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千年亂局:爭霸東北亞1

第19章 三、名將的悲哀

桓溫第三次北伐,晉軍一路從淮河打到黃河,給動盪中的燕國造成了巨大的威脅,但也給了一個人機會,這個人就是吳王慕容垂。 慕容垂的前半生,可以用大起大落來形容:少年英武,屢立戰功,被父親慕容皝所器重;長大後受到哥哥慕容俊的猜忌,不得重用;慕容俊死後得到慕容恪的大力提拔,再一次揚眉吐氣;慕容恪死後受到慕容評和太后可足渾氏的猜忌,又被冷落。 就在這時,救星桓溫出現了。當時的燕國,除了慕容垂,別人都打不過桓溫。慕容評和可足渾氏沒有辦法,只得重新啟用慕容垂。枋頭一戰,晉軍慘敗,慕容垂帶著燕軍騎兵一路追殺,把桓溫趕回了老家。 第三次北伐失敗了,當皇帝的美夢也破滅了,沒過幾年,桓溫也因為足疾(很可能就是現在的糖尿病並發症)去世了。桓溫死後,他的弟弟桓沖執政,再加上大將桓伊(吹梅花三弄的那位,也是奇人一個)、謝玄等人的保駕,東晉與北伐政權之間進入了一段相對平穩的和平時期。

老子云,福兮禍之所伏。 慕容垂本以為一場胜仗能讓自己鹹魚翻身,沒想到等來的卻是更深的猜忌。 這裡就有一個問題了:慕容評忌憚慕容垂不難理解,但太后可足渾氏為什麼也看不慣慕容垂呢?如果是擔心慕容垂成為第二個慕容恪,成為自己干政的阻礙,那麼慕容評當權,同樣也是一個阻礙。正史對此沒有記載,我查閱了一些野史,終於找到了一些蛛絲馬跡。 慕容部吞併段部後,為了加強對段部的控制,就採取了慕容王子娶段部女子的傳統。慕容俊、慕容垂、慕容納、慕容德,娶得都是段部女子。在燕國,段氏是僅次於慕容氏的第一等貴族,而可足渾只是第二等貴族,但是在慕容俊死後,以太后身份出現的不是段昭儀,而是可足渾氏,這就很有問題了。

慕容垂復國後,曾追封段昭儀為皇后,並將其與慕容俊合葬。慕容垂是不會無緣無故追封一個昭儀為皇后的,這個段昭儀,才是慕容俊的原配夫人。段氏被可足渾氏取代的重要原因,就是沒有兒子。沒有兒子,再加上長得不如可足渾氏漂亮,段昭儀便慢慢的失去了慕容俊的喜愛。而可足渾氏地位雖然不如段昭儀,可她是東宮第一美人,又為慕容俊生下了長子慕容曄(後來又生了比女人還女人的慕容衝)。慕容曄長得聰明漂亮,很得慕容俊的喜愛。 母以子貴,慕容皝活著時,慕容俊還不敢把段氏怎麼樣,可是等他當上皇帝,他就可以順理成章的立可足渾氏為皇后,慕容曄為太子,只封了一個昭儀給段氏。中有這樣一段記載:“二月,庚子,燕主俊立其妃可足渾氏為皇后,世子曄為皇太子,皆自龍城遷於薊宮。”

這就是說明,可足渾氏在當皇后之前不是王后,只是王妃,是側室。慕容氏雖然是鮮卑人,但在宗族禮法上漢化的程度很深。慕容俊考慮到立側室為皇后,反而讓王后去當昭儀有些說不過去,所以猶豫了幾個月,在稱帝后才做出最後的決定。 至此,可足渾氏憑藉自己的美貌和兒子當上了燕國的皇后。段昭儀呢,既沒有兒子,又不如人家漂亮,只能忍氣吞聲,最後鬱鬱而終。可是大家不要忘了,段昭儀還有娘家,她的宗族姐妹,嫁得都是慕容氏的兄弟。段昭儀的遭遇,讓段氏族人暗中倒向了同樣不得勢的慕容垂一邊。其中最不平的,就是慕容垂的夫人大段妃。 大段妃性情剛烈,連慕容垂都對她禮敬三分,眼看著段氏被二流的可足渾氏壓了一頭,她當然十分不爽,一邊對段昭儀表現出深深的同情,還時不時對可足渾氏流露出幾分不滿,幾分不屑。大段妃為慕容垂生了兩個兒子,慕容令和慕容寶。慕容寶後來成了後燕的皇帝,可他的才具實在不怎麼樣。慕容垂眾多兒子當中,最厲害的,就是英年早逝的長子慕容令。

