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宋史疑雲·960年到1279年之兩宋典故

第15章 五元祐皇后

元祐皇后其實就是宋哲宗趙煦的廢後孟氏。孟氏被廢,實際上是黨爭的結果,孟氏不過是政治的犧牲品。令人稱奇的是,宋哲宗死後,宋徽宗即位,孟氏再次被迎回宮中,复皇后位,為了區別宋哲宗的第二任皇后劉氏,稱元祐皇后(因是在元祐年間所立)。但不久後,孟氏又被宋徽宗趕出皇宮,相當於第二次被廢除皇后位,結果反而因禍得福,為她個人帶來絕大的好處。這一切,都要從宋哲宗的后宮談起。 高太后在生活上對宋哲宗的管教一直很嚴格。為防止宋哲宗耽於女色,高太后派了二十個年長的宮嬪照顧他的起居,又常令宋哲宗晚上在自己榻前閣樓中就寢。這就相當於限制了小皇帝自由活動的空間。宋哲宗當時年紀還小,后宮也一直平靜無事。但到了元祐四年(1089年)十二月,民間卻有流言,說宮中派人出來尋找乳母。此時宋哲宗才十四歲,后宮竟然尋找乳母,人們難免會想到這是皇帝沉溺聲色的結果。本來,這些都是民間的流言飛語,也傳不到后宮深處。即使是真的,那也是皇帝的家事。大臣劉安世卻偏偏要多管閒事,上了一封語氣很不客氣的奏章,告誡宋哲宗要自重。而另一大臣範祖禹則直接上疏高太后,言辭更加激烈。對此,高太后解釋說:是宋神宗遺留下的幾個小公主年幼,需要乳母照顧。對外的話是這樣說,但高太后其實也不明所以,她派人私下將宋哲宗身邊的宮女一一叫去審問。宋哲宗開始還不知道,後來發現身邊的宮女們個個紅腫著眼,臉色慘白,樣子十分可怕。打聽之下,才知道是因為劉安世、範祖禹上奏的結果。他既感到憤怒,也感到恐懼,因為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在高太后的監視之中。

經歷了此事後,宋哲宗明顯感覺到后宮令人窒息的氣氛,他的逆反心理也開始蠢蠢欲動。 元祐七年(1092年),宋哲宗十七歲時,孟氏被立為皇后。孟氏為眉州防禦使馬軍都虞侯孟元的孫女,小宋哲宗一歲,自小就被高太后選入后宮,教以女儀,因賢淑溫婉而為高太后所喜愛。從這個時候開始,皇帝才算有了正式的妻子。本來這是件好事,但卻由此又引出了高太后和宋哲宗之間的矛盾。 皇帝大婚非同小可,欽天監選定的日期是五月十六。這是因為宋朝皇室普遍迷信道教,而道家以五月十六為“天地合日”。但是在民間這一日卻有禁忌,夫妻應該分床,如有違背,將有性命之憂。宋哲宗生母朱太妃擔心兒子,出於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理,提出要更改大婚日期。宋哲宗自己也偏向母親一邊。但高太后卻堅決不同意,認為禁忌一說純屬無稽之談,堅持以五月十六為大婚日期。

儘管大婚典禮隆重非凡,但宋哲宗一直籠罩在祖母的陰影下,被逼迫在禁忌日成婚,心中難免憤憤不平。如此來看,他對高太后所選的孟皇后不可能有特別的好感。高太后有能力將自己喜歡的女子選給孫子做皇后,但孫子喜歡、寵愛后宮哪個女子,高太后就鞭長莫及了。宋哲宗喜歡明艷照人的劉婕妤,劉婕妤寵冠后宮,也開始恃寵而驕。高太后在世時,她尚有所收斂,高太后去世後,她與孟皇后的衝突日益顯露。 有一次,孟皇后帶領后宮嬪妃到景靈宮朝拜歷朝帝后畫像。禮畢後,孟皇后就座休息,其他嬪妃都在一邊侍立。只有劉婕妤獨自一人站在簾子下,背對孟皇后。這顯然是公開藐視孟皇后。孟皇后身邊有個侍女叫陳迎兒,忍不住上前呵斥劉婕妤。劉婕妤置之不理。孟皇后身邊的宮人無不憤怒有加。但宋哲宗寵幸劉婕妤,孟皇后也沒有辦法。

