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鐵血戰國

第21章 第二章作秀堪稱第一人

鐵血戰國 峻峰 10970 2018-03-16
我們知道,一切的恩怨是非都是從那塊著名的玉開始的。 最先見到這塊玉的是趙惠文王寵信的內侍宦者令繆賢,活該他走運,當然也活該他倒霉,那天那個賣這塊著名玉的人就找到了他。繆賢當時也就覺得這塊玉色澤光潤晶瑩無瑕,就掏了五百金給買下了。這個繆賢也不知怎麼發了一股邪勁,又把玉拿去讓玉石專家鑑定,專家只掃了一眼,便大驚失色,呀呀呀,了得!這就是那塊獨一無二名貫天下的和氏璧啊。這最早是楚國人卞和發現幹荊山,後為楚相昭陽所珍藏。你還記得麼,那年不知什麼原因,昭陽家的這塊和氏璧突然失踪不翼而飛了,當時都懷疑是被張儀偷去了,張儀為此還挨了一頓暴打,差點死掉。後來昭陽又懸賞千金,求買此璧不得,這些年人們好像把這個事情都給忘了的。不想今日竟复而重現,落入君手,那麼我就要鄭重地告訴你,這可是件無價之寶。你要好好珍藏才是,不要輕易就拿出來給人家看的。

繆賢聽了此話,就趕快找了他自認為安全的地方將這無價的寶物藏了起來。但他還是藏起來得太晚了,這時已經有人得知了情況並報告給了趙王。趙王想這個混帳繆賢,得了寶物,竟敢連我都不給知道。不就一破玉麼,哪天你小子發了橫財,你還不把王放在眼裡了哩。一氣之下便命人把繆賢叫了來,說把你的寶貝拿來讓我也開開眼界啊。繆賢便傻瓜樣的問為什麼拿來給你看,趙王說凡世間美物,誰不喜歡。繆賢就吭吭哧哧不說話了。 這趙王說他喜歡,你繆賢還不明白,把那玉送他不就算了。說到底,你不就是花了五百金麼,有什麼大不了的,興許王一高興,還提拔重用你弄個好位置坐坐,有多少好處你撈不回來。古今有多少人千方百計想給領導送吃送喝送錢送美人送美玉送和氏璧還找不著門呢。誰知這繆賢那會兒就鬼迷心竅了,就是硬撐著不送。趙王心想不送?那好啊,到時候我讓你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沒過幾天,趙王外出打獵,帶了一幫人,就直接闖進了繆賢的家,翻箱倒櫃,一下就來了個搶你沒商量。繆賢幾乎沒有反應過來,那塊和氏璧就作為獵物已被趙王獵走了。這件事在歷史上還有年代記載,是公元前二八三年。可見這塊玉在當時的價值和影響果然是名不虛傳。 好東西被人搶了,搶玉的人是他的主子,他的君王,繆賢束手無策欲哭無淚。後來繆賢突然就又不哭了,他突然明白這一塊玉被趙王搶走還不當緊,恐怕趙王還要找藉口治罪殺他,這比失去一塊玉嚴重。慌忙收拾了東西,就要逃跑。這時,他家的捨人藺相如把他拉住了,問他去哪,繆賢說投奔燕國,說曾與燕王會於境上,私下說欣賞他,並有約定。相如說,你也太幼稚了,趙強而燕弱,你得寵於趙王,燕王當然要說他欣賞你了。那不是他對你本人有什麼特別的厚愛或獨到的欣賞,他是在巴結趙王。而今你把趙王得罪了,亡命燕國,你想想燕王會怎麼做,他會把你作為最有價值的禮品綁了送還給趙王。繆賢一听就急了,相如說不必著急,不就是一塊玉沒及時送他麼,你又沒犯死罪;況且那塊玉現在已經歸他所有了。他的目的是要那塊玉,而不是要你的命。明天你脫光身子,背上刀斧,前去請罪,我敢肯定,大王一定放你。

