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全史

第25章 一、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大事記(1927年8月—1930年10月)

8月 1日,根據中共中央決定,在周恩來任書記的中共前敵委員會和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領導下,黨所掌握和影響的國民革命軍等武裝兩萬餘人,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8月3日起,起義部隊陸續按中央原定計劃南下廣東。 3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湘鄂粵贛四省農民秋收暴動大綱》。 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總結了大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結束了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在黨中央的統治,成立了臨時中央政治局,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毛澤東出席會議,並在會上提出了“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重要論斷。會議還確定了在湘鄂粵贛四省發動工農舉行秋收起義。會後,中共中央委派毛澤東和彭公達改組湖南省委,領導秋收起義。

16日,彭公達在長沙召集會議,傳達八七會議精神,產生了新的湖南省委。 18日,南昌起義部隊到達廣昌,然後兵分兩路,向瑞金進軍。 同日,湖南新省委在長沙市郊沈家大屋召開會議,討論如何貫徹八七會議確定的新策略,制定秋收起義計劃。 26日至31日,南昌起義部隊進占瑞金後,參謀團決定殲滅會昌守敵,30日殲滅會昌守敵錢大鈞部4個團。爾後,實施由長汀、上杭入東江的計劃。 30日,中共湖南省委召開省委常委會議,討論湖南秋收暴動的最後計劃。決定成立暴動領導機關,由毛澤東任黨的前敵委員會書記,易禮容任行動委員會書記,領導湘贛邊秋收暴動。 9月 月初,毛澤東在安源張家灣召開軍事會議,組建秋收暴動武裝力量——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師長余灑度,副師長余賁民,參謀長鍾文璋,下轄三個團,並初步擬定兵分三路會攻長沙的方針。

8日,湖南省委發布《關於奪取長沙的命令》,令各地趕緊動員,限於本月16日會師長沙,奪取省城。 9日,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爆發。參加起義的部隊,稱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計5000餘人,毛澤東任前委書記,盧德銘任總指揮。 9日至11日,工農革命軍一、二、三團按預定計劃,分別從江西的修水、安源、銅鼓取道平江、瀏陽,直攻長沙。起義軍曾取得多次戰鬥勝利,但由於敵強我弱,缺乏經驗,遭受嚴重挫折。隨後,毛澤東率第三團轉至瀏陽上坪。 14日,毛澤東在上坪召開三團連以上乾部緊急會議,作出了各路部隊到瀏陽文家市集結的重要決定。 19日,秋收起義部隊在文家市會合。當晚,毛澤東主持召開前委會議,否定了師長余灑度“取瀏陽直攻長沙”的主張,決定“向萍鄉退卻”。

