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千年亂局:爭霸東北亞1

第18章 二、問鼎中原

冉閔一死,整個河北大地就再也沒有能夠與燕國相抗衡的人物了。而燕國則是名將輩出,趁勢南下,問鼎中原,也就成了順理成章之事。但是人才多了,未必就是好事,所幸者,在慕容皝和慕容俊父子在位時期,慕容氏的子弟們基本上還是秉承了槍口對外的原則,沒有過早的為了權力而大肆內鬥。 公元354年~357年間,燕國發生了一件小事,三件大事。一件小事,就是慕容霸改名為慕容垂;第一件大事,就是蕩平後趙和冉魏餘部,統一河北;第二件大事,就是燕王慕容俊脫離東晉,自立為帝;第三件大事,就是進軍塞北,討伐敕勒人。 在一次訓練軍隊時,慕容霸不小心從馬背上摔了下來(很難想像,像他這樣從小在馬背上摸爬滾打的人也會摔下來),還偏偏摔斷了牙齒(很可能是門牙)。慕容俊原本就不喜歡這個勇武過人,又不大聽話的弟弟,所以就藉此機會逼他改名為慕容垂夬(垂和夬是一個字,音“guai”),想以此奚落他。沒想到讖文說名“垂夬”者將王天下,慕容俊又不樂意了,就把垂夬字的“夬”去掉,只保留垂。自此,慕容霸就變成了慕容垂。

公元357年,燕國與塞北的敕勒人爆發了一場戰爭。敕勒,又名丁零,高車。鮮卑南下後,留居漠北草原的敕勒逐漸強大起來,屢屢侵擾燕國北部邊境。五月,慕容俊派撫軍將軍慕容垂、中軍將軍慕容虔、護軍將軍平熙率步騎8萬進軍塞北,討伐敕勒人。 先借改名來打壓慕容垂的命數,再把他打發到邊境去,變相的驅逐,最好他還能光榮的為國捐軀……但老天是公平的,慕容俊能夠剝奪慕容垂的好名字,卻無法奪走慕容垂的本領和運氣。塞北一戰,燕軍大獲全勝,殲敵十萬餘,繳獲牛馬無數,燕國北境一戰而定。 三大一小四件事一了,慕容俊遷都鄴城,他的野心也隨著稱帝而進一步膨脹。 早在燕國與後趙、冉魏爭鋒河北時,當年鮮卑段部大將段蘭之子段龕便趁北方大亂之機,帶著段部餘部南下中原,在陳留(今河南開封東)駐紮下來,不久又東遷至青州境內的廣固(今山東青州西北),並自稱齊王。段龕覺得燕國和段部都是鮮卑,就不怎麼看得上慕容俊,轉而向東晉稱臣。

定都鄴城後,割據青州的段部便威脅到了燕國側翼的安全。不久,慕容俊派慕容恪、陽騖等人率軍征討割據青州的鮮卑段氏首領段龕,兩軍在廣固城下展開了長達七個月的拉鋸戰。最後,廣固城中糧盡,難以支持。段龕不得已出戰,被燕軍擊敗,單騎逃脫。四個月後,段龕投降,慕容恪率部蕩平青州諸郡,安撫軍民,又擊退東晉軍隊的反攻。 公元359年十二月,慕容俊病危。相比同時代的石虎、冉閔、姚襄,慕容俊的才華算不上突出,他的兩個弟弟慕容恪和慕容垂也比他能幹很多,但正是在他在位期間,燕國平外患、修內政,發展生產,由一個偏遠小國一躍成為北方最強的國家,並逐步吞併中原,就連慕容恪和慕容垂也不敢三心二意。從這個意義上看,是慕容俊奠定了燕國強盛的基業。

臨終前,慕容俊找來了太原王慕容恪。他不喜歡慕容垂,但是對這個文武雙全、才華出眾,又忠心耿耿的四弟,還是非常信任的。他也知道,沒有慕容恪,就沒有燕國的今天,自己也不可能從燕王混成皇帝。 不知道慕容俊有沒有看過劉備託孤諸葛亮的故事,可他拉著慕容恪的手託孤的那一番話,竟然跟劉備如出一轍:我的兒子就拜託你了,這小子要是不成器,你就取而代之。 慕容恪可不是傻子,他的第一反應就是——你丫臨死了還在試探我。所以,慕容恪推讓說,太子雖然年少,但一定能把老哥你未完成的事業很好的進行下去的,我可不敢亂了大統。 慕容俊一看慕容恪沒上當,於是就怒了(進一步試探):兄弟一場,你怎麼盡說些沒用的廢話! 領導發飆了,慕容恪沒有慌亂,而是推心置腹的解釋說:大哥你要是覺得我能夠承擔起為燕國打天下的重擔,我定當輔佐少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慕容俊終於放心了,跟當年的劉備一樣,他高興得說:你要是能像周公那樣來輔佐我的兒子,我就算死也瞑目了! 公元360年正月,慕容俊去世,年僅41歲。慕容俊死後,太子慕容暐即位。 第二年,容恪統率軍平定野王叛亂,繼而進軍中原,控制了黃河以南的大片地區。四年後,慕容恪又與吳王慕容垂攻克洛陽。至此,在慕容俊、慕容恪、慕容垂兄弟等人的共同努力下,燕國已經佔據了遼東、幽州、河北、河東、青州及河南大部,已然取代後趙,成為北方最為強大的國家。 慕容暐即位後,燕國的朝政由四“太”掌握:太宰慕容恪、太傅慕容評、太保陽騖、太師慕輿根,其權力基本上相當於輔政大臣。四人之中,以慕容恪的權力最大,總攬朝政。不過慕容恪權力雖大,但為人謙虛謹慎,反而是太師慕輿根仗著自己戰功卓著,對慕容恪總攬朝政不太服氣。可他又忌憚慕容恪的威望,不敢發作,於是想了個辦法——拉慕容恪下水。