後來,事情果然像藺相如說的一樣,趙王當時只是一時生氣,原本就沒打算去殺繆賢。過後,繆賢認真琢磨了一會兒這個藺相如,非常人也,就拜了他為上客。 一個偶然的機會,那位玉石專家到了秦國,秦昭王讓他給他製造一批玉器;又一個偶然的機會,玉石專家向秦王說起了那塊和氏璧。說的時候,自然像當初對繆賢那樣再次對那塊和氏璧作了一番天地造化與人生感動的讚嘆和描繪。秦王怦然心動了,接著寢食不安了,進而神魂顛倒了。丞相魏冉見大王這麼迫切想見到那塊和氏璧,就建議他用巴蜀酉陽那十五座城拿去和趙王換去。解釋說,當然,我說換,不過是以交換為名,行得璧之實。只要能哄得趙王把璧拿來,還能讓他拿回去麼。所謂十五座城不過是開給他的一張口頭許諾罷了。

這突如其來的情況令趙王心中不快,我仗勢欺人幾乎是厚了臉皮連搶帶奪才把屬於人家的東西賴到手,還沒暖熱呢,這秦王可就打我的主意了。還十五座城換一玉,你看你秦王多大方多慷慨,這天下人誰還不知道你有幾根花花腸子。我高高興興把玉給你拿去了,十五座城你隨便找個理由不給我,我跟誰講理去。我不就是國家弱了麼,你就這麼明目張膽,光天化日,恃強凌弱。就像我對繆賢,不給就搶,連個本錢都不給。趙王那個急啊,看廉頗,廉頗低頭不說話;求李克,李克佯裝不見;繆賢站了出來,說,我給你推荐一個人。 繆賢推薦的人就是藺相如,趙王立即差人把藺相如叫了來。 相如說,秦王用十五座城換你一塊玉,開出的價格也算是夠高的了;這麼高的價格你不答應,那你就顯得毫無道理了。至於把玉給了他他不給城,那他就顯得毫無道理了。這事兒如果沒人去給你辦,信得過我,我就去試試幫你辦。趙王說,你去辦,怎麼辦?相如說,你把玉交給我,秦給城,我就把玉給他;不給城,我會完璧歸趙。趙王覺得事情到了這個份上,那也只能這麼去試試了。然後強調,咱先說好,不管怎麼著,你都不能給我弄得個雞飛蛋打丟人打傢伙。我的那塊玉可真是個好東西啊,拿走了,就是割我的肉哩。繆賢在一旁幹咽了一口唾沫,恨恨地從心裡說,你的玉,呸,好意思說!

——藺相如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開始亮相於戰國喧鬧的舞台上,有些唐突和偶然。不過這之後,大家才驚奇地發覺這個普通的人原是世間一塊好玉。沒有這唐突、這偶然,歷史就差點埋沒了他! 藺相如攜了那塊惹是生非的和氏璧至秦,秦昭王手舞足蹈興奮不已,把手頭上的急辦緩辦的國家大事小事一推六二五,就到章台召趙國使者藺相如帶璧進見。藺相如不敢怠慢,把和氏璧從一精緻的匣子中小心取出,用細軟高檔絲織品包裹。捧在手裡的時候,藺相如笑了,心想,什麼無價之寶,就是一不祥之物。看來,美人是禍端,美物也是禍端。還是咱普通老百姓好,粗茶淡飯簡飾布衣,誰也不跟你爭搶。他真想把手中的這個像魔鬼一樣的玩意兒扔在地上摔碎了。這麼胡思亂想著,藺相如真就做了個摔的動作,一想,還是算了。我把玉摔碎了,秦王、趙王還不把我摔碎了。就這麼個心理過程,藺相如就獲得了靈感:秦王不給城,我就摔了玉。藺相如幸福地出了一口長氣,臉上有了並不幸福的笑容。

見了秦王,呈上玉璧,秦王手有點控制不住地顫抖,在自己華貴的袍子上象徵性地抹了一下,輕輕打開絲綢的包裹,眼中就亮了一片光芒。再俯身近看,已是讚不絕口,好玉,好玉啊!你們看,整塊玉純白無暇,晶瑩剔透,光滑溫潤,精工雕鏤,匠心獨運,自然天成。好玉,好玉啊!秦王讚歎之後,就讓人小心捧去讓群臣傳遞觀賞;群臣觀賞之後,又令人小心捧去讓后宮佳麗傳遞觀賞。都觀賞完了,都讚嘆完了,和氏璧又光芒萬丈地放置在了秦王的面前。秦王就是不提那十五座城的事情,藺相如可有點急了,他知道對付秦昭王這樣出爾反爾詭計多端的無賴,你不能給他時間的緩和與思考的餘地,藺相如覺得自己要迅速出擊當機立斷了。再過一會,不定那玉還會讓秦王弄到哪兒去傳看呢。

