打動人,關鍵在於他所掌握的知識。儲備的知識越多,運用得越靈活,才能使談話、表達更有成效,也更具有藝術性。領導口才的提高,離不開知識內容的儲備,口才展示的條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不同的場合、條件而變化,這就需要領導者必須具有豐富的知識和閱歷。 領導對於材料的佔有,知識的積累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從語言適用的特定角度說,知識是思想、感情得以成功的土壤。知識是口才內容閃現光彩、產生魅力的基礎。佔有豐富的知識,不管你身處何時、何地,都可以隨機應變、左右逢源,掌握的知識越多,傳遞給聽眾的信息量就大,闡述的道理就越深刻,觀點就會更加鮮明,這樣才能更具有影響力。 那麼積累知識、收集材料的方法有哪些呢?除了自己廣學博覽以外,還應細心觀察,耳濡目染感受生活現象、社會現象,這些都應成為自己知識的來源。 曾連任英國首相的裴特,從小就酷愛演講。他進行多方面的知識積累,廣泛涉獵羅克的心理學,史密斯的財經學,莎士比亞的戲劇和著名人物的歷史傳記。他的原則是:“凡可增進知識者,無不習之。”他在出任律師議員時,年僅二十三歲。裴特執政長達十七年之久,他的演講才能在他的政治生涯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作為一名領導,要培養自己善於言談和交際,首先是要敢於把肚子裡的“貨”倒出來給大家看,並且讓大家認為“倒”的方式很藝術,使人感覺很舒服,那麼,這樣的領導就成功了一半。 現代社會已經步入了一個知識經濟的時代,它要求領導者不僅要具備全新的知識,其知識結構也不同於傳統的領導者,應該呈一個“廠”字結構,其中“一”代表領導者橫向的可遷移性的知識,說明領導者知識的廣博性;“丿”代表領導者應該具備的縱向專業知識,說明領導者知識的深刻性。一個內行的領導者如果擁有了更為廣泛的橫向知識,那將是如虎添翼,其事業也將再上一層樓。 英國思想家培根說:“讀書足以怡情,足以長才;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知識貧乏的領導者,往往鼠目寸光,胸襟狹隘,說話膚淺。相信一切有志的領導都會在“知識”這一立世之本上多下工夫,使口才之樹根深葉茂。領導者只有具備了淵博的知識,思考問題才能夠不受學科知識的限制,浮想聯翩。在談話時也能很輕鬆地就做到旁徵博引,分析和評價做到有理有據。這樣的領導者說出的話就會帶有很強的人格魅力,令聽者敬佩與折服。 (3)良好的心理素質 魯迅先生曾經分析認為,某些人“急不擇言”的原因並不在沒有想的工夫,而在有工夫的時候沒有想。一個人的心理素質雖無實體可觸可摸,但卻實實在在地決定著人的表達和反應。 “心慌意亂,語無倫次”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魯迅先生剖析的是深層次的原因,是平時積累的問題。但我們要看到,“急不擇言”與心理素質、心理因素總是有關係的。情緒緊張,不善於控制和調節情緒,易受周圍環境干擾,就很可能使本來準備好了的話發生障礙。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荷蘭被德軍佔領,荷蘭流亡政府在倫敦設立總部。荷蘭總理原來很少出國,幾乎不會說英語。有次會見丘吉爾時,他剛剛看到丘吉爾就伸出手友好地說:“Good-bye。”丘吉爾愣了一下,回答道:“先生,我真希望所有政治性會見都如此簡短而且切中要害。”這裡,表現了丘吉爾反應的迅速和善意的幽默,同時也看出了荷蘭流亡政府總理的心情有一點緊張,他雖然“很少出國”,但畢竟出過國,雖然是“幾乎不會說英語”,但畢竟懂一些客套語。再說作為歐洲的一個政府的總理不見得連何時該說“Good-bye”也不懂吧!鬧出這個笑話的原因主要是由於他見到丘吉爾這位大名鼎鼎的首相,心裡有些緊張的緣故。 作為一名出色的領導,想要練就出色的口才,就不能害怕出醜,而要反思每次出醜的原因,慢慢地就會總結出一個道理,只要在大庭廣眾之下講話,就要設法進入一個心理上的自由王國和無我的狀態。 (4)成熟的情感 領導應當是完全成熟的人,情感熱烈而穩定,待人接物合乎本性而又合乎情理,近於古語所說的“隨心所慾不踰矩”。