像可足渾氏這樣一朝得寵的人,最不能忍受別人非議她的出身。大段妃看不慣她,她也看不慣大段妃,兩人之間的關係隨之惡化。為了對付慕容垂夫婦和他們背後的段氏,可足渾氏想出了一個一箭雙雕的辦法: 她先是指使宦官以巫蠱的罪名向慕容俊誣告大段妃和吳國典書令高弼,暗指慕容垂企圖謀反。慕容俊原本就猜忌慕容垂,馬上下令將大段妃和高弼下獄,嚴加拷問。然而兩人在獄中堅決不招,死活都不肯連累慕容垂。最後,大段妃竟被活活打死在獄中。 大段妃用自己的死換來了慕容垂的無罪。慕容垂心痛亡妻,不久又娶了大段妃的妹妹,自己小姨子小段妃為新的王妃。 這時,可足渾氏又不樂意了,穩固家族的地位,藉著慕容俊的寵溺,她先後操辦了兩門包辦婚姻:先是強迫慕容垂廢掉小段妃,逼他娶自己的妹妹長安君為吳王妃;然後又讓慕容暐娶了自己的堂弟,豫章公可足渾翼的女兒小可足渾氏,並立她為皇后。

慕容垂極不情願的接受了包辦婚姻,他採取了非暴力不合作的辦法,始終對長安君愛答不理。長安君雖然生了慕容麟,但因為得不到丈夫的寵愛,就經常跑去姐姐那兒去告慕容垂的黑狀,說他還跟小段妃藕斷絲連。這樣一來,可足渾氏就更加討厭慕容垂了。慕容垂也愈發討厭長安君和慕容麟母子。 正是因為這層複雜的婚姻關係,可足渾太后怎麼看慕容垂怎麼不順眼。 慕容垂帶著大軍凱旋而歸後,理所應當的就上表為前線將士請功。慕容評不樂意了,他覺得慕容垂已經是吳王兼燕軍統帥了,如果再封官,豈不是要爬到自己頭上?所以把上表壓住,沒有往皇帝那裡上報。慕容垂大為不滿,就去找慕容評理論。慕容評與可足渾太后一合計,就打算找個藉口處死慕容垂。

慕容垂的遭遇再一次印證了一點:千萬不要得罪嫂子…… 慕容垂還是不夠心狠手辣,以他的威望和能力,發動軍隊幹掉慕容評和可足渾太后的可能性是很大的。當時有這個想法的人還不在少數(可見慕容評和可足渾太后有多麼的不得人心)。慕容恪的兒子慕容楷和慕容垂舅舅蘭建得到慕容評和太后要對慕容垂下手的消息後(不但不得人心,做事還不知道保密),立刻跑去跟慕容垂通風報信,還提出了一條可行性建議——先發製人,幹掉上庸王慕容評和皇帝的哥哥、樂安王慕容臧,大事可定。 生死關頭,慕容垂卻優柔寡斷起來,與當年的慕容翰一樣,他不忍心為了爭奪權力而自相殘殺。更讓人奇怪的是,他不但不主動出擊,連半點反應都沒有,好像在等待對方動手。從這一點就能看出,慕容垂的才幹,都是在做事上;陰謀詭計耍心眼,實在不是他的擅長。

不久,慕容楷和蘭建又來了,明確告訴慕容垂,慕容評和太后馬上就要動手了,一定要早做打算。可慕容垂的答复卻是,要是真的不能彌補雙方之間的矛盾,我寧可離開燕國去避禍,讓我去政變,那是萬萬不行的。 此時的慕容楷和蘭建一定是面面相覷——在戰場上足智多謀的吳王,怎麼在政治上如此的幼稚?離開燕國,又能去哪裡?前秦?東晉?還是北邊的拓跋代國?估計慕容楷會很納悶,老爸(慕容恪)怎麼會如此推崇這個當斷不斷的五叔? 兩人失望的走了。慕容垂也是憂心忡忡,沒敢把這件事告訴兒子們,怕兒子們血氣方剛,衝動妄為。不過,還是有人看出了端倪,這個人就是慕容垂的嫡長子慕容令。史書對慕容令的評價是“少沈敏,多謀略,驍勇剛毅”。慕容令是吳王世子,也是慕容氏年輕一代中的佼佼者,他的母親就是那位被可足渾氏害死的大段妃。

慕容令見慕容垂神色有異,於是試探著問:“父親你面有憂色,是不是因為皇帝年幼,太傅嫉賢妒能,越是戰功卓著,越是受到猜忌?” 慕容垂點點頭,嘆道:“是啊,我為國家鞠躬盡瘁、擊退強敵,誰知道立下大功,反而沒有了立足之地。你既然猜到我的心思,有沒有什麼解決的辦法呢?” 慕容令深知父親的顧慮,他沒有像慕容楷和蘭建他們那麼激進,而是建議道:“現在皇帝不管事,朝中大權被太傅掌握,一旦等到他們下黑手,我們再想對策就來不及了。如果既想保全族人,又不想背上內亂的惡名,不如去龍城避禍,然後向皇帝請罪,等皇帝想明白了,就能躲過一劫,重新獲得起用了。即便還是為慕容評等人所不容,我們也能以龍城為據點,扼守盧龍塞,背靠遼東,控制幽州,收服長城內外的眾多部族。有了實力,就有了自保的資本,慕容評等人就會投鼠忌器,不敢輕舉妄動了。”

