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謀說天下·謀唐

第31章 1、李世民也有失手時

謀說天下·謀唐 移然 2990 2018-03-16
李淵於公元618年五月在長安稱帝之後,立即引起了當時各地反王們的注意,雖然他們知道這一天遲早要到來,但真正開始面對這一天的時候,每一個人的反應均不相同。有些人應接不暇,分不出精力來,如李密;有些人視而不見,只求可以自保一隅,如宇文化及;而有些人則不能容忍,臥榻之側的鼾聲讓他不能安眠,決意要平定了李淵才甘心,這便是先於李淵於公元617年在秦州稱帝的西秦霸王薛舉。 在李密、王世充、竇建德等人混戰的時候,薛舉並不是閒著觀戰,他通過不斷兼併小股義軍獲得了很大的發展,聲威極重,坐擁三十萬兵力。薛舉盤踞在關中李淵的西邊,他企圖聯合李淵北邊的梁師都,對李淵形成夾擊之勢。但因李淵的積極連橫而未能和梁師都達成協議,鑑於此,薛舉決定獨自進攻李淵。

薛舉來勢洶洶舉兵到了唐的地盤涇州,李淵凝重地對李世民說:“現在新朝剛剛建立,一切根基還不穩,所以這一次薛舉乘機來犯,一定不能給他任何機會。” 李世民也充滿信心地說:“薛舉雖然兵力強盛,但他為人殘暴,不撫卹下屬,肯真心為他而戰的人並不多。這一次,我一定可以給他一個教訓,為大唐贏得勝利!” 對於這個跟隨自己多年的兒子,李淵非常有信心。以李世民當時的謀略智慧,絕對可以與薛舉一戰。因此他命令李世民帶著十萬大軍到了涇州,和薛舉形成了對峙的局面。為了確保這一次可以穩操勝券,李淵還讓劉文靜、殷開山等人都隨軍前去,幫助李世民出謀劃策。 唐王朝建立之後,在李淵起兵、登基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一幫人都得到了重用,劉文靜、裴寂、殷開山等人全部身居高位。他們在危急時刻是肝膽相照、患難與共的戰友,在獲得勝利後卻做不到像從前一樣坦誠,皆因利益的分配引出了各人的貪欲。在這個心魔面前,從前的朋友成了此刻的敵人,劉文靜、裴寂等人嚴重不和。因看不慣李淵重用裴寂,而讓自己身居其下,劉文靜心裡非常憤懣。對這種情形,李淵並非不了解,他希望可以通過迎敵建功,讓劉文靜獲得一些內心的平衡。但劉文靜並不領情,他對殷開山說:“當初我們隨皇上四處征戰的時候,他裴寂只是守在帳中聽消息。現在朝堂之上卻身居高位,讓真正的功臣聽命於他,真乃不知恥也!”

殷開山訕訕地笑了笑,作為武將,他對這幫謀臣之間的鬥爭並不熟悉,在裴寂和劉文靜之間,他也分不清楚到底誰對誰錯,因此秉持著誰也不得罪的原則憨厚地說:“如今天下還不穩,只要您多建功,我想皇上會賞識您的!” 劉文靜憤憤地說:“我建的功勞還少嗎?只是皇上被奸人蒙蔽,看不到而已。” 兩個人一路走一路抱怨,來到涇州之後,便跟隨部將到議事廳和主將李世民商議禦敵策略。李世民說:“今天我已經去城門上觀察了一圈兒,薛舉的部隊紮營很肅整,這說明他們的軍紀還是很嚴謹的。這支部隊的戰鬥力很強,我們不能輕視。” 殷開山說:“我們現在初到這裡,將士們都希望可以盡快和薛舉一戰,以展示我大唐軍威。” 李世民卻搖搖頭,說:“從實力上來說,薛舉的兵力比我們要強。我曾經在隴西戰敗過他一次,這個人非常狡猾,所以我們不能強戰,最好是智取。”

殷開山見自己的建議沒有得到李世民的支持,便不再爭辯。倒是年輕的將領李安遠站出來說:“我覺得殷將軍所言有道理,應該憑著銳氣先跟薛舉一戰,也可以摸一下對方的底,看他這一次是不是真的全是精兵。” 此時劉文靜說:“現在我們可不比以前,從前是為了活命,現在只要能保住富貴,並不需要一味死戰,大家還是先冷靜一下再說。”他的一席怪論讓大家忽然都靜了下來。李世民也聽出劉文靜話中有話,便謙恭地問:“您覺得應該怎麼辦呢?” 劉文靜說:“我們領著十萬大軍到了這裡,卻要做縮頭烏龜,這是萬萬沒有道理的。將軍不該挫自己的威風,反倒長了敵人的志氣,讓薛舉以為自己軍威強大,像是我大唐怕了他。要我說,就該速戰速決,早日傳回捷報,班師回朝。”

