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宋史疑雲·960年到1279年之兩宋典故

第16章 第四章靖康恥

明人《良齋雜說》記載說:在宋徽宗趙佶出生之前,其父宋神宗到秘書省觀看收藏在那裡的南唐後主李煜的畫像,“見其人物儼雅,再三歎訝”,隨後趙佶就出生了,“生時夢李主來謁,所以文采風流,過李主百倍”。大概是因為宋徽宗趙佶的才華和遭遇與南唐亡國之君李煜太過相似,所以才會有這種天與神授的說法,不過顯然不足為信。 趙佶愛好書法和繪畫,並表現出非凡的天賦,他所創造的“瘦金體”書法和畫都是藝術精品。他興趣廣泛,對蹴鞠、奇花、異石都有著濃厚的興趣。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趙佶身邊的朋友,也大多是這類喜好聲色犬馬的人物,比如駙馬王詵(娶宋神宗親妹寶安公主),便是趙佶的座上賓。王詵曾經得到半幅名畫《蜀葵圖》,另外半幅下落不明,他有時候在趙佶面前提及此事,表示找不到另外半幅《蜀葵圖》,將會是終生遺憾。趙佶聽了後,立即派人四處尋訪,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找到了另外半幅《蜀葵圖》。趙佶先是派人向王詵索要那半幅《蜀葵圖》,王詵以為酷愛書畫的趙佶要收藏這幅畫,便忍痛割愛送了過去。結果,趙佶將兩半幅畫裱成一幅完整的畫後,再重新送給了王詵,給了王詵一個大大的驚喜。由此可見二人關係非同一般。

還有一次,趙佶與王詵一起外出遊玩,趙佶突然想梳頭,卻發現忘記帶篦(音bi,同必)子,就向王詵借。王詵拿出了自己的篦子,趙佶見王詵的篦子做工極為精美,有些愛不釋手,連夸篦子新奇可愛。王詵立即說:“我做了兩副篦子,有一副尚未用過,過會兒我派人給你送去。”當晚,王詵便派府中小吏高俅去給趙佶送篦子。高俅到趙佶府中時,趙佶正帶著一幫人在踢蹴鞠,高俅就在旁邊觀看等候。高俅早年在街頭踢蹴鞠,是個行家里手,見到趙佶踢得好時,就大聲喝彩,由此吸引了趙佶的注意,便招呼高俅一起對踢。高俅見機不可失,上場就使出渾身解數,令趙佶大為讚歎。踢完球後,趙佶派人去告訴王詵:要將篦子和送篦子的小吏一同留下。從此,高俅受到趙佶的寵幸。後來,有些僕人見不慣高俅因會蹴鞠得寵,抱怨不已,趙佶竟然說:“你們有他那樣的腳嗎?”趙佶的放浪形骸由此可見一斑。

正因為趙佶的風流放浪之事甚多,宰相章惇才告誡向太后,說趙佶“生性輕佻,不可以君天下”。倘若趙佶只是個親王,花天酒地、胡作非為也就算了,多少也是個有點才華的人,還可以說得上是名士風流。但這樣一個人,偏偏在機緣巧合下當上了皇帝。中國有句老話:“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趙佶這一誤打誤撞不要緊,遭殃的就是大宋百姓了。 宋徽宗即位後,根本無心政務,一心只想沉醉於個人享受。大學士蔡攸(蔡京之子)趁機慫恿宋徽宗說:“所謂人主,當以四海為家,太平娛樂,歲月幾何,豈能徒自勞苦?”宋徽宗深以為然,整天醉生夢死,生活窮奢極侈。他大造宮殿園林,不惜耗費天下資材。為了裝飾名為“艮嶽”的園林,下令收集天下的奇花異石。為此,專門在蘇杭設置造作局,由宦官童貫主事,集中東南地區的各種工匠幾千人,專門為皇帝製作各種奢侈品。

又設蘇杭應奉局,由蘇杭商人朱勔管領,負責搜刮江南民間的奇花異石。百姓家中凡有一石一木可供賞玩的,全被指名強取。在搬運時,拆屋撤牆,全不顧惜。應奉居中人員經常假藉機會敲詐勒索,許多百姓因此而傾家蕩產,家破人亡。應奉局將搜括所得的各種奇花異石用船隻向東京運送,源源不斷,每十船組成一綱,稱為“花石綱”。甚至連船夫也仗勢欺人,使運河兩岸的居民大受騷擾。有一次船運一塊四丈高的太湖石,一路上強徵了幾千民夫搖船拉縴,遇到橋樑太低,或城牆水門太小,朱勔就下令拆橋毀門。有的花石體積太大,河道無法運送,朱勵就下令由海道運送,海上浪高風大,經常有船翻人亡的事件發生。如此勞民傷財,不一而足。因為應奉局權力極大,當時天下人將應奉局稱為東南小朝廷,無不對朱勔等人恨之入骨。

