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社會心理 卡耐基寫給青少年的口才書

第42章 訴說生命對自己的啟示

訴說生命的啟示,這是所有人都願意傾聽的。但是經驗告訴我,這個觀點不是很容易被人接受,因為大家都覺得自己的經歷帶有隱秘性,而且太瑣碎、太局限。他們寧願扯一些一般性的概念或者哲理,或者天馬行空地講一些長篇大論。 幾年前,我在芝加哥的康拉德希爾頓飯店傾聽學員們的匯報演講。一位學員在演講中說:“自由、平等、博愛,這些是人類字典中最偉大的思想。沒有自由,生命便無存活的價值。設想一下,如果我們的行動處處受到限制,會是怎樣的一種生存狀況?”當他講完這段話的時候,我向他發問,是什麼樣的經歷讓他產生了這樣的感受。於是,這位學員給大家講了一個震撼人心的故事。 原來,他曾是法國的一名地下鬥士,在納粹的殘酷統治下,他和家人遭受了種種難以想像的屈辱。在演講中,他以生動形象的語言,講述了自己和家人是如何逃過秘密警察追捕來到美國的。最後他說:“今天,我走下密西根大街來到這家飯店,能隨意自由地來去。我經過一位警察的身邊,他也並不注意我。我走進飯店,也需要出示身份證。等會議結束了,可按自己的意願,去芝加哥任何地方。因此請相信,自由是值得奮鬥的。”話音剛落,全場便報以熱烈而持久的掌聲。

從這位學員的經歷中我們不難看出,把自己的熱忱與經驗融入談話中,是打動人心的好辦法,也是必要的條件。如果你對自己所要講的話題都不感興趣,又怎麼可能打動別人呢? 我平時很少看電視,但最近有個朋友推薦我看一檔針對家庭主婦開辦的電視節目。朋友告訴我,這檔節目有一個觀眾參與的環節,收視率很高,一定能引起我的興趣。的確是這樣的,我看了幾次,很欣賞主持人與觀眾之間互動式的談話,而觀眾的說話方式也引起了我的注意:這些人顯然都不是職業演講家,也沒有經過什麼溝通藝術的訓練,甚至言談話語中經常念白字。可是這絲毫不影響他們所演講的內容,他們講話的時候,一點沒有緊張和恐懼,完全出於本色,很能吸引觀眾的注意力。 怎麼會這樣呢?讓我來告訴你答案吧!這些看上去再平常不過的人,之所以能抓住全國收視觀眾的注意,就因為他們談的是自己——不管是自己最難為情的時刻,還是自己最美好的回憶,或是如何與自己心愛的人邂逅……他們沒有刻意地為自己演講的內容擬定提綱,也不關心什麼用詞造句的技巧,然而他們卻獲得了觀眾的欣賞,他們完全傾注於自己所要講的事情,訴說生命對自己的啟示。

訴說生命的啟示,這是所有人都願意傾聽的。但是經驗告訴我,這個觀點不是很容易被人接受,因為大家都覺得自己的經歷帶有隱秘性,而且太瑣碎、太局限。他們寧願扯一些一般性的概念或者哲理,或者天馬行空地講一些長篇大論。比如說,我們渴望聽新聞,他們卻給我們講社論。當然,我們不反對聽社論,但是得由權威的媒體開演說。因此,對於普通人來說,還是談談生命對你的啟示吧,這樣才能讓更多的人成為你忠實的聽眾。 愛默生非常喜歡傾聽人們的談話——不論對方身份多麼卑微,他都會耐心地聆聽。因為他覺得自己可以從他們每一個人身上學到不同的東西。我一生中聽過的演講或談話,恐怕比任何人都多。老實說,一個講演者敘述生命給他的啟迪時,不管經驗是多麼的瑣碎、多麼的微不足道,我都不會感到枯燥乏味。

幾年前,我們培訓部的一位教師為紐約市立銀行資深的官員開設了當眾講話的課程。在銀行這種單位工作的人,事情多得分身無術,很少有時間為了一次演講做好充足的準備。實際上,他們有著自己的思想、個人的信念,也懂得從自身的角度去看待問題,他們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這一切都為他們積累了充足的談話材料,只是他們自己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記得有一個週五,一位來自上區銀行的傑克遜先生來到訓練班,準備參加這次由45個人組成的訓練班。來之前,他在報攤上買了一份《弗貝雜誌》。在前往上課所在地——聯邦儲備銀行的地鐵上,他找了一篇題為“十年成功秘訣”的文章來閱讀。他之所以閱讀這篇文章,倒不是因為對它特別感興趣,而是想從中尋找到一些談話的材料,以便上課的時候有素材供他使用。訓練課開始一小時後,他站起身來,準備把這篇準備好的文章講得妙趣橫生,讓大家對他刮目相看。結果呢?我想所有人都能夠猜得到。他並沒有把閱讀到的東西“消化”成自己的東西,更沒有從中吸收到自己“想要說”的東西。他想從文章裡發掘一些有深度的內容,可是除了引用以外,他並沒有闡述出什麼內涵,他的整個儀態和音調明顯地透露出這一點。以他這樣的方式演講,怎麼可能期望聽眾比他自己更感動呢?他不斷地提及那篇文章,說作者怎麼樣講,可是卻沒有提到自己是怎麼樣想的。他的整個演講,似乎是在為《弗貝雜誌》做宣傳,遺憾的是自己的東西少得太可憐了。

他講演完畢,老師說:“傑克遜先生,我們對你講的那位作者並不感興趣——不知他是何方神聖,他也不在這兒,我們也見不著他。我們倒是對你和你的觀點有興趣。告訴我們你是怎麼想的吧,不要談別人怎麼講。把更多的'傑克遜先生'放在演講裡,下星期再用同樣的題目進行講演好嗎?把那篇文章再讀一遍,問問自己是否同意作者的論點。如果是,以你自己的觀察經驗來論證。你如果不同意,告訴我們為什麼。就讓這篇文章成為一個引子,引出你自己的講演。” 在老師的引導下,傑克遜先生重新閱讀了一遍那篇文章,他忽然發現,其實自己對其中的一些觀點並不贊同。於是,他從自己的經歷中搜索出一些相關的事例,並以自己身為銀行主管的經驗,來詳盡闡述、論證自己的觀點,對文章的論點進行反駁。他的第二次講演,充滿了由自身背景所得的理念,不再是翻抄雜誌文章的內容,他給我們的是自己礦場裡的“礦石”,自己鑄幣廠裡鑄制的“錢幣”。果不其然,他的這次演講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