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謀說天下·謀秦

第36章 1、借刀殺人,嬴政除成

謀說天下·謀秦 慕寒 3031 2018-03-16
善於謀略的人,往往能在適當的時機,假借他人之手來清除自己前進路上可能的競爭對手和障礙,並且不留痕跡,此所謂“君子善假於物也”。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嬴政就是這樣一位善於謀略的君王。 公元前246年,年僅十三歲的嬴政在相國兼仲父呂不韋的鼎力支持下,順利登基,繼承秦國大統。此時的嬴政尚年幼,還不具備處理國事的能力,因此這一時期秦國的軍政大權,實際掌握在與秦始皇關係最為密切的兩個人手中——嬴政的母親趙太后和仲父呂不韋。 隨著時間的流逝,嬴政一天天地長大了;王室裡的爾虞我詐,群臣間的互相傾軋,以及流傳在民間的關於他的王位來路不正的謠言,使這位少年天子迅速成熟起來。他漸漸地意識到,有一個人,已對他的王位產生了潛在的威脅。那人不是別人,正是比他年幼的弟弟長安君成。因為此時,在長安君的周圍,已聚集了一批反對呂不韋和嬴政的人,這個集團的實力逐漸龐大,其代表人物是秦國大將樊於期。

年少的嬴政意識到了,比他年老幾十歲,他的仲父,心思縝密、老奸巨猾的相國呂不韋當然也意識到了。 公元前239年,嬴政20歲。這一年,上黨郡六城發生叛亂,叛軍殺死了秦派駐在那裡的地方長官,並宣稱上黨自此脫離秦國的管轄。秦國派人調查後得知,此事系趙國在背後策劃,憤怒的秦國臣民們紛紛要求報復趙國。精明的呂不韋察覺到,除去長安君成的大好時機到了。 在商討如何處理此事的朝會上,呂不韋向秦皇嬴政提議,任命長安君成為統帥,率兵討伐趙國。儘管有少數幾個官員提出異議,但嬴政還是准許了呂不韋的提議,並當即做出決定,令長安君成統領十万精兵,前往伐趙,上黨原有地方武裝,也一併交由成指揮。 當時的長安君成只有17歲,年紀尚小,沒有一點帶兵的經驗。將如此重任交給一個小孩,豈不是如同兒戲?明眼人都清楚,呂不韋提議讓長安君帶兵討伐趙國——這一當時六國中軍力最強的國家,無疑就是希望藉上黨叛軍和強大的趙軍之手,消滅掉這一潛在的威脅到嬴政王位的人。

隨長安君一起出征的秦國大將樊於期,勇猛善戰,而且極富謀略,深受長安君的倚重。但樊於期與相國呂不韋素來不和,他對呂不韋的獨斷專權、嬴政的放任不管極為不滿,曾多次上書嬴政,結果卻是石沉大海,毫無回音。再加上近來廣為流傳的嬴政是呂不韋私生子的謠言,讓他感到更加憤怒。 當長安君率軍抵達秦、趙邊境時,思考良久的樊於期來到中軍帳內,面見長安君。他示意長安君自己有緊急軍情回報,讓其摒去左右。長安君依言從事,待帳內再無旁人之後,樊於期悄悄對長安君說道:“近來,天下百姓紛紛口耳相傳,說當今的秦國已不再姓嬴,原因是秦王嬴政並非先王之子,實乃呂不韋與趙姬苟且所生。百姓們還說,正是他們幾人狼狽為奸,竊取了本應屬於公子的王位,不知公子可否知情?”

長安君大吃一驚,道:“將軍也聽說了嗎?其實我早就有所耳聞,只是一直以來,不願相信它是真的,想不到果真有此事。” 樊於期恨恨地道:“公子心地寬厚,卻不料這次中了奸人之計。請公子仔細想想,這次令你帶兵平叛,表面上看似乎是重用你,實則是暗藏禍心。目的卻是想讓你戰死沙場。而且,如果此次公子出師不利,嬴政定會藉此降罪於你,輕則貶為庶人,重則遭到誅殺。” 長安君聞聽此言,驚慌道:“多虧將軍提醒,不然我還蒙在鼓裡,想不到呂不韋與嬴政竟如此狠毒!依將軍看來,我該如何應對?” 樊於期道:“如今朝廷大將蒙驁統兵在外,無暇顧及,朝中其餘大將均不足慮。公子現手握重兵,只要我們起正義之師,傳檄文於天下,揭露呂不韋父子竊國事實,向黎民百姓證明您才是正統,我相信,天下臣民都會擁護公子的。”