19日至22日,南昌起義部隊在大浦縣的三河壩實行了第一次分兵。朱德率第九軍、第二十五師留守三河壩,掩護起義軍主力向潮州、汕頭進發。 21日,毛澤東率秋收起義部隊1500餘人離開文家市,開始向羅霄山脈中段農村轉移。 24日,工農革命軍到達蘆溪,突遭敵軍襲擊。激戰中,總指揮盧德銘不幸犧牲。 同日,南昌起義軍主力在汕頭進行第二次分兵。 25日,工農革命軍攻占蓮花縣城。翌日,毛澤東主持召開原蓮花縣黨組織負責人會議,佈置蓮花的工作。此間,收到宋任窮送達的江西省委信函,毛澤東得知寧岡縣有黨的武裝的重要信息,作出了向寧岡進發、引兵井岡的決策。 29日,工農革命軍進駐永新縣三灣村。在三灣,前委對部隊進行了改編。改編的主要內容是:將三個團縮編為一個團,稱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轄一、三兩個營及特務連、衛生隊、軍官隊、輜重隊,計700餘人;在軍隊中實行民主制度,連以上各級設立士兵委員會;把黨的支部建在連上,連以上設立黨代表,從而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三灣改編為建立一支新型的人民軍隊奠定了基礎。

在三灣,毛澤東會見了前來接頭的寧岡縣代表。 10月 2日,朱德指揮留守三河壩的起義部隊,與敵錢大鈞部激戰二晝夜,後向潮汕轉移。 3日,工農革命軍抵達寧岡縣古城。毛澤東主持召開前委擴大會議,總結了秋收起義的經驗教訓,討論並確立了在羅霄山脈中段建立根據地、開展游擊鬥爭及爭取改造袁文才、王佐兩支地方武裝等問題。 6日,毛澤東在寧岡大蒼村會見袁文才,並贈送袁文才部100支槍,袁文才亦資助工農革命軍銀洋1000元。 7日,工農革命軍進駐寧岡茅坪。在當地黨組織和袁文才的幫助下,設立了留守處和後方醫院,安下了革命的“家”。 同日,朱德率三河壩撤出的起義部隊,在饒平茂芝匯合從潮、汕失敗中撤退的起義軍約700餘人。隨後,統由朱德率領向閩粵贛山區轉移。

上旬,毛澤東率工農革命軍沿湘贛邊界游擊,在酃縣十都派出何長工前往長沙向湖南省委和湘南特委匯報,並相機打聽南昌起義部隊下落。 中旬,工農革命軍抵達酃縣水口。在水口,毛澤東接見了酃縣原黨組織負責人周裡,發展了一批工農分子入黨,派遊雪程、徐彥剛、陳伯鈞等到袁文才部工作。隨後,部隊兵分兩路:一路由一營黨代表宛希先率領往安仁、茶陵游擊,一路由毛澤東率領折向江西遂川。在水口時,原師長余灑度等脫離部隊。 21日,宛希先率部攻占茶陵縣城,隨即退回寧岡,轉道大井,會合毛澤東部。 23日,工農革命軍主力游擊至遂川大汾時,突遭遂川反動地方武裝蕭家璧靖衛團襲擊,部隊被打散。三營在張子清率領下轉向桂東一帶;團部和一營一連、特務連由毛澤東率領到達荊竹山。

24日,王佐派人迎接工農革命軍上井岡山。毛澤東在荊竹山嚮部隊進行了紀律教育,宣布了“三項紀律”。隨後部隊到達大井,與王佐部會合。 27日,工農革命軍抵達茨坪。 11月 月初,毛澤東率部返回寧岡茅坪。隨後在茅坪象山庵召開寧岡、永新、蓮花三縣原黨組織負責人會議,決定各縣迅速重建黨的組織,廣泛發動群眾,開展游擊鬥爭。 中旬,工農革命軍第一營第二次攻占茶陵縣城,成立了“茶陵縣人民委員會”,譚梓生任縣長。 張子清、伍中豪率領的第三營游擊到崇義上堡地區,與朱德、陳毅領導的南昌起義保留下來的部隊會合。隨後,朱德派毛澤覃上井岡山,在茅坪與毛澤東取得聯繫。 毛澤東深入寧岡茅坪一帶農村進行調查,寫下《寧岡調查》。

