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謀說天下·謀明

第47章 9、厲查空印案,大殺貪官

謀說天下·謀明 朱云霞 3106 2018-03-16
勳貴們的問題屬於潛在的問題,這些問題關係著大明王朝的將來,所以朱元璋不念舊情,不顧異議,堅決處置了大批老將和功臣。朱元璋明白,他的王朝依然還有很多問題,經過近二十年勵精圖治,大明王朝的發展漸趨穩定,穩定的環境下,官員們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玩忽職守,貪污腐化。而此前,朱元璋忙於清理對朝廷有威脅的功臣老將,現在他以為是嚴懲官吏的時候了,大明王朝剛剛建立,要能承續千秋萬代,必須在他這裡對文武百官嚴加要求,樹立典範,以警後世。 農民出身的朱元璋,一心替農民著想,因為他一直奉行著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警言,才取得如今的大業,所以朱元璋覺得要想坐穩天下,不讓老百姓造反,就得讓他們有飯吃、有衣穿,得讓他們活下去。相對應的,朝廷應該有好的政策,使農民安於勞作,發展生產。然而光有好的政策還不夠,這些政策還得靠官員們去執行,所以官員要清正廉潔、為民辦事。只有這樣上通下達,才能使百姓安居樂業,江山才能坐得穩,有了這樣的思維邏輯,朱元璋的政府中,財政便成了焦點所在。

因為在朱元璋看來,平民求的是安居樂業,飽餐無疾,而知識分子的慾望就多得多,他們寒窗苦讀,為的就是升官發財,光耀門楣,真正胸懷天下、剛正不阿的官吏是少之又少啊。所以,在明朝初年,朱元璋對政府的財政把控嚴謹,他以為掌控了各級政府的財政,就可避免官員們貪污。 朱元璋規定,每年各府必須把財政收支賬目上報給布政司,然後布政司上報給戶部,一級一級上報,直到戶部審核合格,同意報銷,整個過程才算結束。如果萬一有數字對不上,那整個報銷冊便作無效處理。各布政司還得重新填寫,然後蓋上原衙門的印章才能生效。各布政司離京城路途遙遠,近的也有千里上下,一個來回就得幾個月。 為了達到戶部的要求,同時又能免去來回奔波,各布政司官吏在來京時身上都帶著蓋過官印的空白文冊。萬一有什麼地方不合格,他們就在這些空白文冊上隨時填寫改正。對於這種情況,戶部也很清楚,在他們看來這樣做雙方都省了不少麻煩,合情合理。

洪武十五年(1382年)的一天,朱元璋視察戶部,無意中聽到兩個官員在爭吵。 “劉大人,你們今年是怎麼回事,這賬目太亂了,一點也對不上。必須拿回去重新填。”一個官員道。 “賬目我們已經改了一次了,還請大人高抬貴手,寬容寬容啊。”那劉大人道。 “不行,這規章制度都在這明寫著呢。還是請劉大人拿回去好好修改吧。” 朱元璋聽到此心裡暗自高興,想我大明的官員還真是奉公守法、鐵面無私,看來咱的努力沒有白費啊。 可就在第二天早朝之上,戶部尚書向朱元璋禀報了上一年的財政。 朱元璋甚是詫異,問道:“昨天你們還有一個布政司的賬目不合格,你今天竟向我匯報全年的財政狀況,這怎麼可能?” 朱元璋追問之下得知了事情的真相。他龍顏大怒,立即向戶部尚書問罪:“你們真是好大的膽子,上下一心合起夥來欺騙咱。咱朝法令明文規定,賬目不符者必須打回重做,你們都視而不見嗎?你們眼裡還有沒有咱這個皇上了?”

戶部尚書跪下說道:“皇上息怒,恕臣直言,官員們這麼做也是迫不得已啊。如果查出不符者都發回重做,他們山高路遠,恐怕每年的賬目都做不完啊。” “混賬!”朱元璋聞聽此言更是震怒。 “你們的馬虎應付可能讓那些貪官鑽了空子,你們是方便了,可你們有沒有想到那些百姓!他們辛辛苦苦一年忙到頭,可能就因為你們的行為而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啊。” “皇上,微臣明白你是在替百姓著想,皇上真乃聖君。可也請皇上為我們這些官員考慮考慮啊。念在他們也是對大明一片赤誠,還請皇上從輕發落。”戶部尚書跪請道。 “你們這些官員,滿腦子都是如何榨取百姓錢財。你們可以隨便蓋個印。但咱若是不嚴加查辦,你們明天就能把咱這江山給改姓了。”朱元璋狠狠說道。

