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鐵血戰國

第3章 第一章英主與英才的歷史握手

鐵血戰國 峻峰 5605 2018-03-16
趙、韓、魏得了名分,貴列諸侯,這是戰國歷史偉大的開端。 現在已經擁有國家合法身份和君主地位的趙烈侯、韓景侯、魏文侯,本來應該好好慶祝一下,沒想到竟一下收起一臉的春風得意,全部藏起被冊封的激動和狂喜,變得比任何時候都冷峻清醒。他們彷彿天然就生出了強烈的天下興亡觀念和生存憂患意識,深深陷入了對新生政權和土地所有製的思考。他們知道,新生政權無時無刻地面臨著舊貴族勢力的強大挑戰和攻擊,也並不是由於週天子的一個咬牙切齒的承認而一百年不動搖。剛剛被顛覆的大晉表里山河廣袤大地,就是鐵錚錚的證明、血淋淋的教訓。 那麼,改革與變法勢在必行! 這個時候,假如說趙烈侯和韓景侯還有點迫於大勢所趨的被動,那麼魏文侯則完全具有一個古代政治家的時代自覺了。晉幽公最後那個痛苦的表情深刻印在了他的腦子裡,魏文侯甚至不止一次設想那個痛苦的表情換在自己的臉上會是怎樣一副模樣。

如此說來,他們是否已經預感到了他們所處的時代終將是一個禮崩樂壞、高岸為谷、深谷為陵、劇烈動蕩的時代; 是全面帶來毀滅與創造、死亡與新生、痛苦與歡樂、沉淪與輝煌的大變革時代; 一個空前絕後、自由奔放、血肉豐滿、個性張揚,火山般噴射、岩漿般迸發熱情、智慧與活力的人類青春時代; 一個思想與利劍爭鋒、雄辯與華章紛呈,聖賢和英雄輩出、英主和大才雲集,充滿了激情、理想、個性和慾望的時代! 是的,他們不僅預感到了,他們已置身其中,因為接踵而來的將是整個時代所有胸懷天下的、志存高遠的、高尚磊落的、天才智慧的、英雄豪俠的、政論雄辯的、運籌帷幄的、弄槍使棒的、舞文弄墨的、幽默滑稽的、匹夫之勇的、陰險奸詐的、卑鄙下流的、趨炎附勢的、走紅運、倒血霉的以及何不瀟灑走一回不惜押了身家性命賭它一把的各色人等,一起粉墨登場,紛紛亮相;英姿颯爽,豪情萬丈,全部加入到這個叫戰國的性情盛典中,進行舉世狂歡的歷史演出。

現在我們權且稱他們一部分人為王、侯、將、相;一部分人為先賢聖哲諸子百家。 他們是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文學家;是儒家、墨家、道家、名家、法家、陰陽家、農家、縱橫家、雜家、小說家。空前絕後的恣肆,戛然凝止的濫觴,伴隨著中國封建社會的華誕和一個嶄新制度的確立,中國歷史突兀而起一座座思想高峰。負勢而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壁立千仞。鐵是它的時代標誌,血是它的本色性情,並奠定了中華民族的東方精神原創和文化性格基調。 ……彼時,在魏文侯深邃遼遠的目光裡,撥開心中那些風雲紛擾,最先望見了一個骨骼精瘦、略帶孤傲的青年才俊踏著戰國朝陽的光照向他走來,這個青年,就是李悝。這是一次於歷史偉大開端的直面相逢和相會,魏文侯覺得他等待這個相逢已經千年,李悝也覺得他尋找這個相會已經千年。他們不約而同,不期而遇,他們和春天一起覺醒,和桃花一起燦爛,和慾望一起湧動,和時代一起奮進,並終於有了今天這心靈與才智不同凡響的契合與一握!