藺相如帶著他的那種並不幸福的笑容,走到秦王面前,說大王,你們在觀賞的時候,大概都給忽略了,其實這塊和氏璧的一側有一極其不易發現的瑕疵。 秦王說,什麼?瑕疵? 相如說,對,瑕疵。我不說,你們誰也看不出來。 秦王說,你過來告訴我。 只這麼說著,藺相如就已經到了秦王跟前,用了一個十分迅疾的動作,措手不及就把那塊和氏璧搶在手中,連連後退數步,站在了大殿的柱子旁。這時藺相如就開始作秀,先圓睜雙目,再怒不可遏,反正就是表演出他浩然正氣大義凜然的樣子,讓秦王都覺得好笑,說你這玩得是哪一出啊。 藺相如繼續作秀,說誰和你玩。我告訴你吧,這和氏之璧,玉中極品,天下無雙,完美無缺,何來瑕疵。大王愛不釋手,我趙王也難捨難分,難捨難分也要送你秦王啊。大王是誰,當今諸侯中的老大,爺!所以我來時,趙王就擔心,把璧給你了,你不給城怎麼辦,我對趙王說,相信秦王不會。布衣相交,尚不相欺,更何況當今諸侯中的老大秦王呢。趙王聽我這麼說過便閉門齋戒五日,然後才讓我攜璧奉秦。而你今天把和氏璧根本就不當回事,我奉上璧的時候,你就坐那動也不動,還把璧在你的群臣中傳遞觀賞。這也就罷了,你一高興,就讓人把璧拿到了后宮裡去,讓你的那些女人們玩賞。如此純白無暇晶瑩剔透的聖潔之物,真是給你褻瀆玷污了。我便由此推測,大王你就根本不在意這塊玉的,你也根本就不會去用十五座城來換。所以,我只好上前把玉再搶了來。我先講好,也不是作秀表演給你看,你要硬來奪,我今天就和這玉一起撞碎在這柱子上!

藺相如說完,把和氏璧高高舉起,做出要撞的動作。那完全是一個作秀的動作,還真把秦王嚇住了,深怕這個藺相如真一激動把那和氏璧撞碎了,慌忙擺手,說手下留情,萬萬不可,快去,把地圖拿來! 相如說,不必了,我相信大王就是了。我不是一定要你那十五座城,我要的是大王愛玉的虔誠之心;只要有了愛玉的虔誠之心,那十五座城大王便不會吝惜地如數交付與趙王的。 秦王說,你要我怎麼做? 相如說,如我趙王一樣,也齋戒五日;之後,舉行一個莊嚴的儀式,正式獻玉換城。 之後,也不知道秦王是否真去齋戒,五天說過就過去了。五天之後,秦王再見藺相如,說按你的要求,我也齋戒五日,今天又舉行這麼浩大的受璧儀式,把給趙國十五城的地圖我也帶來了,請把和氏璧奉上來吧。

相如說,沒帶。 秦王說,何故? 相如說,大王應該明白。 秦王說,我應該明白什麼? 相如說,自秦穆公以來,秦二十余君,幾乎沒一君是講信用的,我們真是被你們哄騙怕了。遠有杞子欺鄭、孟明欺晉,近有商鞅欺魏,尤其惡劣的影響最大的是張儀欺楚,把楚懷王騙到秦國來,最後死在秦國。往事歷歷,觸目驚心,斑斑血淚,無數教訓,所以我據此思考再三,最後還是覺得與你做事不穩妥不安全不保險,於是讓和我一起來的隨從化裝出境,把玉送回趙國去了。如果不出意外,和氏璧這會兒應該已經在趙王的手了。不過也無妨的,我考慮過了,秦國強大,趙國弱小,只有秦有負于趙國的,哪有趙有負于秦國的。你真要想得到那塊和氏璧,只須秦把十五座城給趙,簽好契約,辦了有關交接手續,趙就會無條件地如期把和氏璧完整無缺地給你送來。

