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謀說天下·謀宋

第3章 3、順勢而上:抓住機遇成就霸業

謀說天下·謀宋 甘谷 2991 2018-03-16
唐末的宦官專權是導致唐朝滅亡的重要原因,因統治者對於宦官等身邊近臣的過分倚重,致使他們的權力過度膨脹,與朝臣對抗,成為一股把持朝政的強大勢力。在唐昭宗時期,甚至出現了宦官廢立皇帝的事件。宦官劉季述勾結右中尉王仲先將昭宗幽禁,又擅立太子李裕做了新帝。而宰相崔胤對於這一變故極度反對,又與護駕都頭孫德昭殺死劉季述,迎接唐昭宗復位。原本萬人之上的皇帝,變成了朝臣與宦官之間爭鬥的工具,已經喪失了所有的尊嚴。當時的混亂狀態,由此可見一斑。 在層出不窮的宦官專權和朋黨鬥爭之中,國力逐漸衰微,百姓民不聊生,這種態勢為那些有野心的割據勢力提供了機會。在黃河流域迅速發展的朱溫正是發現了這一可乘之機,利用這一矛盾迅速掌握了朝政,為自己鋪平了登上帝位的道路。

在唐昭宗復位之後,雖然大宦官劉季述被崔胤殺了,但宦官勢力卻依舊盤踞在朝堂之上。回宮不久的唐昭宗很快便被另一個大宦官韓全誨控制,成為其手中的棋子。韓全誨與鳳翔守將李茂貞、王行瑜相勾結,將昭宗挾持到了鳳翔,遠離了宰相崔胤的勢力範圍。崔胤見狀,便假借昭宗的名義,對朱溫發出了詔書,要求其到鳳翔救駕。 接到這一詔書的朱溫當時正盤踞在黃河沿岸,勢力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唯一可與其相對抗的便只有李克用了。作為全國核心的長安一直都是朱溫所嚮往的地方,他長期積累的目的便是衝擊長安的皇位,但是作為地方守臣的他沒有詔令是不能直接揮師京城的,所以在崔胤矯詔命他進京之後,朱溫大喜過望。 朱溫手持詔書,笑著對謝瞳、葛從周等人說:“我正在發愁不能找到一個去京師的藉口,可巧崔胤便發來了詔書,真乃天助我也!”

眾人道喜之餘,葛從周說:“皇帝現在落在了大宦官韓全誨手中,如今忽然傳來詔書,這其中真假還需要商榷一番。” 謝瞳說:“其實對於我們來說,崔胤是否矯詔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有一個可以入京的藉口。只要有了這封詔書,我們便可以名正言順進軍長安,至於詔書是否出自皇帝之手,又有什麼關係呢?” 朱溫點了點頭,說:“真假就留給別人去辨別吧。現在就立即調遣軍隊,揮師長安!” 在崔胤矯詔的促使之下,朱溫率領七萬軍隊從河中地區朝長安進發,浩浩蕩蕩的隊伍舉著勤王的旗號,但卻一路不急不慌。朱溫乘這次出兵的機會,從河中往長安途中又將同州、華州等地納入了自己囊中,這段路足足走了有三個月,才來到了鳳翔。 在鳳翔城中,被宦官韓全誨把持的唐昭宗內心的淒涼無人能懂。韓全誨權傾朝野,加上李茂貞和王行瑜手中握有重兵,他們本打算也能過一回挾天子以令天下的癮,但朱溫的到來打亂了這個如意算盤。朱溫手下不乏勇將,因此李茂貞出兵數次都敗陣而回。韓全誨見狀,不由得氣急敗壞地對王行瑜說:“我本來是寄希望於李茂貞,希望他可以保我大唐江山永固,誰知道這個人卻這麼沒有用,看來只能靠我自己了。”他一邊部署抵抗,一邊想辦法讓昭宗書寫了詔書,敕令朱溫退兵。

朱溫接到唐昭宗詔書的時候,軍師敬翔對他說:“這一次的詔書看來是真的。”而朱溫卻笑著說:“詔書真假於我無益,我只需要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就足夠了。我之所以進京是因為我本來就想,而不是詔書的緣故;現在,這一紙命令對我也是無用的。”他對韓全誨的使者說:“我既然已經到了鳳翔,不將皇帝搶回來,是不會回去的。” 雖然有退兵詔令在手,但朱溫依舊不為所動,攻城的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廊坊節度使李周彝接到了李茂貞的求救之後,前來圍攻朱溫,也被他擊潰。 而鳳翔城中,韓全誨對李茂貞的不滿言論通過王行瑜傳了出去,李茂貞聞言大怒道:“我在前線奮勇殺敵,這些宦官卻在身後議論紛紛,他劫持皇帝來到鳳翔已經陷我於不義,現在還誣衊我的戰功,是可忍孰不可忍!”在嚴重的內訌與朱溫的圍困之下,李茂貞終於下決心將韓全誨等二十餘人殺死,提著他們的人頭和朱溫議和。

