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謀說天下·謀秦

第8章 8、遠交近攻,范雎制定外交方略

謀說天下·謀秦 慕寒 2735 2018-03-16
戰國末期,七雄爭霸,諸侯割據一方。秦國由於經過商鞅變法,勢力發展得最快。到秦昭王時,秦開始圖謀吞併六國,獨霸中原。此時,可謂是亂世出英雄,著名政治家、軍事謀略家范雎,在此時閃亮出場。 范雎,也叫範且,字叔,戰國時魏人。范雎曾擔任過秦國丞相,對秦的強大和統一天下起了重大作用。李斯對他的評價為:“昭王得范雎,強公室,枉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 范雎是如何幫助秦昭襄王蠶食諸侯,成就偉大帝業的呢?其中具體的細節,我們現代人難以得知全貌,更不可能如述家珍般一一道來。但其最重要之處,則是其幫助秦王制定了遠交近攻的謀略。什麼是遠交近攻呢?說白了,就是聯絡距離遠的國家,進攻鄰近的國家。這是戰國時秦國採取的一種外交策略。

當然了,對於范雎來說,要說服秦昭王實施這種策略,自有一番曲折。 古人云,自古英雄多磨難。范雎也是如此。 有一段時間,范雎總是不得志。比如,最初范雎是想為魏國建立功業,但因家貧無法得見魏王。范雎為了展示自己的才華,於是投在中大夫須賈門下當門客。魏昭王讓須賈出使齊國,范雎隨往。此次出使,范雎憑藉自己的雄辯之才,深得齊王敬重。想不到的是,在拒絕齊王的挽留回到魏國後,中大夫須賈卻向相國魏齊誣告范雎私受賄賂,出賣情報。 范雎不知道須賈為什麼會這樣做。但如果不是用了重金行賄相國魏齊手下人的話,他必定會死於魏齊的拷打之下。 半年後,秦昭王派使臣王稽訪魏。范雎好友鄭安平讓化名張祿的范雎同王稽會面。一番交談後,王稽發現范雎是難得之才,並將他和鄭安平帶回秦國。好事多磨,由於當時秦國朝政是被昭王生母宣太后和舅舅穰侯一黨把持。因而,范雎雖然到了秦國,但依然無法得到昭王的召見。

秦昭王召見范雎,是范雎在客館裡待了一年多之後。而這之前,范雎給秦昭王寫了封信,說有極其重要的話奉告。 秦昭王不知道范雎有什麼重要的話奉告,但他對范雎的召見,卻意義非凡。 那天,范雎見秦昭王坐著車過來了。他既不迎接,也不躲避,自顧自地走他的道兒。 秦昭王手下見狀叫他躲開,說:“大王來了!” 范雎回答說:“現在秦國祇有太后、穰侯,哪兒有什麼大王呢?” 秦昭王聽後,急忙下車,恭恭敬敬地把范雎請上車去,因為這句話正好說到了秦昭王的心坎上。 車子一路向前,直向離宮。 在離宮,秦昭王以正式的賓主禮儀接待了范雎,儘管范雎一再謙讓。 之後,聰明的秦昭王把左右的人都支使出去,但讓范雎想不到的是,當宮中只剩下他們兩人時,秦昭王竟然跪身請求說:“請問先生怎麼來教導我呢?”

范雎深受感動,“啊啊”了兩聲。 秦昭王不明所以,再次請求,范雎依然還是“啊啊”了兩聲。就這樣一連三次。 “難道先生不願意教導我嗎?”秦昭王又拜請說。 “當初呂尚與文王相遇的時候,他只是個在渭河釣魚的漁夫,那時,他們很陌生。此後,呂尚和文王同車回去,這是因為他們談得很深入的緣故。現在,我與大王還比較陌生,不了解大王的心意如何。此外,大王害怕太后的威嚴,又被大臣的虛偽迷惑,如果我往大的說,會讓國家遭受滅亡之禍;往小處說,會讓自己處於孤立危境。所以大王三次問我,我都沒有什麼可回答的。” 秦昭王聽完范雎的話,跪身說:“秦國是一個偏僻邊遠的國家,而我又是一個沒有才能的人,先生能夠來到秦國,這是上天的旨意。而我能接受先生的教導,這也是上天要先生扶助我,不拋棄我。所以,先生有什麼話,直管說來,千萬不要對我有什麼疑惑了。”

