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社會心理 卡耐基寫給青少年的口才書

第46章 演講的目的要適合聽眾和場合

如果你將聽眾帶入你的演講內容,或是把你的觀點戲劇化地表現出來,這樣聽眾的注意力就會顯著地提升。這是因為當聽眾中的其中一個被講演者帶入“表演”中時,聽眾們就會很敏銳地去注意所發生的事。 親愛的朋友們,你們有沒有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用什麼樣的技巧才能讓聽眾緊跟你的思路並對你的演講產生興趣呢?我的答案是:如果你將聽眾帶入你的演講內容,或是把你的觀點戲劇化地表現出來,這樣聽眾的注意力就會顯著地提升。這是因為當聽眾中的其中一個被講演者帶入“表演”中時,聽眾們就會很敏銳地去注意所發生的事。就像很多講演者說的那樣,講台上的人和講台下的人之間有一面無形的“牆”,而你需要做的就是,利用聽眾的參與,推倒這面“牆”。

舉例來說,有個講演者為了說明汽車在使用剎車後,還必須前進多長的距離才能夠停住,他請前排一位聽眾站起來幫他展示汽車在不同速度之下,這個距離有什麼變化。這個聽眾拿著鋼製捲尺的一端,沿著走道把它拉出45尺……在這位聽眾演示的過程中,我注意到其他所有的聽眾是那樣的全神貫注。那條捲尺除了能生動地展現講演者的論點外,還成了聽者與講者之間一座溝通的橋樑。 我還要推薦給你們一些我自己常用的方法,比如提問。我喜歡請聽眾站起來跟著我重複一句話,或舉手回答問題。帕西·H·懷寧有本書叫《如何在講演和寫作中加入幽默》,書中提供了一些怎樣讓聽眾參與演講的建議。他建議讓聽眾表決一些事情,邀請他們幫助解決問題。 “確保自己的思想是正確的”,懷寧先生說,“正確的思想會讓講演不像背誦,它可以獲得聽眾的反應,把聽眾變成企業的伙伴。”我喜歡他把聽眾描述為“學習的伙伴”。這是我想要告訴你們的關鍵,如果你能讓自己的同伴或者聽眾參與其中,你便把合作的權利送給了他們。

我這裡還有一個簡單的“魔術公式”,保證你能在兩三分鐘之內打動你的聽眾,讓他們接受你的建議,並採取行動。 先來看看這樣的一些例子。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位著名的英國主教在額普頓營對正要前往戰場作戰的士兵講話,有一些士兵明白作戰的意義,但多數人並不了解。這一點我很清楚,因為我和他們聊過。可是這位主教大人大談什麼“國際親善”以及“塞爾維亞在太陽下應有權佔一席之地”。而大多數的士兵甚至對“塞爾維亞”是什麼都不清楚。幸好有憲兵在出口把守,不然,在他演講的過程中,一定會有很多人中途逃跑。 我無意取笑這位主教,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學者。在宗教人士面前,他很可能用自己的演講功力先聲奪人。但是他忘記了,他此時面對的聽眾是軍人,他不了解自己的聽眾,也不知道自己講演的目的,當然也就不知道該怎麼做。所以他的這次演講全軍覆沒,也就不難理解了。

那麼,講演的目的指的是什麼呢?任何講演,不論自己是不是了解,一般都是指下面所列的四個目的之一: 他在蓋茨堡發表第一次和第二次總統就職講演,主要目的是增強聽眾的印象,使他們信服。他對陪審團講話時,想贏得有利的決定;進行政治講演,想贏得選票。這樣的目的,就是取得行動響應。 而在林肯當選總統的前兩年,曾經準備過一個有關發明的講演。而這次演講的目的很簡單,他就是想給大家帶來一些歡樂,可惜他在這個方面沒有成功。 不過林肯絕大多數的演講都獲得了成功,其中一些已經成為人類語言中的經典之作。也許你們要問,為什麼他不能帶給聽眾歡樂呢?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在其他方面的講演中知道自己的目的,並且知道怎麼樣去達到這個目的。而另外的一些講演者不能把自己的目標與聽眾的目標相結合,所以導致手忙腳亂,說話不流暢,演講也就不可避免地失敗了。例如:一個美國國會議員在舊紐約馬戲場做說明性的講演,講美國如何備戰,等等。剛開始的時候,聽眾耐心而禮貌地聽了十分鐘,十五分鐘,漸漸地便開始不耐煩了,希望他的講話快點結束。可是他不去理會這些,依舊喋喋不休地扯個沒完。聽眾想要的是娛樂,而不是在這裡接受訓導。於是,有的人開始對他進行嘲諷,甚至起哄,接著,上千人吹起口哨,吼叫起來。這位議員真是很愚蠢,居然在這個時候還感覺不出觀眾的心情,仍然悶頭繼續講。觀眾的不耐煩,激化成怒氣,他們決定叫他安靜下來。於是,觀眾的吼叫和憤怒淹沒了他的聲音——他被觀眾的吼叫、發噓聲轟下了舞台,簡直羞辱難當。

朋友們,讓我們以之為鑑吧,讓自己講演的目的適合於聽眾和場合。前面所說的議員如果事先斟酌一下自己要演講的目標是否適合聽眾的需求,他就不會慘敗了。所以,一定要事先把聽眾和場合分析透徹,才可以從四種目的中選出一種作為你的目的。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