被幽禁的唐昭宗推開宮門,看到朱溫整齊劃一的軍隊和迎風獵獵的旗幟時,忍不住淚如雨下。他深知自己的處境不堪,雖然朱溫、崔胤以及劉季述、韓全誨都覬覦著自己的皇權,但是被朝臣挾持總勝過被宦官幽禁。他拉著朱溫的手,激動地說:“朕能有今天,全是你給予的。大唐的宗廟社稷,都是卿所再造;朕和皇親國戚,都是卿所再生!” 朱溫忙跪拜在地上,說:“為皇上效忠是臣子的責任,臣不敢承受如此的功勞。” 雖然嘴上客氣,但朱溫絲毫沒有讓自己的腳步慢下來。被昭宗授予“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的無上榮譽之後,朱溫將軍隊駐紮在長安,有效地控制了京城以及權力機構,他開始一步步地按照自己的計劃實施。 朱溫首先建議唐昭宗:“這些年來,朝政不穩全都是因為內侍亂政,宦官掌握大權是歷朝的大忌。劉季述、韓全誨雖然死了,可是他們的餘黨都還在,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有人再次跳出來,成為第二個劉季述、韓全誨。為了大唐的社稷和皇上的安危,我請求肅清這些逆黨。”

已然成為傀儡的昭宗對朱溫言聽計從,不久之後,朱溫大刀闊斧地裁減內侍,對韓全誨餘黨進行了致命的打擊,殺了七百餘人,終於將自唐中期以來長期專權的宦官勢力徹底剷除。在全面接管朝政之後,為了便於控制,朱溫又建議昭宗遷都,將皇帝從長安帶到了自己的勢力範圍內的洛陽。 雖說此時的朱溫已經儼然成為名副其實的皇帝,距離皇帝寶座也不足一步,但這一步也是他所不能忍受的。因為昭宗雖然失勢,但李克用等人卻還在擁戴他,保不齊哪一天會利用李克用的兵力東山再起。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朱溫密授敬翔說:“我現在雖然大權在握,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當今的皇帝還是不可留。皇帝把大權都交給了我,若我再動手殺他,就不能名正言順地登上帝位了,所以一定要藉人之手,將他殺掉才行。”

適逢楊崇本在河中地區起兵,朱溫便以平定楊崇本為理由,率兵離開洛陽。而在朱溫點頭之後,敬翔便找到朱溫義子朱友恭,婉轉地對他說:“皇上已經成了傀儡,天下必然要歸於你的義父,可是現在苦於沒有人將這件事向前推動。如果你能帶兵入宮殺了皇帝,必然會成為大功臣。” 朱友恭聽了敬翔的建議,起初還有一些猶豫,畢竟是弒君之罪。但是通過敬翔的進一步暗示,讓他明白這正是朱溫所希望的。朱友恭聞此熱血沸騰,聯合部將蔣玄暉等,乘朱溫不在洛陽,將昭宗殺死。等朱溫回京之後,一切已然成為定局,他哭倒在昭宗的靈前,一番情真意切的懺悔之後,將朱友恭、蔣玄暉以謀逆弒君的罪名處死。雖然眾臣都推舉他繼任皇位,但朱溫依然“耿直”地拒絕了這一要求,而是讓昭宗皇后將十三歲的李柷立為新帝。

朱溫深深明白一個道理:越是想得到的東西,越要放慢腳步,不能過於著急。在李柷繼位之後,朱溫先是殺死昭宗其他九個兒子,後又將裴樞、獨孤損等朝臣三十餘人投江。這些計劃的一步步實施,朝中再也沒有人敢於和他作對。與此同時,他和宰相柳璨合謀,先被任命為相國,後又加封魏王,為正式稱帝鋪平了道路。 公元907年四月,朱溫終於在百官的“勸進”之下,正式稱帝,以大樑為國號。朱溫的稱帝,昭示著大唐統治的真正結束,以一個新的朝代取代了曾經輝煌的大唐帝國。 唐末的宦官專權與藩鎮割據局面,導致皇權旁落,朱溫順勢而為,迅速地發展了自己的勢力,控制了大片領土的同時,也掌握了國家機器。用朱溫來平內亂,在當時的情況下是無可奈何的選擇。因此,朱溫的崛起是不可避免的,即使入京勤王的是別人,也會是同樣的結果。唐的滅亡是必然的,只是歷史因偶然的因素將繼任者的角色分配給了朱溫。而為了能獲得這樣的機會,朱溫付出了數十年的發展和積累,在歷史的巨浪將他推向這個位置時,他才能抓住機會,順勢而為,終於實現了自己的皇帝夢。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