因為只有情感上真正成熟的人,他在說話的時候才能夠清楚地洞察他人心理,說出的話才能夠打動人心,征服他人,充分展示自己的領導魅力。 多數管理學家都認為:領導們說話的能力受他們感情構造的影響。當領導們需要在時間緊迫情況下說出具有決定性話語的時候,或者當他們不輕鬆或失去信心的時候而要作出決定的時候,他們的情感因素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典型的說法包括:“當身體或感情出現壓力的時候,我的錯誤決定就來了”,“當我連自己都不相信的時候,事情大多是搞錯了”。 因此,處理好高級職責帶來的感情壓力是個重要問題,這不僅因為它可能削弱領導的決策能力,而且也是為他們的總體健康著想。有些因素在領導處理問題的能力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這些因素包括他們的個性、生活方式以及他們從其他人那裡得到支持。這裡,我們要集中探討一下領導在面臨難題時的精神狀態和精神恢復能力,也就是領導在說話時候的情感成熟程度。 智慧的言辭最利於表現領導者的成熟和老練。領導者的成熟和老練不同於油滑,它是領導者沉著冷靜、才思敏捷和富於經驗的代名詞。體現這種沉著冷靜、才思敏捷和富於經驗的最主要的形式便是富於智慧的言談。有人在表達一種思想或揭露一場騙局時,言簡意賅、語言犀利、切中要害,以至令對手語塞,甘拜下風;有人善於機敏巧妙地回答任何難題,既應對自如,又無懈可擊,如此等等,均可在很大程度上表現出他們的成熟和老練。 不管是哪一個行業或哪一個層級的領導,要想把人帶領好、把事情處理好、把物管理好,就必須導之於言而施之於行。可以說,領導者立權立威的過程就是立言立行的過程。 領導要想說服下屬,以語言打動下屬的心,真正做到“導人心者必導之於言”,就必須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做到以下幾點。 (1)齊家必先修身 領導的思想道德、個人品質方面必須要達到一定的標準和水平。領導者培養自己的性格和品行就是自我修養。孔子一生不懈地教化民眾,要人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為第一要素。 作為一名領導,好口才是以一個人的個性和品德修養為依託的。這就是說領導者的個性修養一定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地位。一個有口才的領導者應具備哪些修養呢? 概括地說,一個有修養的領導,不僅要具備科學的思想,還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和個性品格。領導的個性品格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會影響著整個團隊的情緒和行事風格。 一個團結的集體不但要靠科學、嚴密的管理制度來約束每一個成員的行為規範,更要靠融洽、和睦的環境來激發每一個成員的積極性和創造力。領導者的個人品德就是打開這扇門的鑰匙。首先從領導者開始,只有以德服人才能以情感人,若虛情假意,讓團隊中充滿了虛偽與欺騙,到最後只能是分崩離析。 (2)正人必先正己 領導者要加強自身道德修養,起到表率和模範的作用,謙虛禮貌地對待自己的下屬,不要以下命令的方式去管理。 “上清而無欲,則下正而民樸。”要求下屬做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別人做的,自己堅決不做。 領導語言和道德品質的關係是很密切的。因為一個人的語言會表現出他的想法和性格,當然也可以表現出他的道德水平。領導的道德水平一旦通過語言表現出來,那麼對下屬和整個集體的影響是相當大的。領導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下屬對你更加信服,使整個團隊更加團結。相反,低劣的道德水平會讓下屬對你心灰意冷,同時會助長團隊中的不良作風蔓延,並最終導致團隊人心渙散,直至走向滅亡。 領導者要時刻謹記“在人之上要視人為人,在人之下要視己為人”這句話,誠懇待人,以身作則,這樣才能使得下屬信服,獲得下屬的支持和愛戴。