28日,毛澤東指示撤銷舊政府式的茶陵人民委員會,成立了湘贛邊界第一個縣級紅色政權——茶陵縣工農兵政府,譚震林任主席。 12月 上旬,朱德、陳毅率部轉戰到粵北仁化、韶關一帶。 工農革命軍軍官教導隊在寧岡龍江書院創辦,呂赤任隊長。 前委派毛澤覃等軍隊幹部到寧岡喬林幫助建立根據地的第一個農村黨支部,並著手土地鬥爭試點。 25日,湘敵吳尚第八軍一個團進攻茶陵縣城,工農革命軍第一營與敵發生激戰,張子清、伍中豪率三營從桂東趕回參與戰鬥。 26日,毛澤東接宛希先急信後趕至茶陵。次日,在湖口下令逮捕了企圖投敵的團長陳皓等人,將部隊帶回寧岡。 28日,譚家述率茶陵游擊隊200餘人加入工農革命軍,編為第一團第二營。

下旬,中央兩次寫信給朱德部,指示他們和毛澤東部相聯絡,共同實行武裝割據。 月底,毛澤東在寧岡礱市召開軍民大會,總結茶陵工作的經驗教訓,宣布了工農革命軍的“三大任務”。會上,任命張子清為團長,處決了陳皓等叛徒。 本月,何長工到達廣東韶關犁舖頭,與朱德、陳毅取得了聯繫。 由余賁民負責在寧岡桃寮創辦了工農革命軍被服廠,林善賓任廠長。 毛澤東代表前委向湖南省委和中央寫信,建議組織湘贛邊界特委。 1月 5日,工農革命軍攻克遂川縣城。接著,兵分三路到於田、草林、大坑等地發動群眾,開展打土豪籌款子的游擊活動。 8日,毛澤東在遂川縣城天主堂主持召開會議,成立中共遂川縣委,陳正人任書記。 中旬,前委在遂川縣城五華書院召開遂川、萬安縣委聯席會議,佈置兩縣重建黨的組織,開展群眾鬥爭。會上,毛澤東提出了“敵來我去,敵駐我擾,敵退我追”的游擊戰術“十二字秘訣”。

12日,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部分部隊,由廣東樂昌進入宜章後,在當地黨組織的配合下,智取宜章城,揭開了湘南年關暴動的序幕。隨後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宜章、郴縣、耒陽、永興、資興、安仁等縣相繼舉行暴動,建立了蘇維埃政權,組建了地方武裝部隊和各種群眾組織。湘南暴動勝利後,南昌起義部分部隊,正式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一師,朱德任師長,陳毅任黨代表,王爾琢任參謀長。 中旬,毛澤東在遂川草林宣布了“保護中小商人”的政策。 24日,遂川縣工農兵政府成立,王次淳任主席。 25日,毛澤東在遂川李家坪向工農革命軍宣布了“六項注意”。 下旬,何長工從粵北迴到遂川。毛澤東即派他去改造王佐部隊。 本月,中共酃縣特別區委成立,劉寅生任書記。

2月 月初,前委決定原茶陵游擊隊仍回茶陵活動。 上旬,前委在寧岡大隴將袁文才、王佐部隊升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二團,袁文才任團長,王佐任副團長,何長工任黨代表。 中旬,中共蓮花特別支部成立,朱亦岳任書記。 湘東特委在醴陵成立,滕代遠任書記。不久,遷至安源。經努力,開闢了紅色交通線,並組織多批安源工人上井岡山。 18日,工農革命軍攻克寧岡新城,殲滅贛敵七十九團一正規營和寧岡靖衛團,活捉反動縣長張開陽,擊破贛敵的第一次“進剿”。翌日,毛澤東在茅坪宣布了我軍的俘虜政策。 21日,在寧岡礱市召開群眾大會,處決了張開陽,宣布成立中共寧岡縣委(龍超清任書記)和寧岡縣工農兵政府(文根宗任主席)。同時,成立縣赤衛大隊,石敬庭任大隊長。 下旬,新遂邊陲特別區工農兵政府成立,李子清任主席。 本月,中共永新縣委成立,劉真任書記。 至本月,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粗具規模,邊界武裝割據局面業已形成。 3月 月初,毛澤東到永新秋溪鄉等地,發展了一批黨員,成立了秋溪鄉黨支部。 上旬,在劉寅生、周里等組織下,酃縣發動了“三月暴動”。 湘南特委派周魯來到寧岡礱市,指責邊界“行動太右”,“燒殺太少”,並取消了毛澤東為書記的前委,改組為師委,何挺穎為書記,毛澤東任師長。