慕容垂曾被慕容俊打發鎮守過北部邊疆,深知當地的情況,也覺得背靠遼東是個進可攻、退可守的地方,所以決定採納慕容令的辦法。 這是慕容令的第一個建議,慕容垂同意了。 這一年的冬天,慕容垂以打獵為由,和一眾族人輕裝出行,離開鄴城,準備冒雪趕回故都龍城。然而,意外發生了。當他們一行人走到邯鄲時,慕容麟跑了。原來,慕容垂此次出逃,並沒有帶著那個討厭的長安君。長安君是慕容麟的母親,再加上平時也不為慕容垂所喜愛,所以慕容麟決定大義滅親,半道逃走,跑去向慕容評高黑狀。 慕容評知道後,添油加醋的在皇帝面前說了慕容垂一堆壞話。慕容暐也被說得疑竇叢生,於是派西平公慕容強率騎兵前去追趕。追到范陽(今北京)時,慕容強的人馬停了下來,因為擋在前面的,是慕容令。

我不知道慕容令是怎樣讓追兵止步的,總之,他很好的完成了任務,很好的掩護了慕容垂一行脫身。要知道,慕容麟逃走的時候,慕容垂身邊的隨從就已經散去了一大半,能夠調撥給慕容令的,很可能只是區區數人。慕容令正是帶著這區區數人,讓慕容強的大隊騎兵不敢前進一步。不論是疑兵也好,說服也罷,這個小小的細節,就能看出慕容令的威望與才智。 傍晚時,慕容令趕上了慕容垂,再次建議道:“我們本打算去龍城避禍自保,現在事情已經洩漏,再去龍城恐怕會兇多吉少。眼下秦王苻堅正在招攬天下豪傑,我們不如前去投奔他。”慕容垂想了想,覺得目前也只剩下這一條路可以走了,就同意了。 這是慕容令的第二個建議,慕容垂也同意了。 接著,一行人便掉頭南下,在鄴城郊外的山野中暫時棲身。 就在這時,慕容令突然提出了第三個建議,也是最為大膽的一個:“太傅嫉賢妒能,他掌權以來,朝中人心惶惶,怨聲不絕。現在,鄴城的士民,不論是胡人還是漢人,雖然都不知道你在哪裡,但無不像嬰兒思念母親那樣希望你能回去主持大局。我們如果能順應民心,攻其不備,奪取大權易如反掌。事成之後,父親便可革除弊政,任用賢能,輔佐皇帝安定國家,那才是最大的功業!現在我們離鄴城不遠,正是行動的最好時機,萬萬不可錯過了。只要父親給我幾個騎兵,我就能把這件大事給辦了!” 一番話,石破天驚,膽大之至。但,這才是慕容令真正想說的話,這才是慕容令的處事風格!之前勸慕容垂去龍城,到了半路又勸他去秦國,不過都是慕容令為了實現這一大膽計劃的托——如果像慕容楷、蘭建那樣勸慕容垂發動政變,慕容垂無論如何都不會答應;所以,慕容令繞了一個大圈,明明知道出逃肯定會走漏風聲,還是建議慕容垂去龍城。他的目的,就是要讓慕容垂親身體驗一遍走投無路的感覺:鄴城呆不下去,還能去龍城;龍城去不了了,只能投奔前秦;可作為燕國重臣,去投奔剛剛崛起的氐族前秦,且不論別人是否接受,光是叛國這一罪名,就是眾人承受不起的。 慕容令牽著老爸慕容垂的鼻子,一步步沿著自己設計的路線前進,最後又回到了最初的地方——鄴城郊外。只要慕容垂能夠下定決心,他就能過發動城中對慕容評不滿的力量,一舉政變成功! 姑且不論這個計劃的可行性,但不能不說,慕容令的膽識和魄力,要遠勝於慕容垂。然而,慕容令千算萬算,還是漏算了一點——慕容垂的決心。 慕容垂沉吟片刻,說:“你的謀劃,事成自然是為皆大歡喜,要是失敗了,就會死無葬身之地。實在是太冒險了,不如往西投奔秦國,可保萬全。” 那一刻,我相信,慕容令一定非常的失望,就像當初的慕容楷和蘭建一樣。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慕容垂不願意,他的計劃就算再完美,也是空談。 那一刻,我相信,慕容垂是他不忍同族相殘,所以寧可自己離開。當年,慕容吐谷渾不願與慕容廆爭位,帶著族人離開慕容部,遠赴河西,最後來到了青海湖;慕容翰不願與慕容皝爭位,輾轉段部、宇文部,最後鬱鬱而終;現在,慕容垂也打算走這條路,想用離開換來燕國的和平。 可他沒想到的是,自己這一走,就等於抽空了燕國的脊梁,最終導致了燕國的滅亡。 好了,一場精英薈萃的大逃亡開始了:與慕容垂一起出奔的,有他心愛的小段妃,小舅子蘭建、與大段妃一同蹲過大獄的高弼,還有幾個兒子慕容令、慕容寶、慕容農、慕容隆和慕容恪的兒子慕容楷。這些人,二十多年後都會成為燕國復國的中堅。至於那個不招待見的長安君和跑去告密的慕容麟,則被丟在了鄴城。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