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謀說天下·謀明

第46章 8、策除功臣,李善長被誅

謀說天下·謀明 朱云霞 2850 2018-03-16
在所有的開國功臣中,武將以徐達功勞最大,而文官則要數李善長最為有功。李善長在開國冊封時位居六公之首,又為中書省左丞相,統領中書省日常事務。雖然李善長已辭官多年,但他仍然是淮西勳貴的頂樑柱,朝中大臣有什麼疑難之事,也喜歡找李善長商量之後再作決定,比起徐達來,李善長對朝廷的威脅更大。 事實上,在成功除掉徐達的同時,朱元璋一直思考著如何除掉李善長。只是朱元璋明白,和徐達比起來,李善長這棵老樹的根更深、枝更茂,要想搬倒他,還需費一番工夫,仔細計劃。 洪武十八年,就在徐達死去的這一年,忽然有人報告朱元璋,說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父子曾經和胡惟庸相互勾結,準備謀反。 朱元璋聽到這件事後不禁喜出望外,認為搬倒李善長的機會來了,他決定親自提審李存義父子。

“說說看吧,你們是準備怎麼謀反的?”朱元璋對李存義說道。 “皇上,該說的我都已經說過了。”原來在此之前刑部已經審過了李存義。 “這事李善長知道嗎?”朱元璋繼續問道。 “皇上,這事家兄完全不知情,還望皇上明察。”李存義答道。 朱元璋豈肯就此罷手,他明白如果真有這樣的事情,他們不會不徵求李善長的意見。 “老實交代或許還有一條生路,要不然大刑之下,你也會什麼都交代的。” 李存義已經領教過刑部大刑的厲害,知道自己熬不過去。想想還不如現在就招了,說不定皇上開恩還真能免自己一死。 “皇上英明,家兄的確知道此事。”李存義說道。 “說說到底是怎麼回事吧。”朱元璋不緊不慢地說道。

“胡惟庸想造反,因為我和他是兒女親家,就讓我去說服家兄。家兄聽說後很是吃驚,說謀反可是滅九族的勾當,堅決不同意。過了一段時間,胡惟庸又派家兄的一個老朋友楊文裕去勸說,說事成之後定當封家兄為九千歲,與胡惟庸共同治理國家。家兄仍是不肯,但言語間頗有些動搖。”李存義說道。 “那後來呢?”朱元璋生氣地問道。他待李善長不薄,不敢想李善長真起反心。 “後來胡惟庸看勸不動家兄,便親自登門來求。家兄仍是不許。後來家兄提起此事曾對我說:'我老了,等我死後,就隨便你們折騰吧,反正我也看不到了。'”李存義繼續說道。 “李善長好大的膽子,立馬讓他來見我。”朱元璋憤怒地命令道。 等李善長帶到,他已是嚇得邁不開步子。剛一見到皇上,便癱倒在地:“皇上,那都是臣一時糊塗才會聽了胡惟庸那小人之言。請皇上恕罪。”

朱元璋雖是氣憤,但腦子很清醒。他明白,僅靠李存義的這幾句供詞是扳不倒李善長的。況且如今徐達剛死,如果再殺李善長,只怕會引起老臣們的猜疑。現在不如把他放回去,等掌握了足夠的證據再殺他不遲。 “咱知道你李善長對咱是忠心一片,李相國怎麼會和胡惟庸這種小人狼狽為奸呢!這次的事情咱就不再追究了,你還回你的杭州好好養老去吧。”朱元璋笑笑說道。 李善長如今早已習慣了安穩的日子,把握不了朝中的形勢,更揣摩不到皇上的心思,只以為皇上念其功高,不會拿自己開刀。聽皇上不治自己的罪,於是連忙俯身謝過皇上,便又高高興興地回杭州去了。 朱元璋的“不治罪”果然麻痺了李善長。他回到杭州後絲毫沒有收斂。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七十七歲的李善長擴修宅院,因工匠不夠,竟向信國公湯和借兵勇三百。