宋徽宗尊信道教,還大建宮觀,自稱教主道君皇帝,並經常請道士看相算命。他的生肖為狗,為此下令禁止汴京城內屠狗,成為當時的奇談。 宋徽宗十七歲成婚,髮妻為德州刺史王藻之女,即位後,冊王氏為皇后。王皇后相貌平平,生性儉約,不會梳妝打扮,更不會取悅宋徽宗,因此名義上是正宮皇后,其實並不得寵。此時,宋徽宗寵幸的是鄭、王二貴妃。二女本是向太后宮中的押班(內侍官名),都生得眉清目秀,善於言辭。宋徽宗為藩王時,每到慈德宮請安,向太后總是命鄭、王二女陪侍。二女小心謹慎,又善於奉承,頗得宋徽宗好感,時間一長,向太后有所覺察,等到宋徽宗即位,便樂得做個人情,將鄭、王二女賜給他。宋徽宗如願以償,甚為歡喜。鄭氏不僅姿色出眾,而且還能幫助徽宗處理奏章,史載鄭氏“自入宮,好觀書,章奏能自製,帝愛其才”。因而,宋徽宗更偏愛鄭氏,還多次寫情詞艷曲賜給鄭氏。這些詞曲後來傳出宮禁,廣為流傳。王皇后去世後,宋徽宗便冊封鄭氏為皇后。

宋徽宗好女色,后宮嬪妃如雲,當時受寵愛的除了鄭、王二女之外,還有劉貴妃、喬貴妃、韋貴妃等人,也都因為貌美而為宋徽宗所喜愛。其中尤以劉貴妃頗多韻事。她出身寒微,因容貌出色,入宮即得到寵幸,由才人連升七級而至貴妃,可謂是一步登天。然而,好景不長,劉貴妃得到貴妃名號後不久便病死。她曾經在庭院中種植了幾株芭蕉,頗為喜愛。有一天,劉貴妃突然撫摸著芭蕉,很傷感地說:“等這些芭蕉長大了,恐怕我也看不到了。”一旁的內侍聽到後覺得此話不祥,便告知了宋徽宗,宋徽宗並沒有當回事。不料過了兩天,劉貴妃便病重臥床,宋徽宗聞訊前去探視時,劉貴妃已經撒手而去。宋徽宗悲痛不已,特為劉貴妃加四字諡號“明達懿文”,並將其生平事蹟編成詩文,命樂府譜曲奏唱,以此來寄託哀思。

內侍楊戩見宋徽宗經常因思念劉貴妃而傷感,便誇耀另一名女子劉氏有傾國傾城之貌,不亞於當年的王昭君。宋徽宗十分好奇,立即將其召入宮中。劉氏出身卑賤,為酒家之女,但長得艷麗動人。宋徽宗一見之下,立即大加寵愛,將喪妃之痛全然忘到了腦後。劉氏不但善於逢迎,還極善裝飾打扮,拿現在的話說,就是相當新潮時尚。劉氏自己設計衣服,每件衣服款式新穎別緻,裝扮起來格外出眾。不但宋徽宗喜歡,就連京城內外的女子也競相仿效。宋徽宗寵幸的道士林靈素見劉氏如此得寵,便曲意奉承,稱劉氏為“九華玉真安妃”,為其畫像,供奉在神霄帝君之左。 儘管后宮佳麗如雲,但日子久了,宋徽宗就覺得后宮盡是刻意造作之態,感到索然無味,便想到宮外尋找刺激。當時京師有名妓李師師,艷冠汴京。

