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笑看春秋三百年

第30章 第二十九章當霸主是件苦差事

笑看春秋三百年 广目天王 5608 2018-03-16
公元前662年底,北方的少數民族部落赤狄,出兵騷擾中原,殺進了邢國。 邢國是周公旦第四個兒子的封國,其位置就在今天的河北省邢台市。這個地方在古代也是少數民族活動頻繁的地區,所以邢國和北方的狄人經常發生戰爭。 這一次,邢國沒能擋住赤狄的進攻。赤狄是北方狄人的一支,主要居住在今天山西省東部,戰鬥力比較強悍。赤狄攻入邢國之後,大肆燒殺搶掠,邢國幾乎被搶劫一空。邢國趕快派人向齊桓公求救。有困難,找霸主,這是中原諸侯的共識嘛。 此時距齊桓公幫助燕國打敗山戎,也不過兩年時間。齊桓公考慮到救燕之戰打得非常艱苦,自己這邊的國力還沒有完全恢復,所以對於出兵救邢,有些猶豫。 管仲可明白這當中的利害關係,他對齊桓公說:“戎狄豺狼,不可厭也;諸夏親暱,不可棄也。”意思是說,戎狄貪婪成性,就像豺狼一樣,不知道滿足,今天搶了東西,明天還會來搶,所以一定要堅決打擊。而中原的諸侯們都如同親兄弟,不能拋棄他們。所謂的“諸夏”,就指中原地區的諸侯。齊國作為霸主,如果不去救援遭難的諸侯,那麼不僅戎狄的侵擾會加劇,而且霸主的號召力也會下降。

齊桓公咬咬牙,知道管仲說得在理。看來就算再困難,這個兵還是要派的。於是,公元前661年春天,齊桓公派出軍隊,去救援邢國,打擊赤狄。 齊國軍隊奮勇作戰,把赤狄趕回了老家。邢侯對齊國的幫助感激不盡,連連稱讚霸主的英明偉大。赤狄逃走之後,齊國軍隊也馬上班師回國了。 可是我們知道,北方的少數民族,以游牧部落居多。這些人大都騎馬作戰,來去如風。中原軍隊一反擊,他們撤走了。等到中原軍隊一走,他們就又回來了。 公元前660年冬天,狄人的軍隊又打進來了。邢國剛剛捱過打,有了準備,防守比較嚴密。狄人在邢國占不著便宜,就把注意力轉向另一個北方諸侯衛國。 衛國現任國君是衛懿公,名字叫赤。這個衛懿公大概是春秋時期衛國最出名的一任君主了,可惜卻是負面典型。我們不妨先了解一下關於衛懿公的一些個人情況。

衛懿公的爺爺衛宣公人品就很不怎麼樣,簡單地總結其特點,那就是好色無恥。他上搶老爸的妻妾,下搶兒子的媳婦,可謂荒淫無度。他搶了兒子公子急的媳婦之後,和該女又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叫壽,一個叫朔。 公子壽人很厚道,和公子急的關係也很好。而那個公子朔別看年紀最小,壞主意最多。他不斷地跑到衛宣公那裡去說公子急的壞話,最後衛宣公終於被他煽動,派刺客去殺公子急。 公子壽得知這一陰謀後,不忍看到同父異母的哥哥被害,就裝扮成公子急,被刺客殺了。公子急知道這件事以後,感慨弟弟的深情厚誼,不願意自己活下去,也讓刺客把自己殺了。就這樣,公子朔害死了自己的兩個哥哥(其中一個還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最終得到了國君的寶座,他就成了衛惠公。

作為衛惠公這個無賴的兒子,衛懿公的行為很好地詮釋了“有其父必有其子”這句話。當然,我們不能認可一個人的品行完全由遺傳來決定這樣的觀點,但是衛宣公、衛惠公、衛懿公這祖孫三代的荒唐一脈相承,也讓我們不得不承認,在某些情況下,家族基因對於一個人的影響還是不小的。 衛懿公即位以來,倒是沒有做過什麼大奸大惡的壞事,就是有點個人愛好--養鶴。 在我們中國的文化傳統當中,鶴是一種很高雅的動物,各種詩詞書畫也常常以鶴作為題材。所以說,衛懿公養鶴,也不算是壞事。從個人愛好的角度來講,衛懿公養寵物總好過他爺爺沒完沒了地包養女人。 但是什麼事情都有一個度。衛懿公對他的仙鶴寶貝們照顧得無微不至,這也就罷了。可他居然還給這些鶴封了官職爵位,上等的仙鶴能享受卿一級的待遇,這就是胡鬧了。

