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笑看春秋三百年

第2章 第一章貪小便宜遭亡國

笑看春秋三百年 广目天王 3161 2018-03-16
雖然我們把周平王東遷這一年作為春秋的開端,但是天下大亂的局面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春秋時期最大的四個諸侯國--齊、晉、秦、楚,都是慢慢成長壯大起來的。 不過,作為我們這些後人,應該感到一點驚訝的是,最早出來攪局的不是齊晉楚秦這些大國,而是一個地盤不大不小、爵位不高不低的諸侯國--鄭國。 鄭國的創始人是鄭桓公,姓姬名友,是周朝第十任天子週厲王(人如其名,週厲王也是歷史上一個有名的暴君,當然其具體事蹟,就不在本書的介紹範圍之內了)的小兒子,他哥哥是第十一任天子周宣王。周宣王當了天子以後,把他這個小弟弟封在鄭地。鄭地在現在的陝西省。 我們用一個圖來說明鄭桓公和周王室的親緣關係: 鄭莊公上圖中箭頭代表上輩和下輩的關係。為了簡潔起見,第二個方框中省略了從周成王到週夷王這八位周王的傳承過程。

鄭桓公當了一陣子國君,幹得還算不錯。一般來說,在地方上乾得好,就有上調中央的機會。鄭桓公也是一樣,他被大周中央政府任命為司徒,主管民政教化。不過,等他被上調中央的時候,已經是周幽王的時代了。目睹了周幽王的一系列荒唐做法(比如烽火戲諸侯什麼的)之後,鄭桓公強烈地感覺到這位天子很不靠譜。 鄭桓公就想找個明白人給指條明路,聽著好像是要去算算吉凶禍福似的。 因而他就想問問周朝的太史。我們稱這個太史為太史伯,其實這並不是一個真正的名字。古時,兄弟們排次序,是按照“伯仲叔季”的順序來的。叫太史伯,就是說這位是他們家諸位兄弟的老大。太史則是官職名稱,相當於圖書館館長,是管理王室圖書檔案的,同時也負責測算天象、記載君王的一些重大活動什麼的。另外,也兼管算卦。這可是有學問的人才能做的官,後來的老子就做過同樣的官職。

某一天下班以後,鄭桓公叫住了太史伯,說:“大哥呀,今晚有空不?小弟想請你喝個小酒,您肯賞光否?” 太史伯心想,我這是清水衙門,你們這些掌握實權的,平時都不愛答理我的。現在無事獻殷勤,肯定沒憋著什麼好心思。不過,反正我也沒什麼實權,不怕犯錯誤,不吃白不吃,就答應下來。 晚上,兩人推杯換盞,喝得挺盡興。可是都是說些沒營養的雜事,不外乎“我跟您老爸就是至交”啦、“您家兒子現在多大了?有對像沒?”什麼的。等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就到了說實話的時候了。鄭桓公就問了:“我看,最近王室很不消停啊。咱們這個天子似乎是要出點什麼事兒。您說,要是一旦有什麼不測,我往哪跑才合適?” 太史伯說:“要我看,您把國家遷到洛邑的東邊、黃河以南比較好。”

鄭桓公又問了:“是嗎?可是那個地方現在有東虢和鄶這兩個國家,我去了,能有地盤嗎?” 太史伯回答:“東虢和鄶的國君,都是敗家子,老百姓都不喜歡他們,給點錢就能把地盤買下來。而您在做司徒的時候,已經把好名聲傳到那一帶了。只要您去了,那裡的老百姓還不把您當親人一樣看待?” 鄭桓公一想,有道理。不過他還有點不放心,又問了:“跑到東邊是不是太近了些?那片地方諸侯國林立,國際關係太複雜,我怕後代們坐不安穩。我想遠遠地跑開,到南方去怎麼樣?” 太史伯說:“南方也不是好地方啊。那邊有個楚國,那兒的人不是什麼善男信女。等到咱們大周不行了,楚國肯定會興盛起來,你到那裡去不是找死嗎?” “那到西邊躲躲不行嗎?”鄭桓公問。 “西邊都是少數民族,忒落後,而且民風彪悍,恐怕您鎮不住。去了也待不了多久。我看,您還是到東邊去比較好。”太史伯說。鄭桓公一聽,看來我也只能往東邊跑了。既然如此,我不妨再問問,這大周之後,是誰能控制天下?看這位太史的預言能力如何。鄭桓公說:“您說得太好了,我就按您說得辦。還有個問題,這大周朝,怕是要完。您說周朝衰落之後,哪些國家能當老大?”