只有具備高尚的品德,才能有強大的人格魅力,才能夠使下屬發自內心地擁護你,而不是表面上的恭維奉承。 (3)說話目標清晰明朗 領導的語言要表達出一個清晰的目標。即使有時候需要你的表達方式要含蓄隱諱,但一定要給下屬一個清楚的目標。領導講話不能含糊不清,指令不明,這樣會令下屬難以判斷,無法很好地完成任務。 (4)語言的表述要考慮到下屬的具體情況 領導講話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例如,下屬的性格特點、自身素質、心理和士氣等細節問題,這樣,才能使下屬對你的話心服口服。但在突出“領導霸氣”的同時,也要表現出你對下屬的關懷,並儘量使兩者融會貫通。這也是領導者以語言駕馭全局的根本所在。 總之,作為一個領導者,要想能很好地以語言駕馭局勢和下屬,就要把話說到點子上,把話說到下屬的心坎裡。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時刻牢記冷靜地分析局勢,認清有利於自己的方面。並且,在和下屬溝通時要時刻從下屬的角度出發審視一下自己的話語。用話語將自己的想法明明白白地闡述出來,使下屬變成自己忠實的擁護者,這樣就會很好地控制住全局。 朱自清先生曾說過:“人生不外言動,除了動就只有言,所謂人情世故,一半兒是在說話裡。”所以,對於21世紀的現代領導者來說,擁有好的口才至關重要。 試想一下,你是否曾面對過如此尷尬的情境: 當面對著一群滿懷期待的聽眾需要你講幾句簡單的話時,你卻張口結舌、磕磕絆絆、語無倫次;當需要當眾發表就職演說時,心臟驟然間怦怦亂跳、冷汗直冒、手腳發軟、牙齒打戰,緊接著腦子一片空白,現場氣氛尷尬到極點,到處瀰漫著失望的氣息;當面臨一場艱苦的談判時,卻總也找不到說服對方的突破點;當需要你率領下屬應對市場的嚴峻挑戰時,卻怎麼也喚不起眾人的力量;當深陷於紛擾的關係時,卻難以把握協調關係、贏得信任的良機…… 也許這時,你會發現:自己完全沒有說話的才能。這對於一位領導來說,簡直是一種致命的缺陷! 身為領導,說話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領導說話水平高,大至影響一個國家的富強,一個政黨的興旺,以及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的快速協調發展,小至影響一個企業的發展前景,一個團隊的內部和諧,以及一個部門工作效率的高低。 “震天下者必震之於聲”,對於領導來說,就是向群眾表達意圖,傳達政策,與群眾進行思想上的交流。領導說話水平的重要性,就在於能引起共鳴,使群眾聽懂政策、聽進道理,激發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推進各項事業的發展。作為一名領導,經常拋頭露面,經常成為各種場合和各種活動的焦點和中心,人們也希望能經常聽聽領導的意圖和聲音,看看領導的水平和表現。講話藝術欠佳,語言水平不高,領導幹部就會在群眾面前丟面子、掉鍊子、跑調子。如果是一般人,一兩句話說漏了嘴,說跑了題,可能無關緊要,但領導幹部就不同了,輕者群眾認為沒水平,重者會失責失職失身份,會產生嚴重影響,甚至犯錯誤。所以,領導的說話能力對於推動工作,展示個人魅力,順利完成各項任務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定意義上說,離開了領導講話,領導活動就無法實現。同樣,不善於說話,說話水平不高的領導也是不可能實現其有效領導的。 早在古代,那些傑出人物就依靠智慧和口才合作聯橫,曾給我們莫大的啟示;現代社會中大人物們靠說話功夫縱橫天下也讓我們受益匪淺。 公元前14世紀,商朝明君盤庚用生動質樸、雄辯有力的語言,說服了難離故土的民眾,實現了遷都的主張;周恩來、陳毅在風雲變幻的國際政治生活中善於辭令,口才橫溢,大大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和聲望,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國際金融家薩克斯說服美國總統羅斯福盡快研製生產原子彈,從而為盡快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在當今經濟建設的過程中,商務談判時中肯有力的言辭會迫使對方做出讓步,或取得共識,以利於達成協議;慷慨陳詞,促成外引內聯,就會振興一方經濟。