按照周禮,天子地位最為尊貴,天子之下是諸侯,諸侯之下是卿,卿之下是大夫,大夫之下是士,士之下就是庶人(平民)了。在一個諸侯國內,除了國君,就是卿的地位最高了。一個諸侯國也沒有幾個卿,卿這個職位,放在今天,至少也是個政治局常委。 我們可以想像,要是一個國家的當政者都是“鳥人”,那這個國家得亂成什麼樣。人家衛懿公厲害,乾脆連“鳥人”都不用了,直接用鳥來管理國家。我們形容一個國家政治黑暗的時候,往往說這個國家是“奸臣當道”,但奸臣好歹也還能辦點正經事。衛國則是“仙鶴當道”,老百姓們能不遭罪嗎? 在那個列國戰亂不斷、有今天沒明天的時代,衛懿公的所作所為,用北京土話來說,叫“撮死”。 衛懿公玩鳥正玩得開心的時候,北方的赤狄像一陣風似的殺進了衛國,把衛國禍害得亂七八糟。衛懿公這才知道著急了,他趕緊動員國人們參軍,保家衛國(春秋前期,只有國人有當兵打仗的義務,或者也可以說是權利,這一點前文已經有過說明)。

國人們根本不埋賬,你這個昏君這些年光知道養鶴,根本不顧我們的死活,還想讓我們為你賣命?國人們放出話來:“國君既然給鶴那麼高的待遇,那就讓鶴去打仗吧,哪用得著我們呢?” 衛懿公這才翻然悔悟,他問大夫石祁子(本書第六章中出場的衛國大夫石碏的後代):“寡人知道錯了,我現在如果不再養鶴,那國人會支持我嗎?”石祁子說:“事到如今,也只能如此了。至於國人是否原諒您,那就不好說了。” 死馬當活馬醫吧,衛懿公就把宮中養的仙鶴們全放生了。仙鶴們也被嬌慣久了,享盡人間的榮華富貴,不願意歸隱山林。一個個都徘徊在宮門前,不肯離開。衛懿公派人轟它們,它們也不肯飛走,有些就被看熱鬧的國人們抓去做下酒菜了。 石祁子幫著衛懿公勸解國人,好話說了幾大車,終於湊齊了一支隊伍,準備出戰。衛懿公也明白,要指望這支隊伍能齊心合力對付赤狄,那也是白日做夢。自己已經徹底失去民心了,所以這一仗必然兇多吉少。

既然知道勝利無望,衛懿公就提前把後事安排好了。他讓石祁子和寧莊子(衛國的另一個大夫)守衛國都朝歌,還把自己老婆託付給這二位,給了他們緊急情況處置權。然後衛懿公親率軍隊出城,和赤狄決戰。 戰鬥的結果和衛懿公戰前的估計完全一致。衛國軍隊一觸即潰,根本不是赤狄的對手。戰鬥中,狄人包圍了衛懿公的坐駕。左右的護衛勸衛懿公把代表國君的大旗撤掉,以免被狄人看到。可是衛懿公卻難得地展示出了英雄氣概,堅決不把大旗撤掉,而是要以國君的身份,和狄人拼個你死我活。 就這樣,衛懿公的大旗為他招來了更多的敵人。赤狄有了進攻目標,便集中兵力向衛懿公展開攻勢,俘虜了衛懿公。戰鬥以衛軍的全面失敗而告終。 有史料記載,狄人殘暴野蠻,他們抓住衛懿公之後,把這個一國之君剁成肉餡給吃了,只留下了一副肝臟。據說後來有一個叫弘演的衛國大夫,來給國君收屍,看到國君只剩一副肝臟,便忠心發作,剖開自己的肚子,把衛懿公的肝臟放進自己肚子裡,讓人把自己埋了,就算國君有個全屍了。這個首例見諸文獻記載的內臟移植手術,以失敗告終。

