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謀說天下·謀秦

第19章 1、遊列國,張儀說連橫

謀說天下·謀秦 慕寒 3013 2018-03-16
商鞅變法之後,秦國國力日益強盛,秦國君主不再甘心居於西方一隅之地,遂把矛頭指向東方。馬陵戰後,齊國代替魏國成了中原地區的霸主。這樣,秦、齊都以向中原地區擴張作為自己的主要發展方向,使得混戰的局面更加錯綜複雜。戰國晚期,樂毅破齊,齊國一蹶不振;長平之戰,趙國嚴重削弱,秦國取得了對東方六國的絕對優勢,乘機吞併了不少土地。六國為了應對強大的秦國,在著名的縱橫家蘇秦遊說之下,六國決定實施合縱策略,聯合抗秦。儘管秦國力量強大,但還沒大到以一抵六的地步。六國合縱抗秦,給秦國的國家安全帶來了危險。 秦惠文王即位後,為了改變這種局面,他繼續採用孝公時代“任人唯賢”的方針,吸引了一大批善於辭令和權術的外交人才,張儀就是其中一位最傑出的代表。

張儀,魏國人,與當時身兼六國相位、合縱策略的開創者蘇秦出自同門,都是鬼穀子的學生。公元前329年,張儀由趙國西入秦國,被求賢若渴的秦惠文王拜為客卿。公元前328年,張儀與公子華帶兵攻打魏國,一舉拿下魏國的蒲陽城。在慶功會上,張儀乘機向惠文王推銷自己的連橫政策,建議秦王把蒲陽歸還魏國,並派公子繇去魏做人質,而他將利用護送公子繇入魏的機會遊說魏王投靠秦國。此提議得到了秦王認可。 入魏後,張儀對魏王說:“大王,秦國對魏國可是真心實意啊!得到城邑不要不說,反而又送人質來到魏國,魏國怎麼說也不該失禮節呀,你總該報答一下吧?” “你說應怎樣報答呢?”魏王問道。 “秦國祇喜歡土地,魏國如果能送一些地方給秦國,秦國一定會把魏國視為兄弟。如果秦魏結盟合兵討伐其他諸侯國,魏國將來得到的土地肯定會比送給秦國的多很多倍。”

魏王被張儀說動了心,於是將上郡十五縣和河西重鎮少梁獻給秦國,從此秦魏和好,張儀的連橫政策首戰告捷。 張儀回到秦國後,秦惠文王仿效三晉,設置相位。因張儀為秦做出了重大貢獻,惠文王任命張儀出任此職,不受重用的公孫衍離開秦國入魏。張儀就這樣成為了秦國置相後的第一任相國。從此,張儀開始了他輝煌的政治、外交和軍事生涯。 為了使魏國進一步臣服於秦國,公元前322年,張儀辭掉秦國相位,前往魏國。魏王懾於秦國實力,立即拜張儀為相。 張儀成為魏相以後,便藉機為秦國拉攏魏王道:“魏國土地縱橫不到千里,士兵不超過三十萬;四周地勢平坦,沒有大山大河阻隔,各國從四面八方都可以進攻。魏國東邊和齊相鄰,南邊跟楚接壤,西邊跟韓接境,北邊又和趙為鄰。因此魏國的地勢,原本就是戰場。

“大王想想,一旦秦國派兵攻占卷地、衍地、燕地、酸棗等地,魏國與趙國的聯繫就會被切斷,合縱的通路隨之斷絕,一旦通路斷絕,那麼大王,魏國就更加危險了。如果秦國說服韓國攻打魏國,魏國的滅亡就不遠了。” 聽張儀如是說,魏王大懼,急忙問張儀有何良策解此危急。 “我認為,大王不如歸順秦國。歸順了秦國,楚國、韓國一定不敢亂動;大王就可以高枕無憂。秦國想要削弱的只是楚國,而能削弱楚國的只有魏國。楚國雖看似富足強大,實際卻很空虛;如果魏國出動全部的軍隊攻打楚國,勝利是肯定的。割裂楚國而加強魏國,這是大好事呢。” 魏王思量再三,最後同意了張儀的觀點。不久,魏王派太子入秦朝見,向秦示好。張儀一共在魏國擔任了四年相國,於公元前318年回到秦國,秦惠文王仍然啟用他為相。

後來齊國派兵擊敗了趙和魏,並與楚國結成聯盟。齊是東方的強國,楚則虎踞南方。因此,齊楚聯盟成了秦國的心腹之患,而離間齊楚聯盟,削弱齊楚力量就成為秦向東擴張過程中的關鍵。公元前313年,張儀再次辭掉秦國相位,出使楚國。到楚之後,他首先買通楚懷王的寵臣靳尚,利用其取得懷王信任,然後著手離間齊楚關係。 張儀對楚懷王說:“我們秦王最敬重的就是大王您,最憎惡的人是齊王。雖然齊國和秦國曾經是友好之國,但齊國在很多地方都對不起秦國。現在秦國想討伐齊國,如果楚國與齊國斷絕關係,秦國就把商、於六百里地獻給楚國。”楚王是個貪利之徒,十分高興地答應了。於是楚懷王立即派人去齊宣布“斷交”,並派使者跟隨張儀去秦接收土地。