所有這些,都說明通過充分發揮口語表達技巧的口才藝術,能夠創造巨大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 當今社會是一個開放、進取、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機遇與挑戰、困難與希望,是擺在每個領導者面前無法迴避的課題,非凡的時代需要非凡的領導者,非凡的領導者又離不開非凡的口才。縝密的思維與卓越的口才,是每一位立志求進的領導者成功人生的催化劑和加速器。 一個領導的說話能力,常常被當做考察領導綜合能力的重要指標。所以,能言善辯、口才卓越的領導越來越顯示出一種獨特的優勢。他們在生活的各個領域因口才智慧的有效發揮,而充分施展著自己的才幹,並給自己的事業注入最大限度的成功因素。大文豪蒙田也說過:“語言是一種工具,通過它,我們的意願和思想才能得到交流,它是我們靈魂的解釋者。”因此,在現代生活中,人們越來越重視口才方面的知識和修養,並提出“知識就是財富,口才就是資本”的新理念。 領導者正如戰場上的將軍,是激勵手下的核心人物,也是決定戰爭勝敗的關鍵因素。任何一個組織,一項事業,都離不開領導的統帥。在現代社會裡,領導要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那麼他的絕大部分時間是在與人用語言交流,領導講話是領導者行使主管領導職能及相應的政務活動時必不可少的一項工作。它不僅與領導者所承擔的工作職責和領導地位密切相關,而且也是作為一名領導必須具備的能力和素質。講話水平的高低,直接關係到領導工作的成效和領導者的威信。 領導者要想善於言談和交際,首先肚子裡要有貨,其次是敢於把肚子裡的“貨”倒出來給大家看,最後“倒”的方式講究一些藝術性,那麼,這樣的領導一出口便已成功了一半。 口才,不僅僅是口語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口才強調豐富的學識和獨到的見解。人的學識就像參天大樹的根,深扎在土壤裡,不斷吸取養分,而口才就像大樹繁茂的枝葉,一切綠色、水分、艷麗都來自於根基。沒有學識,口才無異於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也就無法存在。 口才的應用極為廣泛,對一位領導來說,既要熟悉與自己業務有關的知識、情況、發展等,還要熟悉其他各個方面。與別人交談,不能總是乾巴巴的業務吧,你用什麼來開始你的談話呢? “今天天氣真不錯啊!”是不是俗套了一些!說點足球、美國職業籃球、股市最新走向、國家宏觀政策、汽車、房地產、可說的簡直太多了。 所謂“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無論見到哪種類型、哪種出身背景,哪種教育程度、哪種職業的人,都能投其所好、把話說到點上,都需要有相應方面的知識。很難想像,一位連股票與債券都分不清的領導(誇張一點說),怎麼與一位專門從事股票投資的領導談到一起;與一位專門從事房地產開發的領導打交道,自己恐怕先得學些房地產方面的知識,這樣才不至於連“期房”與“現房”都不知道,貽笑大方。 南北朝的時候,北周人蘇綽一次隨同太祖及大臣前往昆明池捕魚,行至城西漢代曾經的屯糧之地,太祖詢問左右,有沒有人知道史實。有人說蘇綽通曉地理,太祖便間蘇綽,蘇綽便詳細說明。太祖十分高興,接著向他問起大地造化以及歷代興亡之事。蘇綽本有善辯之才,又博聞廣識,因此應對如流。太祖聽了更加高興,到了昆明池他竟無心捕魚,馬上回返,將蘇綽留在宮中徹夜長談,詢問治國之道。蘇綽侃侃而談,陳說古代帝王之道,兼述申墨子、韓非的法家學說精要,太祖開始還在床上半臥而聽,後來竟起身整衣正身而坐,而且不知不覺膝蓋移動,到了蘇綽的坐席之前,一直到第二天凌晨,尚不知困倦。早朝時,太祖對大臣說:“蘇綽真是位奇士!我將重用他。”不久便拜他為大行台左丞,參典機密。從此,蘇綽一天比一天位高權重起來。 