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千年亂局:爭霸東北亞1

第20章 四、命中註定的冤家

人才的選擇都是雙向的,君王挑選人才,人才也在挑選君王,尤其在亂世,一個昏庸(這裡的昏庸,主要是指沒有才能、魄力、野心,而非道德上的高尚情操)的君王是很難得到人才的青睞的,只有那些雄才大略,有容人之量的雄主、明主,才能聚集起越來越多的人才。 慕容垂不僅是人才,而且是威震天下的名將,燕國的台柱子,有他在,牛逼哄哄的桓溫無可奈何,其它較小的勢力更是不敢輕舉妄動。可現在,慕容垂要逃了。那麼,慕容令為什麼要建議他去秦國,而他為什麼有覺得去秦國是一條比政變更為穩妥的出路呢?能夠吸引慕容垂和慕容令這樣的人物,秦國究竟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呢? 秦國,就是由氐族建立的前秦。當時的秦王,就是大名鼎鼎的苻堅。苻堅,也是通過政變登上王位的,與大多數少數民族首領不同,他是一個比漢人還是漢人的君王。

苻堅,字永固,又字文玉,略陽臨渭(今甘肅秦安東南)氐族人。苻堅是苻洪的孫子,苻健的侄兒,苻雄的兒子。苻洪死後,苻健佔據關中,在長安稱帝。苻雄因輔佐大哥苻健立國有功,被封為東海王。苻雄死後,苻堅便承襲了爵位。苻健死後,苻生即位。苻生此人殘暴嗜殺,比石勒有過之而無不及,在位七年,殺人無數,最後被清河王苻法和東海王苻堅聯手擒住,廢為越王,最後被殺。 公元357年,苻堅即位。他做得第一件事,就是廢除帝號,改稱大秦天王。千萬不要小看這一小小的改變,要知道,中國人是最重名號的——誰稱帝,誰就是眾矢之的,就是大家的靶子。當時天下有兩個皇帝——東晉和燕國,而前秦的實力,是無法與二者相提並論的。苻堅自降一級,就是為了給前秦爭取到相對寬鬆的發展環境。接下來,苻堅誅殺奸臣、革除弊政,平定內亂、休養生息,發展生產、安頓民生,同時起用了一大批有才幹的漢人為官,使得前秦迅速擺脫了苻生在位時的混亂狀態。

很多時候,事情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苻堅做得這些事,能夠讓國家擺脫內亂,但卻不足以讓前秦逐鹿天下;但他在撥亂反正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胸襟和手段,卻讓天下士人對前秦刮目相看。苻堅的賢名和前秦的潛力,就成為不少有遠見的人一個新的“投資”方向。 這當中,最有眼光,最捨得下血本的,就是王猛。 王猛,字景略,北海劇縣(今山東濰坊壽光東南)人。王猛出身普通,但好學多聞,特別喜歡讀兵書。喜歡讀兵書、陰陽縱橫之術的,一般都是有抱負、有野心,不甘安於現狀的人。王猛也是如此,他沒有與大多數中原漢人那樣南遷東晉,而是反其道行之,從青州前往關中,在華山腳下的華陰隱居。也許,在王猛看來,高聳險峻的華山,正是自己人生志向的寫照。而華陰正好位於通往關中、中原、河東三大戰略區域的要衝,王猛在此隱居,就是大隱於亂世,坐觀天下風雲變幻,等待時機。

公元354年,桓溫北伐前秦,率軍駐紮在灞上。王猛聽說後,就穿著麻布短衣前往晉軍大營求見。見面後,王猛一面捉蝨子,一面談論天下大勢,旁若無人。桓溫也是那種不拘小節之人,對王猛的才學見識非常佩服。當桓溫問起為什麼他率王師北上,關中百姓卻不來為我效勞時,王猛回答說:“長安城近在咫尺,您卻不去攻下它,關中百姓搞不清楚你到底有沒有決心收復關中,所以不敢前來。” 王猛的話一針見血,暗示桓溫北伐不過是在撈取政治資本。桓溫聽後默然不語,只說了一句,江東沒有一個人能比得上你的才幹。桓溫本想把王猛招攬到自己麾下,但被王猛拒絕了。在王猛看來,桓溫是個牛人,但不是可以託付終身、實現理想的明主。他決定繼續等待。