長安君被樊於期勸動,憤然道:“大丈夫何所畏懼!此等禍國之人,我意必除之,希望將軍助我一臂之力。” 樊於期見已說服長安君,立即堅定地向長安君道:“請公子放心,為扶助公子建立大業,本將死不足惜!” 經過兩人的一番謀劃,長安君成和大將樊於期率領屬下十萬大軍,停止前進,改變行軍方向,直奔咸陽而去,一場旨在消滅秦王嬴政的叛亂發生了。 長安君率軍叛亂的消息傳到朝廷,秦王嬴政錯愕不已。他原本是想藉趙軍之手清除成,沒想到他既未平叛,也未伐趙,倒先行叛亂了。很好!這樣我就能名正言順地殺了你,我的長安君。嬴政冷峻的臉龐上浮現出一絲殘忍的笑意。 在秦王嬴政和相國呂不韋的任命下,忠心耿耿的大將王翦率領朝廷十萬大軍,前往討伐長安君。此時長安君的中軍駐紮在屯留城,其餘的屬下部隊駐紮在長子、壺關等幾座城池中。

王翦率軍與樊於期一番激戰之後,吃了不少虧。深謀遠慮的王翦見樊於期驍勇善戰,自知強攻不行,遂決定智取。 正巧在王翦的手下,有位名叫楊端和的將軍,曾在長安君門下做過食客,與長安君熟識,通過楊端和,可以取得與長安君的聯繫。於是,在王翦的密令下,楊端和化裝潛入屯留城,規勸長安君。 王翦兵分三路,自己親自率領中軍負責圍攻樊於期和長安君駐紮所在地屯留城,另外兩路分別攻打長子城和壺關城。長安君被困城中,見突圍無望,心裡很是擔驚受怕。他焦急地問樊於期道:“要是王翦軍隊長期圍困屯留不退,我們該怎麼辦?” 樊於期胸有成竹地對長安君說:“屬下今日與王翦一戰,已挫傷其軍隊銳氣;明日我將率領全軍出動,即可活捉王翦,然後直取咸陽。公子大可放心,登上王位指日可待。”

在與猛將樊於期的戰爭中,老辣的王翦採取圍而不打的軍事策略。他令士兵後退十里,深挖溝,築高牆,還派兵守衛險要的地方,據守不戰。為了攻下長子城、壺關這兩座被叛軍佔領的城池,他再撥軍兩萬增援。由於朝廷軍以多打少,長子城、壺關城兩地叛軍順利被消滅。樊於期本以為王翦怯陣,正商議派兵支援長子城、壺關城時,卻不料傳來兩地失守的訊息。樊於期急忙將原本駐在城內的叛軍調至城外,連夜部署防禦,而長安君仍駐城內。 城內的長安君聽到長子城、壺關城失守,急忙派人召見樊於期進城商議。樊於期見長安君嚇得丟了魂兒,只好安慰他說:“只要我馬上率大軍與王翦決戰,一旦勝利,則乘勝追擊,如若不勝,我們則退走他國。”長安君無可奈何,也只好答應。

潛入城中的楊端和見秦軍勝利在望,於是深夜來到長安君帳內,拜見長安君。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勸長安君投降。樊於期的節節敗退令長安君惶惶不可終日。 樊於期自長安君處回到城外軍營後不久,就親自率領大軍與王翦軍隊激戰一場。儘管樊於期驍勇善戰,但卻無奈手下將士士氣低落,鬥誌全無,最終還是敗下陣來。樊於期左沖右突,率領殘餘部下成功突圍,終於逃得回來。 屯留城下,樊於期向守城士兵命令道道:“快開門!” 當時楊端和正陪同長安君在城樓上觀戰,恰巧看見這一幕。他知道,一旦樊於期進城,就將失去勸說長安君投降的機會,因此決不能放樊於期進城。 楊端和快速拔出隨身佩戴的長劍,架在長安君的脖子上,向守城士兵命令道:“我乃朝廷的使者,長安君已經投降,誰要是敢大開城門,放叛賊樊於期進城,格殺勿論。”

守城眾將士見敗局已定,只好聽命於楊端和,皆不動聲色,沒人敢去開城門,長安君也早已失去了主見。樊於期見狀,長嘆一聲:“庶子不足與謀!”率身旁幾名親兵殺開一條血路,逃向了燕國。長安君見大勢已去,在無奈與失望中自殺身亡。 成功平定長安君叛亂後,秦王嬴政下令,殺掉所有跟隨長安君造反的士兵,將屯留全城的百姓遷徙到邊境臨洮;他還懸賞五城和萬金,換取樊於期的人頭。一場兵變就這樣平息,真是“其興也勃,其亡也忽”。 呂不韋建議秦王嬴政派年僅十七歲的長安君帶兵伐趙,企圖以藉刀殺人之計將他除掉。善於謀略的嬴政則順水推舟,藉著呂不韋的計謀,一舉除掉了對自己王位有潛在威脅的長安君,並將他的餘黨全部剷除,從而牢牢地鞏固了自己的地位。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