這是一代賢明英主與一位思想鉅子的歷史性的握手。 作為一代賢明君主,魏文侯在人才問題上從來都有他心智的獨特和目光的敏銳,李悝入魏後,他很快就拜李悝為相,與他共同治理國家;而作為中國古代一位思想巨人,李悝也以他天才的膽識和智慧,理性的深邃與縝密,為魏文侯奉獻出一部完全具有新時代開創意義的《法經》、一部治國安邦富民強兵的根本大法。後世的評價是,這部大法,不僅是中國成文法典的濫觴,也成為了中國封建刑法學體系的基礎。其體例、要害、意旨、精髓,直接成為秦、漢法律的藍本,是中國傳統法學不可忽略的奠基之作。一部《法經》,確立了李悝無可爭議的法家鼻祖不朽的地位,並將中華文明帶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李悝據此在魏國全面推行變法與變革,引領時代潮頭,開歷史之先河,繼他之後,才有楚吳起、秦商鞅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法家一族或成功或失敗的變法運動與革命。

我們先來看李悝變法的實踐,再來看李悝《法經》的內容。 在政治方面,李悝毫不客氣地全面廢除世卿世祿制,開天闢地,取消了奴隸主貴族們最後的政治特權,沒收了他們世代不勞而獲的財產,然後按照“食有勞而祿有功”的原則實行賜爵制,把沒收來的財產和權力分配給那些為國家建立功勳的人。於是那些一躍而為新仕宦、新地主和新權貴者,大搖大擺毫不臉紅地開始參政,享受他們用生命與鮮血換來的權力和財富。而那些舊貴族還想隨心所欲白拿國家的俸祿的作法,就行不通了。 在法制方面,李悝的那部《法經》,在奴隸主貴族們還在打盹的工夫,就那樣用法律的形式把封建制度和封建政權規定了下來。幾乎一夜之間變成了窮光蛋的舊貴族們,喊冤沒地方,告狀沒門路,官司都打不贏了。魏文侯心裡踏實,終於在歷史中鬆開了嚴峻的眉頭。

在經濟方面,李悝給魏文侯算了一筆賬:一個五口之家的農民,種一百畝地,其收穫的糧食要交租、納稅、留下口糧,就基本沒有剩餘的了;倘遇到天災人禍咋辦?臨時攤派集資咋辦?年景不好咋辦?地是靠農民種的,改善農民生活,必須增加糧食產量。魏國有幾百萬畝土地,除去山、河、城、邑,可耕地六百萬畝,農民好好種,每畝可增產三鬥;相反,則減產三鬥。這一增一減,全國就相差一百八十萬石糧食,故提出“務盡地力”。他認為“糴甚貴傷民,甚賤傷農;民傷則離散,農傷則國貧。”怎麼妥善解決,李悝創立了著名的“平糴”法,即豐年,國家平價購進糧食,不讓農民吃虧;荒年,國家平價把糧食賣出,保持糧價穩定。保持了糧價穩定,也就保持了國家的穩定,保持了政權的穩定。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算得上是最早的農業中國特色了。

關於《法經》的內容,原始版本已不存在,我們所見到的大多都是古代典籍對《法經》轉述式或概括式的只言片語,因此今人已無法得窺《法經》的全貌。一般認為,《法經》的大體結構和基本內容分為《正律》、《雜律》和《具律》三個部分。其中《正律》又含《盜法》、《賊法》、《囚法》、《捕法》四篇。由於李悝認為“王者之政,莫急於盜賊”,故《法經》始於《盜法》、《賊法》。 “盜”主要指對私有財產的侵犯,“賊”主要是指對人身的侵犯。 《囚法》、《捕法》主要是一些關於刑事訴訟程序的規定,《雜律》主要內容是維護封建的等級制度和統治秩序,《具律》則是根據具體情節有關加重或減輕刑罰的規定。 總的來看,《法經》是一部諸法合體而以刑為主的刑法和刑事訴訟法法典,充分體現了法家重刑主義的思想,它所具有的簡樸性、原始性以及野蠻性,不可避免地暴露了人類早期法律文化的共同特點和缺點,有著濃厚的暴力殺戮色彩,散發著一絲血腥的氣息。

李悝約生於周定王五十四年(公元前四五五年),卒於周安王七年(公元前三九五年),魏國(今山西南部運城一帶)人,生平事蹟幾無記載,不能確知其詳,但這並不影響他中國法家鼻祖的地位。公元二〇〇二年,佔地四千公頃的中國第一座法制公園在北京密雲落成,公園由神路、歷史法典長廊、中國古代法典廣場、中國現代法典廣場、現代法律區域、外國古代法典廣場、外國現代法典廣場、歷史法學名人趣味群雕、憲法廣場等九大部分組成,構思獨特,富有創意。公園的核心部分就是佔地三千平方米的中國古代法典廣場,也稱“李悝廣場”。廣場上聳立著兩座大型雕塑,前面是以竹簡為造型的我國古代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法典即李悝編著的《法經》雕塑;後面是用九十多塊漢白玉和青石組合而成的高八米、重三百多噸的李悝坐像。這是一個像徵,也是對一個人的紀念。意味無窮的是,魏文侯到現在可還沒有享受到這麼高的待遇。