這一年,桓溫42歲,王猛29歲。 三年後,關中風雲變幻,苻堅成了秦王,他所做的一切都昭示著,這個人,有機會成為天下英主。 王猛決定出山。 通過呂婆樓的引薦,苻堅與王猛一見如故。很多人把兩人的風雲際會看成是劉備和諸葛亮;可事實上,苻堅與王猛,更像是當年的秦孝公與商鞅。 從公元357年到公元369年,十二年間,前秦在苻堅與王猛的治理下,前秦國勢蒸蒸日上。內部矛盾基本解決後,這對君臣搭檔就把目光放在了對外擴張上。桓溫第三次北伐時,他們曾認為失去慕容恪的燕國根本不是桓溫的對手;但慕容垂的重新出山,讓他們意識到,只要這個人還在,燕國依舊很難對付。 慕容垂主動來投,苻堅自然是喜出望外,而王猛卻是一肚子狐疑。

苻堅深知,想要留住人才,必須從面子上到地位上到物質上給予充分的優待。他先是親自帶著文武百官前往長安郊外迎接慕容垂。就連關中老百姓也聞風而動,紛紛前往想要一睹慕容垂父子的風采(慕容一族盛產帥哥已是天下聞名)。慕容垂原本是落難來投,灰頭土臉,沒想到被苻堅當成國賓來迎接,與在燕國時的待遇天壤之別,自然又是感動,又是感慨。 光是迎接還不夠,與慕容垂一番交談後,苻堅覺得此人確實名不虛傳,於是立刻封官,封慕容垂為冠軍將軍,賓都侯,食華陰五百戶。大家如果還有印象的話,王猛當年就是在華陰隱居;苻堅倒是大方,連王猛的老巢都賞給慕容垂了,也不想想王猛是啥感受。 給了面子,封了官,苻堅覺得還不夠——慕容垂一大家子人,大多是成年男性,衣食住行還沒著落呢,於是大手一揮,又賞給慕容垂父子幾萬錢,讓他們能夠在長安安家落戶。

封賞完了,慕容垂一家子興高采烈的走了。接下來,就輪到王猛出場了。王猛腦子很清醒,當時就給苻堅澆了一盆冷水,說慕容垂不是那麼容易馴服的,與其將來成為禍患,不如現在就除掉他。 苻堅卻認為,慕容垂父子落難來投,我正好可以藉助他們的力量平定天下;現在人家剛到,我也剛很真誠的接納了他們,如果立刻翻臉殺人,天下英雄還會來投奔我嗎? 有人覺得,王猛是小心眼,擔心苻堅過於器重慕容垂,會對自己的地位產生威脅,所以千方百計要幹掉他(後面也確實下手了)。可王猛真正擔心的,不是動搖他的地位,而是慕容垂的到來,會開一個口子,一個不加選擇濫用人才的口子。寬容大度確實是一個成功君王應當具備的品質,但是在用人上,應當有所甄別——有的人可以放手任用,有的人要控制著使用,有的人則應該殺之效尤。對於慕容垂這樣用不好就會適得其反的人,王猛的意見就是寧可錯殺,也不能姑息養奸。

應該說,王猛的話有道理,因為慕容垂確實是個不好控制的梟雄,而且淝水之戰後他也確實反了。苻堅的想法也有道理,剛招待完就翻臉殺人,自己臉面往哪裡放?將來還怎麼當老大?王猛盡到了臣子的責任,提醒了苻堅;苻堅作為決策者也有自己的考慮,所以沒有殺慕容垂。 因為苻堅有他的自信——我不殺你們,對你們好,你們就會感恩戴德,為我效命。他要走一條前所未有的寬容之路。所以,不論是慕容垂,還是以後一大群前來投奔的燕國貴族,他都委以重任。但事實證明,王猛的話是有道理的,慕容氏就是一個凝聚力很差,但獨立性很強的家族。當你的實力不足以控制他們的時候,他們就會造成極大的破壞。 苻堅和王猛,原本不在東北亞的範疇之內,但這兩個人與慕容垂的關係太過密切,所以我覺得有必要寫一寫。另外,王猛的抉擇,一直以來就爭議很大——他為什麼不為漢族正統東晉效力,而要投靠胡族政權,為前秦打天下?