歷史上“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的例子是很多的。 楚漢相爭之際,劉邦主力與項羽軍對峙於滎陽一帶,無暇東進,只能派辯士酈食其到齊王那裡進行外交活動。酈食其到了齊王那裡,對齊王說:“大王知道天下的歸向嗎?”齊王說:“不知道。”酈食其說:“大王如果知道天下的歸向,則大王可以保而有王,但是如果不知道天下的歸向,那麼大王就未必能保得住了。”齊王問:“那麼天下將歸向何方呢?”酈食其回答:“歸於漢。”齊王問:“先生憑什麼敢於這麼說?”酈食其便從劉邦先入關中,按當時各路起義軍的約定應當立為王談起,又談及劉邦與項羽的為人高下,以及當時天下形勢、人心背向,終於說服齊王田廣歸順漢王劉邦。後世稱此事說“酈食其下齊七十餘城”。 假如蘇綽只有一個賣弄油嘴滑舌的腹中空空之輩,他不會將太祖說得無心捕魚、徹夜長談,他的成功之道在於對於歷代帝王興替、法家精神的精到把握上,這是一種知識的厚積薄發。同樣,酈食其敢於說劉邦會取得天下,也是建立在他熟悉歷史、把握現實、目光敏銳的政治眼光之上,也是一種厚積薄發。他們縱論古今,翻捲三寸之舌,靠的就是胸中翰墨。領導口才也一樣,只有心中有貨,才能更好地發揮出來。 一個人的學識越廣,人的自身素質就越高,人的口才和交際能力也就越有紮實可靠的根底了。領導口才也一樣,多種知識的儲備和靈活運用,才能使談話、表達更有成效,也更具有藝術性。在林肯還沒有成為美國總統之前,曾經當過一段律師。當時,有人指控小阿姆斯特朗“謀財害命”,林肯擔任他的辯護律師。在法庭上,證人福爾遜發誓說,在10月18日晚上11點,他從二三十米開外,清楚地看到被告站在西邊用槍擊斃了站在東邊的死者。林肯問福爾遜:“你能肯定你認清了兇手的臉嗎?”福爾遜指著被告小阿姆斯特朗說:“我肯定認清了他的臉,因為月光正照在他臉上。” 林肯為被告辯護說:“福爾遜的證詞是不真實的。請大家想一想,10月18日那天應當是上弦月,11點時月亮已經看不到了,哪裡會有什麼月光呢?即使證人時間記得不太準確,實際的時間稍有提前,但是月光是從西方向東方照,小阿姆斯特朗的臉上不可能有月光。證人在二三十米外怎麼可能看清被告的臉呢?”話真是說到了點子上。 外人看來,林肯的口才確實是好極了,一個快定論的案子硬是給翻了過來,但是,林肯論辯的中心論據卻是建立在他的天文知識之上,沒有相應的天文知識,他的口才仍然無用武之地。 說話擲地有聲,這是人們對於有權力者最高的評價。同樣,我們在與人們談話的過程中,也要不斷地施展對對方的影響,以此來增加我們的語言的效力。也許你確實不能做到說起話來口若懸河,號令一下,一呼百應。但是對此,你所需要的不是悲觀氣餒,而是現在就行動起來。因為,過人的口才並不是你所想像的那樣遙不可及,只要有堅定的信心和適當的方法,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好口才。 人沒有什麼能力是天生的。所以,達成目的的關鍵在於自己的信心、方法和毅力。 (1)先聲奪人佔上風 為了貫徹你的意志,實現你的主張,同時避免別人對你有所要求或反對,你應將你的意見率先表達出來,才不會因為情面或多數人的反對,而使你失去製敵先機的機會。 當你在說話的時候,應將對方可能用來反駁你的意見先予駁斥,在這裡有一套“先聲奪人”的公式可供你參考:“也許有人會認為……當然也可能有人主張要……以上的看法,說都能言之成理,其實很可能流於紙上談兵,窒礙難行。因此,我主張……”這一套先發製人的說法,要能讓人接受,自然也必須符合情理,而且有根有據,不要強詞奪理或理不直氣不壯,這樣部屬才能被你縝密的思考與敏銳的判斷所折服。 (2)簡潔明快去繁冗 清代畫家鄭板橋有詩云:“削繁去冗留清瘦。”當今語言大師們則認為:言不在多,達意則靈。可見,用最少的字句,包含盡量多的內容,是當眾說話水平的最高境界。 林肯的葛底斯堡講話,是美國歷史上被譽為最優美的一篇不朽的演說詞。只有十句話,二百七十一個字,僅用兩分鐘,卻成為林肯一生不朽的紀念。而那位議員艾弗瑞特滔滔不絕地講了兩個小時,但他講了些什麼,人們早已忘記了。美國歷屆總統的就職演說大都在三千字左右,少的只有幾百字,好多成為經典之作,被後人廣為傳誦。 要做到說話簡潔明快,首先要做到長話短說。 所謂長話短說,即是以簡馭繁。老舍說:“簡練就是話說得少,而意思包含得多。”話少而意思也少就算不得簡潔。 