魏國這個時期,除了李悝,以賢明著稱的魏文侯師卜子夏,友田子方,禮段干木,把儒的地位提到了從來未有的高度,並達到了收取天下士人籠絡人心的政治目的;又得政治家西門豹、翟璜、公叔痤以及大將樂羊、兵家吳起共同助魏,順利完成了社會轉型,魏國迅速強大起來。強大起來的魏文侯就沒有那麼儒雅斯文了,西攻強秦,北滅中山,東敗齊軍,南控淮、泗,強匡天下,威行四鄰,把一起創業發蹟的趙、韓已遠遠甩在了後面,又經魏武侯至魏惠王,魏國獨領風騷稱雄戰國初期將近一百年! 關於魏國,其先祖可追溯到畢公高,高與周同姓(姬)。周武王滅商,封高於畢(今陝西咸陽北),高便以畢為姓。其後世家族一度衰落,淪為平民。至晉獻公時,畢家就出了那個也是豫讓祖先的著名俠士畢萬,在晉獻公戰車上做他的貼身侍衛;而給晉獻公趕車的是趙夙,在討伐霍(今山西霍縣)、耿(今山西河津南)、魏(今山西芮城北)的戰役中,兩人都立下赫赫戰功。晉獻公把耿封給了車夫趙夙,把魏封給了侍衛畢萬,二人都晉升為晉國大夫。

車夫趙夙暫且不講,就說這畢萬的這一封可就不得了了。晉國掌管占卜的大夫郭偃專門給他做了一番神奇的推算預測,一看結果,不由自主地從內心發出一聲驚嘆,了得,畢萬的後代定會發達!萬,是滿數,魏,是巍巍,用這樣的大號開始封賞,這是天意要他開拓畢家的萬世基業,且必將擁有眾多的百姓民眾。畢萬聽後歡喜不已,但心裡還是沒底,就又找了一個叫辛廖的,讓他給占卜一下自己到晉國做官的凶吉,占卜的結果得到了一個“屯卦”變為“比卦”。畢萬問這卦如何,辛廖說,大吉!說“屯卦”象徵堅固,“比卦”表示進入,還有什麼能比這更大吉大利的麼?且你的後代一定繁衍昌盛連綿不絕。 歷史已經證明了這占卜的靈驗,畢萬受封後的第十一年,晉獻公去世,他的四個兒子爭位,晉國一片大亂,而這並沒影響畢萬子孫的繁衍昌盛,並隨著這個龐大家族子孫的日益增多,依照其封邑改稱魏氏。畢萬的兒子魏武子,是大家都知道的中國古代春秋時期的著名人物。他的著名是他以魏氏諸子的身份侍奉中國古代春秋時期更加著名人物晉公子重耳,並於晉獻公二十一年義無反顧地跟隨公子重耳出國逃亡,忠心耿耿歷經磨難長達一十九年。重耳返回晉國即位為晉文公,進而崛起於中原,稱霸於天下,他當然是要答謝一直跟隨他一起度過流亡生涯的魏武子了,讓他作為魏氏的後代承襲其先祖的封地,貴列晉國大夫,治所魏邑,繼續當初占卜所說的繁衍昌盛連綿不絕。而在這之後,魏氏一族稱得上大有作為的有魏武子的孫子魏昭子、魏昭子的孫子魏獻子、魏獻子的孫子魏桓子,還有就是現在這個魏桓子的孫子魏文侯了。

