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謀說天下·謀宋

第31章 1、推己及人:杯酒釋兵權

謀說天下·謀宋 甘谷 3035 2018-03-16
歷代的統治者都有其不同的管理作風,顯示著他們所處的時代特點,而宋代作為中國歷史漫漫長河中極為奪目的一個朝代,其歷時三百餘年的統治也顯示出獨有的特點,即:倡文偃武。而這一統治特點也在兩宋十八朝中被延續。 在心腹諸將的協助之下走上了皇位的趙匡胤,深刻地認識到五代以來亂世形成的原因正是由於武將專權。而在五代後期又凸顯出一個特點,那便是在中央典領禁軍的宿將比那些擁有重兵駐紮在外的藩鎮節度使更有機會推翻統治,趙匡胤本人即從這條路走來。因此,在平定了李筠、李重進等人之後,趙匡胤便陷入了深深的憂慮之中,如何在國家剛剛建立,天下尚四分五裂而需要統兵征戰的時候,有效地控制武將,避免自己建立的功業葬送在他們手中,成為一等的難題。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趙匡胤決定對在禁軍中握有重權的宿將們進行一番調整。

對軍隊將領的調整首先從自己最親信的人開始,趙匡胤將禁軍中擁有很高聲望的慕容延釗與韓令坤都外派,讓他們領兵在外而無法有所作為;又讓自己的義社兄弟石守信和妹夫高懷德擔任了侍衛親軍司和殿前司的最高長官;同時讓王審琦擔任殿前都指揮使,而讓自己的弟弟接任了王審琦之前的職位——殿前都虞侯。所有這些職位都是禁軍兩司中最為關鍵的,讓自己的親朋來擔任,這讓趙匡胤舒了一口氣。 眼看著自己可以完全將禁軍操控在手中,趙匡胤得意地對趙普說:“天下從唐末以來,在數十年間帝王的姓氏改變過八九次,長久以來的戰亂讓生靈塗炭。現在大宋接管天下,趙家成為天子,一切歸到我的掌控之中,天下才得太平啊!” 趙普說:“天下太平是大家都期待的事情,現在百姓可以不遭受戰火的襲擊,每個人都在感念陛下的功德。”

趙匡胤說:“我只求可以讓這樣的平靜長久地繼續下去,讓百姓可以永久地享受太平。” 趙普卻忽然說:“陛下這樣的期冀本來是無可厚非的,但是要想建立長久的國泰民安,需要費一番心思才可以做到。” 趙匡胤說:“以前之所以天下易亂,是因為軍權外落,導致藩鎮、節度使、武將都有能力推翻王權。現在我已經吸取了教訓,讓親近的人來擔任重要的軍職,關鍵將領都是我的親信,難道還有什麼不放心的嗎?” 趙普說:“要想平息天下之兵,建設國家的長久安定,撇除了五代以來的弊病固然重要,但僅這些還是不夠的。” 趙匡胤忙問:“那還有什麼?” 趙普說:“君弱而臣強,是不安定的根本因素,所以要想讓天下安定,就必須要做到臣弱而君強。”

趙匡胤說:“依你之見,要如何才能做到君強?” 趙普說:“無外乎三條:削奪其權,制其錢穀,收其精兵。” 此言一出,趙匡胤大驚,忙將身邊的人都遣退下去,對趙普說:“現在剛剛安定下來,對武將們削權力度過猛恐怕會引起他們的反抗。你的意思我都明白了,你不用再說了,免得別人聽到引起君臣猜忌。” 趙普說:“當年陛下是如何黃袍加身的,相信您都記得。我只是怕這一幕會重演而已。” 想起當年眾將擁立自己的情形,趙匡胤對於趙普所言非常清楚,聯想到這些,不由得不寒而栗。這種情況相信任何一個在位者都不願意看到,趙匡胤自然也不例外,他不希望歷史重演,自己會扮演那個被取代的角色。 從“推己及人”的角度,為了保證自己的所為不會被效仿,更為了可以緊握手中的權力,趙匡胤精心地設置了一場酒宴。公元961年七月的一個夜晚,邀請了侍衛親軍都指揮使石守信、殿前都指揮使王審琦、殿前副都點檢高懷德、馬步軍都虞侯張令鐸、步軍都指揮使趙彥徽五人,和自己一同飲酒。