太史伯想了想,說:“大概是齊、秦、晉、楚吧?” 鄭桓公對這個預言也是將信將疑,不過他還是決定聽從太史伯的安排,就說:“好吧,我就听從您的意見,往東邊搬。” 於是,鄭桓公上奏週天子,請求允許他搬家。按理說,諸侯應該幫助天子拱衛京師,你這麼說搬就搬了,實在不負責任。但是當時的周幽王哪裡想得到不久就會大禍臨頭呢?何況鄭桓公封地變了,可是本人還得在朝廷裡任職,還不到退休回家享清福的時候。所以,幽王想都沒想就同意了。 就這樣,鄭國舉國遷徙到了東方。東虢和鄶兩國的國君,接受了鄭國的賄賂,還真的讓出了10個邑的土地。古代的“邑”,就是規模較大、人口較多的居民點。這樣,鄭國就有了新的落腳之地。 此後,就發生了周幽王廢除申後,最終導致犬戎入侵、國破家亡的故事。鄭桓公當時正在鎬京任職,就率軍和犬戎大戰,因為勢單力孤,最後跟著周幽王一塊兒殉國了。如果鄭桓公能多活幾百年,肯定會對太史伯佩服得五體投地。這位老哥的預言,基本上是應驗了。

歷史的軌跡就像太史伯預言的那樣,在周朝王室東遷之後,齊、楚、秦、晉四個諸侯國占據著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大大地擴展了自己的勢力。他們成為春秋時期最強大的四個諸侯國。雖然所謂的“春秋五霸”,除了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之外,還有一個宋襄公,不過宋襄公的實力不足,實際上沒能當上霸主,反而把性命都丟掉了,所以很明顯就是一個湊數的,不能算。看來,這位大周國家圖書館館長,眼光還是夠前衛的。 而鄭國本身,也如鄭桓公擔心的那樣,四面都是強鄰。到了春秋中期,也被大國們折騰得七葷八素的。不過這並不影響鄭國在春秋初期的發展。鄭桓公死後,國人擁立他的兒子繼位,就是鄭武公。鄭武公知道自己老爹死於犬戎之手,自然是悲憤異常,於是趕緊派兵去鎬京勤王,正好遇上新繼位的周平王在倉皇東逃。鄭武公就帶著軍隊護送,一直把周平王安頓到洛邑才回國。

可以說,周平王東遷那陣子,鄭國是著實風光了一把的。你想,鄭國的一個國君死於國難,而周王室往東遷徙,路上又少不了要鄭國接濟。等到局面安定以後,論功行賞,鄭國忠於王室,怎麼也要樹立成天下諸侯的榜樣。所以周天子總是要有些表示。獎勵就是,鄭武公接替他爸爸,繼續在中央任職。 即使是西周滅亡的始作俑者申侯,也對鄭國極盡拉攏之能事,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鄭武公。這個申侯也真不簡單,一個女兒給周幽王做王后,另一個女兒給鄭武公做了夫人。看來,他在幽王死後沒被當做罪魁禍首抓起來,也不是偶然的。在這裡多說一句,申侯的家族本是西方姜姓部落的一支,在很早的時候就和姬姓的周族通婚,周武王的妻子也是姜氏一族的人,而且我認為齊國的祖先姜子牙也是這一族的人。可見這一族不是好惹的。

既然鄭武公的夫人姓姜,那麼後世就稱呼她為“武姜”。這是一個慣例,我們會看到很多類似的例子,比如秦穆公的夫人被稱為“穆姬”,晉文公的夫人被稱為“文嬴”。要注意的是,這些都是尊稱,並不是人名。 周平王到了洛邑安頓下來,天下已經太平。周平王覺得自己算是把這一劫給熬過去了,雖然自己爸爸留下了這麼個亂攤子,可是咱們努把力,也許還能弄出個“天下大治”來。戰亂已經結束,各路諸侯也該和睦相處,為了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的目標奮鬥吧!周平王殷切地希望著。 可是偏偏有人不買他的賬,而且此人還就是被他寄予厚望、樹立為正面典型的鄭武公。原來,鄭武公繼位以後不久,就動了擴展地盤的歪腦筋。東虢和鄶這兩個國家,再次成了鄭國的目標。

以前鄭桓公搬家,還是花錢買地盤,先辦了過戶手續才入住的。這回鄭武公可不管那套,直接搶了。東虢和鄶被蓄謀已久的鄭武公給滅了國。這兩國國君要是知道這麼個結果,估計當年說什麼也不會為了那點錢就讓鄭桓公這頭老虎搬進來。這才是真正的引狼入室啊! 這件事,周平王當然是知道的。可是知道又能怎麼樣?鄭國就在自己國都的眼皮底下,要是想控制諸侯,就得借助鄭國的力量。要是和鄭國鬧掰了,鄭武公的驢脾氣一上來,帶兵殺進來怎麼好?要是再勾結東夷、南蠻什麼的,豈不又是一場大禍?前車之鑑不遠啊! 所以周平王也只能默許了。按說這事已經夠窩心的了,不過周平王肯定想不到,更窩心的事還在後面呢。他的後代,將會在這個鄭國面前,大大地丟一次臉。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