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笑看春秋三百年

第28章 第二十七章有困難找霸主

笑看春秋三百年 广目天王 6535 2018-03-16
齊桓公東征西討,上替天子分憂,下幫諸侯解難。天下諸侯算是有了主心骨,都知道“有困難,找霸主”。 公元前664年,遠在北方的燕國,派使者來向齊桓公求救。 這個燕國,就不是前面出現過兩次的南燕了,而是正牌的燕國--北燕。燕國是周武王滅商的大功臣召公奭的封地。召公奭也姓姬,不過和周武王並沒有直系的親緣關係,只能算是親戚、同族人。燕國的首都是薊,就是今天的北京。它的南部邊境和齊國接壤,其統治區域在今天的河北省北部、遼寧省南部,還包括朝鮮半島的一部分。燕國到了戰國中後期,才算真正崛起了一回,而在春秋時期,因為所處的位置過於偏遠,所以基本沒有什麼戲份。 在周朝的諸侯國中,燕國的位置是最靠北的。這裡有很多少數民族部落,而且氣候寒冷,自然條件很差。所以可想而知,燕國的生存環境是很惡劣的。再加上燕國與中原距離遙遠,與諸侯們交流也很少,尤其進入東周以來,燕國對周王室的朝貢也停了。這就使得中原地區的諸侯們,往往都忘了在北方還有這麼一個諸侯國。

要不是這次燕國的使者來求救,齊桓公也不會想起北方還有個燕國。原來,地處北方的燕國,一直都不寂寞,北方的戎狄部落總是時不時過來騷擾一下。原本戎狄們也是小打小鬧,搶了東西就走。可是公元前664年這一年,一支叫做山戎的戎狄部落,大概是覺得小打小鬧不過癮了,長驅直入殺入燕國,不走了,大有佔領國都、把燕國滅掉的意思。 此時燕國是燕莊公在位,他早就沒有了自己老祖宗召公奭的英雄氣概。面對戎狄的入侵,他一籌莫展,一點辦法都沒有。正著急呢,有大臣給他出主意:“現在中原的霸主是齊侯,據說這個齊侯以尊王攘夷為口號,重信守諾,經常扶危濟困,所以中原諸侯都敬服齊侯。我們何不請齊侯來幫忙擊退山戎呢?” 燕莊公眼睛一亮:“我也聽人說齊侯被中原列國尊為霸主,大家都心悅誠服。現在我燕國有難,想來霸主也不會坐視不管。我這就派人到齊國,去向齊侯求救。”

齊桓公聽說燕國使者來到,不敢怠慢,趕緊把管仲找來,商議對策。齊桓公的顧慮其實也很簡單:有諸侯遭難了,霸主有義務相救。可是燕國路途遙遠,山戎又很難對付,打起仗來自己恐怕佔不著什麼便宜。 管仲堅決主張救燕。管仲說:“國君您身為霸主,本就應該為諸侯排憂解難。我們對外宣稱要尊王攘夷,現在夷狄入侵,我們怎麼能不管呢?就算路途再遠、行程再凶險,我們也要出兵!” 齊桓公一聽,有道理啊。中原諸侯憑什麼尊我為老大?還不是因為我能罩著這些諸侯嘛。要是燕國有難我不去救,諸侯誰還服我。傳令下去,即刻發兵救燕! 燕國使者一看霸主這麼快就答應出兵,自然是高興得不得了。齊桓公的大部隊,帶著燕國使者,就向北進發了。

齊國大軍渡過濟水(古時流經河南、山東境內的一條河流,後來因為黃河改道而消失),魯莊公在濟水邊上設宴款待齊桓公。齊桓公就把討伐山戎、救援燕國的事情和魯莊公說了。魯莊公大加讚賞,認為齊桓公這是扶危濟困之舉,真不愧是諸侯霸主,關鍵時刻真靠得住。 魯莊公把齊桓公一通足誇,末了還問齊桓公,要不要魯國也出兵幫忙,一塊去救燕國。齊桓公和管仲商量了一下,還是以路途遙遠、不好麻煩魯國為由,婉言謝絕了。 和山戎這樣的少數民族作戰,軍隊多了有時候反而不管事。這些民族沒有固定的軍隊,而是實行全民皆兵的政策。覺得中原地區有隙可乘,就打進來搶東西。等中原軍隊反應過來,他們又撤走了。中原的軍隊追擊他們很困難,最麻煩的是後勤補給往往跟不上。軍隊人數多了,後勤的壓力太大,仗就不好打了。齊桓公和管仲都明白這個道理。