如果我們拋開正統道德的觀點,王猛的選擇就很好理解了。亂世,是拼實力,拼眼光,拼決心的時候,譬如職場,老闆是好人還是壞人,對我們來說並不重要。我們需要的,是一份能夠養家糊口的薪水,是一個能夠賞識重用我們的老闆,是一個能夠發揮才能、提供發展機會的平台。能夠混到一定份兒上的人,沒有誰是乾乾淨淨的。 王猛看得很清楚,江東,不是他一展所長和抱負的地方。所以他放棄桓溫——其實桓溫也很討厭那些只會吹牛的高門名士,就跟曹操討厭孔融一樣。如果去江東,做到最好,也不過是另一個桓溫。可桓溫在那些人眼裡,不過是個不學無術的暴發戶。 先有張賓,後有王猛,在那個個性奔放的年代裡,當江東清流名士用清談玄學和五石散追求人生的最高境界時,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我們詮釋了正統道德之外的,一種追求自我實現的人生取向。

慕容垂的來投,讓苻堅起了對燕國動手的心思,而且很快就找到了理由。原來,當初桓溫北伐時,燕國擔心抵擋不住,所以向前秦求援。前秦如約派兵支援,條件是獲勝後燕國把虎牢關以西的土地割讓給前秦(實際上就是要洛陽)。可仗打完了,燕國卻選擇性遺忘,壓根兒不提這事。 既然你爽約不給,那我就自己來拿! 慕容垂前腳來投,苻堅後腳就派王猛、鄧羌、梁成等人率軍三萬,向洛陽進軍,並派慕容令為參軍,充當大軍的嚮導。正是這次試探性質的出兵,給了王猛對慕容垂父子下手的機會。王猛一生,光明磊落,但就是在這件事上,他讓我們見識到了什麼是真正的算無遺策。他不是不會用陰謀詭計,而是不屑用;只有當光明正大的手段無法解決問題時,他才會付諸陰謀;一旦付諸陰謀,他就會完全變成另外一個人。

