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易中天中華史03·奠基者

第13章 一、山雨已來

周公從東方戰區回來了。 他很疲憊。勝利了的周公憂心忡忡,滿臉倦容,一肚子心思。迎接他的,也不是鮮花,而是挑戰。 局勢確實嚴重。 周公清楚地記得,三年前,叛亂的武庚、三叔和東夷何等地囂張,反對的力量又何等地強大。那些週族內部的反對派,居然罔顧占卜的神示,公開跳出來大唱反調,企圖阻止平叛和東征。自己的親兄弟管叔和蔡叔則在京城散佈謠言,說周公“將不利於孺子(成王)”。這可真是內外交困。 幸虧後來召公站在了自己一邊,成王也消除了猜疑,還親臨前線勞軍。否則,周公真會成為別人盤子裡的“三明治”。 戰爭也進行得十分慘烈,甚至導致了當地大批象群的遷徙。因為東征部隊必須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才能深入不毛,其艱難困苦可想而知。在班師回朝的路上,將士們這樣唱道——

用壞了我們的手斧, 累壞了我們的工兵。 周公率師東征, 叛亂得以掃平。 我們這些苦命的人啊, 但願從此得到安寧。 周公,能給天下帶來和平嗎? 能,但先要反思。周公一定想過:敵對勢力為什麼那樣強大?破壞分子為什麼那樣繁多?新世界為什麼這樣不素淨?新政權又為什麼這樣不安寧? 說到底,還是人心不服。 不服也不奇怪。 “小邦週”要取代“大邑商”,原本就不是一場戰爭能夠搞掂的。何況“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延續了六百年之久的殷商並不是“紙老虎”,殘餘力量的伺機反撲和妄圖復辟勢在必然,沒有才不正常。 奇怪的是東夷。 所謂“東夷”,就是生活在今天遼寧、河北、山東和江蘇北部沿海地區的氏族、部落和部落國家。他們跟“西羌”一樣,原本也是被殷商欺壓的。因為受欺壓,東夷屢屢反抗。武王伐紂前,他們還跟商人血戰,週人才得以乘虛而入。這樣看,他們應該像西羌的薑族一樣,與姬周同心同德才是。至少,也可以像牧野之戰時那樣袖手旁觀,為什麼要摻和到叛亂裡來呢?

管叔、蔡叔、霍叔的反目就更不可思議,他們可是親兄弟、自家人。 原因是多方面的。 比如東夷的反抗,原因就很複雜。東夷也叫“鳥夷”。他們跟殷商一樣,都是東方的民族,也都以鳥為圖騰,文化上是相通的。因此,東夷與殷商,只有利害衝突,沒有文化衝突。與姬週,則不但有利害衝突,還可能有文化衝突。 再說他們也“不服週”。是啊,憑什麼滅商的是你們姬週,不是我們東夷?因此,他們很可能會像後來秦滅六國時的楚人,一肚子的不服氣。何況周革殷命,他們也沒得到好處。現在殷頑叛亂,週人內亂,豈不正好漁翁得利? 利益,是關鍵的關鍵。 事實上,反對周公的三股力量,都未嘗沒有利益的驅動。殷人,是要奪回失去的江山;東夷,是要趁機撈他一把;管叔,則是不滿周公的大權獨攬。按照“兄終弟及”的殷商傳統,攝政稱王的應該是他,因為武王姬發是老二,周公姬旦是老四,而管叔姬鮮是老三。周公攝政,憑什麼?

其實,武庚、三叔和東夷只是“出頭的椽子”。不動聲色心裡嘀咕的,恐怕不在少數。看熱鬧、看笑話、看風向,蛇一樣蟄伏著,窺測時機準備出手的,恐怕也不在少數。對付這些人,唱道德高調是沒有用的,一味地武力鎮壓也不是辦法。在這“山雨已來”之時,需要的是政治智慧。 周公,有這個智慧嗎? 有。他只用一個辦法,就解決了所有的問題,而且創造了新的製度。 這個辦法,就是分封諸侯。
註釋: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