同時,強令工農革命軍開往湘南,致使邊界遭遇“三月失敗”。 中旬,工農革命軍分三路向湘南進發,策應湘南暴動。攻克酃縣縣城後,部隊抵達酃縣中村。 18日,中共酃縣特別區委改為縣委,劉寅生任書記。同時,成立酃縣赤衛大隊,何國誠任大隊長。 19日起,毛澤東在中村給部隊上了一個星期的政治課,同時,抽調人員在中村一帶發動群眾,進行插牌分田運動。 月底,毛澤東率一團進入桂東沙田,一面發動群眾,一面相機了解湘南暴動情況。 湘南暴動失敗。面對湘、粵敵軍7個師的夾擊,為保存力量,朱德、陳毅率湘南暴動隊伍向邊界轉移。 4月 3日,毛澤東在桂東沙田正式向部隊頒布“三大紀律,六項注意”。 月初,朱德率湘南暴動部隊及水口山工人武裝轉戰至安仁、茶陵。 6日,毛澤東率第一團向汝城進發。在寒嶺界擊潰了反動武裝何其朗部,隨即於8日又在汝城附近打垮土匪胡鳳璋部,佔領汝城縣城。 8日,唐天際率安仁縣農軍到達酃縣沔渡,會合朱德率領的一部。 上旬,何長工、袁文才、王佐率領的第二團在資興與湘南農軍第七師主力會合,隨即南下滁口,阻擊進攻郴州的粵軍。退回資興後,與陳毅率領的湘南農軍和地方黨政機關人員會合。 11日,黃克誠率永興警衛團一部退至資興。 12日,陳毅率湘南農軍一部退至資興,會合黃克誠部後退往彭公廟。 中旬,毛澤東率第一團到達資興龍溪洞,和蕭克領導的宜章農軍獨立營會合,隨後向酃縣疾進。 19日左右,袁文才、何長工率領的第二團和陳毅率領的湘南農軍,在酃縣沔渡同朱德率領的部隊會合,隨即一同退往寧岡礱市。 20日,毛澤東率第一團在酃縣城西擊潰尾追湘南暴動的湘敵第八軍一部,爾後回師寧岡。 24日,毛澤東率部回到寧岡礱市,與朱德、陳毅等率領的南昌起義部隊和湘南農軍勝利會師。當日,毛澤東與朱德、陳毅等軍中領導在龍江書院會面,共同商議合編工農革命軍第四軍等重大問題。 25日,中共江西省委致信中央:“據吉安來人報告,毛澤東部確與朱德部匯合,現已乘虛重複佔領寧岡,並向永新方向發展。” 25日,會師後的朱毛兩部在寧岡龍江書院召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根據中共湘南特委決定,兩支部隊編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軍長朱德,黨代表毛澤東,參謀長王爾琢,教導大隊長兼士兵委員會主任陳毅(後為政治部主任)。下轄三個師:第十師(師長朱德兼,黨代表宛希先);第十一師(師長張子清,因負傷由毛澤東代,黨代表何挺穎);第十二師(師長陳毅兼)。選舉產生了工農革命軍第四軍軍委,毛澤東任書記。會議決定趁“五四”紀念日召開慶祝大會,慶祝兩軍勝利會師。 下旬,工農革命軍第四軍黨的第二次代表大會在寧岡召開。 蓮花赤色隊改編為蓮花紅色獨立團,陳競進任團長。 贛敵第二十七師第七十九、八十一團分別從永新、遂川向井岡山根據地發動第二次“進剿”。毛澤東在部署迎敵方案後,率三十一團前來七溪嶺方向阻擊敵七十九團的進攻,朱德、陳毅率二十八、二十九團在黃坳殲敵一個營,五斗江打垮敵第八十一團,乘勝攻占永新城。 5月 2日,蔣介石電令湘粵贛三省政府“克日會剿”朱毛紅軍。 同日,毛澤東在永新城以軍委書記名義,向中共中央報告兩軍會師及打破贛敵第二次“進剿”,建立以寧岡為大本營的羅霄山脈中段政權等問題。 4日,在寧岡礱市召開軍民大會,慶祝兩軍勝利會師。會上,正式宣布成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後改稱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毛澤東、朱德等在大會上講了話。毛澤東代表軍委宣布了工農革命軍第四軍的“三大任務”和“三項紀律、六項注意”。 