冬至那天,嬪妃照例要到隆祐宮謁見向太后。當時向太后還沒有起來,眾嬪妃就坐在殿右等候。按照規定,只有皇后才能坐朱漆金飾的椅子。劉婕妤看到孟皇后坐下,就一個人站在一旁,不願坐普通的椅子。劉婕妤身邊的宦官郝隨知道劉婕妤心中所想,於是替她換了把朱漆金飾的椅子,與孟皇后的一樣,劉婕妤這才滿意。不料已經惹怒了孟皇后身邊的侍女,決定要整治劉婕妤一下。 劉婕妤剛剛坐下,突然有一人傳呼:“皇太后駕到!”皇太后到來,眾人都要起立迎接,劉婕妤也站了起來。不料等了片刻,並不見向太后身影,於是嬪妃們又各自坐下。劉婕妤剛要坐下時,孟皇后的侍女將椅子搬走,她一下坐了個空,仰天跌在地上。原來剛才是故意有人謊報向太后到來,目的就是為了誘騙劉婕妤起身。

劉婕妤受了這番捉弄後,驚忿交集,也顧不上拜見向太后,跑去向宋哲宗哭訴。宋哲宗雖然不喜歡孟皇后,但孟皇后一向循謹,他也沒有相信劉婕妤的搬弄是非,只是安慰了一番劉婕妤了事。劉婕妤無可奈何,只能哭泣來發洩氣憤。宦官郝隨勸慰說:“婕妤不必生氣,若能早為官家生子,此座(指皇后位)正當為婕妤所有。” 郝隨不過是一個宦官,竟然敢在孟皇后還在世的情況下說這樣的話,顯然背後有不尋常的力量在支持,這力量就是宰相章惇。之後,宰相章惇就通過郝隨與劉婕妤搭上了關係。劉婕妤之所以與章惇勾結起來,只是因為她想當皇后,她需要有人幫助她拔掉孟皇后這顆眼中釘。而章惇則想利用最得寵的劉婕妤探聽宋哲宗的秘密,而剛好孟皇后也是他的目標。章惇想廢除孟皇后,並非他與孟皇后有仇,而是因為孟皇后為高太后所立。當時朝中的保守派已經死的死,貶的貶,章惇已經能夠為所欲為,就將打擊的目標指向了后宮。不過,因為孟皇后端莊嫻雅,性情和淑,很得向太后喜愛,加上宋哲宗一向尊重孟皇后,所以還得尋找有利時機,但機會很快就來了。

孟皇后無子,只有一個女兒福慶公主。福慶公主突然染病,孟皇后的姐姐懂得醫術,曾經治好孟皇后的病,因而皇后的姐姐經常出入宮中,親自侍奉孟皇后。她聽說消息後,特地入宮醫治小公主。因藥物無效,孟皇后的姐姐便將民間道家治病的符水帶來替公主治病。宮中最忌諱符水一類的物事,孟皇后一見,大驚失色,連忙禁止,說:“姐姐莫非不知宮中禁令,與外間不同嗎?倘被奸人藉端播弄,這禍事就不小了!”趕緊將符封存了起來。等宋哲宗到來時,孟皇后才將符取出,如實說明了事情的原委。宋哲宗倒也沒有怪罪,只說:“這也是人之常情。” 此事過後不久,宮中有謠言流傳,說孟皇后與娘家人勾結在一起,在宮中大搞符咒厭魅。孟皇后大為緊張,憂心忡忡,日夜難安。她的養母燕氏、女尼法端、供奉官王堅出於好意,便為孟皇后和夭折不久的福慶公主祈福,不料剛好落人口實。宋哲宗聽說後也開始懷疑起來,詔令內侍押班(宦官)梁從政等人在皇城司(負責宮城守衛)審理此案。在宰相章惇和劉婕妤的支持下,皇城司逮捕了孟皇后左右侍女宦官三十多人。這些人都被拷打,直至體無完膚。在酷刑威逼下,孟皇后的“罪行”被供認了出來。

