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謀說天下·謀秦

第33章 7、施水攻,王賁滅魏

謀說天下·謀秦 慕寒 3363 2018-03-16
公元前225年,即秦王嬴政二十二年,趙國被消滅之後,秦王嬴政派遣王賁率領大軍攻打魏國。這時的魏國,只剩下都城大樑及其以東少部分土地。其餘的土地,早已在公元前231年為了自保獻給秦國了。 王賁大軍把魏都大樑團團圍住,夜以繼日地攻城。由於此時的魏國已無險可守,全體軍民只有死守孤城大樑,加上大樑城城高池深,異常堅固,秦軍一時很難攻下。 王賁見此情景,心想即使這樣硬打下去,也只是做無謂的犧牲,於是他開始思考新的戰術。仔細查看了大樑四周的地形之後,王賁有一個很大的發現。他發現,大樑雖然固若金湯,但地勢卻很低矮,城西的黃河堤防遠高出大樑的城牆,如果將黃河水灌入大樑,城牆就會被沖垮。即使不被沖垮。久泡在大水中的城牆,根基也會受到侵蝕,到那時,大樑城就會不攻自破。

黃河是從大樑西邊流過的,從大樑城西邊流過的還有發源於滎陽的汴河,所以大樑又叫汴梁。早在秦國率兵攻打魏國前,信陵君在世時,就忠告過魏安王:“決滎水灌大樑,大樑必亡!”不料,這一計真的讓王賁從大樑所處的地勢上看了出來。 事不宜遲,王賁立即上書奏請秦王嬴政,請求批准他施用水攻。 接到王賁上書後,秦王嬴政為之震動,因為事關重大,遂召來王綰、尉繚、李斯、鄭國等近臣商議。 “大樑,冠絕天下風華富庶,聚結天下財富,是座非同尋常的城池;能否以水戰攻之,須細加斟酌,不知各位愛卿有何意見?”秦王嬴政說道。 “以水為兵,亙古以來不是沒有。”王綰慨然道:“雖然晉末水戰,趙氏並未因此滅亡。但是今日不同,大樑居平原之地,若決河水攻之,焉能不死傷庶民萬千?既然如此,秦國縱得中原,其利何在,道義何存?義利兩失,何安天下?”顯然,王綰反對水攻大樑,且將這一水戰方略與秦國一統天下的道義根基聯繫了起來。

廳中一時沉寂。 “以微臣之見,就兵說兵。”老臣尉繚打破沉默道:“果真水攻大樑,王賁必有周密安排,斷不會使滿城庶民遭池魚之災。倘若用強兵之戰,只怕三十萬大軍耗得三五年,也未必攻得下大樑,這便是根本。若非如此,王賁何須請求水攻?微臣倒是擔心,果真水攻大樑,大河距城近百里,決口豈有那般容易,得多少民力物力?其間若遇其他事件耽擱延時,只怕也得年餘時光。這樣的戰爭,秦國經得起麼?” “鄭愛卿以為如何呢?。”嬴政滿懷期待地望著鄭國。 “果真水戰,決河不難。”鄭國娓娓說道:“大河東去,鴻溝南下經大樑城外,距離之近,如同大樑的護城河。果真引水攻梁,水口不在大河,而在鴻溝。但是有一點,鴻溝水量不夠大,須從接近大河的上端開口補水,方能成其勢。信陵君說的滎口決水,便是此意。”

“鴻溝既然通河,何以水量不大?”尉繚疑惑地問道。 “這便是水事了。”鄭國嘆息一聲說道,“鴻溝歷經幾代修成,通水百餘年,水道已經淤塞,按理,早當停水以掘淤塞了。只可惜大戰連年,各國無力暇顧。有民謠雲,鴻溝泥塞,半渠之水,河水滔滔,稻粱難肥。” 秦王嬴政看了看一直沒說話的李斯,問道:“不知長史有什麼意見?” 李斯雖然一直沒有發表自己的意見,卻一直在聚精會神地聽著,見秦王徵詢,連忙答道:“臣聞方才之論,已經足證大樑水戰可行。只是丞相方才所言,關涉滅國之道義根本,臣不得不言。”見王綰肅然轉身,李斯翻開了王賁的上書副本指點道:“天下沒有虎狼不行,遍地虎狼也不行。王賁之說,對臣之啟迪,不可謂不深。因由何在?因為王賁提出了一則根本大道:行天下之大仁,必有難以迴避之不仁。想要天下沒有遍地虎狼,必得天下先有虎狼;先有最強虎狼,而後方能沒有虎狼。具體來說,若不水攻大樑,使昏聵魏國奄奄不滅,天下不能一統,兵戈不能止息,而徒存仁義;長遠論之,仁乎?不仁乎?臣以為大樑之戰,不宜囿於仁義之說而久拖不下!否則,中原之變數將無可預料。”

“大仁不仁,長史所說極是啊!”秦王嬴政無奈地感嘆道,王綰搖了搖頭不再爭辯。因為戰時論事,大臣們都明白“事終有斷”這個道理,若無休無止地爭下去,任何一件事也做不成。 “事關重大,寡人敢請……”秦王嬴政說著,從座位上站了起來,肅然對鄭國深深鞠了一躬。 “國事至大,大王何言請也?”鄭國尚未站起,便被秦王嬴政扶住了。 “大樑水事,敢請您親臨謀劃。”秦王嬴政接著說道。 這時,鄭國目光一閃,不期然打量了李斯一眼。李斯心領神會,當即對秦王拱手道:“臣願輔佐趕赴河外。”秦王爽朗大笑道:“老令與長史相事,寡人自可高枕無憂。” 諸般事務安置妥當之後,第二天,曙光初上,李斯、鄭國就登上趙高駕馭的王車出咸陽東去。