秦王說,我殺了你。 相如說,你想殺我,也敢殺我,但你不能殺我。因為我就知道你會殺我,所以我讓人帶話給趙王說,我已經不打算活著回去了,我就是要讓讓天下諸侯都看看,一代明君百世豪傑千秋光輝的秦昭王,為了一塊玉而殺趙使,你想想會是什麼效果。 秦王說,你真無賴。 相如說,現學現賣。 待藺相如完璧歸趙後,趙惠文王對他便刮目相看了,遂拜他為上大夫。有意思的是這之後,秦也終沒給趙那十五座城,趙當然也沒把和氏璧給秦。秦昭王大約也覺得用十五座城換一塊玉實在是劃不來,說出去,人家會說他是天下第一號白痴,名聲不好聽;況且他擁有的金銀財寶倉庫都裝不下了,不在乎少了那一塊玉。玉是不打算要了,但窩在心裡的氣還是要找個機會撒撒。經過一番小小的思考,使人去趙國約趙惠文王到河西外澠池相會,趙王有點哭笑不得,說看來這個秦王為了那塊玉至今耿耿於懷,他想讓我成為第二個楚懷王呢。但若不去,卻又顯得我趙國軟弱可欺,膽小怕事,有損國威。 經與手下商量後決定,由相如陪趙王去秦,廉頗和太子留守。另選精銳兵卒五千隨從,再派大軍於澠池三十里處駐紮,情勢有變,立即接應。但五千隨從,何人為將,趙勝提出用田部吏趙奢,說趙奢為田部吏,曾主持國家稅收,一些大臣屢屢抗稅,拖延不交,其中就有我家。趙奢以法治之,殺了我家的主管九人。當時我不了解情況,就找趙奢責問,趙奢義正詞嚴,鏗鏘作答,趙奢說,一個國家的根本之所在,法!你們都是國家重臣,是法的製訂者、監督者,也是模範帶頭執行者;你們要是不能模範帶頭執行,國家的法制就要受到削弱;法制受到削弱,就相當於國家受到削弱;國家受到削弱,趙國就要滅亡;國家滅亡了,你們還能像現在這樣天天吃香的喝辣的還能保住自己的小家麼。這是惡性循環,反過來說,你們能夠模範帶頭執法,法制就會加強;法制加強了,國家就會強大;國家強大了,你們的小家才能夠從根本上長治久安,永享富貴,這是良性循環。趙勝說,一個小小的田部吏,能對國家有如此高拔深刻的見解和認識,還不能統兵為將。 趙王如期赴秦王澠池之邀,便命趙奢為中軍大夫,領五千精銳兵卒隨趙王同行;平原君趙勝率大軍跟後,於澠池三十里外駐紮;廉頗與太子送趙王到邊境上,說我今天應該對王說點吉利的祝福話才是,但我還是覺得大王此去,兇多吉少;你與秦王相會,我算了一下,最多也就三十天吧,如果三十天后,大王還沒回來,我就立即立太子為王,讓秦王死了他滅趙的那條心。趙王說,一言為定。然後說,哎,怎麼回事,還沒怎麼著呢,就像我要去千刀萬剮了一樣。大家高興點,讓部隊都給我振作起來,把口令喊起來,把軍歌唱起來,唱給秦王聽聽! 到了澠池,秦王作為東道主,隆重而熱情地接待了趙王,並設國宴為趙王一行接風洗塵。推杯換盞,談笑風生,氣氛熱烈,好不排場和闊氣。秦王和趙王就商量兩個人一起一邊飲酒享樂,一邊談談禮樂—— 秦王說,音樂的起源是人心受到感動而發生的,人心的感動是受外界刺激的結果,並形成聲音;聲音相互應和,產生變化,便形成美妙好聽的音樂。所以你看人心感到悲哀,聲音的表現便急促而肅殺;人心感到歡樂,聲音的表現便悠揚而緩慢;人心感到愉悅,聲音的表現便輕盈而流暢;人心感到惱怒,聲音的表現便粗獷而暴厲;人心感到恭敬,聲音的表現便率直而端方;人心感到愛慕,聲音的表現便溫婉而柔和。這六種表現都不是人的本性,而是受外物刺激後萌生出來的,這就是先王們為什麼總是努力謹慎地處理那些能感動人心的事物,並用禮儀來引導人們的志趣,用音樂來調和人們的聲音,用政令來約束人們的行為,用刑罰來防止人們的奸詐,其目標都是一致的。 趙王說,不錯。音樂是由人心產生的,感情萌發於內,聲是表現形式,聲音和諧成美的韻律,就叫音樂。