關於魏昭子,他所侍奉的晉悼公對他有過間接評價,說從我任用魏絳(魏昭子),八年之中,九合諸侯,戎、翟親附,這可是全憑了你的努力啊。關於魏獻子,是當年“地球人都知道”的晉國“六卿”之一,接替韓宣子主持晉國朝政,晉宗室祁氏和羊舌氏內訌,魏獻子笑得愜意,正想點子滅你呢,可算有了個理由,遂高舉正義大旗,藉機將二氏一舉消滅,人心大快,名正言順地將其封邑劃為十縣,六卿各派子孫去做縣大夫,徹底鞏固了六卿的強盛,加速了公室的衰微。尤其魏文侯的橫空出世,魏氏家族已非一般昌盛,而是鼎盛! 一世英主魏文侯,是鐵腕鐵面的魏文侯,是賢明賢達的魏文侯,也是親切可愛的魏文侯。時間太過久遠,我們已不能直觀勾勒出他的相貌,但我將在下一篇關於段干木的章節裡敘述他一組共有九則極其有趣的小故事,組接起我們對這個影響了歷史的人物遙遠背影的無盡體味和猜想。 在一些史料中,我們常常既會看到李悝,又能讀到李克。有人說他們就是一個人,也有人說李悝是李悝,李克是李克。 《史記·魏世家》中記載的李克,其實就一件事:那天,魏文侯對李克說,我記得你曾經說過的一句名言,家貧想娶賢妻,國亂想得良相。如今要選擇魏國的宰相,我覺得不是魏成子就是翟璜,這兩個人你看怎麼樣? 李克說,你當記得我還有句名言,身份卑賤不謀議尊貴者的事,關係疏遠不謀議親近人的事。如果你一定要讓我講,那我只講用人的五條原則。一是在平時看他親近哪些人;二是富有時看他結交哪些人;三是顯貴時看他推崇哪些人;四是失意時看他不做哪些事;五是貧困時看他不要哪些東西。 魏文侯聽後說,你回家吧,宰相有了。 李克告辭,沒回自己家,徑直去了翟璜那裡。翟璜便問他君主選相的結果。李克就告訴他說可能是魏成子。翟璜變臉了,說,就憑著大家所能看到的所能聽到的,我哪一點比魏成子差!西河守將吳起是我推薦的,君主對境內最擔憂的鄴郡用了西門豹去治理是我推薦的。還有,討伐中山國,我推薦了樂羊;中山攻滅以後,派不出人去鎮守,我又推薦了你。包括君主兒子沒有師傅,我給他推薦了屈侯鮒。我哪一點比不上魏成子。 李克說,你向你的君主推薦人才,目的是為了國家大義,還是為了結黨營私?是為了國家大業,還是為了謀求做官? 翟璜說,看來選魏成子為相是你的建議了? 李克說,你錯了,君主詢問安排宰相是選你還是選魏成子,我只講了用人的五條原則。一是在平時看他親近哪些人;二是富有時看他結交哪些人;三是顯貴時看他推崇哪些人;四是失意時看他不做哪些事;五是貧困時看他不要哪些東西。對照一下這個標準,別怪我說話難聽,你就根本無法和魏成子相比。人家魏成子有千鍾俸祿,十分之九用在他人身上,十分之一維持自己家裡日常開支,因此從東方招來了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這三個人,君主把他們都奉為老師。你所推薦的那五個人,君主都任用為臣子,你怎麼能和魏成子相比。 翟璜低下了頭,遲疑著,徘徊著,向李克拜了再拜,說:你讓我知道了我翟璜是個鄙陋淺薄的人,我願終身做你的學生。 而在《漢書·古今人表》、《漢書·藝文志》中,既記載了李悝著《李子》三十二篇,又記載了李克著《李克》七篇。李悝是法家,而李克是孔子的學生子夏的弟子,屬儒家;李悝在魏文侯時任相,而李克先任中山相,後任魏武侯相;《呂氏春秋》、《韓非子》等書中,多處提到李悝、李克,也是明顯地分為二人,且韓非對李克的言論思想往往多加批評。由此推斷,李悝、李克並非一人。 李克是李悝的異名?李克是李悝之誤?李克與李悝一字通假?但我更相信他們是一個人,李悝就是李克。這還是要看司馬遷的《史記·魏世家》,我的理由是固然司馬遷的《史記·魏世家》記載的是李克,但司馬遷卻隻字未提李悝,而李悝在魏文侯時期是不可或缺的一個人物,李悝於戰國初期在魏國推行的變法和改革是歷史上天大地大的事情,我相信,司馬遷不會疏忽到連這樣一個人的名字都不提一下的地步吧。 好在我們現在常見的歷史教科書中,基本都統一地寫到了李悝,而沒去沿用李克。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