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謀說天下·謀三國

第24章 4、以人為本

謀說天下·謀三國 雷静 2699 2018-03-16
要說劉皇叔的命真是夠苦的,這邊還在和諸葛亮商量,怎麼才能得到一塊可供大展宏圖的根據地呢,那邊馬上就要連遮風蔽雨的屋簷都要沒了。 公元208年,曹操親率大軍南下,戰旗直指荊州,本來預計又有一場血戰,沒想到輕輕鬆鬆就得到了荊州。首先是劉表恰當其時地死了,然後是劉琮在部下的勸說下識時務地投降了。當時聽說曹操要打來了,襄陽城裡亂成了一鍋粥。劉表的小兒子、剛剛接班的劉琮就慌了,問大家怎麼辦,底下人就異口同聲地說,投降啊。傅巽還開導劉琮說,用劉備來抵擋曹操有兩種結果,一種是劉備敗了,那麼我們還是得投降曹操,一種是劉備贏了,那劉備一定不肯做您的部下。劉琮一聽有道理,是贏是輸我都沒有好果子吃,那還不如提前投降了。

劉琮向曹操投降之後,才想起來知會劉備一下,就派一個叫宋忠的人來給劉備送信。劉備一聽,大驚失色,心想這真是給我送終來了。此時曹軍在新野,劉備在樊城,曹軍一旦圍住樊城,劉備只有死路一條。倉促之間,劉備和諸葛亮緊急商議,棄樊城奔江夏,趕緊佔領軍備糧草充足的江陵城。 劉軍的撤退驚動了樊城的官吏、百姓,誰也不信任有屠城歷史的曹操,決心跟著劉備走,劉備走到哪兒,大家跟到哪兒。劉備於是讓關羽率水軍沿漢水先行抵達江陵,自己則率領數千部隊,帶著老百姓從陸路趕到江陵。 樊城民眾幾乎傾城出動,十幾萬人擁擠在通向江陵的道路上。老百姓又沒什麼行軍紀律可言,道路擁塞不堪,人群緩慢蠕動,每天只能行進十幾里。 得知劉琮投降的消息時,諸葛亮曾經建議劉備,趁荊州軍民人心騷動的時候,攻占襄陽,殺死劉琮,這樣荊州就唾手可得了。劉備不忍心在劉表屍骨未寒的時候就對劉琮下手,更不願意留下不仁義的名聲,沒有聽從諸葛亮的意見。

不僅如此,在路過襄陽的時候,劉備還停下了逃亡的步伐,要對劉琮劉賢侄再做最後一次思想工作,希望劉賢侄能夠迷途知返,浪子回頭。但劉琮下定決心一條道走到黑,緊閉城門,不放劉備進城。無奈,劉備只好立馬襄陽城下,向劉賢侄殷殷地喊了一番話,這番話沒有打動劉琮,卻感動了襄陽城內很多官吏百姓,史載:“乃駐馬呼琮,琮懼不能起,琮左右及荊州人多歸先主。” 劉備的魅力確實太大了,襄陽的官吏百姓也加入了逃亡的隊伍,通往江陵的道路更加擁塞,行進的速度越發緩慢。這樣走下去,劉備很快就會被曹軍俘獲,左右都勸他不要管百姓了,騎馬先跑到江陵。然而,劉備搖搖頭,堅定地說:“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以人為本”這四個字在中國歷史上就是這樣第一次被提出來的。

人們願意在危急關頭把劉備當做靠山,劉備又怎麼忍心丟下這些百姓呢?劉備願意用自己的身家性命去詮釋一個叫做“仁義”的詞,而命運這一回是否會眷顧劉備呢? 此時曹操已經趕到襄陽,聽說劉備已經過境,就派勇將曹純率領五千虎豹騎直奔江陵,抓住劉備,搶占江陵。五千虎豹騎真像一群凶猛的虎豹,以一天三百里的速度全速前進,很快在當陽縣長坂坡趕上了劉備的隊伍。 當時劉備軍夾雜在百姓當中,看到曹軍趕來,百姓們慌得亂作一團,衝亂了劉備的數千步騎,長坂坡頓時亂作一鍋粥,百姓互相踐踏,部隊散亂無章。不光是劉備傻眼了,連曹軍也傻眼了,到底該殺誰啊? 不遠處有一條河,河上有一座孤橋,張飛聚攏本部騎兵二十餘人,護送劉備過橋到了對岸。劉備驚魂稍定,發現身邊只剩下諸葛亮、幾個謀士和數十騎親兵,妻子甘夫人、兒子劉禪和兩個女兒都不知去向。再看對岸,塵土漫天,哭聲遍野,哪裡看得到妻兒的踪影。