因此你聽太平盛世的音樂安適而歡樂,社會政治一定澄明祥和;動亂年代的音樂怨恨而憤怒,社會政治一定動盪混濁;國家將亡的音樂悲哀而憂愁,它的民眾一定危難痛苦。 秦王說,正是。聲音的不同表現,與政治無不息息相通,宮聲深沉穩重如同君主;商聲剛直堅定如同臣子;角聲高低適中如同百姓;徵聲悠揚婉轉如同繁雜的事物;羽聲輕盈縹緲如同細小的部件。五聲不亂,就不會阻滯堵塞和婉流暢的旋律和音調的發出了。 趙王說,的確。如果宮聲混亂,音調則流於散放,這是國君驕恣專橫的表現;如果商聲混亂,則音調流於頹廢邪僻,這是臣子敗政誤民的表現;如果角聲混亂,則音調流於憂鬱哀傷,這是百姓怨恨愁緒的表現;如果徵聲混亂,則音調流於悲苦淒涼,這是人民勞役辛苦的表現;如果羽聲混亂,則音調流於飄蕩震顫,這是民眾賦稅過重、貧病疾苦的表現。如此五音雜亂,漫無條理,一個國家的滅亡就在所難免了。 秦王說,極是。音,是從人們心中萌發的;樂,是與倫理相貫通;只知道發聲而不知道音的,就和動物差不多;只知道音的而不知道樂的,就是普通百姓;只有有一定道德修養的人才能深深體味樂,所以審察發聲用來了解音調,審察音調用來了解音樂,審察音樂用來了解政治,這樣治國之道就完整齊備了。 趙王說,有理。那麼不明曉發聲原理的不能跟他談論音調,不知曉音調的不能跟他探討音樂,懂得音樂就接近懂得禮儀了。禮樂都具備,就叫有德性;德即得,也就是得到並掌握了禮樂的精神。因此,盛大隆重的音樂,並不是極盡鐘鼓之聲;宗廟祭祀禮儀,並不是極盡美食之味。由此我們也知道了,先王制定禮樂,不是用來滿足口腹耳目的需要,而是要用來教化人民明辨是非分別善惡,歸於做人的正道。 秦王說,高見。我的理解是調和人的內心情緒並教化人的外表行為,是禮樂共同的職責。音樂是從人的內心產生的,故蘊涵寂靜悠閒;禮儀是從規範人的外在行為而興起的,故形式莊嚴肅穆。盛大的音樂一定要平易,盛大的禮儀一定要簡約。禮義確立,那麼等級貴賤就明確了;音樂和諧,那麼上下關係就協調了;音樂的作用發揮出來能使人沒有怨恨,禮儀的作用發揮出來能使人沒有爭鬥。 趙王說,正確。音樂是表現天地舒暢情態的;禮儀,是表現天地萬物秩序的。盛大的音樂與天地萬物相協同,盛大的禮儀與天地高下相符合;前者之協同再加上平易,萬物才不失去生長繁衍的時序;後者之符合再加上節制,禮儀才有了祭祀天地的那種儀式。這樣,制定禮儀就要合乎當時的局勢,樂曲的名稱也要合乎功業的實際。因此,只有了解禮樂的內在本質的人才能製定禮樂,只有了解禮樂外在表現形式的人才能講述禮樂的涵義。因此制定禮樂的人稱作聖人,講述禮樂的人稱作賢明;聖賢之人,就是既能製定禮樂又能講述禮樂的人。 秦王說,精彩。帝王功成名就而製作音樂,國家安定和諧而製作禮儀。豐功偉業的音樂也就齊備了,政績彰顯的禮儀也就全面了。五帝所處的時代不同,樂曲也不互相沿用;三王生活的社會各異,禮儀也不互相沿襲;音樂發展到誇張的程度就將有憂患了,禮儀粗略到簡陋的程度就會出現偏差;音樂敦厚而無憂患,禮儀完備而無偏差,大概也只有偉大的聖人才能夠做到吧。於是天地之間,萬物殊異不同,那麼禮制就可以施行了;天地之間,氣息循環流動,那麼音樂就可以興起了。春天耕作,夏天生長,這是大自然仁愛的表現;秋天收穫,冬天儲藏,這是大自然信義的表現。仁愛接近音樂,嚴正接近禮儀;音樂要敦厚和暢,遵循聖人的精神而順從上天;禮儀區分級別差異,遵循先賢的氣質而順從大地。因此聖人製作音樂響應天時,製作禮儀配合地利。