李師師本是汴京城內染房人家的女兒,母親早逝,由父親煮漿代乳,撫養成人。據說她生下來不曾哭過,一直到三歲的時候,按照當時的習俗,他父親把她寄名到佛寺,佛寺老僧為她摩頂時,才突然放聲大哭,聲音高亢嘹亮,聲震屋瓦。那老僧合十讚道:“這小女孩真是個佛門弟子!”當時一般人都把佛門弟子叫做“師”,“師師”的名字就由此而來。李師師四歲時,父親因罪入獄,病死獄中,她無依無靠,只好入娼籍李家。長成後,因色藝雙全,成了名噪一時的京城名妓。且慷慨有俠名,有“飛將軍”和“紅妝季布”的稱號。天下人上至朝廷命官、王孫公子之流,下到文人雅士、三山五嶽之輩,無不以一登其門為榮耀。 宋徽宗聽說李師師的大名後,十分仰慕。自政和以後,宋徽宗經常乘坐小轎子,帶領數名侍從,微服出宮,到李師師家過夜。為了方便尋歡作樂,宋徽宗專門設立行幸局,負責皇帝出行事宜。尤其不可思議的是,行幸局的官員還負責幫宋徽宗圓謊:如果宋徽宗因淫樂當日不能上朝,就說宋徽宗有排檔(宮中宴飲);次日仍未回宮,就傳旨稱有瘡痍(染病)。

天子不惜九五之尊,遊幸於青樓妓館,並非什麼光彩之事,所以宋徽宗總是小心翼翼,生怕被他人發現。但皇帝與李師師的風流韻事還是很快傳開了,不過無人敢過問而已。宋徽宗自以為做得機密,更加頻繁地外出私會。只有秘書省正字曹輔實在看不過眼,挺身而出,上疏規諫宋徽宗應愛惜龍體,以免貽笑後人。宋徽宗看後勃然大怒,但又不好意思親自處置曹輔,於是命王黼(音fu,同輔)等人處理此事。王黼為宋徽宗心腹,還親自引領宋徽宗去過李師師家,自然領會宋徽宗的意思,貶斥曹輔出朝。 宋徽宗只顧遊幸玩樂,朝政大權完全落入蔡京等權臣手中。這些人趁機大撈特撈,瘋狂搜刮民脂民膏,由此而成為巨富。蔡京入相後,貪污受賄,侵占的田產、宅第、錢銀不可勝數。他家中姬妾成群,僕從如雲,就連廚房切蔥絲都有專門的婢女負責,其奢侈程度可想而知。蔡京的兒子蔡攸、蔡鞗、蔡絛,都官至大學士。蔡京過生日的時候,各地官府都必須進獻生日禮物,且均為貴重之物,時人稱之為“生辰綱”。小說中有《智取生辰綱》的故事,這生辰綱就是指各地官員送給蔡京的生日禮物。大宦官童貫則掌握了宋朝的軍權,和蔡京並列相位,據說他家中金銀珠寶,堆積如山,“私家所藏,多於府庫”。另一個大宦官楊戩逼民佃種廢堤棄堰,荒山退灘與湖河淤流處,租額一定,不可更減,即使遇到水旱災害,也不能減免,每年增收的租稅一個縣就要比往年多十多萬緡。宣和三年(1121年)楊戩死後,由宦官李彥主持括公田一事。李彥手段更為狠毒,他見到民間良田,就派人到衙門送上一紙,指說是荒地,該良田就由他支配,田主雖有田契,也投訴無門。他甚至將魯山(今河南)全縣的土地都括為公田,誰不申報,就嚴刑拷打,死的人成千上萬。又置局汝州,如同南方的朱勔那樣,無休止地發運貢奉物品至京師,以至農民根本沒有時間耕種,牛全被徵用去運送貢奉物品,百姓多餓死累死,有的不堪忍受,自縊而死。其他如朱勔、梁師成等,都靠搜括、受賄、賣官等手段積累了大量財富。天下人對這些人恨之入骨,將蔡京、童貫、朱勔、王黼、梁師成、李彥稱為“六賊”。

在宋徽宗、蔡京一伙的暴虐統治下,北宋王朝進入了最黑暗的時期。由於宋朝廷大肆“括公田”,地方豪強則加緊兼併土地,傾家蕩產的農民日益增多,加上連年水旱蝗災,農業迅速衰落,呈現出一派蕭條的景象。南方原本屬於富庶的地區,因為花石綱的騷擾,使百姓無法正常生活下去,連日常的衣食都成了問題。宋江、方臘的起義就在這種形勢下,分別在北方和南方爆發了。 有關宋江起義,沒有準確的史料記載。大概在宣和元年(1119年)之前,宋江等三十六名好漢招募義軍,舉事起義,活動範圍在今河北、山東一帶。根據郎瑛《七修類稿》記載:這三十六人為:宋江、晁蓋、吳用、盧俊義、關勝、史進、柴進、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劉唐、張青、燕青、孫立、張順、張橫、呼延綽、李俊、花榮、秦明、李逵、雷橫、戴宗、索超、楊志、楊雄、董平、解珍、解寶、朱仝、穆橫、石秀、徐寧、李英、花和尚、武松。

