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謀說天下·謀三國

第6章 6、王允設計

謀說天下·謀三國 雷静 3365 2018-03-16
董卓被孫堅打得一路跑到長安,在長安布下防線,這才鬆了一口氣。從此以後,黃河以東是你們十三路諸侯的天下,黃河以西就是我董卓的地盤了。我的地盤我做主,孫堅不做出頭鳥,諒你們諸侯也不敢來找不自在。 放鬆下來的董卓很快就將洛陽那套做派複製到長安。在洛陽時,他還裝模作樣地禮賢下士,到長安後,他連裝都不裝了,把自己的子弟親屬悉數安插在重要職位上。自己的車駕服飾和天子一樣,不再上朝,讓公卿們都來自己府上“上朝”。 此外,他還建了一個郿塢,七丈高七丈厚,裡面儲存了足夠三十年吃的糧食,美其名曰“萬歲塢”,還宣稱:若不能雄踞天下,就躲到裡面去養老。做三十年縮頭烏龜的打算都有了,還奢談什麼雄踞天下! 董卓想做千年烏龜,長安的老百姓卻不樂意了,民謠最能代表老百姓的心聲,當時就流傳著這樣一個民謠: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千里草合起來是“董”字,十日卜就是“卓”字。意思是說,董卓啊,你怎麼還活著,董卓啊,你可以去死了。

咒完罵完發洩完,老百姓就洗洗睡了,可真殺董卓還得有個人出頭,歷史將這個重任交到了一個名叫王允的人手中。 王允,字子師,太原祁縣人(今山西境內)。王允的成長基本遵循了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正直正派青年的典型路線。 他出身於世代為官的名門望族,既不像曹操那樣整天沒事提籠遛鳥調皮搗蛋,也不像現在的小孩兒追捧什麼超女快男,他的偶像是衛青、霍去病這樣的大英雄。 胸怀大志,酷愛學習,勤練武功,王允順利地成長為一個文武雙全的青年,山西地區的模範青年。 一次,名士郭林宗去王允家串門,見王允禮節周全、談吐大方、見解不俗,不由驚呼道:“王相公真是一日千里,曠世奇才啊,今後一定會成為王佐之才!”這就是成語“一日千里”的來歷。

順順噹噹的成長歷程成就了王允的剛烈正直,也造就了他的不懂變通。 19歲的時候,王允被推薦為郡吏。當時山西晉陽有一個叫趙津的小太保仗著在朝廷有後台,在當地為非作歹橫行霸道。所有人都不敢惹他,唯有王允初生牛犢不怕虎,將趙津逮捕歸案斬首示眾。這件事大快人心,也讓王允聲名遠播。不過,王允痛快了,他的上司卻倒霉了。趙家賄賂宦官在朝廷告黑狀,皇帝震怒,將當地太守劉瓚處死。王允自覺對不起太守,為他守了三年喪。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王允雖然正義感十足,卻過於魯莽,缺乏大局意識,做事不計後果。三年之後,王允重新踏上仕途,胸中的正義和倔強卻半分未滅。 王允鄉里有一個叫路佛的無賴,不學無術,品行不端,卻仗著家裡有錢要太守王球給他個官噹噹。王球也真是個渾球,不知私下收了什麼好處,非要召這位路佛為補吏。一身正氣的王允自然看不慣,當眾與王球辯論,王球惱羞成怒,將王允關入牢房,打算擇個日子就把他咔嚓了。刺史鄧盛向來敬重王允的為人,聽說這事騎上快馬跑到衙門,把王允保釋出來,王允這才撿了一條命。

184年,黃巾軍起義,王允作為豫州刺史,到前線鎮壓義軍,降敵無數。在繳獲的黃巾軍來往信件中,王允發現了中常侍張讓和黃巾軍私通的信件。張讓當時權勢顯赫,誰敢惹呀?手下勸王允別碰刺頭,王允偏不信邪,到皇帝那裡告了張讓。 張讓是何等狡詐的人物,不僅擺平了這事,還把王允打入大牢。人們認為這回王允必死無疑,司徒楊賜怕他受到閹臣的凌辱,端來一杯毒酒,勸他喝下,希望他平平靜靜地死去,少受些痛苦。可是王允一臉的大義凜然,厲聲斥責說:“我作為人臣,得罪了皇上,皇上讓臣死,臣不得不死,我當依照國法受死,怎麼能喝這些奶乳般的毒藥呢?”說完以杯擲地。 算是老天照顧任性的人,生死關頭,又有人來搭救王允了,這回王允的救星不是別人,就是我們前面講到的何進。何進是張讓的對頭,根據“對頭的對頭是朋友”的原則,聯合其他官員上書皇帝,把王允從地牢裡放了出來。

一再處於人頭不保的危險境地,殘酷而真實的生活磨掉了王允的莽撞,褪去了他的青澀,酷哥王允終於開始向生活讓步,懂得了什麼叫做“避禍”,什麼又叫做“忍耐”。 從牢裡出來後,王允隱姓埋名躲到鄉下,直到靈帝駕崩,才回京師奔喪。死敵張讓跳了河,王允就在何進的提拔下做了太僕。董卓進京,王允又在他手下當了司徒。 如果說生活是最好的老師,那麼此時的王允就是長進最快的學生。在董卓身邊,昔日那個眼裡容不得一粒沙子的王酷哥終於成長為心字頭上一把刀的王司徒。 目睹董卓的所作所為,若依著王允的性格,將他殺剮一萬次都不足以平心頭之憤。然而,王司徒知道,要殺董卓不可莽撞行事,必須耐心埋伏,等待時機。 溫瑞安筆下的名捕冷血為了搏殺“那人”,在大叢林中潛伏整整三個晝夜,化身為一尊化石,不吃不喝紋絲不動,終於等到機會,殺死了“那人”。此時,潛伏在董卓身邊的王允就是比冷血更冷血的追捕者。

