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鐵血戰國

第4章 第二章天下第一不識抬舉之人

鐵血戰國 峻峰 5585 2018-03-16
這個天下第一不識抬舉之人叫段干木,戰國初期魏國名士,德才兼備,名頭與聲望很高,藏身小巷裡,就是不做官。但他就偏偏碰見了魏文侯魏斯,這是一個賢明的領導,禮賢下士,知人善任,口碑很好。尤其他的好學,他的謙虛,在歷史上是出了名的。好學、謙虛的魏文侯先後正式拜有三位老師,一位是孔子的弟子卜子夏,一位就是子貢的弟子田子方,還有一位就是子夏的弟子段干木。三位皆出儒門,後人稱他們為“河東三賢”。 (河東,即山西運城一帶,位於黃河之東,故名)對此,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錢穆指出,魏文侯以大夫僭國,禮賢下士,以收人望,邀譽於諸侯,遊士依以發跡,實開戰國養士之風;同時於先秦學術興衰關係極大。魏文侯實為藉國力以推行儒教的第一人,為儒學發展史上的第一大功臣。

細節是一個人不戴面具的文化表情,是一個人最細膩生動的部分,所以在這裡,我還是來先敘述幾則魏文侯的極俱生趣的小故事,再來說我們要說的段干木。 田子方在魏文侯面前多次情不自禁地讚美一個叫溪工的人。 魏文侯說,這個叫溪工的人是你的老師麼? 田子方說,不是,是鄰居。 魏文侯說,那你沒有老師麼? 田子方說,有啊,東郭順子。 魏文侯說,這就奇了,你這麼不厭其煩地誇讚一個鄰居,而你的老師卻隻字不提。 田子方說,我的老師,我不能提,因為他太完美,太樸真。相貌普通,內心自然;順應外在事物,又能保持固有真性;心境清虛寧寂,又能包容世俗清濁;外界事物不能合道,便嚴肅指出使之醒悟,從而使人的邪惡之念自然消除。我做學生的,不知怎麼去稱讚他,他高拔的人生境界,令我嘆為觀止,沒有言辭……

田子方說完就走開了,魏文侯坐在那裡卻傻了,神情恍惚,若有所失,整天不說話。身邊的大臣可嚇壞了,不知該如何是好。最後還是魏文侯自己開口了,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自我感嘆,對大臣們說,高深不可測啊,實在是高深不可測啊,德行完備的君子啊!起初我總認為智者的思想言論和聖人的仁義品行算是最為高尚的了,如今我聽說了子方老師的情況,我真是淺薄無知而不知道該做什麼了,嘴巴也像被鉗住了一樣而不知說些什麼了。我過去所學到的不過都是些死搬硬套、毫無生氣與價值的東西,至於魏國我也只是它的拖累罷了,我是怎樣也達不到那種崇高的人生境界了啊! ——這個魏文侯,謙虛好學且能立志高拔。 魏文侯有藝術天賦,酷愛音樂,請了樂師來演奏古琴,樂師的名字叫經。音樂一響,就撩撥得藝術的魏文侯不能自製了,隨著美妙的音樂手舞足蹈起來,並伴隨著旋律唱和道,讓我的話啊……沒有人……能違背啊……

樂師經聽了先是彆扭,再是噁心,繼而憤怒,他突然停下不彈了。想這麼好的音樂怎麼能和上這麼無恥的話啊,這是對藝術的褻瀆,對審美的調戲,對神聖的玩弄。經熱血沖頂,一躍而起,憤然舉起琴來砸向文侯。但情緒過激,動作過猛,竟沒砸到,把文侯的帽子砸破了。文侯大驚,說:你、你、你一個樂師,一個臣子,敢砸你的國君,該當何罪! 左右馬上附和說,烹刑! 遂就有衛兵上來抓捕了樂師,樂師說,我想說一句話再死。 文侯說,可以。 樂師說,從前堯舜為王時,唯恐自己的話別人不反對;桀紂為王時,唯恐自己的話別人會違抗。我砸的正是桀紂,不是我的國君! 文王笑了說,放了他,是我錯了,我該砸。將琴懸掛在城門上,用作我犯過錯誤的憑證;砸破的帽子也不要補,警示我,讓我改正錯誤。