因為皇城司沒有司法權,宋哲宗又派侍御史董敦逸前去複審。董敦逸到場一看,所謂的“罪人們”都已經沒有人形,且氣息奄奄,無一人能出聲。董敦逸感覺無從錄起,有些遲疑。郝隨生怕他翻案,立即加以威脅。董敦逸膽小畏禍,只得將皇城司所取得的口供抄了一遍,稀里糊塗地了結了此案。 孟皇后既然“有罪”,就不能再母儀天下。但宋哲宗顧念髮妻之情,一時下不了廢後的決心。這時候,有人翻出了當年五月十六“天地合日”的老賬,說孟皇后不廢,皇帝將有生命之憂。於是,宋哲宗以孟皇后“旁惑邪言,陰挾媚道”為由,下詔廢去孟氏皇后位,孟氏出居瑤華宮,號“華陽教主、玉清妙靜仙師”,法名“衝真”。此時,孟氏還不到二十歲。 廢後的詔書下達的那一天,天氣陰翳異常。侍御史董敦逸心中有愧,認為這是天降異兆,於是上奏說:“中宮之廢,事有所因,情有可察。詔下之日,天為之陰翳,是天不欲廢後也;人為之流涕,是人不欲廢後也。願陛下暫收成命,更命良吏复核此獄,然後定讞。如有冤情,寧譴臣以明枉,毋誣後而貽譏。”又說:“臣覆錄獄事,恐得罪天下後世。”宋哲宗看了奏章後大怒,對群臣道:“董敦逸反复無常,不可在言路。”打算貶斥董敦逸。樞密使曾布說:“陛下本以獄案是近臣推治不足准信,故命敦逸錄問,而今大案始定,就貶錄問官,何以取信中外?”意思是說,正因為皇城司沒有司法權,所以才派董敦逸去複審,如果就此貶斥複審的官員,就無法取信天下了。宋哲宗這才放過了董敦逸。

孟皇后被廢後,身邊的人也受到了相應處罰,養母燕氏、女尼法端、供奉官王堅三人都被處斬,孟皇后心腹侍女陳迎兒被杖責後驅逐。但孟皇后無辜被構陷,卻在民間引起了廣泛的同情。 《雞肋集》中記載了一則故事:孟皇后所居住的瑤華宮是所道觀,在開封西北,剛好位於金水河邊。這里地處繁華,小商小販很多,十分熱鬧。當時京師賣熟食的小販,都要在吆喝上下工夫,“必為詭異標表語言”,這樣才能引人注意,生意才能興隆。唯獨有個賣馓子(馓音san,同傘。馓子是一種油炸的食品,古時環釧形,現細如麵條,呈柵狀)的漢子,每天都到瑤華宮前,放下擔子,既不吆喝他賣什麼,也不說馓子好吃,只是長嘆一聲:“虧便虧我也!”意思是,吃虧就讓我吃虧吧。這話在別的地方都沒事,在瑤華宮門口“太息大言”,便讓人感覺是明目張膽地在為孟皇后被廢叫屈。開封府聽說後,派人抓捕賣馓人,打了他一百大棍,警告他不准再那樣吆喝。於是,賣馓人改吆喝為:“待我放下歇則個!”他竟然就此成了名人,生意興隆無比。

章惇達到廢除孟皇后的目的後,趁此機會向宋哲宗進言,說高太后執政時曾有過廢掉宋哲宗而另立皇帝的想法,因為當時劉安世和範祖禹曾上書高太后說小皇帝過早接近女色。劉安世和範祖禹二人遂因“構造誣謗罪”被貶逐。 章惇還不罷休,為了證實高太后曾有想廢掉宋哲宗的念頭,他將當年高太后身邊的宦官張士良抓了起來,交給蔡京審問。蔡京將各種各樣陰森恐怖的刑具擺在張士良面前,逼迫他誣衊高太后。張士良大哭說:“太皇太后可誣,天地神袛不可欺。”然後請求一死。蔡京無可奈何。章惇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親自擬了一道詔書,連夜送進宮中,請宋哲宗同意頒發。 這道詔書的內容竟然是要宋哲宗追廢他的祖母高太后為庶人。向太后當時已經睡下,得知消息後,立即趕到宋哲宗那裡,嚴厲地干預此事。宋哲宗一時無奈,將詔書放在燭火上燒毀。郝隨將宮中情形連夜告訴了章惇。

