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謀說天下·謀三國

第37章 7、以嚴見憚

謀說天下·謀三國 雷静 2502 2018-03-16
孫權向來以善於用人著稱,可是在他手上也有例外,陸遜當上丞相不到一年,就被孫權活活氣死。不管怎麼說,陸遜一生都得到了重用。最冤的是張昭,作為孫策的託孤重臣,終其一生,連丞相都沒有當過。想當年孫策猝死,18歲的孫權接手的是一個內憂外患風雨飄搖的江山,是張昭替他擋住了所有的風雨,撐起了搖搖欲墜的天空。那麼,為什麼在孫權稱王之後,張昭卻備受冷落呢?這後面有著什麼樣的故事呢? 張昭(156—236年),字子佈,徐州彭城人,就是今天的江蘇徐州人。他出身士族,從小就愛學習,博覽群書,還擅長隸書。 20歲的時候,因為文才過人,被薦舉為孝廉。後來徐州刺史陶謙舉他為茂才,他沒有應徵,陶謙大怒,把他抓了起來,幸虧朋友相救,才免了牢獄之災。徐州待不下去了,張昭就南下來到揚州,正趕上孫策初創基業,招攬人才,將他招了進去。張昭憑藉出眾的文采、端正的品行和優秀的辦事能力,成為孫策的股肱大臣。孫策臨死的時候,就把輔佐孫權的任務交給了他。

孫權上台之初,張昭依然很受重用,孫權每次出征,都留張昭鎮守後方。然而後來,事情開始有了變化。孫權對張昭依然很尊重,給他的待遇也很優厚,但就是不對他委以重任。 前面我們講過,孫權喜歡打老虎,張昭認為為人君者應該駕馭英傑,而不是猛獸,就像叔叔教育侄子那樣毫不客氣地將孫權數落了一頓。這件事可以代表張昭對孫權的態度。在江東集團中,張昭一直以託孤重臣的面孔出現,動不動就對孫權擺出威嚴長者的姿態。後來孫權羽翼豐滿,早已不再是那個哭著不見臣子的少年了,張昭依然沒有改變自己的態度。 孫權稱吳王后,有一次在武昌釣魚台(此武昌是今天的湖北省鄂州市)大宴群臣,在座的人都喝得東倒西歪,孫權酒勁發作,就讓人往群臣的臉上灑冷水,讓他們醒過來再喝,還吆喝說,今天非要喝得有人從釣魚台上掉下去才行。張昭聽了這話,臉就冷了,什麼話都不說,站起身來就向門外走。孫權一見,連忙追出門去問張昭,今天晚上不是挺開心的嗎?為什么生氣啊?張昭就沒好氣地說,開心?當年紂王把酒糟堆成山,把美酒灌進池子,天天喝酒也很快樂。孫權聽他拿自己與紂王比,自然不高興,但他說的不無道理,只好說,那好吧,大家都散了。

若是小事上固執己見也就罷了,張昭在重大政治決策上也總是與孫權相左。赤壁之戰前,張昭就帶頭提出,向曹操投降稱臣。平心而論,張昭主張講和,是從大局出發,如果曹操早日統一江山,天下也將早日安定。然而,孫權當然不願意將父兄開創的基業拱手相讓。孫權稱帝后,還念念不忘舊事,對張昭說,如果依了張公您的計策,我今天就在要飯,還說什麼當皇帝! 然而張昭還是改不了自己的倔脾氣,還是免不了在重大問題上和孫權作對。 嘉禾元年的時候,遼東太守公孫淵裝模作樣地來向吳國稱臣。外邦人來稱臣,讓孫權著實過了一把做皇帝的癮。孫權非常高興,就封公孫淵為燕王,還要派一萬士兵帶著禮物去封賞公孫淵。在座的群臣都不同意,認為公孫淵是個小人,今天降魏,明天降吳,反复無常,沒什麼誠意,我們派個使節給他送點兒錢,意思意思就夠了,用不著封他為王,更用不著派一萬人去封他為王。孫權正在興頭上,哪里肯聽。張昭就出來相勸,張昭勸一句,孫權就駁一句,駁著駁著孫權就惱了,最後他忍無可忍,把刀拔出來說,張公,我們吳國的士人進宮拜朕,出宮就拜你,朕也算給足你面子了,可你從來不給朕面子,每次都當著眾人頂撞朕,今天我可是要犯錯誤了。意思是,我可是要殺你了。張昭靜靜地盯著孫權看,然後說,陛下,老臣何嘗不知道這話不當說,可是為什麼還要說呢?實在是因為太后臨終囑託,言猶在耳啊。說完這話,張昭老淚縱橫,孫權把刀一扔,和張昭抱頭痛哭。