上旬,紅二十九、三十一團在永新縣境分兵發動群眾。毛澤東率三十一團一部,到永新西鄉塘邊一帶進行土地革命試點工作,並寫下《永新調查》。 在工農革命軍幫助下,永新縣工農兵政府成立,彭文祥任主席。 上旬,贛敵楊如軒重新糾集近5個團兵力,向井岡山根據地發動第三次“進剿”。紅四軍主動退回根據地大本營寧岡相機殲敵。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召開第三次黨的代表大會,討論確定迎敵方案及有關重大事項。 16日,毛澤東、朱德採取聲東擊西的戰術,指揮紅二十八團和三十一團一營攻打高隴,迷惑敵人。在高隴擊潰湘敵1個團,繼而東向永新。翌日在永新草市坳殲滅敵七十九團,擊斃敵團長劉安華,接著乘勝東進,第二次佔領永新城。贛敵第三次“進剿”被打破。 20日至22日,根據江西省委指示,毛澤東在寧岡茅坪主持召開中共湘贛邊界第一次代表大會。大會討論了形勢和黨的工作,制定了發展根據地的七項政策,選舉了湘贛邊界地方黨的最高領導機關——湘贛邊界特委,毛澤東任書記。在會上,毛澤東回答了“紅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問。大會還改選了紅四軍軍委,陳毅任書記。 中旬末,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召開黨的第四次代表大會,討論成立湘贛邊界特委及有關事項。 20日,酃縣縣委因叛徒出賣遭破壞,書記劉寅生犧牲。隨後在茅坪重建縣委,李卻非任書記。 下旬,湘贛邊界工農兵政府在寧岡茅坪蒼邊村成立,袁文才任主席。 劉型率醴陵游擊隊數十人到達永新田,編入紅四軍三十一團。 湘贛邊界工農兵政府造幣廠在上井村創辦。 30日,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經來到寧岡茅坪。次日,紅四軍召開軍委擴大會議,聽取杜修經傳達湖南省委指示。 月底,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召開第五次代表大會,確定為解決給養困難,紅四軍縮編為4個團,原湘南農軍除留少數骨干隊伍外,其餘均返回湘南等事項。 邊界各縣普遍開展聲勢浩大的土地革命運動。 毛澤東、朱德根據游擊鬥爭的經驗,總結和提出了“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游擊戰爭“十六字訣”。 6月 上旬,贛敵以第九師師長楊池生為總指揮,二十七師師長楊如軒為前線總指揮,糾集5個團向井岡山根據地發動第四次“進剿”。為擊敗敵軍,牽制湘敵,毛澤東、朱德率紅四軍主力,分兵兩路佯取酃縣,擊潰吳尚第八軍1個團,又在沔渡虎爪殲敵1營,爾後速返寧岡迎敵。 酃縣工農兵政府在大院成立,徐鼎燕任主席。 16日,毛澤東在茅坪代表湘贛邊界特委向中央及湘贛兩省委寫信,報告粉碎敵第三次“進剿”情況及申述堅持以寧岡為大本營的理由。 19日,湖南省委通過《對湘贛邊特委和四軍軍委的工作決議案》,同意“以羅霄山脈中段為根據地的計劃”。 22日,紅四軍軍委在寧岡新城召開營以上乾部會議,具體部署殲敵計劃。 23日,朱德、陳毅、王爾琢等指揮紅四軍主力,在地方武裝的配合下,於永新、寧岡交界的七溪嶺擊潰前來進犯的贛敵兩個團,又在永新龍源口殲敵一個團,隨即乘勝追擊,第三次佔領永新城,打破贛敵第四次“進剿”,取得建立根據地以來最大的軍事戰鬥——龍源口大捷的勝利。 25日,毛澤東主持在永新縣城召開連以上乾部會議,部署分兵發動群眾等工作。 26日,紅四軍分兵安福、蓮花、吉安等地做群眾工作。 同日,湖南省委給湘贛邊界特委和紅四軍軍委寫信,要求“紅軍主力向湘南發展”,“毛澤東隨軍出發”,由楊開明代理邊界特委書記。 