第二天上朝,章惇和蔡卞又提及追廢高太后一事。宋哲宗十分不快,厲聲呵斥:“卿等如此作為,是不想讓朕死後見英宗皇帝嗎?”章惇這才不敢再提廢高太后之事。 事過不久,宋哲宗也逐漸醒悟孟皇后“符咒厭魅”一事,常獨自長嘆:“章惇壞我名節!”正因為宋哲宗對廢後一事頗為後悔,所以孟皇后被廢後,劉婕妤只是被晉封賢妃。劉妃為此十分著急,派宦官郝隨動員宰相章惇,內外一起相求,但宋哲宗仍然沒有立後的意思。直到劉妃在元符二年(1099年)生子,這是宋哲宗的第一個兒子,也是他盼望了許多年的期望,喜不自勝,終於同意立劉妃為皇后。 劉妃立後一事,朝中尚有反對意見。右正言鄒浩諫阻說:“立後以配天子,怎麼可以不慎重?仁宗時郭後與尚美人爭寵,仁宗既廢後,並斥美人,所以公平,可為天下後世效法。陛下廢孟後,與郭後無以異,天下孰不疑立賢妃為後,凡皇后須德冠后宮,不能從妃嬪中晉升,應自賢族中選擇;況且劉賢妃有廢後之嫌,更不宜立為皇后。”宋哲宗大怒,將鄒浩削職除名,貶去新州。立後一事因此而定。

