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謀說天下·謀宋

第32章 2、故技重施,加強集權

謀說天下·謀宋 甘谷 3000 2018-03-16
在經歷了“杯酒釋兵權”的宋廷之上,趙匡胤終於看到了自己所希望的局面:文官接任了武將的職權,負責禁軍的統領、在軍中有威信的將領們都主動隱退,讓皇帝可以放心。這一局面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趙匡胤的焦慮,五代以來的皇權隱患似乎已經削除了一大部分,趙匡胤深信只要讓文官和自己的親信掌握著兵權,大宋的皇位就可以穩固了。 石守信、王審琦等人辭職退位之後,作為最有戰鬥力的禁軍隊伍的首領人選問題開始凸顯,親信之人雖然不少,但趙匡胤不希望某一人大權獨攬,他想讓諸將之間可以互相牽制,保持平衡,這樣才可以保證即使手握兵權也不會讓人滋生出不該有的想法。現在將禁軍的最高統領位置交給誰最讓人放心呢? 趙匡胤對趙普說:“目前朝堂之上,老臣和新人各有一半,自從開科取士以來有很多士人進到朝堂之上,我有心將禁軍的統管職責交給新人,你覺得如何?”

趙普對此持有相反意見,他說:“老臣雖然多是有功之臣,為了避免獨大,不宜掌管軍權。不過新人對於軍政多不熟悉,而且禁軍不同於其他機構,身負重責,如果沒有威信,恐怕很難服眾。” 趙匡胤點點頭說:“軍政大事,是國家的根本所在,我不想它有任何閃失。目前看來,只有一個人是最適合的人選,那便是天雄軍衙內都指揮使符彥卿。” 趙普問:“陛下怎麼會覺得符彥卿是最合適的人選呢?” 趙匡胤說:“符彥卿的女兒曾經是世宗的皇后,現在符太后雖然偏安在西宮之中,不過已經不需要再擔心什麼了。同時他還是光義的岳父,我相信在目前的情形下,他對我大宋是非常忠誠的。在世宗朝中,我曾經和他一起為官,深知此人是一個重情誼、正直耿介之輩,所以啟用他來作為禁軍將領,絕對可以放心。”

趙普說:“陛下和符彥卿之間不僅有著共事之誼,現在他又把女兒嫁給了光義,成為姻親,所以對他放心是可以理解的。不過,符彥卿所任職的天雄軍衙本來已經是非常重要的機構了,如果再讓他擔任禁軍統領,是不是權力過大了呢?” 從杯酒釋兵權開始,趙匡胤的心中便一直將如何控制臣屬的軍權作為自己的第一大任務,隨時都在思考著怎麼讓大臣們互相牽制,避免一頭獨大。現在趙普提出這個問題來,也正是他所擔心的,於是便沉吟著說:“對符彥卿的選擇,已經是折中的辦法,不然就要交給其他人,我更不放心。我對符彥卿非常信任,這樣的恩情難道他還會忘記嗎?就算顧念這些,我想他也不會對我大宋不利的。” 對此,趙普忽然笑著說:“陛下對符彥卿不薄,這一點眾臣都看到了,符彥卿自己也非常清楚,不過有恩情就能保證忠心,臣卻不敢苟同。請問陛下:當年世宗對您的恩情就淺嗎?”

這句話好似一把重鎚敲在了趙匡胤的胸口,當年的世宗柴榮對於趙匡胤的信任,也是非同一般。在朝堂之上,不僅讓他執掌禁軍大權,不管大小事務都要與他商議,在晏駕時還將自己的兒子託付給他。似這般的信任不是一般的大臣可以獲得的,而趙匡胤卻依然可以舉旗反叛,從後周孤兒寡母的手中奪走皇位。現在自己對於符彥卿雖然也信任,但趙普一語中的的反問,趙匡胤才恍然明白了“恩情不一定會換來忠誠”的道理。 從這個問題出發,趙匡胤對於國家管理的認識又一次獲得了提升,在削奪了大批武將的兵權之後,他逐漸將目光投向節度使。駐紮在各地的節度使作為一方重鎮的最高領導人,手中所掌握的不僅是當地的軍隊,還有財政等大權,富庶之地的節度使因其軍權、財權而產生不小的影響力。這些人都不容小覷,雖然五代後期節度使的實力都不如中央政權,但長期發展下去他們也會一天天壯大起來。朝廷的寡弱是一個政權所存在的最大危機,它會帶來滅頂之災,所以在強大中央的同時,也要及時撲滅地方的火星。