回秦後,張儀稱病三個月不上朝,楚懷王得不到土地,以為秦嫌楚與齊斷絕關係不夠堅決,因此特派勇士前去辱罵齊王。齊王大怒,一面與楚徹底斷交,一面派人入秦與秦王商議共同伐楚。張儀見目的達到,見了楚國使者,告訴使者說:“我和楚王說的是六里,哪裡是什麼六百里呢?”使者回楚報告楚懷王,懷王氣得暴跳如雷,大罵張儀出爾反爾,氣沖沖地要興兵伐秦。 公元前312年,楚國與秦、齊大戰於丹陽,結果楚軍大敗,楚將屈匄等將領共七十餘人被俘,八萬楚軍被消滅,漢中郡也被秦奪走。戰敗消息傳來,楚懷王簡直氣得發昏。在狂熱的複仇情緒支配下,他調動楚國全部軍隊進攻秦國。由於孤軍深入,楚軍再次大敗。這次韓、魏兩國也乘機向南進攻楚國,一直打到鄧邑。楚腹背受敵,急忙撤軍,最終割了兩個城邑向秦國求和。

秦國大敗楚國之後,與其能夠抗衡的國家就只剩下了齊國。公元前311年,秦國派人與楚國談判:願分漢中之豐與楚,以同楚結盟。然而,懷王對張儀耿耿於懷,寧可不要漢中之地而要張儀。張儀聞訊,欣然赴楚。張儀一到楚國,就被懷王囚禁起來,楚懷王準備殺了他。但張儀卻使用種種手段,通過楚國大夫靳尚,向懷王夫人鄭袖說情,鄭袖請求把張儀放掉,與秦和親。懷王受夫人蠱惑,又害怕得罪秦國,加上貪於土地,權衡再三,最後下令將張儀釋放。 張儀趁機遊說懷王道:“當今天下的強國,只有秦國和楚國,兩個大國一旦交戰,就將勢不兩立。秦國現在據有巴蜀,大戰船順江而下,一日能行五百餘里,用不了十天就可以到達桿關。桿關受到威脅,楚國的東部地區就很難保住,西部地區的黔中、巫郡就不再屬於楚國。秦軍如果出武關,楚國北部地區也會斷送。楚國遭到秦國的進攻只在三個月以內,而楚國要想得到諸侯的援救卻至少得半年,所以,楚國不與秦國親善是不行的。再說,坐等弱國的援救而忽視秦國的威脅,這是極其愚蠢的做法。

“現在秦國和楚國接境連界,本來是地緣親近的鄰國。大王如果能聽取我的意見。我將讓秦國太子到楚國做人質,楚國太子到秦國做人質,把秦國女子做大王的姬妾,進獻居民萬戶的都邑作為湯沐邑,長久作為兄弟鄰邦,永世互不攻伐。我認為沒有比這更好的計策了。” 一席話說得楚懷王連連點頭稱是,馬上同意與秦和好。 張儀離開楚國,立即前往韓國,對韓王道:“韓國土地不到九百里,儲糧不夠吃兩年,大王的士兵全部動員也不足三十萬;秦國有武裝士兵一百多萬,戰車千輛,戰馬萬匹,韓國的軍事力量怎能和秦國相比呢? “大王如果不歸順秦國,秦國將出兵攻占宜陽,隔斷韓國的上地,東進奪取成皋、滎陽,那麼韓國國土將不屬大王所有了。秦軍阻塞成皋,隔斷上地,大王的國土就被分割了。先歸順秦國最安全,不歸順秦國就危險。

“所以我替大王謀劃,韓國應該幫助秦國。秦國所希望的莫過於削弱楚國,而能夠削弱楚國的莫過於韓國。這不是因為韓國比楚國強,而是它的地勢是這樣。如果大王向西歸順秦國,攻打楚國,秦王一定高興。我認為沒有比這更好的計策了。” 韓王聽從張儀的計策,立即表示與秦通好。張儀這才回到秦國,向秦惠文王禀報情況,秦惠文王念其功勞卓著,遂封其為武信君,並賜封給他五座城邑。 從公元前328年開始,張儀運用連橫之術,遊說於魏、楚、韓等國之間,利用各個諸侯國之間的矛盾,或為秦國拉攏,使其歸附於秦;或拆散其聯盟,使其力量削弱。總的來說,他是以秦國的利益為出發點的。在整個秦惠文王時期,他不僅使秦國在外交上連連取得勝利,而且幫助秦國開拓了疆土,為秦國的強大立下了汗馬功勞。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