龍源口大捷後,井岡山根據地武裝割據區域發展很快,擁有寧岡、永新、蓮花三個全縣,吉安、安福各一小部,遂川北部、酃縣東南部,邊界割據局面進入全盛時期。 30日,紅四軍軍委、邊界特委、永新縣委在永新縣城召開聯席會議,討論湖南省委來信。會議最後決定不執行湖南省委“向湘南發展”的意見,紅四軍繼續留在邊界發展和鞏固根據地。 本月,蓮花縣工農兵政府成立,劉仁堪任主席。 7月 4日,毛澤東代表軍委、特委向湖南省委寫信,陳述了紅四軍不宜出擊湘南的具體理由。 上旬,湘贛敵軍發動第一次“會剿”。湘敵吳尚第八軍乘紅軍主力在永新之機,侵入寧岡,袁文才率部日夜騷擾敵人。 9日,紅四軍各路分兵部隊迅速返回永新。 10日,紅四軍向寧岡挺進,以襲擊湘敵,不料在心源咀與敵錯道而過。 11日,朱德率二十八、二十九團進攻酃縣、茶陵,迫使湘敵回救;毛澤東率三十一團在永新阻敵,打破湘贛敵人會合企圖。 12日,紅四軍二十八、二十九團攻克酃縣縣城。未料,當晚二十九團士兵委員會私下開會,決定去湘南。 13日,紅軍大隊接永新告急信,即召開軍委擴大會,決定增援永新,阻止二十九團的錯誤行動,但勸阻無效,翌日,才將部隊拉回沔渡。 15日,軍委在沔渡再次召開擴大會議,議決紅軍去向,仍無結果。軍委向毛澤東寫信,報告紅軍大隊情況。 同日,為粉碎敵人經濟封鎖,寧岡大隴紅色圩場正式開辦。 17日,紅軍大隊進抵酃縣水口。二十九團仍堅持要去湘南,軍委勸阻無效,加之杜修經、楊開明不察當時環境,助長二十九團官兵的思鄉情緒,遂使紅軍大隊開往湘南。 紅軍大隊去湘南後,毛澤東指揮三十一團,在廣大群眾的支持配合下,用四面游擊的戰術,將贛敵11個團圍困在永新縣城附近30里內,達25日之久。 22日,彭德懷、滕代遠等領導發動平江起義。起義勝利後,成立了紅軍第五軍,彭德懷任軍長,滕代遠任黨代表。 24日,紅軍大隊進抵郴州,與國民黨範石生第十六軍部屬激戰,先勝後敗,撤出戰鬥。隨即,二十九團不聽指揮,自由行動,跑回家鄉,一部在途中被胡鳳璋消滅,一部散失各地,不知所終。只剩胡少海所率的團部和蕭克帶領的一個連共百餘人,編入二十八團。此戰,損失近一個團。隨後,朱德、陳毅率部退入資興。 本月,共青團湘贛邊界特委成立,史訓川任書記。 安源市委派百余安源工人上井岡山參加紅軍。 紅四軍軍械處在茨坪創辦,宋喬生負責。 8月 上旬,贛敵獲悉紅軍主力已去湘南,發起猛攻,紅三十一團和地方武裝退入山區,永新、蓮花、寧岡淪於敵手,邊界各縣的縣城和平原盡為敵踞,黨組織和紅色政權遭到重大破壞,被殺之人,被焚之屋不計其數,是為“八月失敗”。 朱德、陳毅率部退入資興,在資興龍溪洞、桂東沙田一帶堅持游擊戰爭。 中旬,湖南省委派袁德生攜帶指示信來到邊界,指令紅四軍“向湘東發展”。毛澤東在永新九陂村召開緊急會議,決定不執行這一主張。會議期間,得知紅軍大隊在郴州失利的消息,當即決定留三十一團一營堅守根據地,毛澤東親率三十一團三營往湘南迎還紅軍大隊。 13日,紅軍大隊游擊至桂東沙田,派唐天際擔任湘南游擊大隊大隊長。 18日,紅二十八團攻占桂東縣城。 20日,紅五軍收到湖南省委關於要求他們“與朱毛聯絡”的指示信,即留黃公略率一部在湘鄂贛開展游擊戰爭,主力由彭德懷、滕代遠率領開始向湘贛邊界靠攏。 23日,毛澤東部與紅軍大隊在桂東縣城會合。隨即在唐家大屋召集營以上乾部會議,決定重返井岡山,並留杜修經、龔楚在湘南重建湘南特委。 26日,紅軍大隊在返回途中,二十八團二營營長袁崇全率部分武裝企圖叛變投敵,軍參謀長兼二十八團團長王爾琢在崇義思順圩追喊部隊時不幸遇難。 下旬,湘贛敵軍4個團乘我紅軍欲歸未歸之際,對井岡山根據地發動第二次“會剿”。我守山部隊在何挺穎、朱雲卿等領導下,迅即迎戰。 30日,湘敵吳尚部向黃洋界哨口大舉進攻。