酒席上的君臣之間,因“戰鬥友誼”而顯得比朝堂之上要輕鬆很多,推杯換盞也不拘謹,酒過三巡之後大家和樂融融,絲毫沒有君臣之間的距離感。趙匡胤遣退了左右的侍從,舉起酒杯說:“我能有天下,都是因為你們在幫我,所以我一定要敬你們這一杯!”說著,將杯中酒一飲而盡。諸將也舉杯飲乾後,趙匡胤忽然顯出一副憂愁的樣子說:“你們的功德,我一直都銘記在心,但有時候也不免有一些埋怨。” 眾人一聽,非常疑惑,石守信問:“陛下現在是天下之主,又有何埋怨?” 趙匡胤說:“現在雖然我做了皇帝,可是卻每每夜不能眠,倒不如只去做一個節度使,也可以夜夜笙歌來得輕鬆痛快呢!” 石守信又問:“陛下為何會夜不能眠呢?” 趙匡胤一邊撫摸著自己的龍椅,一邊對眾人說:“我現在坐在這把椅子上,試問有誰不羨慕?又有誰不願意坐呢?”

眾將聽到趙匡胤忽然這麼說,心裡都一驚:難道陛下是懷疑誰要謀反?都匆忙放下手中酒盞,跪倒在趙匡胤座前問:“陛下何出此言?現在天下太平,誰敢有異心呢!” 趙匡胤依舊苦悶地說:“我不是不放心你們,我深知諸位對我都是忠心耿耿,只是擔心你們的部下貪圖富貴,說不定什麼時候也將一襲黃袍強披在你們身上,到那時你們不想做皇帝也難啊!” 作為跟隨趙匡胤多年的將領,石守信、王審琦深知趙匡胤不是一個隨便什麼話都會出口的人,這也表示一旦他開口說了什麼,必然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現在這一席話,眾人才明白趙匡胤是擔心自己當年的作為會有人效仿,現在雖口口聲聲不懷疑大家,但既然此話出口就表示眾人都在他擔憂的範圍之內,這樣的猜忌可不是做臣子的人可以承受得起的。王審琦忙說:“臣等愚鈍,都沒有想到這一步,但是又不知道該何去何從,還請陛下給臣等指出一條明路。”

趙匡胤將杯中酒晃一晃,從容不迫地對眾人說:“人生在世猶如白駒過隙,你等隨我四方征戰所為何事?還不就是富貴金帛?還不是為了讓子孫們都能過上好日子!既然是這樣,你們倒不如不要再為了帶兵而費神,去選個好地方,廣置良田美宅,以娛自己的晚年,也算是為子孫立下了永久之業。這樣一來,你我君臣之間也可以少了很多猜忌,大家相安無事,豈不是美事?” 眾人忙道:“陛下想得周到!臣等謝陛下大恩!” 席間的一番剖析看似簡單,甚至淪於庸俗,以安享晚年為由作為勸誡的出發點,似乎不符合這些人要建立功勳的心態。但這其實正是趙匡胤和他們長期相處,經過深思後所設計的,也正是這樣一個出發點迎合了這些武將的心思,配合趙匡胤的皇權壓力,才讓他們迅速接受了這一提議。石守信等人出生入死在戰場上所求的,不外乎榮華富貴和老來榮光,至於做皇帝的美夢也許他們也都想過,但也深知這個可能性非常之小。既然能夠有榮華保障,又何必為了這個小小的可能性而繼續廝殺呢?所以趙匡胤才以“人生短促,不如及時行樂”為由打動他們。這些人都是從五代戰亂之中走來,深知君臣猜忌的嚴重性,因為很多流血戰爭即因為猜忌而引發。趙匡胤提出的雙贏計劃所依靠的並非他的狡猾,而是他的明智。

石守信等人第二天便以年老多病為由,向趙匡胤提出了辭職的請求。趙匡胤自然一一照準,以養老為名又賜給他們不少錢財,這一“杯酒釋兵權”的任務最終圓滿完成。 對於此事,歷來眾說紛紜,而讚賞者居多。皆因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之中“家天下”的統治形式,導致皇帝將天下作為自己的私產,因此對於所有具備威脅條件的人都不會手下留情,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對曾經協助過自己的功臣們斬盡殺絕是慣用手法。不管他們是否有野心造反,都要以防患於未然的心態殺之。古來不殺功臣的也不過兩三君,趙匡胤就算一位,因此他的這種做法贏得了很多讚譽。 從趙匡胤釋武將兵權開始,宋王朝便確立了一個重要的指導思想,對於武將的任命慎之又慎,在軍中擔任重要職務的,要不然便是文官,要不然便是根基不深的年輕將領。但不管是文或是武,都是國之大器,要想讓一個國家得到長治久安就必須要二者相輔相成,它們之間的關係是不可分割的。終宋一朝,軍事上一直都相對孱弱,自始至終都被周邊遼、金、蒙古等少數民族政權所威脅。整個趙宋基業雖然三百多年來都屹立不倒,但同時也飄搖不定,搖搖欲墜,給後世留下了積貧積弱的印象。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