毛澤東同志是最善於長話短說的。他用“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來比喻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艱鉅而漫長。他用“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來讚美朝氣蓬勃的青少年;用“婦女能頂半邊天”來說明婦女在建設中的巨大力量。最多不過十幾個字,卻含義豐富。 現在也有許多領導人善於長話短說。例如,1981年世界杯女排賽最後一場中日之戰,由於中國隊已實際取得冠軍,姑娘們興奮不已,在先贏兩局的情況下,第三、四局打得毫無章法,輸得稀里糊塗,怎樣才能使女排姑娘鎮定下來,獲得全勝的真正冠軍。在第五局開始前的短暫時間裡,主教練袁偉民說了幾句話:“要知道,我們是中國人,你們代表的是中華民族,祖國人民在電視機前看著你們,要你們拼,要你們搏,要你們全勝。這場球不拿下來,你們要後悔一輩子!”姑娘們在這簡短卻擲地有聲的話語下勝了第五局,贏得了全場比賽。 袁偉民的這幾句話言簡意賅,成效立竿見影,可見長話短說的神奇力量。 作為一名領導,你的表達既不需要長篇大論,也不需要莫測高深,但是卻要讓對方明白你的意思。你可說些含蓄的話,使自己處於可進可退的狀態。例如,“你倒是有心人……”,“這件事你似乎相當敏感……”,“你總算說對了一句話……”這些話都有些含蓄的意味,是用很簡單的話來表達你深沉的看法。 (3)動用部屬之間的矛盾意見 部屬之間的意見有時也未必一致,甚至互相矛盾,你要留心他們的意見是否有互相矛盾之處。如果有南轅北轍之別,那麼你可以一方之矛,擊一方之盾;或以一方之盾,擋一方之矛。亦即用他人所憎,攻自己所惡;或用他人所愛,成自己所好。這樣不但能成全自己的主張,而且使失敗的一方不認為這是你的主張。這是動用之妙存乎一心的藝術,但看你是否能巧妙地使用。 (4)用沉默來表示你的意見 有時對方侃侃而談,說理精闢,而且見解獨到,但你不以為然,可是因拙於口才,一時無法找到有利的論點反駁他。此時,你不妨保持沉默,有時沉默比反應還要有力量。等到對方得意忘形,出現漏洞時,你再抓住這漏洞,予以糾正,而他的意見無形中就打了很大的折扣。 沉默的另一種表達方式是顧左右而言他,暫時把現在討論的問題擱置,伺有利的時機再行討論。 立法機關討論行政機關送來的議案或法律,遇有正反雙方意見相持不下時,主席往往會宣布“暫時保留”,等適當的時間回頭再審議,這就是主席運用的藝術與權力,用得好,會令與自己意見相反的一方為之氣短,那麼你的目的就達到了。所以你應善用“這個問題我們等一下或過幾天再談”。 “等一下或過幾天”一方面是求緩衝,另一方面也是進行協調,以免雙方僵持不下。 口才不好的領導,只要腦筋清楚,自然而然地會運用自己的智慧,使意志貫徹。以上所舉不過是一種參考,只要能夠舉一反三,自會運用自如,無形中你就會達到“敏於言,不盲於心”,將缺點化為優點的境界。 古語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就是指預見性和洞察力。好的領導應該善於“洞察先機”,因為這不僅僅是管理之道,也是擁有口才的一種前提能力。對於口才的歷練,領導自身的洞察力是必不可少的。 法國一位偵探小說家,說話尖銳而幽默,發表見解時往往能一針見血。有一天,他和一個朋友在一條大道上散步,突然小說家吹起了俏皮的口哨,並驚嘆道:“我的天啊,那個女士一定非常的漂亮!” “女士?”朋友很不解地問道,“我們眼前只有幾個小伙子呀。哪有什麼女士?”的確,朝他們兩人迎面走來的只有幾個年輕的男士,並沒有什麼女士。 “不,朋友,我說的是我後面的那一個。”小說家很得意地回答。他的朋友一回頭,果然看見他們身後不遠處有一個衣著入時、神采奕奕的漂亮女士。這讓他的朋友很是不解:“你沒有回頭怎麼卻能看到身後的東西?” “當然能!我雖然是看不到她,但我卻看到了對面那些男人們的眼神。” 這就是一種洞察力,這個故事雖然只是一件生活中的小事,但卻告訴我們一個人要想使自己的見解獨到而深刻,就一定要有洞察力。而見解的獨到和深刻正是領導語言藝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那些善於以語言揭露事情本質,機智敏銳的語言大師們,都是善於洞察先機的人。 