二者明晰完備,天地萬物就各守其職順暢有序了。 趙王說,深刻。另外,音樂是用來體現美德的;禮儀是用來杜絕淫亂的。音樂,是給予;禮儀,是回報;音樂是抒發內心的歡,而禮儀是追念產生歡樂的原因;音樂彰顯美德,禮儀感恩圖報;音樂是用來表達平和的感情不可以改變,禮儀是用來顯示事物的準則不可以更易;音樂統一感情,禮儀區分事理,禮樂無處不貫通於人情之中;探尋自然本性,發現無窮變化,這是音樂的性情;發揚誠信品德,消除陋俗惡習,這是禮儀的常規。 音樂也不是我們常說的黃鐘大呂絲弦彈唱舞弄盾鉞,那是音樂的細枝末節,所以用兒童去表演;設置祭器佈置宴席排列食具那是禮儀的細枝末節,所以有專業部門主管;而最後的結果是有道德的人坐在尊貴的位置上面,有技藝的人坐在卑微的位置上面;行為有成就的人走在前面,具體辦事的人走在後面,所以我們不能狹隘地理解音樂和禮儀的。 秦王說,絕妙。那麼德性,是人性內涵的根本;音樂,是德行外觀的光華;絲竹,是演奏音樂的樂器;詩章,是表達內心的辭章;歌唱,是詠嘆心靈的情感;舞蹈,是情之所至的表演。詩、歌、舞三者,都是按照人的心性表現出來,音樂的氣息繼而形成;感情深厚就有華採,氣息盛大就能感天地泣鬼神,而唯有音樂是不能虛偽做作的。 音樂的最高境界是和悅,禮儀的最高境界是通暢;音樂是天地間純美感情的總和,是中正通暢思想的綱要,也是人情無法避免的東西。 兩人最後對禮樂進行歸納和總結—— 趙王說,正確的教化都是從音樂開始,音樂正常,人的行為也就正常。 秦王說,音樂能激盪血脈暢通精神調和關係端正心志。 趙王說,所以宮聲感化脾臟來調節端正誠信,商聲感化肺臟來調節端正道義,角聲感化肝臟來調節端正仁德,徵聲感化心臟來調節端正禮儀,羽聲感化腎臟來調節端正智慧。 秦王說,音樂的功能,對內可以端正心意,對外可以區分地位尊卑;上可以侍奉宗廟,下可以感召百姓。 趙王說,所以聽到宮聲,溫潤舒暢,心胸開闊;聽到商聲,端方正直,喜好義理;聽到角聲,悲憫惻隱,待人慈愛;聽到徵聲,和平友愛,樂善好施;聽到羽聲,莊重整齊,崇尚禮節。禮,約束人的外在行為;樂,調和人的內心情感。 …… 諸位看官看到這裡,一定笑了,因為稍有一點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上面這一大段關於禮樂的精彩華美的談話和闡述都出自司馬遷《史記·樂書》,全部是司馬遷對先秦禮樂深刻獨到的概括和論述;而我是為了讓大家能對先秦禮樂的形制與內涵有所了解,便設計成秦王和趙王兩人的談話,權且借了一次他們的口給說出來,以使我們再次驚嘆秦漢時期人們對禮制和音樂的認識和欣賞,竟已經上升到了一個很高的文化審美層次和思想精神境界。 一番關於音樂的美好談話之後,秦王就產生了一個不美好的想法,說除了音樂,我聽說趙王對樂器也很有研究。 趙王說,業餘愛好,略知一二。 秦王說,今兒大家高興,我有寶瑟在此,能請你彈上一曲,以飽耳福。 趙王說,彈得不好,不要見笑,那我就獻醜了。 這時已有人把寶瑟置於趙王面前,趙王知道秦王在藉此戲謔他,但又礙於面子,不想把事情弄僵,以生事端,便簡單調試一下,然後彈奏《湘靈》一曲。秦王熱烈鼓掌,贊不絕口,說我早就听說趙之始祖烈侯就精通音樂,趙王不失家傳啊。說完便喚左右御史,讓把趙王彈瑟一事具實記錄:某年某月某日,秦王與趙王會於澠池,令趙王鼓瑟一曲。云云。 這時,藺相如就站出來了,說趙王也聽說秦王對打擊樂也很有研究。 