於是,慕輿根找到了慕容恪,給了他兩個理由:第一,太后可足渾氏也仗著兒子年幼,經常乾預政事,是國家大患;第二,皇帝年幼,燕國能有今天,都是你我的功勞,兄終弟及在我們燕國也有先例。最後,慕輿根還提出了具體的方案:把小皇帝廢為王,由慕容恪來當皇帝。 慕容恪聽完,說:老兄,你喝醉了吧,怎麼盡說這些瘋話?狠狠斥責了慕輿根一頓。 慕輿根心虛理虧,灰頭土臉的被罵跑了。 不過,此事引起了慕容恪的高度警覺,他找來慕容垂和皇甫真,把事情一說。慕容垂只有一句話,幹掉他!皇甫真雖然說得比較客氣,但也覺得慕輿根太過跋扈,早晚都是個禍害,建議慕容恪早做打算,免得對國家造成危害。慕容恪認為,新君剛剛即位,輔政大臣之間一旦妄動干戈,就會給別人可趁之機,所以還是決定再觀察慕輿根一段時間。

然而,政治鬥爭,從來只有你死我活,沒有半點客氣的餘地。慕容恪顧全大局,慕輿根卻坐不住了。他擔心慕容恪和慕容垂早晚會對自己動手,所以決定先下手為強。想政變,單槍匹馬是不行的,必須有幫手。慕輿根先後找了兩個人,一個是族弟慕輿幹,另一個是太后可足渾氏。 找慕輿幹,是為了控制京城的軍隊。慕輿幹的官職是左衛將軍,負責拱衛京畿地區的安全,控制了京城,政變就有了一半成功可能性。慕輿幹沒二話,答應先殺慕容恪與慕容評,然後篡位。找太后可足渾氏,是因為她是后宮的實際掌權者,而且充滿了乾政的慾望——除掉慕容恪,就為她干政減少了最大的阻力。 於是,慕輿根找到了太后和小皇帝,一臉真誠的說,太宰(慕容恪)、太傅(慕容評)圖謀不軌,請允許我帶著禁軍去幹掉他們吧!可足渾氏一聽,心想四位輔政大臣就是擺在自己跟前的四座大山,他們願意自相殘殺,自然再好不過,不管誰贏,都能幹掉幾個,於是立刻就想答應。

可不等她開口,年僅11歲的皇帝慕容暐望著慕輿根和可足渾氏,用略帶稚氣的聲音道:“太宰和太傅都是國家的棟樑。先帝任用他們為託孤重臣,一定不會輕易誅殺他們。我們哪裡知道是不是太師您想要專權作亂啊!”慕容暐一臉純真的望著慕輿根和可足渾氏,他的話,等於當面拒絕了慕輿根的請求。 可足渾氏見話已經被皇帝兒子搶先說滿了,也就沒好意思再去反對。慕輿根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以中原戰火動盪、百業凋敝為由,建議皇帝和太后還都龍城。龍城地處遼東,是慕容部的發家之地,聚集著眾多王族貴戚,慕輿根是想藉此機會將皇帝控制在自己手中,削弱慕容恪等人的權力。 像遷都這樣的大事,皇帝和太后自然不可能當場拍板,消息很快就傳到了慕容恪那裡。這下,慕容恪意識到事態嚴重了,立刻找來慕容評。慕容評是慕容廆的小兒子,慕容皝的弟弟,慕容俊的小叔,輩分比慕容恪還要高,一聽說慕輿根要殺自己,便與慕容恪連夜進宮,向皇帝痛陳慕輿根的罪狀。