大軍就要出發了,這也是慕容家族的人第一次為秦國賣命;而對手,正是曾經為之奮戰多年的故國。慕容垂是忐忑的,他也知道,從反水的那一刻起,就必須用燕國人的血,來換取秦人對自己的信任。大軍的統帥,是王猛,一個目光犀利,對自己頗為冷淡,卻又得罪不起的人。幾十年的宦海沉浮,讓慕容垂懂得了夾起尾巴做人和寄人籬下的道理。他決定試探一下王猛。 當時,秦軍已經離開關中,向洛陽挺進,慕容令自然也在其中;而負責大軍統籌調度工作的王猛,還逗留在長安沒有出發。對於慕容垂的邀請,王猛沒有拒絕,從容赴宴。他知道,這個人一定會來請自己——為了兒子,也為了家族的未來。 宴非鴻門,而是好宴。沒有旁人,唯景略與垂耳。 宴上,賓主盡歡。那一刻,王猛與慕容垂,兩位當世最傑出的人物,彷彿不再是敵人,而是一對神交已久的老友,暢談天下,引為知己。酒過三巡,虛實難辨。 王猛的談吐見識,讓慕容垂認定,這個人,是一定要好好拉攏的;慕容垂的豪傑氣度,也讓王猛更加肯定,此人非久居人下之輩,今日的隱忍,不過是權宜之計,他日必有所圖。 但,現在還不是發作的時候。王猛在等,等慕容垂開口。 慕容垂開口了,藉著酒性,希望王猛在軍中多照顧兒子慕容令。這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要求,王猛一口答應,然後繼續喝酒談心。慕容垂見王猛如此痛快,心中的拘謹也少了幾分。兩人本都是豪傑之士,越喝越盡興,越喝越投機。只不過,慕容垂是真高興,王猛卻是半真半假。喝到最後,王猛竟然拉著慕容垂的手,要和他結拜為兄弟。慕容垂哪裡想得到王猛連喝酒結拜都藏著花花腸子,他只擔心王猛對燕國太狠,卻沒想王猛真正要對付的卻是自己。 一番對天發誓後,慕容垂便與眼前這個豪爽的大鬍子拜了把子。古人結拜,不是隨便說說的,是要有信物憑證的,王猛於是說,我馬上就要帶兵出征了,不知道幾時才能回來,你我兄弟一場,我就把自己最喜愛的一方鎮紙送給你當個紀念吧,我不在的時候,你看見它,就等於看見我。慕容垂大為感動——王猛不但答應照顧兒子,還主動與自己結拜,把心愛之物送給自己;而自己,原本是來求人的,一來二去算下來,竟是欠了王猛好幾個人情。慕容垂雖然是個老粗,身邊從來不帶文房四寶,但他是個豪爽之人,受了王猛的關照,就一定要還他一個大大的人情,所以,他當即解下那把家傳的寶刀,送給王猛作為回贈。 這把刀,有個特定的名字,叫金刀。 慕容垂沒想到的是,送出去的是金刀,送掉的卻是兒子的性命! 金刀在手,今晚的行動就算大功告成了。回過頭來看王猛行事:只有讓慕容令跟著去打燕國,慕容垂才會擔心;只有擔心了,慕容垂才會主動邀約;只有在宴會上,才有把酒言歡,順手送人情的機會;只有送了人情,才有結拜的氣氛和可能;只有結拜了,才能讓慕容垂回贈信物;只有拿到慕容垂的信物,才能進行下一步動作……每一步都絲絲入扣,分毫不差,而且不露半點痕跡,水到渠成。 因此,讓慕容令以參軍身份參加對燕國的進攻,極有可能也是王猛向苻堅舉薦的。至於為什麼是慕容令,也許從第一眼看到這個年輕人開始,王猛就料定,此人定是個不安分的主,必須除掉…… 王猛的計劃分為兩步:第一步是忽悠慕容垂,搞到信物;第二步才是忽悠慕容令。 送走王猛後,慕容垂並沒有派人去跟慕容令說:兒子,老爸已經搞定了你的領導,這一路上他都會關照你的,你就放心吧!慕容垂覺得,以慕容令的能力,再加上王猛的暗中照拂,根本用不著通氣。從之後慕容令的表現看,慕容垂確實沒有再跟他聯繫過。反過來說,如果慕容垂跟慕容令通氣了,事情或許就不是後來的結果了。 就這樣,慕容令隨秦軍來到洛陽城外。王猛恩威並施,收降了燕國的荊州刺史、武威王慕容築,兵不血刃的佔領了洛陽。緊接著,秦軍又在石門(今河南滎陽北)與樂安王慕容臧率領的燕國援軍打了一仗,吃了個敗仗,兩軍陷入僵持。 在一個漆黑的夜裡,有一個人來到了慕容令的軍帳外,指指名道姓要見他。