——這個魏文侯,謙虛好學而又頭腦清醒。 還是與音樂有關。 那天,魏文侯與田子方一起逍遙飲酒,快樂清談,酷愛音樂的魏文侯是不能沒有音樂的,於是叫了樂人來演奏。文侯剛飲罷一杯,就停在那了,用耳朵辨別了一下,說:不對,鐘的聲音不和諧;再聽了聽,說,左邊的聲音高了。 田子方笑了,笑得很誇張,差點噴出飯來,文侯不解,問他笑啥。田子方答曰,我聽說君王賢明就關心政事,墮落就偏愛音樂,你對音樂已經十分醉心而沉迷了。而我覺得好笑的是你竟還能聽出來左邊的聲音高了。文侯騰地一下就臉紅了,說,你提醒得好,我當引以為戒。 ——這個魏文侯,謙虛好學還能收放自如。 魏文侯問先秦大醫學家扁鵲說,你們弟兄三人都精於醫學,誰的醫術最高呢?

扁鵲回答說,是我的兩個兄長。 魏文侯大惑,說這就奇了,你的兩個兄長醫術最高,那麼為什麼他們都沒你的名氣大? 扁鵲說,這你就不知道了吧,我大哥能從病人的神情中一眼看出征兆,未有形即治之,故名不出家;我二哥能從病人的毛髮中一眼看出症象,故名不出鄉;我呢,是在病人病重了,才來下重藥,動大手術,救病人於垂危,挽生命於死亡,反而聞名天下了。 魏文侯聽了扁鵲的解釋,立即想到了人才的名與實。 ——這個魏文侯,謙虛好學而能舉一反三。 那天,魏文侯與掌管山澤園圃和田獵的官員——虞人約定同去附近的一個山上打獵,魏文侯也有疏忽的時候,竟把與虞人的約定給忘了,快樂地在宮裡與幾個大臣聊天飲酒,欣賞樂舞。文侯興致極好,大臣們更是歡悅暢飲,正在這時,天突然下起雨來。文侯朝窗外的雨望去,一下就記起來今天是他與虞人約定打獵的日子,慌忙放下酒杯,站起身來,令人備馬,去取弓箭。正高興的臣僚們懵了,問下這麼大的雨,主公急著要到哪裡去?

文侯說,不下雨我還記不起,一下雨才想起來今兒個我和虞人約定了去打獵。 大臣們說,酒正飲得酣暢,天又下著大雨,打獵可以改天再去無妨。 文侯說,固然酒飲得快樂,但君子一諾千金,故我不能失約。於是魏文侯冒雨出宮與虞人一同打獵去了,歷史也為我們留下了一個“冒雨期獵”的好典故。 ——這個魏文侯,謙虛好學而且誠信守用。 一個叫宋陵子的人,家貧如洗,卻十分快樂,魏文侯有點鄙視他,說:你難道要這樣窮一輩子麼。 宋陵子白了他一眼,說:你操的哪門子心。前幾天,我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養了九十九隻羊的富翁,就是有了這九十九頭羊,鬧得他一天到晚就盼望著去哪再弄一隻羊來,好讓自己的羊變成一百隻。想來想去,就想到隔壁那個貧窮的老人,他家不是有一隻羊嗎,於是就興沖沖地跑去找那窮人,請求他把那隻羊給他。你聽明白這個夢沒有啊。

魏文侯搖了搖頭,說:不明白。 宋陵子說:這麼簡單的道理你都想不明白,還來教訓我。如果富翁還有求於別人的話,那你就很難說這世界上到底誰富誰窮了。這就是說,富有的人並非真正的富有,貧窮的人也並非真正的貧窮。 魏文侯沉思了一會,說:你說的道理未免偏頗,但你教會了我應該怎樣辯證地看待問題。 ——這個魏文侯,謙虛好學更能抓住本質。 魏文侯見箕季家的牆壞了卻不修補,很是困惑,問其故,箕季說沒到時候。說完,又把一個葫蘆瓢作為贈禮送給了魏文侯。魏文侯再次困惑,回去後拿著葫蘆瓢翻過來看,轉過去瞧,突然就明白了,說了一句深刻無比的話來:牆壞不築,教我無奪民功;貽我瓠羹,教我無多斂百姓。原來一堵破牆、一個普通人家的葫蘆瓢竟是暗示我應該儉樸廉政,切勿奢侈浮華,時刻想到百姓,才能管理好國家哩。好個不修牆還有理的懶人箕季!