齊桓公安慰魯莊公說:“有您在我們後方坐鎮,我勞師遠征時,心裡也有底。如果此戰不利,我再向魯國請求救兵也不遲。若此戰得勝,那也少不了魯侯您的功勞。” 辭別了魯莊公,齊國軍隊繼續北上,不久就進入燕國境內。 正在燕國境內大肆燒殺搶掠的山戎,一聽說中原霸主的大軍趕到,就紛紛作鳥獸散了。反正這一次也搶了不少好東西,足夠吃喝幾年的了。誰的腦子也沒壞掉,和中原霸主的大軍硬碰硬?笑話! 所以,齊桓公大軍實際上都沒有和山戎交戰,戎兵就撤走了。齊軍來到薊城,燕莊公出城迎接。這位燕侯自從山戎入侵以來就沒出過都城,快給憋悶壞了。現在終於可以出來透透氣了,也順便瞻仰一下中原霸主的軍容。 盔明甲亮、刀槍如林的齊國大軍,確實給燕莊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要不怎麼人家當霸主呢,你看看這軍隊,是何等的氣勢!

燕齊兩國君主相見,客套話自然是說了不少。燕莊公對齊桓公的國際人道主義精神給予了高度褒揚,對於齊桓公不辭勞苦出兵相救的英雄舉動感激涕零。但是說到底,燕莊公心裡還是不踏實:這次山戎撤走了,難保日後不再來。可是齊國的大軍能永遠駐紮在燕國嗎? 齊桓公也覺得,一仗沒打就得來的勝利,實在是沒什麼味道。自己就這麼撤軍?過兩天山戎再打過來,燕國又得求救。且不說這樣霸主的顏面無存,就是來來回回出兵北伐的費用,就夠驚人的。 管仲也看出了兩個國君的顧慮,他對齊桓公建議說:“國君,雖然此次山戎撤走了,可是他們來去無踪,等咱們大軍一走,他們肯定會再來騷擾燕國的。依我看,咱們好事做到底,乾脆繼續北上,把山戎的老窩給端了,豈不是一勞永逸的好辦法?”

齊桓公說:“好啊,仲父說到寡人的心裡去了。咱們這麼大老遠的來一趟燕國,也不容易,一定要把燕國的問題徹底解決。傳令下去,三軍即刻啟程,向北進發,直搗山戎老巢!” 燕莊公給感動得眼淚都掉下來了。這哪是霸主啊,瞧這高風亮節,簡直就是活雷鋒,不,是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真可惜當時距離這兩位出生還有2000多年呢,否則齊桓公這活雷鋒的稱號,是跑不了的。 燕莊公說:“霸主不辭勞苦,要幫助敝國徹底解決邊患,寡人代敝國百姓感激不盡。此山戎的老巢在令支,地處薊城東北。寡人願意率領燕國軍隊,作為前鋒,為霸主的大隊人馬引路。” 齊桓公搖搖頭,說:“燕國剛剛經歷兵禍,人困馬乏,我怎麼忍心還讓你們打頭陣呢?燕侯您就帶著兵馬做我的後隊就行了,保障好後勤供應。大軍遠征,糧草是最重要的。當然領路的嚮導還是要派幾個的。”