湯和一向為人小心謹慎,早早便辭官回了鳳陽老家。徐達的死使湯和已隱約感到了山雨欲來,所以行事更加小心。他給李善長回信說,自己已經沒有了軍職,身邊只有幾個隨從,並沒有多餘的兵勇借給他。 回完信後,湯和心裡仍是不踏實。他明白現在皇上要是想殺人,那隻需要他說一句話,有沒有罪倒不重要。所以自己一定不能讓皇上抓到任何把柄,要讓皇上知道自己已是一個膽小怕事、安分守己的小民。於是連夜寫了份奏摺,把情況向皇上匯報了一遍。 皇上看完湯和的奏摺,哈哈大笑,對太子朱標說道:“你看看,我們當年英勇無比的湯大帥,現在竟然變得婆婆媽媽,這點小事還向咱呈個折子。不過,如果我們的開國功臣都像湯帥一樣安安穩穩地過日子該多好,那樣我就放心多了。”朱元璋很高興湯和已經變成了溫順的百姓,同時也對李善長的大興土木深惡痛絕。

不久,李善長小妾的哥哥丁斌因仗著李善長的勢力胡作非為,以致傷了別人性命,獲罪入獄。不知危險即將來臨的李善長在小妾的慫恿下,向官府施壓,命他們放了丁斌。恰好此事又被盯著李善長的錦衣衛報告給了朱元璋。 朱元璋聽說此事,萬分憤怒,罵道:“好你個李善長,你憑什麼讓我的官員放人?如不殺你,天理何存!”於是命人把丁斌押解進京,朱元璋準備親自審理他。 丁斌在朱元璋的暗示下,招出李善長與胡惟庸往來密切,並密謀造反。隨後,在暗示下,李善長的幾個家僕也紛紛告發李善長和胡惟庸的陰謀,並說李善長向湯和借兵三百是想試探湯和的態度如何,看有沒有可能拉攏湯和共舉大事。一時間,諸文武紛紛參奏李善長。 朱元璋眼看時機成熟,於是下旨把李善長打入大牢,聽候處置。

太子朱標求情道:“父皇,自古以來治天下者無不以德治國。請問父皇如今你殺罰如此重,今後還有誰肯出來做官呢?李相國為我大明開國第一賢才,如果你殺了他,只怕會令天下士子們心寒啊!” “標兒,你怎麼就不明白呢?咱殺了這麼多人,無非是想交給你一個安穩的大明王朝。你性格軟弱,這滿朝的功勳們你如何駕馭得了?如今我把他們一個個都給你除掉,咱才放心把朱家的基業交給你啊。”朱元璋不是不知道殺罰太重群臣思變,只是面對這麼一個仁弱的太子,他也沒有更好的選擇。 這日早朝,御史進言道:“皇上,昨夜臣夜觀天象,發現西南有流星隕落。據史書記載,這預示著有大臣即將獲罪身亡。” 朱元璋立即起身道:“看來連天都難容下李善長。”群臣立即附和。

於是在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下旨,說李善長身為皇親國戚,明知胡惟庸想謀反,竟然不舉報,真乃罪大惡極,大逆不道,命將其兄弟二人兩家共七十餘人全部處死。 走在刑場的路上,七十七歲的李善長終於明白過來,皇上無論如何是不會放過自己的,他會找出各種理由置自己於死地。可惜,這些道理李善長在錦衣玉食的生活中是不能體會到的。同時,李善長也不禁佩服起朱元璋來。他心想如果自己當了皇帝,也難以容下一個像自己這樣的李善長的存在。 李善長雖被小心翼翼地處死,但它引起的餘震仍遠遠超出了朱元璋的想像。太子的話沒錯,李善長的死震動了滿朝的士子。一年後有人替李善長上書喊冤,其意大致為:李善長對皇上忠心耿耿,出生入死幫皇上得了天下,論功應排在首位。況且李善長又是皇親國戚,說他謀反,證據不足,說他要輔佐胡惟庸,則大錯特錯。李善長貴為開國第一功臣,即使助胡惟庸得了天下,胡惟庸又能給他什麼呢?說流星隕落要殺大臣以應天象,則更不可取。臣害怕天下人聽說此事,說李善長立下如此功勞卻落得如此下場,以致人心離散。現在李善長已經死了,說這些也沒什麼意義,只盼皇上您能引以為戒,以鑑將來。

朱元璋看完之後,覺得自己確實有負李善長,而且還把他的全家都殺了,自己的確無話可說,也就不再怪罪寫這篇文章的人。 徐達、李善長死後,朱元璋又殺了一批開國功臣,這些勳舊的威脅終於解除了。但朱元璋認為朝廷的問題並沒有解決,其中最突出的問題:一是官員玩忽職守、貪污腐化;二是軍官居功自傲、不聽調遣,它們一直都在大明王朝中存在著。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