王賁一見到李斯、鄭國前來,就知道秦王嬴政批准他施用水攻了,高興地上前迎候道:“秦王派二位大人來相助,水灌大樑必然馬到成功。” 寒暄一陣後,鄭國就開門見山地說道:“大樑是鴻溝南北分段,鴻溝南段不用看,鴻溝北段是水攻要害,北段最要緊處,是引河入溝的溝口。溝口如何開?開在何處?得多少民力?我得親自勘測一番才能定下來。” 於是,次日清晨,王賁率領著一支千人馬隊護衛著鄭國、李斯趕赴大河南岸的廣武城郊踏勘。 廣武城坐落在大河南岸。這裡原本是一片無名山地,因為廣武城,這片山地也叫做廣武山。廣武城依山勢修築成了東西兩座小城堡,中間是一道寬約兩百餘步的山澗,時人也稱廣武澗。當年開鑿鴻溝引河,便是利用了這道天然山澗。先將山澗向北與河岸打通,河水先入澗再入溝,如此,山澗之岩石入口可控制水量。否則,兩道土堤築成的大溝,堤岸無論夯得如何結實,也經不起洶湧大河的浪濤衝擊,要修一道引出大河的人工運河實在是不可能的。唯有充分利用廣武澗,鴻溝才得以修通。鄭國是鴻溝後期開鑿的水工,對鴻溝水路地脈瞭如指掌。踏勘大半日,鄭國心中已經有數,對著身旁的王賁低聲指點了各處要害,在暮色時分趕回了營地。

當夜,王賁立即派出快馬特使請來了蒙武與潁川郡守,會同李斯、鄭國,五人一一將各方事務會商妥當。次日清晨,王賁幕府聚將發令,部署了水攻方略。各方散去,整個河外的秦軍營地與郡縣官署便悄無聲息地忙碌了起來。蒙武回到洛水大營,立即派出一萬輕騎交給潁川郡守,分別護衛郡守與郡丞率領的兩班吏員趕赴鴻溝南段,秘密督導分別屬於魏國南部與舊韓西南部的鴻溝兩岸庶民退到山地高處暫住。 王賁率五萬主力分作三路:一路是趙佗率領五千人馬,督導兩萬名精壯民工開決溝口;一路是王賁的四萬主力秘密進逼大樑外圍的四面山丘高地,在決水之前同時策應趙佗兩翼;一路是五千輕騎各方策應。三路之中,趙佗軍是要害,限定決口時間是五天五夜。這是鄭國測算的時日。鄭國說不能再短,否則不能保證穩妥無事。

趙佗的決水工程分作四個部分: 一、將原來的進水山口拓寬,使灌田水量大到足以淹沒大樑城的水量; 二、將河水進入山口的引溝拓寬,盡可能使河水暢通無阻地進入拓寬了的澗口; 三、將廣武澗進入鴻溝的溝口拓寬,使大大增加的水流能洶湧入溝; 四、將鴻溝至大樑的溝段清淤,以防水流進入大樑之前溢出。 彷彿是天意要滅魏似的,恰逢其時,連日下著瓢潑大雨,一時間,黃河和汴河水暴漲。得到天助的王賁當即下令決堤灌城。大堤被鑿開後,頓時黃河和汴河的水滔天般地徑直向大樑撲來,大水將大樑團團圍住。 面對此景,魏王依然不肯受降。他以為,大樑城高牆厚,糧倉兵器庫又都是滿滿噹噹,縱然無法打仗,也決不會生出民變兵變。於是,魏王下了一道安民王書,謊稱齊、楚兩國將出動水軍戰船前來救魏,要民眾各安其所靜待援軍。於是,人心惶惶的大樑城又安靜下來。

水淹一個月之後,固若金湯的大樑城出現了種種令人聞所未聞的景象,所有的井水都溢出了井口,所有的街路房屋大牆都濕淋淋的,所有的糧食都生出了綠芽,所有的肉食都黴綠髮臭。直至街中積水漸漸增高,大樑城再也沒有了往昔的蓬勃生機。此後,城磚石條一塊塊脫落,露出了夯土牆體;隨著時間的流逝,夯土牆體也悄無聲息地癱成了一堆堆泥山,漸漸地,泥山都沒有了…… 水淹大樑兩個月後,秦軍堵上了水口,水勢漸漸退去。縱然如此,淒慘的景象仍然在繼續。厚厚的淤泥填平了所有的窪陷,堵塞了一切進出大樑的通道,兩月前還雄峻異常的大樑,已經變成了一片茫茫灰黃的廢墟。 三月之後,厚逾數尺的淤泥結成了硬實的地面,秦軍進入大樑,進行屠城,俘獲了魏王假,水攻大樑取得勝利。

秦國攻打魏都大樑之戰,如果硬拼,秦軍必定會遭受巨大損失。王賁提出水淹大樑城之計,其實是不得已而為之。拋開水淹給魏國人民帶來的災難不提,僅僅從軍事策略上來說,這不失為一種良策。由此可見,王賁是一名有勇有謀的良將,有其父王翦的風範。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