慕容暐本來就討厭慕輿根,立刻命侍中皇甫真、護軍傅顏提前動手,帶著士兵把慕輿根兄弟及其妻子、同黨全部抓起來,即日處死。 慕輿根被殺後,朝廷內外人心惶惶,很多人勸慕容恪進出多帶護衛,免得讓人下了黑手。慕容恪毫不在意,每次都是一個人出入朝堂,還對那些害怕刺客的人道:“人情懷懼,且當自安以靖之。吾復不安,則眾何瞻仰哉!”意思是,大家都害怕的時候,我作為朝臣的表率,應當用泰然自若來讓大家安心;要是連我都惶恐不安,下面的人又如何能夠安心做事? 大哉,玄恭! 用公忠體國這四個字來形容慕容恪,是毫不為過的。 用今人的眼光看,慕容皝的兒子當中,慕容恪的才華是最為出眾的,不但文武雙全,而且為人謙恭,氣度不凡,幾乎找不到任何的污點,可以說是完美的政治偶像。可在慕容恪看來,兄弟幾個當中最厲害的,不是自己,而是吳王慕容垂。

慕容俊在位時,慕容恪就不止一次的建議他重用慕容垂。同樣是才具過人,可慕容俊重用慕容恪,卻不喜歡慕容垂。很多人覺得慕容俊小氣,嫉賢妒能,但我覺得,任何一個君王都有防人之心,特別是有才幹的兄弟。慕容俊重用慕容恪,是因為他早就看出,慕容恪是君子,沒有野心,可以放手去用;即便如此,在託孤的時候,他還是狠狠試探了慕容恪一把。慕容垂不是君子,他身上有梟霸之氣,一旦讓他成了氣候,後果不堪設想。所以,慕容恪越是舉薦慕容垂,慕容俊對慕容垂的戒心就越大。 幸而,上天給了慕容垂三個機會: 第一,慕容俊死了,這是最重要的。 第二,平定內亂。慕輿根叛亂(其實是未遂被殺),慕容垂跟著慕容恪和慕容評,也立下了大功,所以被任命為征南將軍、都督河南諸軍事、兗州牧、荊州刺史,鎮守南部邊境。

第三,立下軍功。公元365年,慕容恪帶著慕容垂攻克洛陽,回來後論功行賞,再原先職務的基礎上,又把荊、揚、洛、徐、兗、豫、雍、益、涼、秦十州軍事全都交給了慕容垂,整個黃河以南都成了慕容垂的防區。 好了,這三個機會,除了慕容俊去世是不可抗力之外,其餘兩個都是慕容恪給的。 或許是意識到了自己大限將近,一有機會,慕容恪就會“教導”小皇帝慕容暐,吳王(慕容垂)的才干比我強上十倍,先帝看重長幼有序,所以把我排在了吳王之前;等我死了,陛下可以把軍國大事都託付給他,國家就能繼續強盛下去。 公元366年,慕容恪病重。病榻上的慕容恪依舊心憂國事。他最大的擔心,就是皇帝慕容暐手中沒有實權——四大輔政大臣中,慕輿根被殺,自己也快死了,剩下慕容評和陽騖二人,不論是資歷還是權勢,都是慕容評佔據上風;但慕容評此人氣量狹小、生性猜忌,很可能會因私廢公,並不是最好的執政人選。所以,慕容恪找來了慕容暐的哥哥,樂安王慕容臧。慕容臧是慕容暐的庶兄,生性忠厚。慕容恪囑咐他,你們兄弟幾個(指慕容臧和慕容衝)雖然聰明,但沒有經歷過多少磨難,自己死後,一定要重用吳王慕容垂,才能讓燕國度過危機。 公元366年夏,慕容恪病逝。臨終前,慕容暐親自前去他家裡探望。彌留之際,慕容恪也沒有忘記向皇帝推薦慕容垂。在慕容暐的親口承諾中,慕容恪與世長辭,時年47歲。 在慕容氏家族中,慕容恪是最為特殊的一個。不論是用兵還是為政,慕容恪所表現出來的才具,都絲毫不遜色於任何一位漢族名將、政治家。更讓人稱奇的是,儘管出身在一個充滿了叛逆血統的家族中,可慕容恪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卻是十足的無私。 燕國之所以能夠在短短幾十年間從一個稱霸遼東的小邦迅速成長為統一北方大部強國,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是一致對外。所有的強人和野心家都把目光放在與段部、宇文部、高句麗、後趙、冉魏的爭雄上,不論是慕容翰和慕容皝,還是慕容俊和慕容垂,都能拋開成見,以大局為重,統治階級內部空前團結,爆發出了巨大的能量。其二,就是慕容恪的個人魅力。論才幹,無人能及;論威望,無人能及——只要慕容恪自己沒有野心,那些蠢蠢欲動的人們都會忌憚三分。儘管暗流湧動,但整個燕國始終都在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很可惜,慕容恪死了,能夠彈壓內外矛盾的人不在了,燕國這艘巨艦開始慢慢偏離航向。 慕容恪去世後,燕國對外擴張的腳步也隨即減緩,天下再次出現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前燕雄踞關東、前秦割據關中、東晉佔據南方,另外還有鮮卑拓跋部建立的代國和割據河西地區的前涼。從表面上看,三家勢均力敵,但是當慕容評接掌燕國大權後,強大的燕國內部卻出現了一道深深的裂痕。 有一個人敏銳的發現了這道裂痕。這個人,就是東晉權臣桓溫。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