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謀說天下·謀宋

第13章 3、所向披靡:四十二日得燕南

謀說天下·謀宋 甘谷 3123 2018-03-16
從唐代以來,北方契丹便一直都是中原統治者心頭之患。長期以來,不同的民族文化以及擴張需要,使契丹和漢民族之間矛盾衝突不斷。以游牧為生活方式的契丹羨慕中原物產豐富,不斷起兵掠奪,而其族人勇悍,中原各國一直都甚為忌憚。直至後晉皇帝石敬瑭割地求援,契丹對於中原的侵吞達到了史無前例的高峰,幽雲十六州的割讓既使領土受損,更讓契丹得到了一個入侵中原的跳板。數十年來,有誌之士均期望可以奪回這一地區的統治權。周世宗柴榮在他繼位之初,便立下了宏圖誓願,希望可以將契丹趕回北方。 在經歷了與南方政權之間的數次戰鬥之後,柴榮已經奪得了大片領土。相對於北方五代的更替,南方處於相對穩定卻又薄弱的境地,因此宰相范質等人都建議他以“先南後北”的方針作為統一次序。但是國力的增強讓柴榮開始不安於此,他對諸將說:“南方諸國雖然比較容易平定,但畢竟非我所願,這些地方任何時候我都可以將他們收服。一直以來纏繞在我心頭的卻是契丹,先帝就一直希望將他們趕回漠北,奪回失地。我大周的實力現在與日俱增,我相信現在應該是和契丹決戰的時候了。”

眾臣對於周世宗戰略方針的忽然改變有些詫異,紛紛力勸柴榮:“南方地產富庶,盡快收復可以提高我們的財力,而且等到部隊擴大一些,再北伐去攻打契丹,這樣也更有信心戰勝。” 但柴榮還是一再堅持自己的想法:“將士們衝殺疆場,豈有畏難之選?如果只是因為契丹太過強大而只能躲避,那麼就算我平定唐、蜀、漢,也不會保證天下能夠一統。既然契丹是遲早都要去征伐的,那麼就乘現在兵強馬壯,難道不是最好的時機嗎?”他問座下大將趙匡胤、韓通等人:“我命你等現在就揮兵向北,討伐契丹,難道你們都不敢嗎?” 趙匡胤、韓通等忙跪倒說:“只要陛下所指,末將甘願誓死而戰!” 對照文官們的保守和謹慎,柴榮對於武將們的慷慨激昂更加欣賞,他得意地朝范質等人看了看,便對趙匡胤說:“那麼從現在開始,我們就發兵向北,誓將契丹趕回漠北!”

柴榮任命趙匡胤和韓通分別統領水陸兩軍向幽州進發。趙匡胤進諫說:“幽州向來都是契丹重守的地方,他們大量的軍力都駐紮在這裡。如果首先以幽州為目的,可能會在一開始便引發大規模的戰鬥。而現在軍中將士對於討伐契丹,信心並不是十分充足,因此不是明智之選。” 柴榮說:“契丹就算是一塊鐵板,也必然有它的縫隙在。我們要做的就是找到這個縫隙,然後將它擊潰。你覺得應該怎麼辦呢?” 趙匡胤攤開地圖,指著滄州的位置對柴榮說:“滄州是我們離契丹邊境最近的地方了,但是因為它土地荒蕪貧瘠,因此一向不被重視,守備不多,而且契丹也似乎對這塊土地不垂涎。因此反而讓它得到了暫時的安穩,如果能夠以這裡作為缺口,就可以直擊契丹了。”

親軍都虞侯韓通是一員久經沙場的驍將,他對趙匡胤的提議表示反對:“滄州雖然地處險要,但契丹軍隊向來都以騎兵為主,每一次戰鬥只要他們撤退,我們就會束手無策。說實在的,就是我們的行軍不如契丹迅速,如果這個問題得不到解決,就算到了滄州也無濟於事。” 柴榮點點頭,說:“韓將軍所言極是,契丹騎兵是他們的王牌,如果找不到克制騎兵的辦法,這一仗打起來,我們的優勢有限。” 趙匡胤說:“對此,我早有準備了。經過了和南方唐、蜀等國的戰爭,我發現水路行軍,速度也非常快。契丹向來善於騎馬而不善水性,如果我們能大力組建水軍,一定可以成為克敵制勝的法寶。” 柴榮、韓通大喜道:“北方地區的水軍確實少見,以水軍克騎兵,這個辦法確實是條妙計。但是,滄州又沒有河流,如何來組建水軍呢?”