一個領導培養自己的洞察力,一定要做好下面三點: (1)仔細觀察與傾聽 作為一個領導,一定要注意對身邊事物的觀察,注意發現事物的特點和細節,觀察要全方位、多角度、多側面進行,不能只盯住一點,忽略其他,犯“盲人摸象”的錯誤。這樣才能在談論的時候抓住別人沒有註意的細節,使自己的言論有獨到之處。另外,領導者在和下屬交流時,必須學會傾聽,了解隱藏在語言下面的下屬的心理和願望,善於發現問題。這就是所謂的心理洞察力。 (2)時刻保持冷靜客觀的態度 作為一個領導,必須時刻保持頭腦清醒,在全面了解事物的基礎上作出冷靜客觀的分析。經過對不同事物的比較分析,分清各個事物間的差別和關係。這樣才能使話題的切入角度獨特,語言表達準確、深刻,把握事物的內涵,掌握事物的規律和趨勢。 (3)學會從經驗中總結提煉 事物都是有一定的內在規律和聯繫的,即使大相徑庭的事物間也都會存在著共同之處。注意對這些事物間共同點的比較和總結就會有新的發現,得出一些很有概括意義的結論。在言談中運用這些概括性的結論,能使你的語言一針見血,揭示事物的本質規律。 如果你能成功地將自己的洞察力用到語言上面,那麼你的話一定會很有說服力,而且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領導在工作中要善於觀察下屬,說話應考慮下屬的特點,不然很容易造成上下級關係僵持,工作難以順利進行。不要覺得自己身為領導,就要下屬們看你的臉色行事。忽視下屬的情緒和感受,勉強讓他們做並非是他們心甘情願做的工作,那樣的話,最後受挫折的將是領導自己。 領導工作的特殊性,決定了語言表達藝術的重要性。它不僅是領導者能力、人格、素質的外化表現,而且是達到工作目標的重要手段,同時還是領導者影響力大小的一個重要方面。領導者要使自己的語言表達起到吸引人、折服人、教育人、感召人、激勵人、影響人的作用,就必須善於研究語言藝術,形成自己的語言風格。這對一個領導者來說,並非是過分的要求,而是做好領導工作必備的一門基本功。 作為領導跟下屬在一起時,要適當表現自己的“身份”。在辦公室裡與下屬相處,別人應該一眼就能瞧出,誰是下屬,誰是領導。如果你不能表現出這一點,給人的印象就可能正好相反,那麼,你這個領導就是失敗的。 領導雖然不必過於矜持,但起碼要讓你的下屬意識到,你是領導。這樣,即便是活潑、輕佻的下屬也不至於在工作時拍你的肩膀,或拿你的缺點肆意開玩笑。他在你面前會小心謹慎,看你的臉色行事,當你們一起離開辦公室時,他會恭恭敬敬地把門打開,讓你先行。 領導要保持自己的威嚴,在無形中造成下屬對你的尊敬之意,會為你的工作開展創造條件,下屬會尊重你的意見,當他們執行任務有困難時會與你商量,而不會自作主張,自行其是。 領導要注意自己的講話方式。在辦公室裡跟下屬講話,一般來講要保持親切自然的態度,不能讓下屬過於緊張,以便更好地讓對方領會自己的意思。但是在公開場合講話,譬如,在面對許多員工進行演講,作報告時,就要威嚴有力,有震懾力。 但不管在哪種情況下,領導講話都要一是一,二是二,堅定果斷,切忌含糊不清。 跟下屬交談,即便下屬處於主動方,領導聽取對方談話也切忌唯唯諾諾,被對方左右。如果對方意見與自己意見相左,可以明確給予否定,如果意識到下屬意見確實對團隊有利的話,也不要急於表態。 多思考、少說話,也可以以“讓我仔細考慮一下”或“容我們研究、商量一下”來結束談話,這樣,在回去之後,下屬不會沾沾自喜,而會更加謹慎,領導也可以利用時間從容仔細考慮是取是捨,這在無形中增加了領導的權威,這比草率做出決定要好得多。 行為是無聲的語言。很多下屬與領導直接交談、交往的機會不是很多,他們了解你往往是遠遠地看到你的一舉一動,或通過其他一些材料,下屬會根據每一個較小的事情來判斷你。 當你顯示自己的身份時,你是將辦公室的門敞開還是緊閉,當你走出辦公室如何與下屬打招呼,你如何接聽電話,如何回復來信等,每一個細節都會在下屬的腦中留下記憶,每一個細節都是向下屬們傳遞了你自身的一份信息。 在註重講話藝術的同時,也應意識到行為有時比語言更重要,領導的身份權威,很多往往不是由語言,而是由行為表現出來的,聰明的領導者尤其如此。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