但孫權哭過之後,還是我行我素,將人派到遼東去了。張昭一氣之下就不再上朝,孫權一看,不上朝是吧?成全你!派人用土把張昭家的門給堵起來。張昭也犯了倔脾氣,你會封門我不會封嗎?也在裡面用土把門塞得嚴絲合縫。 後來孫權派到遼東的使節被公孫淵給殺了,孫權這才後悔沒聽張昭的,幾次讓人請張昭來上朝,張昭氣還沒消,就是不去。孫權只好藉一次外出的機會去看他,在門外喊張昭,張昭躺在床上裝病,不理。孫權一怒之下,就讓人放火燒張昭家的門,要把張昭燒出來。張昭躺在床上紋絲不動,讓他燒,孫權只好喊快滅火快滅火。張昭的兒子在旁邊看不過去了,總得給孫權一個台階下,就用擔架把張昭抬出去,跟著孫權進宮。進宮後,孫權又作了深刻檢討,這事才算了了。

孫權常對人說,我與張公說話,都不敢隨便妄言。張昭的耿直激烈,讓孫權忌憚到如此地步。當孫權立丞相的時候,所有人都猜測這位子非張昭莫屬,可孫權沒有立張昭,而是立了一個叫孫邵的人。孫權當時的解釋是,現在是多事之秋,丞相的工作非常繁重,張公一把年紀了,我怎麼忍心讓他操勞呢? 後來孫邵去世,大家都推薦張昭當丞相。孫權又不同意,讓顧雍當了丞相,張昭也永遠地失去了當丞相的可能。孫權稱帝以後,張昭就寫了個奏表說,自己身體不好,申請退休,將所有的職務和權力都交出去。孫權挽留了一番,就讓張昭退了。此後張昭就離開了吳國政治中心,一心在家著書立說,寫了《春秋左氏傳解》和《論語注》。 張昭退休之後,有一回孫權有事去找張昭。張昭一見孫權來了,本來是跪坐在席位上的,馬上就避席,避席是一種表示尊敬的禮儀,孫權也趕緊跪坐下來。坐定下來,張昭就說,想當年,恆王和太后,也就是孫策和吳夫人,他們可是把你交給老臣我,而不是把老臣我交給你。這句話點明了孫權和張昭兩人到底誰歸誰管。張昭繼續說,可惜老臣這個人不識趣,不會說話,不討人歡心,所以現在受了冷遇。老臣以為這輩子就此老死了,沒想到陛下還來看望老臣,即便如此,老臣的性格還是不會改的,老臣還是會想說什麼就說什麼,讓老臣琢磨別人的心思說討好別人的話,老臣做不到。孫權也只好笑笑說,隨便張公了。

這就是張昭!耿直剛硬的性格至死不改。 在《三國志》中,陳壽曾評價張昭:“以嚴見憚,以高見外,既不處宰相,又不登師保,從容閭巷,養老而已,以此明權之不及策也。”陳壽以張昭的不被重用來說明孫權沒有孫策大度容人,但“以嚴見憚,以高見外”也說明了在整個事件中張昭自身的原因。先不議論張昭的曲直,只需要與下一節將要介紹的東吳重臣顧雍作一下對比,一切自然分明。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