兩人一照面,慕容令認出此人是父親的心腹金熙(看到這個名字的時候,我的第一感覺是個棒子)。慕容令見金熙神情緊張,似乎帶來了什麼重要的消息,於是就屏退左右,把金熙單獨留了下來。 果不其然,金熙帶來了慕容垂的傳話:“我們父子一行之所以投奔秦國,無非是為了避禍。可現在王猛嫉賢妒能,對我們百般提防,處處陷害,恨不能殺了我們。秦王苻堅現在對我們不錯,但肯定經不住王猛每天說我們的壞話。也許過不了多久,我們就會大禍臨頭。聽說慕容暐對我們出走很是後悔,希望我們能回去重新為燕國效命,所以我決定回國。你見到金熙的時候,我已經在回燕國的路上了,你現在身在軍中,一有機會,就可以脫身回國。情勢緊急,我沒來得及寫信,所以派金熙帶話,特此以金刀為證。” 說完,金熙便遞上王猛從慕容垂那裡得來的那柄金刀。 慕容令聽完,驚疑不已。自從來到秦國後,父親從來沒有表現出要回國的意思;更何況,剛剛叛逃一次,馬上再叛逃,這也太不可思議了。可眼前的金熙,確實是父親的親信;他手中的金刀,也確實是父親的隨身之物。饒是慕容令這般急智之人,也是心亂如麻。 此刻最好的辦法,就是立刻與父親取得聯繫,可按照金熙的話說,父親已經在回國的路上了,基本不可能聯繫上。可要是繼續在秦軍大營呆下去,一旦父親叛逃的消息傳來,自己立刻就會被秦軍捉拿問罪。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先走一步! 只用了一個晚上,慕容令就下定決心,逃! 慕容令逃得異常順利。當然,這一切,都是王猛安排好的;就連金熙,也是他花重金收買的,讓他跑去慕容令那裡帶話,同時獻出金刀,逼他叛逃。 等慕容令一逃,王猛立刻向苻堅告狀,同時讓慕容垂在第一時間得到了這個消息。 慕容垂一聽兒子跑了,根本沒想到是王猛使得黑手,只當是這個不安分的兒子再次闖禍了,於是連辯解都省了,直接逃跑。很不幸,王猛可以放跑兒子,卻不能放跑老子,慕容垂剛跑到藍田,就被追兵趕上,押送回長安。 事情進展到這一步,全都在王猛的算計和控制之下,沒有出現半點差錯。可有一句話叫做功虧一簣,就在慕容垂垂頭喪氣,覺得自己難逃一死的時候,大善人苻堅赦免了他,還安慰他說:小孩子心念故國,本來就是人之常情,我只是為他沒有機會為大秦效力感到遺憾而已;就算多十個慕容令,燕國也難免敗亡的命運。他是他,你是你,他跑了是他的損失,跟你們沒關係。 一旁的王猛肯定氣得快吐血了——老子多不容易才整一條毒計啊,就被你這麼輕描淡寫的給灰飛煙滅了,老天不公啊…… 慕容垂躲過一劫,可跑回燕國的慕容令就沒這麼走運了——老爸壓根兒就沒回來,還好好的在秦國當著官。燕國君臣見慕容令莫名其妙又回來了,就以為他是秦國派來臥底的,但又不敢殺了他得罪慕容垂,所以就找了個理由把他流放到沙城(位於龍城東北數百里外)戍邊去了。 慕容令天生就是那種不安分的人,來到沙城後,他不甘心就這麼潦倒一生,於是積極聯絡舊部,準備秘密起事,然後佔據龍城,以遼東為大本營,東山再起(就是早先給慕容垂的那個建議)。 這時,二世祖慕容麟又現身了,他利用慕容令的信任,獲悉了他的起兵計劃,然後故技重施,跑去慕容評那裡告了密。不久,慕容令起兵,由於燕軍準備充分,戰敗被殺。 慕容氏年輕一代中的希望之星,就這樣在王猛的算計下,渾然不覺的送了性命。直到被殺,慕容令或許還沒想明白自己為什麼會這麼倒霉。 慕容令死後,慕容垂立慕容寶為世子。後來,重建燕國的慕容垂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一個兒子堪當大任。他一邊為慕容令的死而惋惜,一邊為王猛的毒計而後怕——幸好王猛死得早,否則哪有他重建大燕的機會。 王猛的金刀計,雖然沒能要了慕容垂的性命,但卻害死了慕容垂最優秀的兒子慕容令。他幹掉的不是二十年後前秦的隱患,而是慕容氏一族未來的希望! 世間毒計,莫過於此! 攻占洛陽後,前秦便打通了從關中去往中原的大道。