燕莊公再一次被感動了,能遇上這樣一個霸主,也是燕國的福分。於是燕莊公向齊桓公推薦了一些世代居住在北方的少數民族嚮導,帶著齊國大軍,向令支進軍。 令支的位置,在今天的河北省遷安、遷西等縣境內。在春秋的時候,這裡還是少數民族聚居區,有很多戎族部落在這里居住。有些史書說這裡的戎族建立了一個令支國,有自己的國王和國家機構。不過考慮到當時北方游牧民族的發展水平,筆者更傾向於認為所謂的令支國,也只是一個大的部落聯盟而已。 齊桓公任命大夫王子成父為前鋒,燕莊公帶領燕國軍隊為後隊,他自己和管仲、隰朋、鮑叔牙等人,率領中軍主力部隊,準備和山戎大戰。 如前所說,當時北方的少數民族,還沒有建立穩固的政權,所以也沒有什麼有組織的軍隊。平時到中原各國搶掠還行,真遇上有組織的中原軍隊就不是對手了。

王子成父奮勇當先,殺入令支。令支部落的大小頭頭們,根本沒想到齊國居然會主動出擊,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也是,往常都是他們進攻中原各國,中原國家要是反擊呢,他們就撤回來,哪一次也沒見著中原軍隊能跑這麼老遠追到老巢的。 戎族實行的是全民皆兵的製度,要出去搶東西了,所有的男子全都是軍隊。等搶完東西回來,大家就各回各家,老婆孩子熱炕頭地過日子。齊國大軍打過來了,也組織不起什麼像樣的軍隊,戎族首領只能帶著金銀細軟,向更北的方向逃去。來不及逃走的,就當了齊國軍隊的俘虜。 許多被戎族搶走的財物,又被齊桓公搶了回來,還給了燕莊公。燕莊公要拿出一部分來犒勞齊軍,齊桓公堅辭不受。這樣,連燕國士兵都覺得齊軍是仁義之師。

令支已經被佔領了,可是他們的首領卻逃亡了。逃到哪裡去了?在距離令支不遠的地方,還有一個孤竹國,和令支的關係一向不錯。令支的這些難民們,就逃到孤竹國去避難了。 按照史書記載,孤竹國是一個古國,早在殷商的時候就已經立國了,據說國君姓姜,這樣看來,孤竹國和齊國,可能還有一些親緣關係呢。孤竹國的位置,大概在今天河北省盧龍縣附近。這個地方古代是戎狄與中原人雜居之地,所以孤竹國也迅速戎狄化。到了春秋的時候,已經和山戎各部落打成一片了。戎族人到中原去搶掠,孤竹國也經常參加,沒少分到一些戰利品。 令支首領跑到孤竹國軍那裡,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哭訴齊國如何以大欺小,佔據自己的地盤。孤竹國君也知道,齊國這次出兵,不把燕國北部的戎族打服,是不會撤軍的。既然如此,那就和令支人合兵一處,與齊國拼個魚死網破。

