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1644·中國式王朝興替

第6章 楔子

1644·中國式王朝興替 吴蔚 816 2018-03-16
公元1644年,是甲申年,按照中國傳統的紀年方式,我們可以說是明崇禎十七年,也可以說是順治元年,甚至可以說是李自成大順國永昌元年,總而言之,那是非常混亂的一年。在改朝換代的夾縫中,某些人也許會說一些“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豪言壯語,似乎歷史的走向就在他們的手中決定,然而,在逐鹿中原的爭鬥中,那隻“鹿”就是老百姓,受苦的仍然是老百姓,正所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明朝滅亡後,明宗室先後在南方建立了的一些地區性政權,包括弘光政權、隆武政權、魯王監國、紹武政權及永曆政權,前後五個政權加起來前後共歷十八年(1644年~1662年)。這段時間通稱為南明。 其中弘光、隆武政權和魯王監國三個政權都只存活了一年,紹武政權僅存四十一天。而永曆政權之所以存在了十六年,是因為西南之地向來和大局關係較淺,龍拏虎攫,總在黃河、長江兩流域。後來滿清平定西南,全靠降將之力,所以事定之後,滿清並不能直接統治,於是封尚可喜於廣東,耿仲明之子繼茂於福建,吳三桂於雲南,是為三藩。

南宋偏安一隅,卻支撐了152年。而當時南明弘光政權初建時的狀況,遠勝於公元1127年北宋滅亡時南宋的形勢。 1644年,弘光朝廷就人力、物力而言,對滿清和大順政權佔有非常明顯的優勢。它控制著半壁江山,淮河以南不但是當時中國人口最密集、經濟最發達的地方,而且受戰亂破壞最小;南京及周圍地區還是明朝文化最發達的地區,才人輩出,江南一帶當時匯聚著大量東林和復社名士,其中不乏治國安邦的人才。天時,地利,人和,哪樣都不缺少。 然而,往事南朝一夢多,興亡轉瞬鬧秋蟲。歷史卻在瞬間改寫。 重新翻開南明史,發現確實是華夏民族一段不堪回首的歷史,腐敗,背叛,內訌……這個民族最悲哀的種種,似乎都在那個年度最大限度地呈現出來,令千古以下的人們“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這是孔尚任在他的名著中所描繪南明政權花天酒地的腐朽情形。 南明史,是中華民族最應該銘記的歷史,因為“時窮節乃見”,節見後更有不同的表現。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