當時,從絕對實力看,前秦仍然差燕國一大截;正如官渡之戰前的曹操與袁紹,前秦雖然貌似處於劣勢,但慕容垂的出奔,無疑給了天下人一個大大的信號——燕國已經留不住人了,前秦正在崛起;在秦國執政的是牛人王猛,而在燕國執政的卻是庸人慕容評。 好了,高下立判,只等最後的攤牌。 當時,前秦已經佔領了平陽和洛陽:平陽和洛陽,就是控制黃河中游的兩把鎖鑰。六百多年前,秦國也佔據了這兩個地方(秦國雖然沒有佔領洛陽,但控制了黃河兩岸的大小渡口),把韓國的上黨郡變成了一塊飛地。上黨太守一不做二不休,把上黨獻給了近在咫尺的趙國,由此引發了三年長平大戰。 與當年的秦國一樣,前秦沒有從洛陽渡河進攻河北,而是選擇了上黨作為決戰之地。為什麼會選擇上黨?那是因為,從軍事地理看,經由洛陽渡河進攻位於河北的鄴城,屬於由南往北的仰攻(歷代北伐都要比南征困難,就是因為北方居“上”,而南方居“下”),燕軍很可能在秦軍渡河時發起進攻。再者,從關中運糧到河南,距離比較遠,在沿途受到截擊的威脅也更大。 而上黨高地則位於河北大平原和河東平原(汾河下游兩岸)之間,既是從河東進攻河北的阻隔,也是拱衛河北大平原的屏障。燕國占據上黨高地,就會對秦國的平陽郡形成壓頂之勢;秦國占領上黨高地,就能俯衝直下進攻邯鄲和鄴城。另外,平陽是前秦在河東的戰略補給基地,從平陽到上黨的距離要比走洛陽近得多。 公元370年,前秦與前燕之間爆發了著名的潞川之戰。慕容恪的死和慕容垂的出走給燕國造成了無可挽回的損失。此時的燕國雖然強大,卻似垂垂老人,徒有其表;前秦卻個精壯的小伙子,兵分兩路,一路仰攻太原,一路主攻上黨。上黨缺水,燕軍統帥慕容評為了賺錢,竟然在軍中大做買賣,搞得士兵怨聲載道。在最後的決戰中,王猛率六万精銳秦軍擊潰了三十萬燕軍主力,然後東出太行,攻克鄴城,陸續掃平了包括遼東在內的全部燕國領土,一舉滅亡燕國。 攻滅燕國後,苻堅下令把燕國大部分王公貴族全部遷往長安,包括慕容暐、慕容評在內的王室貴族悉數封官,還把慕容暐的妹妹清河公主、弟弟慕容衝雙雙接入宮中,演繹了一段“一雌復一雄,雙飛入紫宮”的風流韻事。 (關於慕容衝姐弟的故事,我就不多渲染了,記得以前看過一個叫《鳳起阿房》的小說,寫得就是這段故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一看。) 燕國滅亡後,那些在前秦當官的慕容氏子弟痛恨慕容評誤國,所以紛紛想要殺他洩憤。苻堅倒是一視同仁,不管是有功的慕容垂、被俘的慕容暐,還是眾矢之的的慕容評,統統不殺;為了保護慕容評不被人暗殺,他還特意封他為范陽太守,打發他去鎮守北方邊境。慕容評雖然才具平庸,貪財誤國,卻是個有福之人,既沒被苻堅殺了,也沒被慕容氏族人殺了,最後居然老死在范陽太守任上,落得善終,不能不說是個小小的奇蹟。 此後十幾年間,前秦借攻滅燕國之威,先後滅仇池、取巴蜀、定西涼、平代國、克襄陽,一統北方,嚴重威脅到了東晉的生存。當時桓溫已死,東晉政權分別被謝安和桓沖所掌握,前線又有謝玄、桓伊等名將坐鎮,前秦也就沒有占到多大的便宜。 在掃平北方的同時,苻堅也把目光投向了更遠的西北和東北。平定西涼後,前秦打通西域,重新恢復了中原政權對西域的控制,西域各國也是紛紛朝貢,一時間,往返於西域與長安之間的使者絡繹不絕。而遼東則是鮮卑的老家,前秦採取主要採取了外交手段來控制這一地區。 很多人覺得奇怪,為什麼強大的燕國一下子就會被秦國滅了?我認為,燕國被滅,實際上是一次借助外力(前秦)來達到內部統治階級大洗牌的休克療法。國家雖然沒了,但統治國家的人基本都保留了下來,而且封官領兵,過得都挺滋潤,這就給了他們痛定思痛、徐圖再起的機會。對前秦而言,一舉滅燕固然是好事,但也是囫圇吞棗,造成了嚴重的消化不良。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