秦王說,業餘愛好,略知一二。 相如說,今兒大家高興,我有瓦罐(缶)在此,能請你擊打一曲,以飽耳福。 秦王吃了一驚,相如取過一個盛酒的瓦器,舉過頭頂,跪在秦王面前,秦王有點惱怒。相如說,大王你今天如果敢於不擊,我五步之內,以瓦罐刎頸血濺大王!我告訴你,我這可不是作秀。秦王大駭,但他對這個藺相如已經領教過了;他能說到,就能做到,無奈之下勉強在瓦罐上擊打了一聲。相如站起,也喚趙國御史,讓把秦王擊缶一事具實記錄:某年某月某日,趙王與秦王會於澠池,令秦王擊缶一聲。云云。 頓時,秩序大亂,雙方諸臣唇槍舌劍,互不相讓,那場面就讓秦王也覺得不像話了,一聲斷喝,然後繼續與趙王推杯換盞,談笑風生,氣氛熱烈。 秦王原打算戲謔趙王一番以撒撒沒能得到和氏璧的氣,甚至還有拘留趙王於秦的險惡想法,誰知竟冒出個藺相如來;這藺相如什麼人物,他既能在這裡如此大膽張狂,必是為趙王赴秦約提前做好了一切可能的安排與準備。經過這一番思想鬥爭,秦王立即轉變了態度,安排與趙簽訂友好條約,約為兄弟,互不侵犯,並使太子安國君之子子楚去趙為人質。這麼說著,趙王在澠池整三十日,便與秦王最後熱烈一握,辭去歸趙。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關於秦、趙澠池之會,由於藺相如的作秀表演,常常轉移了我們的興趣視點,從而掩蓋了歷史的真實。事實上,秦、趙兩國在當時完全不是強弱間的對話,而是兩強之間實力相當的戰略會盟和妥協。因為秦、趙這兩個超級大國都十分清楚,他們之間若繼續長期的僵持、對抗和消耗,必然兩敗俱傷;也必然會使齊、楚這兩個昔日強國得到喘息的機會,從而漁翁得利。那樣這世界就將重新洗牌,最後的結局就很難預測了。所以澠池會盟,既不是強秦惡意欺趙,也不是趙無奈赴秦約,更不是為了一塊美玉斗氣。天下大勢決定了秦、趙兩強必須化干戈為玉帛,它是雙方共同的國家利益和戰略的需要,而不是藺相如們所能左右的。 歷史很多時候並不那麼有趣的。 上一次攜玉入秦,後又完璧歸趙,藺相如那一番現場的作秀表演,趙王沒有看到;這一次,趙王是親眼目睹了藺相如的風采,趙王甚至不做任何考慮,就拜相如為上卿,地位比廉頗高。廉頗得知後,就怎麼也想不通了,憑甚!我於趙國戰功赫赫,用血肉性命打出來的,而他不就靠了一張嘴皮子麼。而且小小藺相如出身卑微,一舍人而已,一躍在我之上,如果大家一點道理都不講了,那麼,對不起,我就不客氣了。見了相如,我就殺他!藺相如聽說後,覺得自己無論怎樣在秦王面前大義凜然,但他怎麼也打不過廉頗的。打不過,總能躲得過,於是,每遇與廉頗一起上朝,他就在家裝病請假不去。 躲過初一,躲不過十五,那天相如外出,廉頗也外出,相如有防備之心,一望便知是廉頗的車隊,馬上讓隨從把車子躲進了一個小巷子藏了起來,待廉頗過去後,才敢出來。這樣相如沒覺得有什麼不好,他手下人卻感到了窩囊而又憋氣,一起去找藺相如,撂挑子不跟他乾了。相如沉下臉來,對他們大加訓斥,說你們都是勢利小人,像廉頗一樣心胸狹窄,目光短淺。秦王我都不怕,更何況一個廉頗!許久以來,秦一直不敢進犯趙國,他忌怛的就是兩個人,一是廉頗將軍,再就是我。我們倆就是趙國堅不可摧的兩扇大門,護衛著趙國的君君臣臣,黎民百姓。我們倆要是互為爭鬥,必兩敗俱傷,那就相當於為秦國把護衛趙國的兩扇大門自己打開了。你們說,國家的利益重要,還是個人的恩怨重要。 這樣時間久了,朝里朝外都多多少少聽到了一些他們兩人關係緊張的傳聞,這其中就有一位河東人虞卿。