齊桓公和燕莊公商量,還要不要繼續追擊。燕莊公覺得,既然都把山戎的老巢給抄了,那這次出兵就算是大獲全勝了。再追下去,恐怕前途凶險,勝負未卜。齊桓公的王霸之氣上來了,既然知道敵人跑到孤竹國了,為什麼不追? 於是,齊桓公把燕莊公和燕國軍隊留在令支境內,而他自己,則和管仲及眾大臣,帶領齊軍直奔孤竹國殺去。 孤竹國君嘴上說不怕齊國,可是等齊國大軍一過來,自己那點人馬根本就不夠看的。孤竹軍隊節節敗退,齊軍步步進逼。孤竹國君沒有辦法,直想向齊國求和。 不過,孤竹國畢竟是千年古國,能人還是有的。有人就建議孤竹國君,說齊國人初來乍到,地理不熟,咱們可以利用這一點。我們國家北部有一大片沙漠,俗稱旱海,即使是熟悉路的本地人,也經常在那裡迷路。我們不如派一個大臣向齊國詐降,把他們引到旱海裡面去,讓他們有來無回。這樣,我們不費一兵一卒,就能使齊國大軍全軍覆沒。 孤竹國君一拍大腿,好主意啊,當即下令去辦。齊桓公也確實急於找到熟悉道路的嚮導,所以對於來投降的孤竹國大臣深信不疑。這個大臣就按照計策,把齊軍一步一步引入沙漠之中。然後他自己找個空子,就溜回孤竹國復命去了,把齊國大軍全晾在沙漠之中。 看著漫天的黃沙,又不見了嚮導,齊桓公著急了,齊國士兵們也害怕了。 上萬人馬在沙漠裡轉開了圈圈,怎麼也找不到出路了。 要是再這麼走下去,累也要累死在沙漠裡了。管仲趕緊向齊桓公建議停止行軍,先保存體力要緊。 軍隊是停下來了,不過四周都是黃沙,還時不時刮起風暴,把沙子揚得漫天都是,整個一幅天昏地暗的景象,連東西南北都分辨不清。怎麼找回去的路呢? 管仲絞盡腦汁,忽然想起自己曾經聽一些老人說過,很多牲畜都有認路的本能。咱們軍中也有不少老馬,不如把它們撒開了,看看能不能跟著它們走出沙漠? 事到如今,也只能這樣了。於是齊桓公命令軍中挑選年齒大的馬匹,把它們的拘束之物解除,看它們往哪個方向走。 老馬們脫了韁繩,都朝著一個方向奔跑。管仲命令大部隊緊跟在這幾匹馬後面,不許掉隊。就這樣,齊國的戰車跟著馬跑,步兵跟著戰車跑。這一招還真管用,齊國軍隊就這樣順利走出了沙漠。齊軍上上下下,對管仲佩服得五體投地。還是仲父有學問啊,人家連怎麼利用動物都知道。 出了沙漠,齊桓公還要繼續進軍,直搗孤竹國都城。為了盡快抵達,齊軍倍道兼程,沿著山間小路迅速進軍。 走山路的時候,又遇到問題了。北方乾旱少雨,路上居然一條小河都沒有見到。為了找到水源,齊國軍隊每到一地,就集中全力挖井。可是挖了半天也找不到水,齊桓公又著急了。這個時候隰朋出主意了:要挖水,得用螞蟻作引導。螞蟻必定在有水的地方築穴。蟻穴冬天築在山的南面,夏天築在山的北面。現在是冬天,我們要到山的南面去找蟻穴。在蟻穴附近挖井,就一定能找到水。 齊桓公命令士兵們按照隰朋說的話去挖井,果然找到了水源。三軍人馬飽飲之後,繼續向孤竹國進軍。 孤竹國國君以為把齊國大軍困在沙漠當中就高枕無憂了,所以根本沒有作什麼迎敵的準備。哪裡知道齊國大軍不僅很快就走出了沙漠,而且迅速進軍,很快就已經兵臨城下了。 孤竹國國小力弱,再加上沒有什麼防備,所以很快就被齊桓公攻破了。孤竹國國君成了齊國俘虜,被斬了腦袋。孤竹國就此滅國(有一些先秦史料認為孤竹國國君雖死,但是這個國家又存活了四年,在公元前660年才徹底被滅掉,地盤併入燕國。無論此說法可信與否,對我們的故事進展都沒有什麼影響)。 孤竹國已經被齊國占領,令支也早已被齊桓公掃平。這兩支最大的山戎勢力消失,使得周圍的戎狄小部落對中原霸主都已經聞風喪膽,紛紛表示願意歸順,從此不再騷擾中原。齊桓公便引軍回燕國。 在令支,燕莊公早已經得知齊桓公大獲全勝歸來,就擺開隊伍迎接齊侯。齊燕兩國軍隊合兵一處,大擺慶功宴。酒宴之上,齊桓公請燕莊公派官員去管理新收服的令支和孤竹的土地。燕莊公大吃一驚,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還有這樣的好事? 燕莊公說:“經過霸主您的苦戰,北方的戎狄小部落都被嚇破了膽,估計以後再也不敢侵犯燕國了。寡人能夠保住國家的安寧就已經知足了,哪裡還敢接受新的土地?