——這個魏文侯,謙虛好學還能將理論昇華。 魏文侯那天在路上看見了一個背柴禾的人反穿著皮襖,那會兒他是百思不得其解,他要問問這個奇怪的傢伙的奇怪的穿著。那人解釋說,你沒長眼睛啊,你沒看見我背著柴呢。我把有毛的一面穿在裡邊,這樣毛毛就不會被柴禾劃掉了。 魏文侯明白了,覺得這是一個有思想的人,過了一會他覺得又不對了,說:問題是你把有皮子的一面露在外邊,一旦被柴禾刮破了,剩下的那毛毛長在哪上面呢(成語“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出處)。 背柴的人被問住了,他覺得眼前這個莫名其妙的傢伙才是個有思想的人。 是的,眼前這個莫名其妙的傢伙是個有思想的人。有一回一個地方超額完成了國家的稅收指標,當地官員趾高氣揚,朝中大臣紛紛稱賀,魏文侯靜下來想了想,他想到了那個背柴禾的人,有了憂慮,說:國家就是毛毛,老百姓就是皮子;收了太多的稅,皮子損傷了,那就是“民之不存,國將焉附;國之不存,王將焉附?”

——這個魏文侯,謙虛好學並能用於實際。 孔子的孫子子思見魏文侯說,大王廣招人才,何必捨近求遠,魏國的苟變就是一個難得的軍事人才,為何不用。 文侯說,我知道,苟變的確是個難得的將帥之才,但調查發現,苟變在擔任鄉下稅務官時,曾吃過老百姓兩個雞蛋沒給錢,不能用。 子思說,將帥之才和兩個雞蛋,孰重孰輕? 文侯說,是啊,將帥之才和兩個雞蛋,孰重孰輕? ——這個魏文侯,謙虛好學但又不失原則。 現在來說段干木。 這個不識抬舉的段干木,魏文侯聽人說起過,也有人向他推薦過,魏文侯便一心想見識一下這個段干木究竟是怎樣一個奇才奇人。他坐著車子左轉右拐摸到了一條據說是段干木居住的小巷子裡,段干木早也聽說了這個魏文侯想要見他,但不知什麼原因,他就是不想見他。聽到門外魏文侯來時的車馬響動,段干木翻過院牆跑了。接連幾次,文侯一到,他就翻牆,這就吊足了魏文侯的胃口。想我這是慕其大名而來拜訪,又不是通緝要犯來拿你歸案,跑什麼跑。魏文侯真是無奈,只好每次經過段干木門口的時候,都起身站立,手扶車欄,佇立仰望,充滿敬意。並俯下身子貼在車子的前橫木上,極其虔誠地向他神往的段干木行注目禮。