衛懿公是否真的成了下酒菜、弘演的事蹟是否屬實,這些我們都不能詳細考證了。不過衛懿公確實是死在狄人手裡,這是沒錯的。可憐這個中國愛護動物事業的開創者,最後落得這樣的下場。衛懿公的悲劇告訴我們,無論愛好什麼,都要適可而止。在人都養不活的時候,卻把愛心獻給動物,這也確實說不過去。 除了衛懿公,狄人還俘虜了衛國的兩個太史華龍滑和禮孔。雖說春秋時期沒有嚴格的文臣武將之分,但是太史基本上是純文官,都到戰場上作戰了,可見這一戰衛國也是豁出去了。 這兩個太史知識豐富,知道越是落後地區的人,越迷信鬼神。他們就對俘虜他們的狄人說:“我們兩個是衛國太史,知道太史是乾什麼的嗎?專門管祭祀神靈的。你們到我們衛國來打仗,還殺了我們的國君,這些事神靈都看著呢。你們得先派我們回國去向神靈禱告,否則你們不僅得不到衛國,神靈還會降災難給你們。”

狄人還真聽話,把這兩個太史放了,讓他們回國都去祭祀。華龍滑和禮孔一溜煙跑回國都,告訴留守的石祁子和寧莊子,國君已經死了,狄人兵力強大,咱們守不住,快點帶著大傢伙逃命吧。 石祁子和寧莊子不敢怠慢,趕忙組織國都居民的撤離工作。他們收拾宮室裡面的重要物品,護送著衛懿公的家眷們,一起出了朝歌城,向南撤退。衛國的老百姓扶老攜幼,跟在後面。此時,前線兵敗、國君戰死的噩耗已經傳遍國中,衛國上上下下都瀰漫著一股悲觀的氣氛。 可想而知,這樣一支逃難的大軍,速度自然是快不起來的。狄人的軍隊被兩個太史騙過了一時,可是騙不了長遠。他們很快就追擊過來了。在黃河北岸,狄人的部隊追上了衛國的難民,一陣衝殺,衛國老百姓死傷慘重。黃河岸邊,屍橫遍野。

正在這個時候,宋桓公帶著宋國的軍隊趕來救援了。宋國人幫助衛國人渡過了黃河,而狄人並沒有做過河的準備,這才停止了追擊。 石祁子等人這才鬆了一口氣,便想到國不可一日無君,要趕快擁立衛懿公的堂兄弟公子申即位。可是他清點了一下人數,不禁悲從中來:從衛都朝歌逃出來的居民,至此竟然僅僅剩下730口了。就這麼點人,作為國君的直屬居民,也實在不成體統。 石祁子和寧莊子就從附近的共(衛國城邑,在今河南省輝縣)、滕(也是衛國城邑,具體地點不詳)兩個邑中挑選了幾千口人,和國都的遺民一共湊了5000口,都算做國人,駐紮在曹地(今河南省滑縣西南),建造起簡易的房屋。然後擁立公子申即國君之位,是為衛戴公。 衛戴公本來身體就不怎麼好,在逃難的過程中又受到了驚嚇,所以即位沒幾天,就病死了。他這一死不要緊,衛國的國君之位,竟然無人繼承了。石祁子想了想,在齊國還有一個衛國的公子,名叫毀,是衛戴公的兄弟。從血緣上看,這個公子毀是最佳的繼承人了。於是石祁子就讓寧莊子到齊國,去迎接公子毀回國。