這時有人來報告說,剛看到趙雲直奔曹軍,肯定投降去了,劉備順手拿起自己的護身手戟投向那人,大喝道:“子龍不棄我走也!” 沒錯,趙雲發現主公的妻兒不在,當即返回尋找。他單槍匹馬殺入重圍,找到甘夫人、劉禪等人,把他們護送到河對岸。 血戰中,劉備的軍卒死的死、逃的逃,只剩下二十多人,曹軍毫無抵擋地迫近橋頭。張飛本來一人挺立橋頭,牢牢地護住橋,現在一看,形勢危急,知道此時若後退一寸,敵人必然會全部擁上來。於是,他像一座雕塑一樣,穩穩地站在當陽橋頭。 大戰中,所有人都東奔西跑,面色驚慌,唯有一人紋絲不動,威武異常,將逐漸逼近的曹軍視若無物。曹軍大異,夏侯惇、夏侯淵、許褚、曹仁、李典、文聘等萬夫莫擋的猛將都不由得在他的威懾之下放緩了腳步。有認識的人悄悄說:此人即那萬人敵張飛!

曹軍雖然害怕,依然試探著一步一步地前進。張飛依然紋絲不動,只剩十來步時,忽聽他一聲霹靂,厲聲吼道:“身是張翼德也,可來共決死!”曹軍不由一驚,再看張飛瞋目欲裂,長矛憑空掃過,捲起一陣朔風。曹軍徹底膽寒,再看張飛背後的樹林裡塵土飛揚,隱隱似有埋伏。曹軍於是個個掉轉馬頭,溜之乎也。 在中,張翼德長坂坡一聲吼,吼得橋斷掉、水倒流,這是誇張的。張翼德確實吼退了追兵,另外趙子龍確實是救了劉阿斗,但劉備並沒有摔孩子。 這一戰中,不僅劉備的家眷失散,徐庶的老母也被曹軍擄走。於是,徐庶指著自己的胸口對劉備說:“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盡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劉備雖然不捨,卻能理解孝子徐庶的心情,只好洒淚而別。這一別,果然天涯相隔,再無重聚之日。徐庶自入曹營,就一言不發,不給曹操出任何主意,用他的緘默堅守了對劉備的忠心。倒是曹操待他不薄,先後封他為右中郎將、御史中丞。

不過這回在劉備的身上,曹操又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他沒有繼續追擊劉備,也許他以為劉備已經被徹底打垮,再也沒有東山再起的可能性了。然而命運是一個太有創意的編劇,而劉備是一個遭遇不循常理的演員。當然,此時,不僅曹操不知道這件事,連劉備也全不知曉。 劉備雖然擺脫了曹軍的追殺,但他自己也輸盡資本,身邊連兵帶將、連文帶武,只剩三四十個人了。此時,劉備也幾乎喪失了他一貫不倒翁般的信心,江陵是去不了的了,何止是江陵,天下之大,劉備竟是沒有一處容身之地。 先是被曹操從中原趕到南方,現在又從南方被趕出,走投無路的劉備甚至動了投靠蒼梧太守吳鉅的念頭。當時只有中原和南方是群雄角逐的之地,蒼梧是現在的廣西梧州,當時屬於交州,是一塊沒有什麼軍事價值的邊角末地,到了那裡就談不上什麼作為了,可見劉備確實走到了窮途末路。

那麼,再次跌入人生低谷的劉備,到底還有沒有機會上演一次奇蹟? 縱觀劉備一生作為,說他怎麼忠於東漢王朝,倒也不見得。他雖然一桿漢旗打到底,那也不過掛羊頭賣狗肉罷了。自始至終,劉備有個信念貫穿始終,那就是:遠惡趨善,堅守仁義。即便是那些貶低劉備的史家,也很難尋出劉備欺壓良善、作惡多端的明證,最多指責一句“大耳兒”虛偽。然而若將這種虛偽貫穿一生,那也是十分難得。在三國諸雄中,劉備身上發生的奇蹟最多,他總能夠在窮途末路的時候柳暗花明,再逢生機,不能不說是連天意都會眷顧仁義的人。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