為此,虞卿專程來趙,把廉頗和藺相如之間的前因後果恩恩怨怨全部告訴了趙王,說這可不是一個國家的吉兆和福音。相如越是讓廉頗,廉頗越是驕橫不能諒其情;而廉頗越是驕橫不能諒其情,相如越是要讓著他。這樣下去,愈演愈烈,就形成了在朝有事不能共議,對外有急不能相卹。這樣,國家可就有潛伏的危機與危險了。趙王便問如何是好,虞卿說信得過我,我去做他們的工作。 虞卿能主動在趙王面前要求去調和藺、廉近乎激化僵持的矛盾,他是對二人進行了深入了解和分析了的。所以,他先去找廉頗,因為他是矛盾的肇始者,也是問題的結症和焦點,把廉頗的思想工作做通了,所有問題便迎刃而解。但對廉頗這樣爽直傲慢的人,小孩子一樣,你還真得先誇他吹他捧他說上兩句好聽的,虞卿就那麼對他大加誇讚和吹捧,果然,廉頗就小孩子一樣高興得手舞足蹈。虞卿把話題一轉,說,論功勞勳績沒有人超過廉將軍的,但論氣量大度要首推相如君了。 虞卿沒有想到,他這話已經夠委婉的了,廉頗聽後,還是勃然大怒跳將起來,說,什麼氣量大度,懦夫一個,就玩一張嘴皮子。在秦那般,不過作秀,把個秦王給唬住了,他那點小把戲、小伎倆,在我面前不靈。 虞卿說,那你錯了,你知道他私下是如何看待你們兩個的關係麼? 廉頗說,他怎麼說。 虞卿說,相如認為,許久以來,秦一直不敢進犯趙國,忌怛的就是兩個人,一是你廉頗將軍,再就是他藺相如,你們倆就是趙國堅不可摧的兩扇大門,護衛著趙國的君君臣臣,黎民百姓。你們倆要是互為爭鬥,必兩敗俱傷,那就相當於為秦國把護衛趙國的兩扇大門自己打開了。相如說,在你們兩個人關係問題上,主要的是國家的利益,而不是個人的恩怨。 廉頗說,那我錯了。 虞卿說,你倆不必一定要說出誰對誰錯,你假如沒打算終身都在趙國的話,那我就不再說什麼了;如果就在趙國哪也不去,那你這樣對待相如君,最終你將在歷史上不會留下好的名聲,相如則因為對你的大度寬容一再謙讓而讓後人傳為佳話。 廉頗說,這事還有救麼? 虞卿說,有啊,你也學著作一次秀啊。 廉頗說,怎麼做? 虞卿說,還要我教? 虞卿走後,廉頗想了一夜,其實第二天發生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那就是廉頗脫光了自己的上身,赤膊背了幾根荊條去藺相如那兒向他道歉(成語“負荊請罪”的出處),於是兩人便開始一起作秀。 廉頗先做了個能引起人們震驚的動作,類似後來舞台上表演的架勢,“撲通”一聲就跪在了藺相如的院子裡,並著重渲染了那個“跪”的動作。 藺相如抓緊也像他一樣也做了個能引起人們震驚的動作,類似後來舞台上表演的架勢,“撲通”一聲也跪在了院子裡,並著重渲染了那個“跪”的動作。 廉頗說,鄙人心胸狹窄,氣量短小,相國忍辱負重,高風亮節,你打我吧。 相如說,鄙人看似威猛,其實膽小,將軍雄風浩蕩,砥柱中流,要打打我。 廉頗說,你打我。 相如說,你打我。 這個時候廉頗就開始第二幕的作秀表演:痛哭流涕。相如當然也進入相同的作秀表演:痛哭流涕。痛哭流涕完了,兩人決定共結生死之交。而到了這個時候,他們已前前後後折騰了老半天了,感到無論是作秀的過程還是表演的效果都有個差不多了,再繼續下去,那就假了。便從地上一起站起來,然後把門一關,喝結拜酒去了。 而二人這一秀,果然就秀出了歷史一段千古佳話!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