思慮至此,趙匡胤對趙普說:“符彥卿既然已經大權在握,那麼禁軍就不再考慮他了。不過在各地的節度使手中也握有重權,為了確保他們的力量不會強於朝廷,我看削奪其權的時候也到了。” 趙普說:“臣曾經提出過三大策略作為保證天下太平的途徑,其一便是削奪兵權,因歷來兵權在手是武將篡權的根本原因。只要他們手中沒有重兵,就會安分守己了。” 趙匡胤說:“兵權、錢穀,是國家發展所必需,但也是引起不安定的根本原因,從現在開始應該讓朝廷來控制這些,就像建立禁軍的時候從各地抽調出最優秀的將士一樣。各地的財政、軍事大權也都要抽調出來,只有君權擴大,才能削奪節度使的權力,才能讓大宋更加安定。” 在這一想法的指導下,趙匡胤於開寶二年十月,即公元969年又一次擺下酒筵,邀請了節度使武行德、郭從義、王彥超等五人,到皇宮後苑賞花赴宴。

筵席之上,趙匡胤對眾臣說:“自從大宋建立以來,各地的安危都是交給你們各位來負責的。現在保持了這麼久的和平,都是諸位的功勞,百姓幾十年來多受戰火熏染,現在能夠過幾天好日子,諸位功不可沒。” 王彥超等忙舉杯道:“陛下勤政愛民,是萬民的福祉。大宋四海昇平,都是仰仗陛下。” 趙匡胤故作凝重地問:“如今雖然太平,但是我總不能忘記前些年的戰亂,為何從唐末以來帝位幾易,總是戰火不斷呢?我想听聽各位的看法。” 王彥超說:“依臣看來,唐末以來的每一位皇帝都是貪圖富貴之徒,他們只為了自己的榮華便置天下於不顧,也都忘記了君臣綱常,才會做出反叛之事。” 趙匡胤又問其他人:“今日君臣盡歡,諸位有何高見,儘管說出來。”

郭從義說:“唐末以來五十餘載,皇帝幾易其姓,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除了王彥超所說的貪圖富貴之外,便是均出身軍伍,手中握有兵權。” 武行德、王彥超忙附和說:“正是!亂世之中有兵權,才是立命之本啊。” 趙匡胤說:“這些武夫一個個都奪了天下,但做了皇帝之後不僅不能讓天下人安寧,更不能讓曾經追隨自己的部屬們有好日子過,這些都是他們不足為人欽佩的原因。” 眾臣忙乘機道:“自四海歸於陛下,百姓安居樂業,天下太平無憂,大家都感念不已。” 趙匡胤卻搖搖頭說:“現在四海歸服,你們這些曾經追隨我的人卻還沒有享到什麼福,依然在各方鎮守吃苦,這些可真不是我想看到的,我也不願意讓你們這麼辛勞啊!” 大家一聽這話,紛紛面面相覷,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趙匡胤說:“我對待功臣,向來都是非常優待,所有追隨過我的人,我絕不會讓他們再吃苦受累。你們如果想要有什麼請求,我一定會照準,讓大家都能安享天倫。” 已經有先例在前,王彥超、郭從義等人已經明白了趙匡胤意之所指,一個個開始訴說艱辛,並以年事已高等原因,請求皇帝恩准他們可以隱退,頤養天年。趙匡胤對此也順勢而為,不久之後,五人皆被罷任,授以虛銜。而向拱、袁彥等其他一些並未赴宴的節度使也深明皇帝的意圖,紛紛主動交出了兵權。 此次順利剝奪藩鎮的軍權,進一步實施了趙匡胤對於武將的壓制策略,也正是這一策略的不斷推行,五代以來藩鎮雄厚、中央寡弱的局面被慢慢改變。原來那種武人跋扈而文人無權的狀況逐漸顛倒過來了,之前非常重要的殿前都點檢、副都點檢等軍隊職位已經不再設立,而是直接聽命於皇帝。地方權力的收緊讓中央更加集權,朝廷對於各地的控制力度也逐漸開始增強。

削奪兵權的決定是趙匡胤通過吸取五代以來藩鎮之亂的教訓而形成的,這一舉措有效地鞏固了帝位,通過和平手段奪權再一次體現出趙匡胤非凡的政治才能,不僅善於禦人,更善於談判,讓雙方可以達成雙贏的結果,保證安定。但過分削奪武將兵權、讓文官擔任武職的做法也存在一定的弊病,文人統軍導致軍事不振,積弱局面從此開始逐漸形成。自趙匡胤之後,武將紛紛以保身全名為大幸,因此宋代沒出現幾個名將。不過從長期來看,削奪兵權的一系列措施還是有效地保證了宋的穩定統治,結束了動蕩的局面,依然有其積極意義。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