殷開山、李安遠紛紛點頭,表示支持劉文靜。李世民不由得皺起了眉頭,根據今天的觀察,他覺得此刻士氣正旺的並不是唐軍,而是薛軍,因此他本意是想避開薛舉的銳氣,等其疲憊的時候再戰。但沒想到,劉文靜、殷開山等人都希望速戰。 正在躊躇間,忽然有線報送來消息:薛舉軍中糧草並不多,頂多夠十日之需。李世民高興地說:“看來,薛舉這次舉兵前來,是想和我們速戰,所以準備的糧草並不多。既然這樣,那我們就堅守城池,讓他糧草耗盡,等其疲憊不堪的時候再戰,大家以為如何?” 主戰的這幾人看到線報傳來的消息,李世民的話明顯是正確的,所以只好聽從李世民的決議。而唐軍內部意見不統一,消息也很快傳到了薛舉的耳中,他和謀主郝璦聽到這個消息,不由得喜從中來。郝璦說:“敵軍不和,這是我們的大好機會。我們應該乘這個時候大舉進軍,乘其不備將唐軍擊潰。”

薛舉對於郝璦的建議表示贊同,便立即命人乘這個機會每天都去罵陣,不僅羞辱唐軍是膽小鬼,而且還針對唐將每一個人。 李世民對這些伎倆早就耳熟能詳,因此並不理會,只是緊閉城門。但因旅途勞頓,又憂心軍務,他染上瘧疾病倒了。他心想:正好趁這幾天休養好身體,然後等薛舉糧草用盡便開門迎戰! 然而劉文靜等人卻等不及了,他因李淵待遇不公等原因所積累的怨氣,又加上在議事廳所提的建議被李世民駁回,心中本來就憤憤不平,這幾日被薛舉每天罵陣,更讓他焦躁不安。適逢李世民病倒,他便帶著隨從在營中巡視,來到營門,恰巧遇到了薛舉派人罵陣。只聽對方一陣嘲笑之後,說:“我看唐軍個個都是縮頭烏龜,那個劉文靜更是沒用!難怪不被重用呢!”這一句恰恰敲中了劉文靜的心坎,不由得怒從心頭起。一直跟隨他的李安遠更加氣不過,對他說:“我們現在兵強將勇,憑什麼受這種鳥氣!”

劉文靜聽了這話,更加火上澆油,他自恃輩分比李世民要高,顧不得回營請命,將手中的寶劍一揮,命李安遠、劉弘基等人集結軍隊,打開營門衝殺出去。不消片刻,便和薛舉軍隊廝殺在一起。 臥病在床的李世民聽到劉文靜大開營門和薛舉交戰的消息,大吃一驚,對殷開山說:“倉促作戰,我們已經處於不利的境地了!” 殷開山也被劉文靜衝動的決定驚呆了,他說:“薛舉的準備很充分,我們本來一直堅持不戰的策略,現在忽然開戰,不如趕快調集其他軍隊補救吧!” 李世民搖搖頭,說:“如果現在補救,只能錯上加錯!你現在立即趕到前線,鳴金收兵,讓劉文靜等人馬上退兵回營,將城門緊閉。不管薛舉怎麼罵陣,都不許迎戰!快去!” 殷開山領命,帶著人馬急忙來到城外一看,劉文靜所統領的那部分軍隊已經被薛舉打得節節敗退,眼看就要招架不住了。他忙一邊命人鳴金收兵,一邊衝到陣中喝令撤軍。誰知殷開山剛出城門,便見兩側殺出敵軍,回城的路已經被切斷。又加上士兵倉促出城,並沒有做好戰鬥的準備,不一會兒便被薛舉擒獲。

劉文靜、李安遠被綁到了薛舉帳下,眼看又來了一個殷開山,也被五花大綁,不由得又愧又氣。而這邊李世民在營中聽到這個消息,得力大將被擒,自己又染病在床,心中不由得嘆道:看來大勢不再,不可強撐,便命人集結部隊,倉皇撤退回到了長安。 在李世民的戰爭記錄史中,和薛舉的這一次交戰屬於為數不多的失利之戰。這一次的戰敗究其是不是李世民的錯,在李淵的責問下,李世民還是主動承擔了疏於防範、治軍不嚴的罪名。因這一次教訓,李世民認識到戰爭的謀略很重要,而如何使用好自己手中的武器則更重要。治軍需要的不僅僅是鬥志昂揚,團結一致,擁有一支團結並時刻保持警惕的軍隊,讓每一道命令得到貫徹,才能保證戰鬥的最後勝利。此一役之敗,也算是給年輕的李世民上了一課,讓他在以後的戰爭中可以隨時警醒,保持最強的戰鬥力。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