“皇上,微臣代表各布政司官員及戶部所屬懇請皇上息怒。”戶部尚書想,全國這麼多官員都捲入這空印案中,皇上定然不會個個責罰。 “怎麼?你以為這案件牽涉太多咱就不敢辦了?當年戰場上咱殺的敵人比這多了去了。”朱元璋說完拂袖而去,只留下戶部尚書一人跪在那空空的大殿裡。 “大人,皇上怎麼說啊?”見戶部尚書回來,眾官員連忙問道。 “只怕此次兇多吉少啊。皇上聽說此事後萬分震怒,揚言我們這是欺君罔上,定會重罰。”禮部尚書說道。 “那我們該怎麼辦呢?”眾人問道。 “皇上之所以震怒,一方面是因為他感覺眾臣欺騙了他;另一方面是怕我們利用空印之便,貪了百姓的便宜。”戶部尚書也沒有什麼好辦法。

“我倒有個主意,不知是否行得通。”忽然一人說道。 “都這個時候了,你就別賣什麼關子了。快說給我們聽聽。”眾人道。 只聽那人說道:“皇上無非認為我們騙了他,並有可能佔了百姓的便宜。現在我們找出一人上書皇上,他既能證明我們沒有欺騙皇上,又能證明我們沒有貪佔百姓之財,相信皇上定能饒恕我們。” “好主意,只是這樣的人一時到哪裡去找呢。”眾人急忙問道。 那人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說道:“我就認識一位,此人名叫鄭士利。他不但文筆好,而且還是一位平民百姓,完全符合條件。平時就愛點評時政,這次肯定會願為我們上書皇上。” 不料等朱元璋看完這鄭士利的上書,更加憤怒。朱元璋心道:你們這些官員真以為咱是傻瓜了,什麼鄭士利上書,這明明就是你們為自己開脫,咱豈能上了你們的當。如果真的放了你們,咱的龍威何在?你們以後只會更加放肆。於是下旨,各府、縣、布政司主印官員全部處死,就連那個上書的鄭士利也被罰去做苦力。

在這次空印案中,好多清廉的官員也遭牽連被殺。朱元璋通過此案,表明了自己不惜一切代價整治吏治的決心,而整治吏治就不能不殺貪官。關於殺貪官的案子,在明初影響最大的就要數郭桓案了。 洪武十八年(1385年)三月,御史余敏、丁廷上奏告發戶部侍郎郭桓利用權勢,勾結官吏,貪污太平、鎮江等府的賦稅。 郭桓此時案發,正好撞到了朱元璋全力懲治貪官的槍口上。朱元璋下令一查到底,絕不姑息。 原來太平、鎮江等府是朱元璋的起家之地,這些地區多年承擔著徭役供給。於是,朱元璋就下令將這些地區的夏稅秋糧全部免除,官田也只徵收一半賦稅。但是,官吏張欽勾結戶部官員郭桓,作弊私分了這些賦稅,致使這些州縣無一粒糧食上繳到朝廷。

嚴查之下,還得知郭桓接受官員賄賂,亂徵錢賦,擾害百姓等罪狀。最為嚴重的是郭桓一夥還在糧中摻水,上繳國庫後這些糧食發霉變質,致使整倉糧食全部壞掉。 朱元璋錯殺過好多人,但郭桓卻是個實實在在的大貪官。粗算起來,郭桓盜賣的官糧大概有七百萬石之多。朱元璋嘆道:“古往今來,貪贓枉法者不在少數,但他們和郭桓比起來實在算不了什麼。郭桓太過分了!” 處死郭桓此案並不能算了結,那些貪來的糧食怎麼辦呢?還得還給老百姓。朱元璋命令從戶部開始到布政司,到各府縣,一層層查下來,查到老百姓每家每戶,從哪兒多徵收的,就查到哪兒。查出後,要求官員如實退還。 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那些官員誰也不願到手的東西退回去。他們要求各家各戶攤派,包賠贓款。

朱元璋得知後極為憤怒,道:“都說民刁,我看這些做官的才是最刁。百姓無非是想活命,他們卻不讓。我大明江山早晚會毀在他們手裡啊!”於是下定決心,借郭桓之事嚴懲各級官員和牽連案件的地主們。 郭桓案涉案範圍遍及全國十二個布政司,導致中央六部左、右侍郎以降好幾萬人被牽連處死,掃蕩了整個政壇,全國中等人家也大多因此案破產。 後來朱元璋發現郭桓案的確有些擴大化了,以致引起民憤,導致各級官員人人自危。於是處死了審查郭桓案的右審刑吳庸等人,以平息人們的怨憤。 為了整治吏治,懲罰貪官,朱元璋不得不採用重典大開殺戒。但不論怎麼治理,頂風作案者仍時有出現。這一方面和大明的政治體制有關,另一方面明朝官員的歲俸太低恐怕也是一個重要原因。當然朱元璋覺察不到這些,為了大明王朝的千秋基業,他只好不斷加重刑罰,以懲治那些貪贓枉法者。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