劉氏終於做了皇后,一時間揚眉吐氣。但好日子並不長久,她的兒子趙茂才兩個月便不幸夭折。劉后悲不自勝,宋哲宗也備受打擊,臥床不起,一年後駕崩,年僅二十五歲。 宋哲宗的一生,都是很不快樂的。他在祖母高太后的陰影下長大,親政後始終沒有從青春期的叛逆中走出來——凡是高太后推崇的,他就要反對。高太后以母改子,廢除宋神宗新法,信用保守派,他就恢復父親推行的新法,大力起用變法派。但在他的內心深處,他未必就是快樂的,否則不會年紀輕輕就憂鬱成疾,以致青年而逝。宋哲宗之死還遠遠不止皇帝駕崩如此簡單,他的死還直接導致了北宋江山的斷送。 因宋哲宗無子,向太后召集執政大臣,哭著說:“國家不幸,哲宗皇帝無子,天下事須早定。”新皇帝只能在宋哲宗的兄弟中選。宋神宗共有十四子,當時在世的還有五人。按照嫡庶禮法,宋哲宗的同母弟簡王趙似是理所當然的人選。不料向太后堅決反對,很不高興地說:“老身既無子嗣,那麼諸王都是神宗帝的庶子。”意思是不承認宋哲宗母親朱氏的太后地位,由此可見這位沒有兒子的向太后對宋哲宗並無好感。章惇又說:“如此,則以長幼為序,當立年長的申王趙佖(音bi,同必)為帝。”向太后再次反對說:“申王體弱多病,恐不當立。”章惇還要再說,知樞密院事曾布知道向太后其實早有主意,於是大聲呵斥道:“章惇,聽太后處分!”章惇只好不再發表意見。向太后提出立宋神宗第十一子端王趙佶。章惇當即表示反對,說:“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圓滑的曾布立即附和向太后說:“章惇未嘗與臣商議,如皇太后聖諭極當。”尚書左丞蔡卞、中書門下侍郎許將也表示贊同向太后的提議。章惇勢單力薄,只得不再爭辯。於是,趙佶即位為帝,是為宋徽宗。 如果宋哲宗不死,皇位無論如何不會傳入趙佶之手。眾所周知,北宋實際亡於宋徽宗之手。這個歷史上著名的昏君,就是在這樣的機緣巧合下被推上了歷史舞台。向太后不選簡王趙似是可以理解的,她在政治上屬於保守一派,反對新法,對宋哲宗搞的那套“紹聖紹述”很不以為然,她不喜歡宋哲宗,自然也不希望看到宋哲宗的親弟弟當上皇帝。但為什麼向太后一定要選立趙佶而並非他人,並無史料可考。推斷起來,應該是個人情感的因素使然。只是,這一婦人的情感因素,直接導致了北宋的滅亡。 宋徽宗即位之初,對向太后感恩戴德,請向太后垂簾聽政。那位當了女道士的宋哲宗廢後孟氏,則因為向太后一直很喜歡她,再次時來運轉。在向太后的主持下,被宋哲宗廢掉的孟皇后重新復立為元祐皇后,且位居劉后(元符皇后)之上。 孟皇后回到皇宮居住後,發現已經物是人非,不由得十分感慨。她與宋徽宗皇后王氏關係極好,引為閨中知己。只是,孟氏這個二度皇后當得併不長久。元符三年(1110)七月初一,向太后下詔罷同聽政。半年後,向太后病逝,宋徽宗正式親理朝政。宋徽宗重用的蔡京等人勾結元符皇后劉氏,致使孟氏再度被廢,加賜號“希微元通知和妙靜仙師”,重居瑤華宮。據說,孟氏離開皇宮時,宋徽宗皇后王氏深感過意不去,孟氏卻笑著說:“總算又可以離開這是非之地了。”如此胸襟,自非元符皇后劉氏所能相比。甚至連宋徽宗與王皇后談論孟氏時,也忍不住感慨地說:“元祐皇后實在是可敬的。” 元符皇后劉氏如願以償地趕走孟氏後,又妄圖干預政事,且行為不謹,由此引起宋徽宗的不滿,於是與輔臣計議,打算廢掉元符皇后劉氏。劉后的心腹宦官郝隨聽說後十分恐懼,因為歷來廢後都要連帶追究皇后身邊的人。實際上,劉后干政,確實是受了郝隨的慫恿。為了保全自己,郝隨只好犧牲劉后,對其百般辱罵,逼迫她用簾鉤刺喉自殺。劉后死時年僅三十五歲。 孟氏重回瑤華宮後不久,瑤華宮失火,她不得不移居延寧宮,延寧宮不久又毀於火。而朝廷也不給安排新的道觀居住,因為無家可歸,她只得住進弟弟孟忠厚家。然而,命運有諸多巧合,恰恰如此,孟氏反而逃過了一場大浩劫。 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開封),自宋徽宗、宋欽宗二帝始,三千多后妃、皇子、公主以及宗室近戚,都被金兵俘往北國。北宋就此滅亡。孟氏因住在宮外民居,竟然奇蹟般地得以保全,倖免於難。由於孟氏特殊的身份,同年四月,她重新被宋臣尊為元祐皇后,垂簾聽政。孟氏聽政之後,立即派人把宋徽宗唯一倖免於遇難的兒子康王趙構接回,請他即皇帝之位。趙構對伯母的眷顧之情感激涕零,其後,趙構在南京(河南商丘)即位為宋高宗,史稱南宋,尊孟氏為“元祐太后”。為了避其祖父孟元之諱,改稱“隆祐太后”。 建炎三年(1129年)三月,護衛統制苗傅、劉正彥發動政變,逼迫宋高宗讓位給三歲的皇太子趙旉(音fu,同敷),企圖讓孟太后聽政,被孟太后拒絕。不久,韓世忠、張浚等平息兵變。 紹興五年(1135年)春,孟太后患了風疾,死於越州行宮,終年五十九歲,諡號“昭慈聖獻皇太后”。亡國之君宋徽宗趙佶也死在了這一年,不過卻是死在了金人的五國城,死後屍體還被熬煉成燈油。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