宋江為首的農民起義軍雖然人數不多,但他們所到之處,打擊地主豪強,宋軍無力抵抗,一時之間頗有威懾力,聲勢逐漸浩大起來。相傳農民起義軍曾在梁山泊(在今山東省陽谷、梁山、鄆城間)駐兵,這就是後來中梁山泊的原型。宣和三年(1121年)初,毫州知州侯蒙上書宋徽宗,認為宋江能如此橫行天下,而官軍卻奈何不得,其才能必有過人之處,不如把他們招降。宋徽宗覺得很有道理,便任命侯蒙知東平府(今山東東平),負責招降宋江起義軍。但侯蒙還沒有來得及赴任,就得急病而死。而宋江的農民起義軍卻已經移軍南下,轉戰於黃淮之間。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起義軍乘船到達海州(今江蘇連雲港)。海州知州張叔夜事先派上千名官兵埋伏在海州城郊,然後派騎兵臨海挑戰,引誘起義軍棄船登陸。起義軍登陸後,立即遭到伏兵包圍。張叔夜又派兵燒了起義軍的船隻,起義軍退路已斷,損失慘重。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宋江率領部分部下就此投降了張叔夜。 據說宋江敗降後,又被宋朝廷派去征討另外一支農民起義軍方臘的隊伍。關於此事,《續資治通鑑長編》《通鑑長編紀事本末》《三朝北盟會編》《皇宋十朝綱要》都有明確記載。但1939年出土了《宋故武功大夫、河東第二將折公(可存)墓誌銘》,即史學界所稱的《折可存墓誌銘》,該墓誌銘中記載宋江並未去征方臘,折可存是在方臘起義失敗後才逮住宋江的。同是史料,孰真孰假,史學界為此而爭論不休。無論如何,宋江及其夥伴起義的傳奇事蹟,在當時及後世被人們傳述渲染,並不斷被豐富。元末明初人施耐庵根據這些故事編寫成一書,從此,梁山泊一百零八將的故事流傳至今,膾炙人口。 宣和二年(1120年)秋,南方睦州的青溪縣(今浙江淳安縣)爆發了方臘領導的大規模農民起義。 方臘,又名方十三,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青溪境內有幫源洞,是一方圓數十里的山谷,物產豐富,盛產漆料及楮、杉等木料,方臘家就在幫源。朱勔在蘇杭設置應奉局後,以供奉花石綱為名,橫徵暴斂,巧取豪奪。幫源洞也和兩浙其他地區一樣,受到極大騷擾。方臘家有漆園,多次受到應奉局官員的勒索,方臘忍無可忍,於是以反對朱勔花石綱之名,利用包括摩尼教(後來的明教和白蓮教)在內的各種秘密宗教活動,組織群眾,打算發動起義,得到廣大農民的擁護。 正在這時,幫源里正方有常發覺了方臘的活動,派人向官府作了報告。方臘得知這一消息,當即採取果斷措施,殺掉方有常一家四十餘口,於宣和二年(1120)十月九日在自家漆園召集心腹進行緊急動員,指斥宋朝廷的罪惡,號召大家揭竿起義,當即得到當地人民的熱烈響應。方臘自號“聖公”,年號永樂,建置將帥分為六等,頭扎紅巾等各色頭巾做標誌。農民軍分兵出擊,各地紛紛響應,起義隊伍很快從千餘人發展到近萬人,並攻占了青溪縣城,接著又一鼓作氣,攻下了睦州及遂安、壽昌、分水、桐廬等縣,又分兵兩路合攻杭州。同年十二月底,方臘之妹方百花血戰湧金門,攻破了杭州,東南大震。 這時,東南州郡紛紛響應,起義隊伍發展到將近百萬人。方臘開始計劃長期的戰略,打算劃江而守,漸圖進取,十年內推翻宋王朝。 宋徽宗見方臘起義軍聲勢浩大,十分驚恐,命大宦官知樞密院事童貫為江、浙、淮南等路宣撫使,率軍十五萬前往鎮壓。臨行前,宋徽宗授予童貫遇急事有以皇帝的名義緊急處置的特權。 童貫到達蘇州後,看到東南地區受花石綱的困擾,百業凋敝,民怨沸騰,人人都說是花石綱直接導致了方臘起義。童貫認為:如果不罷去花石綱,就難以平定方臘起義。