范雎便推心置腹地對秦昭王說:“秦國北有甘泉、谷口,南繞涇水和渭水,西南有隴山、蜀地,東面有函谷關、崤山;從地理環境來說,沒有一個國家能有這麼好的天然屏障。秦國有戰車千輛,精兵百萬,從秦國的兵力來看,沒有一個國家有這麼多兵車、這麼勇敢的士兵。從秦國的人來說,沒有一個國家的人像你們這樣守法。從統領能力來看,現在,除了秦國,還有哪個國家有統領諸侯、一統天下的能力?但是秦國雖然有一統天下的想法與能力,可是這幾十年來卻沒有多大的進展,如今反而閉鎖函谷關門。這是秦國穰侯魏冉為秦國謀劃得不好,而導致大王的決策失誤啊!” 秦昭王問:“我準備興兵伐齊,想听聽你的妙計。” 范雎說:“大王興兵伐齊,捨近而攻遠,是一種十分錯誤的做法。你想想,齊國離秦國那麼遠,中間還隔著韓國和魏國。現在要去打齊國,出兵少,或許會被齊國打敗;要是出兵多了,又怕國內出亂子。就算能把齊國打敗,如果不能把齊國跟秦國連接起來,也是無法管理。所以,不如採取遠交而近攻的謀略。這樣得到寸土是王的寸土,得到尺地就是王的尺地。

“什麼是遠交而近攻呢?'遠交'的目的,實際上是為了避免樹敵過多而採用的外交誘騙。'近攻'的目的,是吞併他國的土地。近攻,因為與近鄰的關係比較錯綜複雜,同時利益衝突也會比較大,而且對鄰國進攻可以收到'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的效果,所以古往今來的謀略都確定在遠交近攻上。比如,中山國的土地,方圓有五百里,臨近的趙國把它吞併了,趙國不僅獲得了財利,而且還為自己樹立了強大的聲名。 “至於如何採取遠交而近攻的謀略,則要看面臨的形勢。現在秦國面臨的形勢為:韓、魏居各諸侯國的中央,為天下樞紐。大王如果想要成就一番霸業,就一定要先佔據韓、魏,之後用它做天下的樞紐,進而威脅楚國和趙國。如果趙國強盛,那麼,楚國就要依附秦國;反之,如果楚國強盛了,那麼,趙國就要依附秦國。假如楚、趙兩國都來附秦,那麼,齊國就一定會恐慌,齊國恐慌肯定就會卑下言辭,並加重財禮來服侍秦國。所以,現在,最好的方法是一面跟齊國、楚國交好,另一面則向韓國和魏國進攻。離我們遠的國家既然跟我們有了交情,就不會去干預跟他們不相干的事。把臨近的國家打敗,就能夠擴張秦國的地盤,拓展秦國的版圖。當我們把韓國和魏國兼併之後,那麼齊國和楚國還能存活嗎?”

秦昭王聽後,十分讚賞,他高興地說:“秦國要真能兼併六國,統一中原,全在於先生的計策了!” 第二天上朝,秦昭王即拜范雎為客卿,並下令撤回伐齊的部隊。 為了防止齊國與韓、魏結盟,秦昭王派使者主動與齊國結盟。 其後,秦昭王繼續堅持“遠交近攻”政策,遠交齊、楚,並於昭王三十九年(前268年),派兵伐魏,攻占懷(就是現在今河南武陟西南)。兩年後,昭王派兵又攻占邢丘(今河南溫縣東)。昭王四十二年(前265年),昭王開始派兵攻打韓國,首先攻占地處韓國咽喉的滎陽,並將韓斷為三截,致使韓處於危亡之中,不得不聽命於秦。 遠交而近攻,是一種如蠶吃桑葉似的由近而遠謀略。范雎正是用它,調整了秦國的外交戰略;昭王正是由於採納了它,才讓秦國變得更為強大。

最後,秦始皇用“遠交近攻”等策略,遠交齊、楚,攻韓、魏,然後又從兩翼進兵,攻破趙、燕,統一北方;破楚國,平定南方;最後攻占了齊國,從而實現了統一中原的願望,完成了一統天下的霸業,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秦帝國。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