再者說,誰打下的土地歸誰所有,您消滅了令支與孤竹,開地500裡,這些土地理應歸齊國所有,所以還請霸主您派官員來鎮守吧。” 齊桓公笑了笑,說:“我也不說那些冠冕堂皇的客套話了。齊國要想管理這些土地,就要隔著燕國派駐官員,來來往往的實在很不方便。而燕國和這些地方接壤,再說貴國地處北方,也了解這裡的風土人情,所以管理起來也更容易。寡人希望君侯能複興當年召公奭的偉業,恢復向天子朝貢,為天子把守好北大門。這樣寡人身為霸主,也感到臉上有光彩。” 燕莊公都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到哪裡去找比齊侯更大公無私的人呢?這個霸主,我是跟定了!酒宴過後,齊燕兩國軍隊休整已畢,留下少量人馬看守新收服的令支、孤竹等地。而大部隊,則在齊燕兩國國君的帶領下,班師回國。 齊桓公北伐山戎的戰爭,就此結束。關於這次戰爭的詳細進程,小說中描寫得繪聲繪色,彌補了史書中記載較少而且不成體系的缺憾。但是小說畢竟是小說,只能藉鑑,不能全當成實實在在的事。當然,本文也多少借鑒了中的情節,只是去除了那些在史料中難以找到踪蹟的故事和人物。至於文中旱海沙漠的具體位置,現在也很難考證清楚了。 回到燕國,燕莊公本想留齊桓公多住些日子,可是齊桓公身為霸主,有一大攤子事情要處理,不能在燕國多耽擱。燕莊公就親自帶著大臣們送別齊桓公。 燕莊公是真動了感情。齊桓公不顧個人安危,遠征沙漠,替燕國消除了邊患。而且還不圖回報,把開闢的土地都送給了燕國。對於這樣的一個霸主,燕莊公也不知道怎麼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只能依依不捨地送了一程又一程,不想回去。 齊桓公也很感動,比起中原列國諸侯的鉤心鬥角,這位燕侯那才叫情真意切。兩個人那真叫戰鬥中建立起來的友誼。可惜燕國這個地方實在太遠,此次與燕侯一別,恐怕有生之年是再也見不到了,所以兩個人也有說不完的話。 眼看到了齊燕邊境,齊桓公讓燕莊公回去,燕莊公不願意,非要再送一程不可。於是,燕莊公離開自己的國境,把齊桓公送進了齊國境內50裡。 齊桓公一看,這得送到哪裡算呢?總不能直接把我送到臨淄吧。於是他堅決要求燕侯回國,說:“周禮規定,諸侯相送,不可出國境。現在君侯您把我送進齊國境內,都離開邊境50裡了,實在是不能再送了。君侯的心意寡人領了,還請君侯回國,好好治理國家,也不枉寡人勞師遠征這一趟。” 燕莊公這才想起周禮還有這麼個規定,所以也不好再往前走了。他向齊桓公深施一禮,說道:“既然寡人已經違背了周禮,那也不好再相送了。寡人這就回國,還請霸主多多保重。您可是我們這些諸侯的主心骨啊。”說罷,燕莊公就要帶著大臣們回國。 齊桓公忽然又想到了些什麼,叫住燕莊公:“君侯且慢!寡人一向以尊王攘夷為己任。可如今君侯送我出了國境,這已違背周禮,何談尊王?寡人不可失信於天下。寡人宣布,從今日起,此處就是齊燕兩國的新邊境。前面那50里土地,就送給燕國了。這樣,你我二人就都沒有違背周禮了。” 燕莊公實在想不到齊桓公會用這樣的辦法來維護周禮,這等於燕國又佔了齊國50里土地的便宜。燕莊公連感謝的話都說不出來了,只能在這齊燕兩國的新邊境上駐足,看著齊桓公離開。直到遠遠地再也看不到齊桓公的影子了,燕莊公這才依依不捨地回國。 齊桓公幫助燕國討伐山戎這件事,不僅感動了燕國,也感動了其他諸侯。在這個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的時代,還有齊桓公這樣一個高風亮節的霸主,那我們中原諸侯,還有什麼可怕的?如果說,在這件事情之前,諸侯們服從齊桓公,更多的是迫於齊國的勢力,那麼自這件事以後,大家就真的對齊桓公心悅誠服了。 但是霸主的工作是沒有休假的。燕國的事情處理完了,魯國那邊又出事了。齊桓公這個霸主,也肩負著中原憲兵的責任,誰家有違背周禮的行為,他都要管。那麼,魯國又出了什麼事,讓齊桓公勞苦奔波、不得休息呢?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