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謀說天下·謀宋

第21章 1、欲對外,先安內

謀說天下·謀宋 甘谷 3133 2018-03-16
在後代對宋朝開國君主趙匡胤的評價之中,不僅對其功業多加讚譽,更在其人品方面給予了很多溢美之辭。究其因,正是因為趙匡胤和五代以來的數位皇帝之間的不同。 通過武將奪權的方式獲得帝位的五代皇帝們,為了激發將士們的鬥志,多對軍紀放縱,任憑他們去燒殺掠奪;及至登上皇帝寶座之後,為了確保自己可以坐穩,對於前朝的舊臣一概屠刀相向。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對於朝廷與百姓都是極大的傷害。對於他們來說,前朝遺臣不肯與之共天下,這些人的結果只有死,唯一的區別就是怎麼個死法。但趙匡胤與他們不同,從陳橋驛約束軍紀,不許部下騷擾百姓與官員開始,他便確立了一個基調:最大限度減少流血犧牲。 趙匡胤性本純良,這樣一個對他品性的判斷獲得了很多人的讚同。因為雖然出身軍伍之中,但他似乎厭倦了打打殺殺,終其一生,趙匡胤即便在打仗的時候,所做的也是如何減少戰爭,不到迫不得已,不會拿起武器。對於敵人如此,更何況是對於曾經與自己有同朝之誼的後周朝臣。因此,在定國之後,雖然石守信、王審琦等趙匡胤集團的功臣們,都極力支持他將朝堂之上更新換代,但趙匡胤還是沒有向那些老臣揮起屠刀。

在後周宰相王溥的府邸之中,王溥和范質兩個人相對而坐。已經兩鬢斑白的他們,回想起曾經跟隨太祖、世宗意氣風發過,又想到當前已經城頭易幟,臉上露出無奈的神色。王溥說:“你我同朝為相這麼多年,互相之間有過爭執,有過對抗,但都是出於對朝廷的忠誠。所以多年來,你我也算是肝膽相照。我一直都想輔佐世宗建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番功業,無奈天不佑人。世宗託孤之時,我便有不祥的預感,誰知道現在果真變成了事實。” 范質笑著搖搖頭說:“想當初,世宗託孤給我們的時候,可能已經預想到了現在的結局。先帝那麼英明,臣子是否有狼子野心,他怎麼會看不出來呢?只不過他也無能為力,倒叫我們這些做人臣的為難了,辜負了世宗的期待啊!”

王溥嘆口氣,無奈地說:“也許這是天命所歸吧!只是不知道你我會有什麼樣的結局呢?” 看著窗外已經開始消融的雪,范質的心裡有一點淒涼。這個春節過得實在驚心動魄,幾天前大家還沉浸在歡樂之中,在周宮和符太后、小皇帝共度除夕,才不過幾天的時間,坐在龍椅上的就已經是別人了,等到過元宵的時候,已經是趙匡胤身著龍袍來發號施令。范質說:“只怕我們都等不到過元宵了吧!” 兩個人對望一眼,又都露出坦然的笑容。王溥說:“古來前朝遺臣就沒有幾個有好下場的,我們應該能想到自己會有今天。不過能夠輔佐世宗這樣的一代明君,我已經知足了。” 雖然心懷忐忑,但是兩個老臣並沒有因為即將有災難降臨而感到不安。但是其他的朝臣卻不能做到如此淡定,整個開封人心惶惶。魏仁浦等人都急忙來見王溥,急切地匯報著朝臣們的恐慌:“現在人人自危,恐怕趙匡胤會大開殺戒。就算現在不殺,也逃不過這次浩劫。”

王溥淡然地說:“你們既然要做大周的臣子,就應該早就想好萬一出現這種情況,就要為大周殉葬。現在到了這種時候,才知道當初是貪圖富貴,後悔不及也沒有用了。” 魏仁浦慚愧地說:“我們做不到大人您這般灑脫。大家看到韓通將軍被滿門抄斬,早都慌了神了!” 范質說:“韓通之死,是為了保衛大周,死得值得。千秋萬世,也會有人敬仰他,倒是你們這樣畏死,才會被世人恥笑。” 眾人看兩位宰相都已經是一副將生死置之度外的樣子,雖然依舊有人急躁恐慌,但也只能是聽天由命了。 而在趙匡胤的點檢將軍府中,趙普等人正在力勸趙匡胤趕緊搬進皇宮,卻被趙匡胤拒絕了。他說:“現在我已經稱帝,又何必急在一時。朝政不穩才是最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而不是我什麼時候住進皇宮。”