齊桓公得知衛國已經被狄人攻破,懊悔不已。原來,自狄人一入侵,齊國就已經得到信了,可是齊桓公卻沒有馬上發兵。有些人認為這是齊桓公和管仲的一個陰謀,就是藉狄人之手削弱衛國,等衛國快要滅亡的時候再出手相救,方能顯示出霸主的功勞。 筆者看來,也不必把齊桓公和管仲想得如此不堪。畢竟齊桓公這兩年也是車馬勞頓,不停地和少數民族作戰,救了燕國又救邢國。這些戰鬥,不像中原國家之間作戰,都是點到而止,而是真正的惡戰,所以對齊國的國力消耗很大。 在那個生產力不很發達的時代,就算齊國是大國,也經受不起如此頻繁的戰爭。 齊桓公恐怕也不是不想出兵,而是沒有能力出兵了。 現在人家衛國直接求上門來了,齊桓公也不能再坐視不理了。他派自己的兒子公子無虧,帶著兵車300乘、甲士3000人護送公子毀回國,並幫助衛國防衛狄人。齊桓公知道衛國剛剛被攻破不久,財物都被狄人搶劫一空,所以還給衛國帶去了牛羊牲畜和建築材料。 公子毀到了曹地,被立為國君,是為衛文公。由於有齊國的軍隊駐紮,所以狄人也不再侵犯,衛國終於安定了下來。公元前660年,就這樣過去了。可是狄人的貪欲是沒有止境的。他們禍害完衛國,轉過年來又向邢國發動了進攻。邢國祇好再一次向齊桓公求救。這幾年,大概是齊桓公最為忙碌的幾年了。戎狄的入侵此起彼伏,齊桓公這個霸主,也多少有點顧此失彼。這也沒辦法,誰讓你想當這個霸主呢? 齊桓公召集了宋國和曹國的軍隊,一起去救援邢國。有史料記載,在這個時候,齊桓公耍了個小心眼,故意止步不前,等狄人把邢國打得稀里嘩啦之後再出兵。這是管仲的建議,目的一是等狄人打累了,自己帶著諸侯聯軍過去,就更有把握;二來則是等邢國潰敗之時再出手相救,這顯得霸主更有面子。 果然如管仲所料,狄人把邢國收拾得差不多的時候,自己也筋疲力盡了。這個時候,齊、宋、曹三國軍隊連轟帶趕,把狄人趕出了邢國,至此,北方才算是安定了下來。 有人把齊桓公的這種做法叫做“養亂為功”,不過,正史中並沒有記載齊桓公故意緩救邢國。我們再參考齊桓公救燕之戰,應該說,以齊桓公的行為方式,似乎也不至於耍這種小聰明。 齊桓公和宋、曹、邢三國國君商量,邢國已經被禍害得不成樣子了,而且這裡離狄人的地盤太近,狄人今天走明天來,害得咱們疲於奔命,這也不是長久之計。乾脆把邢國往南遷徙,這樣距離中原各國更近,也躲開了狄人,豈不好過在北方喝西北風? 邢國國君想起自己這些年被狄人打得焦頭爛額,也確實在原來的地盤上待不下去了,既然這樣,那就搬家吧。於是,齊、宋、曹三國的軍隊,就幫著邢國搬遷。齊桓公嚴令軍隊,不得趁機搶掠邢國人的財產。就這樣,邢國搬家的隊伍井然有序地來到夷儀(今山東省聊城縣西),在這裡興建新城。 齊桓公對於邢國的新建,給予了充分的援助,夷儀的新城很快就建立起來了。這個邢國新都城,比起原來的都城,更加恢弘壯麗。邢國人民很開心,史書上說“邢遷如歸”,就是說邢國的居民一點遷移的痛苦都沒有,對新家很滿意。 有了遷移邢國的成功經驗,齊桓公便想把這個模式推廣到同樣受到狄人侵害的衛國那裡。其實,相比於邢國,衛國更需要遷徙。衛國的國都朝歌已經被狄人破壞了,原有的土地都已殘破不堪。衛文公只在曹地有一個簡陋的住所,直屬的居民只有數千人,這無異於從一國之君退化為部落酋長。所以齊桓公提出遷徙的建議,衛文公自然是舉雙手贊成。 公元前658年,齊桓公把衛國遷移到了楚丘(今河南滑縣東),在那裡建立起新城市。衛文公帶著自己的5000名直屬居民,在楚丘安頓了下來。 衛文公吸取了自己前任國君的教訓,很是勵精圖治了一陣子。在他的努力之下,衛國國力很快恢復。他即位第一年的時候,手中的軍隊只有齊桓公贈送給他的戰車30乘,到他繼位第二年的時候,手中的軍隊就有了戰車300乘之多。衛國的老百姓也難得過上了安生日子,史書稱“衛國忘亡”,就是說衛國人生活得很好,把自己亡國這件事都給忘了。 這裡插一句,衛國這個諸侯國也很有意思,它的壽命特別長。像這種國家,一般到了戰國也就壽終正寢了,可是衛國卻頑強地活到了秦始皇統一中國的時候。等秦始皇都死了,衛國居然還存在。算起來,衛國的壽命有840來年,比大周朝還要長,真是諸侯國中的另類。 齊桓公費了很大力氣,幫助邢國和衛國復國,暫時穩定住了北方的局面。北方的戎狄,也懾於中原有齊桓公這樣一個霸主,而減少了對中原的騷擾。 但是,“南夷北狄交,中國不絕若線”,北狄雖然暫時消停了,可是那個對中原威脅更大的南夷--楚國,卻一刻也沒有停止北上的步伐。 要是齊桓公收拾不了楚國這個刺頭,那這個霸主頭銜,恐怕也沒有多少人服氣了。 齊楚之爭,已經不可避免地展開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