宣和三年(1121年)正月,童貫命其幕僚董耘以宋徽宗的名義作罪己詔,宣布罷去蘇杭應奉局、造作局及花石綱。宋徽宗聽說後十分不高興,但也沒有辦法,還被迫罷免了朱勔父子及親屬的職務。 在童貫與方臘的對峙中,官軍搶先佔領了江寧(今江蘇南京市)、鎮江(今江蘇鎮江)等長江沿岸軍事重鎮,以防止起義軍佔據長江天險。而方臘在佔領杭州後,沒有聽取太學生呂將的建議,首先進軍江寧,以搶占長江天險,阻擊官軍過江,而是將起義軍主力轉向南方,進攻婺(今浙江金華)、衢(今浙江)諸州。另外派一部分起義軍,分成東西兩路,北上阻止官軍。 其中,六萬東路北上起義軍在方七佛的率領下進攻秀州(今浙江嘉興),起義軍即將入城之際,官軍援兵趕到,與城內守軍對起義軍實行內外夾攻,起義軍大敗,被迫向杭州方向撤退。官軍立即窮追不捨,在將到杭州的路上,起義軍被官軍追及,雙方交鋒六天六夜,戰鬥十分慘烈,起義軍損失慘重。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底,杭州被官軍佔領。 另一西路北上的起義軍由八大王率領,從歙州向江寧進軍,一度攻克了寧國(今屬江西)、旌德(今屬安徽),但隨即遭到大批官軍的圍攻,最終遭到失敗,不但放棄了寧國、旌德,而且歙州也被官軍攻占。至此,方臘起義軍的北上進軍完全失敗。 北上的東西兩路方臘起義軍在遭到嚴重挫折時,南下的起義軍主力卻取得了不少勝利,接連攻取了婺州(今屬浙江金華)及所屬開化、江山、常山(今屬浙江)等縣與衢州(今浙江)、處州(今浙江麗水)及所屬大部分農村城鎮,勢力達到饒(今江西波陽)、信(今江西上饒)數百里。但由於北上兩路起義軍的失利,失去了阻止官軍南下的力量,而杭州的失守又失去了阻止官軍南進的屏障。 宣和三年(1121年)三月,宋朝廷又增派劉光世、張思正、姚平仲等數路兵馬南下鎮壓起義軍。四月,在半個月的時間裡官軍不但相繼攻陷了婺州、衢州,而且使起義軍主力遭到重創,陷於十分被動的境地。四月十九日,在糧盡彈絕的情況下,起義軍不得不放棄青溪縣城,退回幫源洞山區。官軍分西、東兩路圍追合攏,四月二十四日,兩路官軍相約同時向起義軍發動進攻。二十多萬起義軍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與官軍激戰三天,除了一部分突圍出去外,其餘大部分壯烈犧牲。方臘、八大王等起義軍首領被當時還是小軍校的韓世忠俘獲。 據史料記載,方臘起義後,曾經大肆擄掠婦女。他敗亡後,所掠奪的婦人自他的巢穴幫源洞中逃出,絕大多數全身赤裸,因屈辱而自縊於林中的,相望百多里。 方臘被俘後,先被解往杭州,後又被押解至開封,同年八月二十四日被殺。方臘起義軍主力失敗後,其餘部向浙東轉移,與當時活躍在浙東的另幾支起義軍會合,繼續堅持鬥爭達半年之久,最後才被宋朝廷鎮壓下去。 方臘起義被鎮壓後,宋徽宗認為天下太平,可以繼續恣意享樂。而王黼乘機向徽宗進讒言,說方臘起義是茶鹽法引起的,童貫不該將責任歸罪應奉局。宋徽宗受到王黼煽動,又下詔恢復應奉局,命王黼和宦官梁師成主管其事。應奉局恢復後,朱勔父子重新被重用,他們更加猖狂地敲詐勒索,東南百姓重新遭殃。就連童貫都看不過眼,搖頭嘆息說:“東南百姓的飯鍋子還未放穩,怎麼又要搞花石綱了?!” 就在北宋朝廷風雨飄搖的時候,北方的形勢正在急劇變化,長期受遼國欺壓的女真族日益強大。最富有諷刺意味的是,女真這個直接導致北宋滅亡的敵人,竟然一開始是以盟友的身份走進了宋朝廷的視野。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