趙普說:“現在一切都已經在陛下的掌控之中了,接下來只需要分封功臣,對於此次政變中表現突出的石守信、王審琦、劉守忠、王政中、潘美等眾將逐一加封。” 趙匡胤卻搖搖頭說:“不,嘉獎功臣固然是非常必要的,但這些人還可以稍作等待再安排,還有一些人卻是目前最需要解決的難題。” 趙普疑惑地問:“恕臣愚鈍,不知道陛下所指是什麼?” 趙匡胤凝重地說:“現在朝堂之上,那些周朝的舊臣一個個都惶恐不安。他們都在猜測我會怎麼對待這些人,所以人心惶惶。” 在趙匡胤稱帝之後為了避諱,他的弟弟趙匡義和趙匡美分別更名為趙光義和趙光美,此時都跟隨在趙匡胤身邊。年紀稍長的趙光義已經二十二歲,而稍幼一些的趙光美才十六歲,他們的母親杜氏希望讓他們可以多學一些處理事情的能力,將來好幫助哥哥。現在看到趙匡胤這麼憂心,趙光義便大聲地說:“我看史書上記載,歷代以來為了防止遺臣作亂,或者對前朝不死心,都是斬草除根。我們是新朝,這些人是不是真心歸附也很難測,我看全都殺了最省事!”

一席話讓趙匡胤忍不住笑了出來,對趙光義說:“你所看到的歷代做法確實沒錯,但我們也沒有必要全部效仿。” 趙光義問:“那是為什麼?難道陛下還想留下這些人,造反光復前朝嗎?” 趙匡胤說:“我當然不希望他們光復前朝,但是我也不願意對舊臣斬盡殺絕。現在我剛剛登基,可謂危機四伏,不說北方的北漢和契丹,南方的唐、蜀都對我大宋心懷不軌,希圖乘我們大亂之時分一杯羹。南方諸國都要去平定,北方的失地都要去奪回,一定要實現統一壯大,這些是世宗一直懷有的夢想,也是我的想法。可是要想做到這些,沒有一個安穩的內政怎麼行呢?” 趙普忙問:“那陛下打算怎麼辦?” 趙匡胤說:“周朝的遺臣是和我曾經一同侍奉過世宗的人,我對他們之中誰忠誰姦都有區分,如果一概撤除,未免可惜。而且現在全國這麼多的機構設置,全部更換新人需要大動干戈。甄選有才之人就需要耗時很久,讓新人來掌控職權是否勝任也是一個疑問,這麼下來少則數月,多則幾年,國家都得不到發展,而處在換血之中。這樣的大宋是無比脆弱的,周圍覬覦我們的敵人,只要稍稍發動攻勢,也許都不能抵抗。出於這幾方面的考慮,我希望可以繼續延用周朝的官員管理國家。”

這個決定在曾經跟隨趙匡胤出生入死的一群功臣們中間引起了震動,大家在起兵之初就已經將周朝作為自己的敵人,週的臣子就是敵人的最具體表現,現在居然要和這些人一起共事,真是太出乎意料了。劉守忠大聲嚷嚷著說:“我們曾經都是兵戎相見,現在居然要同朝為官,難道這麼大個國家還選不出可用的人來頂替他們嗎?” 趙匡胤對此並不以為忤,平心靜氣地說:“如果大家都是為大宋的繁榮昌盛,同朝為官有何不可?先朝不問究竟屠殺舊臣的做法,難道你們認為還是對的嗎?既然這些人可用,為什麼不用呢?而且只要繼續沿用這些人,讓他們為我大宋效力,就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穩定民心,我們才有精力去平定四海,這樣難道不好嗎?” 趙普等人仔細地思考著趙匡胤所說,先安定內部再對外的道理大家都明白,而要安內就首先要安定人心。趙普說:“陛下所言有理,不過因為韓通之死,城內已經惶恐了,都覺得接下來要滿門抄斬,血流成河。又該如何安撫他們呢?”

趙匡胤說:“起兵之時,我就明令不許無辜殺人。韓通一家之死,是我的疏忽。既然大家都這麼惶恐,那就先嚴懲殺人者王彥升,他雖然有功,但功過不可混淆,一定要懲治他才能給大家一個交代。同時我還要請周朝兩位宰相王溥、范質再次來朝中輔佐我,只要做到這兩步,相信大家都會相信我的誠意,相信我趙匡胤不會濫殺。” 通過懲戒王彥升以及重新重用范質、王溥,趙匡胤在登基之初很快便讓周朝的遺臣穩定下來,對於大多數無過的朝臣,趙匡胤都沿用他們繼續擔任原來的職位,同時也讓他們明白,只要用心輔佐,為大宋效力,他們一樣可以榮華富貴,不會惹來殺身之禍。這個措施讓新建立的宋王朝很快便走上了正常運行的軌道,不管是朝廷還是民間生產,很快便恢復了正常。

已經掌權的趙匡胤深知自己的敵人不是那些無力反抗的周朝遺臣,而是周邊那些虎視眈眈的政權。他一直心懷統一夢,所以從一開始便確定了自己的目標,不願意在殺人流血瀉一時之憤上浪費工夫,而這一舉動也證明了太祖之仁。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