他低下高貴的頭顱,彎下鐵骨的脊梁,收攏所有的鋒芒,對董卓百般逢迎,曲意奉承。當時百官先從洛陽遷到長安,董卓留在洛陽抵擋了一陣子孫堅,其間有一年時間。這一年中,朝政由王允管理,他將大小事宜處理得妥妥帖帖,贏得了董卓的信任。 都說春雨貴如油,公元192年,長安的春雨卻格外慷慨,連綿不絕地下了兩個多月的雨,天空始終陰霾,沒有一天開顏。王允和楊瓚、士孫瑞就私下議論,看來這董卓不仁,已經招致天怒,現在殺董卓,可謂順天意、合民心,這正是我們出手的時候啊。 可是,從哪裡下手呢?董卓應該清楚,很多人對他項上這顆人頭感興趣,所以24小時帶著貼身保鏢呂布,再加上他本人就膀大腰圓,不好對付。所以當今世上,要找到能靠近董卓的人,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看著楊瓚犯難的表情,王允微微地笑了,他輕啟雙唇,幽幽地吐出兩個字,這兩個字幾乎驚掉楊瓚的下巴——呂布。 沒錯,呂布!王司徒既沒有發燒也從不嗑藥。他在無比清醒的狀態下無比明確地說出這兩個字,只因為在長久耐苦的潛伏觀望中,他透過現象洞察本質,發現了一些常人沒有發現的事情。 從表面上看,董卓和呂布以父子相稱,然而以利益為焊接點的義父義子關係不過是演戲,偏偏董卓入戲太深,真把呂布當成想收拾就收拾一頓的兒子。史書上記載“嘗小失意,拔手戟擲布”,一次呂佈為點小事惹惱董卓,董卓竟拿起鐵矛就扔了過去,如果不是呂布身手敏捷,小命早送給義父了。 後來,兩人雖表面上和好如初,但王允看得出來,呂布心裡已經種下了芥蒂。

此外,呂布和董卓之間橫亙著一個女人。這個女人,在中叫做貂蟬,不過這又是羅貫中的一廂情願。在歷史上,貂蟬並不是人名,就像人們稱董卓為太師一樣,貂蟬也是一個官職。它原來指貂蟬冠,是侍從官員戴的帽子,後來指掌管這種帽子的宮女。 《三國志》和《後漢書》中都提到,董卓曾經讓呂布守中閣,呂布藉機和侍婢私通,擔心被董卓發現,內心忐忑不安。 那麼董卓和呂布之間的嫌隙,真的大到可以令呂布反目,殺死董卓嗎?這個問題王司徒認為很好回答,想當初呂布是怎麼對待上司丁原的?呂布能殺掉厚遇自己的丁原,自然也能殺掉有嫌隙的董卓。 機不可失,王允很快找到了呂布,如此這般說明自己的計劃。呂布起初還忌諱自己身為董卓的義子,不便對他下手。王允勸道:“你姓呂,他姓董,沒有骨肉之情,你當他是父親,他用鐵戟扔你的時候,當你是兒子了嗎?”這句話戳中呂布痛處,呂佈於是打定了主意跟王允幹。

就這樣,在董卓全不知曉的時候,他最信任的兩個人已經聯合起來,在他的頭頂架起了一把殺氣逼人的刀。 出手的機會說來就來了。這年四月,一直病病歪歪的漢獻帝身體好轉了,於是朝廷百官在未央宮擺酒慶賀。董卓大搖大擺地進了皇宮,他沒想到,呂布手下已經喬裝打扮成宮廷侍衛,正藏在殿門外等著他呢。董卓一進門,呂布手下蜂擁而上,按住董卓,董卓大呼“我兒何在”,回頭找呂布,呂布回道“有詔討賊”,董卓這才明白,好兒子呂布早已背叛了他。呂布一矛刺去,董卓當場一命嗚呼。 董卓死後,長安百姓擁上街頭,載歌載舞,其樂無比。皇甫嵩帶人查抄郿塢,搜出黃金二三萬斤,白銀八九萬斤,其余珍寶不計其數。顯赫一時的董太師,就這樣結束了歷史舞台上粗陋不堪的表演。

信任呂布這個有過背叛經歷的無腦武夫,是董卓的錯誤,然而真正招致殺身之禍的是董卓本人的所作所為。董卓在初進長安時,曾經問過皇甫嵩:“你怕不怕我?”皇甫嵩簡明有力地回答:“你要是能夠實行德政輔佐朝廷,我高興還來不及,怎麼會怕你;你要是倒行逆施,天下誰不怕你,又何止我一個?”依靠暴力荼毒天下,讓天下人都害怕自己之時,就是自己身首異處之日。 時下頗流行的一句話“自己活,也要讓別人活”正可當做董卓之死的註腳。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