他的僕人困惑了,覺得無論怎樣,主人都有點低三下四了。魏文侯說:你懂個什麼,我看你這一輩子也就只能給人當僕人了。段干木是大賢大德之人,深懷高潔君子之道而不出來做官,甘於寂寞深居陋巷而聲名傳至千里,我怎麼能不俯身表示恭敬。段干木有德,我有勢;段干木有義,我有財;勢不如德貴,財不如義高,我怎麼能不俯身表示恭敬! 過了幾天,魏文侯突然想明白了,不要車馬,拒絕隨從,放下臭架子,做賊似的一個人去了那個僻靜的小巷,叩開了簡陋的木門。段干木毫無防備,就被堵在了屋裡。進門後,魏文侯便上前施禮求拜,段干木有些感動,在與之交談中,傾其內心所有。文侯當即請他做相,段干木堅辭;安排俸祿薪水,段干木不要;文侯只好拜他為老師,並常去拜望請教,尤其國家重大事項,請他決策。這事一傳開,正如上文說到的,政治家翟璜、李悝,軍事家吳起、樂羊都來投奔,為魏效力。所謂戰國初期,魏國最強,不是得之於名分,不是得之於土地,而是人才!就連當時的秦國想進攻魏國,有人出來就這麼勸止說,魏君賢人是禮,國人稱仁,上下和睦同心,不可對他圖謀。因此,千百年來,魏文侯都是我們津津樂道的禮賢下士、知人善任的榜樣。 哦,對了,就是那個翟璜在為魏相時,他注意到了一個被很多人忽略了的細節,那就是魏文侯拜段干木為老師後,段干木每次來講課講話、訓話時,魏文侯都像個小學生畢恭畢敬站立在那裡,從不坐下,站累了也不敢坐下。翟璜很不高興,因為魏文侯每次召見他時雙腿盤踞隨便坐在堂上和他說話。 文侯沉下臉來說,翟璜,你沒事找茬啊。你哪能和我的老師段干木比,開玩笑,我老師我給他官他不做,給他俸祿他不要;而我知道你想做官,我就讓你做宰相;我知道你想要俸祿,我就讓你領到了上卿的俸祿。給了你官,給了你高薪,你還想多要一份我的最高禮節,你貪得無厭哩。如果你要我的禮節也可以,那你把你的官職、俸祿還給我。 歷史真是極具趣味,既有段干木這樣的屢翻牆頭躲避領導的天下第一不識抬舉之人,也有翟璜這樣不加遮掩伸手要官要權要俸祿要面子的人。但偏就有魏文侯這樣的領導,有人不識抬舉,我偏要抬舉你;有人要我抬舉,我偏不理睬你。 關於段干木,後世有人說,無論他在歷史上名聲有多大,他本質上其實是個市儈。 查了一些有限的資料,段干木祖籍河東無疑,其出生地,一說安邑(今山西運城安邑鎮);一說芮(今山西芮城)。有趣的是,兩地現均有一個段村,且都有段干木墓塚和祠堂,在安邑,還有上段村、下段村之分。 段干木生卒年代不詳,大致是生於春秋末或戰國初,卒年當在魏文侯前,那麼就是說,不會晚於魏文侯去世的公元前三九六年。 段干木的青年時代正處於中國社會由奴隸制向封建製過渡的大變革大動盪時期,新興的地主階級如魏文侯們,迫切需要大量的政治軍事人才保“家”衛“國”;天下的士們激動了,這給他們提供了施展生命才華的無限機會和實現人生抱負的廣闊空間。然而,不知那會兒段干木怎麼了,他竟迷上了市場買賣和馬匹交易,並驕傲地成了一位職業的馬匹交易經紀人。 《淮南子》雲:段干木,晉國之大駔也,而為文侯師。駔者,馬儈也,即馬市的中間介紹人。這說明他在做魏文侯老師之前,段干木是個市儈,還是個頗有名氣的專業市儈。因此,這讓年輕時的段干木在傳說和記載中名聲很壞,這一方面反映了戰國早期人們對此種職業的鄙夷;同時也反映了段干木浪跡市井,沉溺交易,精心算計,不免染了一身商人奸詐的惡俗和習氣。在《呂氏春秋》的記載中,就沒放過他,把他同大盜出身的顏涿,暴(力)者出身的子石,鉅狡(猾也)出身的索盧參等劃為一類,統稱之為“刑戮死辱之人”。 大約到了三十歲時,段干木揣著他鼓鼓囊囊的錢袋,踏實而快意地暢遊於西河(今陝西東黃河以西一帶),他遇到了儒學大家子夏。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晚年的得意門生,曾被孔子讚為文學第一,小孔子四十四歲。種種原因,子夏在孔子去世之後便離開了魯國,先在衛國為衛靈公做些事情,然後應邀去魏國西河講學,得魏文侯的強力扶持,於此創立了歷史上著名的儒家“西河學派”西河之民一度將子夏視為孔子再生而尊敬之,子夏也成了當時各國士人的靈魂宗師和精神坐標。因此,段干木當即便和田子方一道投身於子夏門下,學習儒學。在那種氛圍中,段干木苦心修研,脫胎換骨,學識大有長進,德行得到淘洗,“有文有行”,“懷君子之道”,遂“聲馳千里”。梁啟超熱情評價:當孔子之在世,其學未見重於時君也。及魏文侯受經子夏,繼以段干木、田子方,於是儒教始大行於西阿(河)。 然而,誰都不會想到,段干木在學成之後,一回到現實中來,很快就恢復了他原有的生活狀態和生活習性,又跑到馬匹交易市場去了。有人便認為他所謂“官之則不肯,祿之則不受”,一生“守道不仕”,甚至不識抬舉屢翻牆頭,多半與此有關。 這本是一個人的生性和癖好,反而成就了他在歷史上的不朽名聲。 人有厚德,無問其小節;而有大譽,無疵其小故。對於已成為先秦名士的段干木,他的那些市儈的小惡俗小習性,我們就不必與他較真了吧。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