趙匡胤說:“所以這場戰鬥的重頭戲便在於水軍的組建過程,我請求駐紮在滄州,開挖河道。以滄州為基點,向契丹境內寧州方向延伸,只要水路暢通,就可以迅速攻入,到時候攻其不備,一定可以一舉將其擊破。” 周世宗柴榮對於契丹志在必得,而趙匡胤所提出的水路進軍的建議也甚得其心,因此立即調遣了數十萬軍隊,潛進了滄州,通過集中挖掘,建設了數條水道直通契丹境內。而契丹因滄州地處偏僻,平日並不以為意,對其觀測及監督都非常鬆懈,以致沒有察覺到周軍已經調遣到此做好了進攻的準備。 河道疏通完成之後,趙匡胤帶領著石守信、王審琦、韓崇斌等人操練水軍,一邊將自己的準備工作都匯報給了周世宗柴榮。柴榮看他已經萬事俱備,不由得喜上眉梢,對趙匡胤說:“北方漢族多年來的願望就在這一刻了,只要我們長驅直入,一定可以將契丹趕走。”

河成之日,在趙匡胤、韓通的配合之下,柴榮親自率領著騎兵、水軍出發。周軍迅速到達離滄州最近的寧州,而寧州刺史王洪還在睡夢之中,眼看猶如神兵天降一般的周軍,驚駭之下只能獻城投降。旗開得勝讓柴榮分外高興,更證明了趙匡胤建設水軍的正確。 柴榮大喜過望,下詔任命韓通為陸路都部署,趙匡胤為水路都部署,坐著龍舟沿河北進,一路直奔契丹而來。經過趙匡胤長期的籌備,後周水軍一個個訓練有素,數十萬水軍隊伍綿延在河道之上,舳艫相接,氣勢磅礴。隊伍開進到契丹重鎮益津關,毫無防備的守將也只能獻城納降。趙匡胤主動請命說:“離益津關最近的瓦橋關等地,雖然水路不通,但是相信契丹一定還沒有準備好迎擊。就請陛下給我三萬兵力,我一定可以將其拿下,獻給陛下!”

柴榮說:“瓦橋關守將姚內斌是一員悍將,你有把握能將他拿下嗎?” 趙匡胤說:“現在我大周軍隊長驅直入,又有陛下御駕親征,已經連奪數城,可謂士氣如虹。只要乘勢而為,一定可以將姚內斌捉拿。” 柴榮見他堅持,便以三萬兵力相佐,趙匡胤帶領石守信直奔瓦橋關,與姚內斌數次交戰後,果然拿下了瓦橋關,又迫降了莫州刺史劉楚信。等他回到週營,柴榮策馬相迎,大贊神勇。 從周世宗領兵進寧州開始,截至此時不過區區四十二天的時間,勢如破竹,連克寧州、瀛洲、莫州三州十七縣,從契丹手中奪回的領土是五代以來前所未有的。眾臣紛紛道賀,連當初不贊成北伐的宰相范質也說:“以陛下的神勇,不管是想征伐什麼地方,必然是馬到功成!”

柴榮對於行軍速度如此迅速也非常滿意,便大宴群臣,論功行賞。諸將皆推舉趙匡胤功勞最大,可謂眾望所歸。趙匡胤經此一戰不僅提高了自己本身的威望,而且更加獲得柴榮的寵信。柴榮對他說:“現在我們行軍順利,應該再振兵威,乘勝直擊幽州!” 趙匡胤還來不及回答,陸軍都部署韓通便說:“幽州是契丹重兵把守的地方,他們的主力部隊都集結在那裡。這段時間我們連奪數州,相信他們已經提高了警惕。所以,末將覺得應該先暫時休整一下,等待更好的時機再向幽州發兵。” 柴榮對此甚為不悅,他希望可以盡快將契丹所掠奪去的土地全數收回,而不是一再地等待時機,便對韓通說:“所謂更好的戰機,都是要依靠自己去發掘。如果只是一味等待,又何來戰機?當初從滄州發兵之時,很多人都不支持。但是現在我們可以連下數城,就說明了當初的決定是多麼正確。”

趙匡胤說:“奪取幽州對於大周將士來說,是畢生的願望。大家都希望可以盡快將幽州收歸版圖,不過韓將軍所說也非常有道理,連日行軍已經讓將士疲憊不堪,雖然節節獲勝。但強弩之末勢不可穿魯縞,希望陛下給部隊一個休息的時間。等大家休整好,一定會長驅幽州,擊潰契丹。” 柴榮深知軍心士氣對於戰爭的重要性,而此時趙匡胤也最為其所寵信。現在看他這麼建議,便點頭答應。依照周軍氣勢,如果此時強攻幽州,與契丹之間的決戰勝負難測。但因柴榮操勞過甚,在休整期間居然病倒了,最後只能無奈地回到大樑行宮中休養身體。 這一次北伐契丹是柴榮的一個大膽決定,也是他氣魄的集中體現。而將這一決議變成現實的,首推趙匡胤。經過這次戰鬥,趙匡胤已經成為北周軍權在握的首席戰將,與宰相范質並列,成為柴榮最得力的助手之一。雄才偉略的周世宗柴榮對契丹戰爭所取得的勝利,是數十年來中原政權的最大勝利,但他未能完成志願,令人為其扼腕。而這場戰爭重創契丹,為後來趙匡胤建立北宋後北方邊境的安定奠定了基礎。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