我守山部隊在不足一營兵力的情況下,依靠地方武裝和人民群眾,憑險抵抗,擊潰敵軍進攻,取得黃洋界保衛戰的勝利。毛澤東在回歸途中聞訊後,寫下了《西江月·井岡山》。 月底,紅五軍主力向井岡山靠攏到萬載大橋,遭敵重創,被迫退回修(水)銅(鼓)邊境。 9月 8日,毛澤東、朱德率紅軍大隊回到遂川黃坳。贛敵第七師劉士毅部聞訊尾追至遂川。 13日,紅四軍二十八團和三十一團三營在遂川城外擊潰尾追的劉士毅5個營,並擊斃叛徒袁崇全,佔領遂川城。 14日起,部隊分兵四路向遂川各鄉游擊,發動群眾,重建政權。陳毅率東路紅軍游擊隊到萬安時,與萬安縣委取得聯絡,80個萬安農民隨軍上山,後組成萬安游擊隊。 24日,贛敵第七師二十一旅和五師十五旅一部會攻遂川。紅四軍主動撤出遂川縣城。 26日,紅軍主力回到井岡山。 本月,湘鄂贛特委決定:由彭德懷、滕代遠率三縱隊再次上山與紅四軍相聯絡。 9月以後,邊界黨組織厲行“洗黨”。寧岡、永新兩縣黨組織全部解散,重新登記,黨組織由公開轉向秘密。 10月 1日,贛敵週渾元旅1個營偷襲茅坪。毛澤東、朱德部署紅四軍在茅坪坳頭壟將敵全殲,隨即收復寧岡全縣。 4日至6日,中共湘贛邊界第二次代表大會在茅坪步雲山召開。毛澤東在會上作了政治報告。會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湘贛邊界第二次代表大會決議案》,《決議案》的第一部分,即後來題為《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 》一文。會上選舉產生了邊界第二屆特委,譚震林任書記,陳正人為副書記。 邊界“二大”後,根據地軍民掀起了修築工事、儲備糧食、建設紅軍醫院等加強軍事根據地建設的高潮,並成立了防務委員會,王佐任主任。 中旬,紅軍主力進攻遂川,守敵不戰而退,紅四軍再次佔領遂川縣城。隨後進行了游擊籌款活動。 湘軍閻仲儒部畢占云率100餘人在桂東起義投奔紅軍,編為紅四軍特務營,畢占云任營長。 下旬,湘贛邊界第一期黨團訓練班在寧岡茅坪象山庵開辦。 月底,贛敵向成傑部張威率一連多官兵在袁州(今宜春)起義。 11月初編入蓮花紅色獨立團。 朱德指揮二十八團和寧岡赤衛大隊,在寧岡睦村、酃縣沔渡一帶擊潰湘敵1個團。 11月 2日,湘贛邊界黨收到中央6月4日的來信。 贛敵會攻遂川。朱德、陳毅率部主動撤出。 6日,邊界特委在茨坪召開擴大會議,討論中央6月4日來信。隨即重建了邊界黨的最高領導機關——前敵委員會。由毛澤東、朱德、譚震林、宋喬生、毛科文組成,毛澤東任書記。前委統轄軍委和特委。 9日,紅四軍在寧岡新城和永新龍源口擊敗贛敵週渾元團,翌日進占永新,後主動退出。 此時,邊界的割據局面重新得以恢復,擁有寧岡全縣,遂川、酃縣和永新各一部,形成南北狹長的整塊。 14日至15日,紅四軍黨的第六次代表大會在寧岡新城召開。大會通過了《紅軍第四軍第六次黨代表大會決議案》,選舉產生了新的軍委,朱德任書記。 中旬,紅四軍集中在寧岡新城等地進行大規模的冬季整訓。整訓後,蓮花縣紅色獨立團改為赤衛大隊,夏炎任大隊長,張威部編為紅四軍獨立營,張威任營長。 25日,毛澤東代表前委在寧岡茅坪寫下《井岡山前委對中央的報告》(即《井岡山的鬥爭》)。 27日,彭德懷、滕代遠率部800餘人進入湘贛邊界,前委派何長工帶領獨立營、特務營前來迎接,兩部在蓮花九都會合,爾後一起赴寧岡。 本月,紅四軍在茨坪開辦軍官教導隊,梁軍任大隊長,蔡會文任黨代表。同時,在小井建立紅軍醫院,曹嶸任院長,曾誌任黨總支書記。 12月 10日,紅五軍800餘人到達寧岡新城與紅四軍勝利會師。當日召開前委、特委、團特委、四軍、五軍軍委聯席會議,討論下一步行動。 14日,在寧岡新城召開紅四、五軍會師慶祝大會。 本月,湘贛邊界特委改組。以鄧乾元、滕代遠、陳正人、宛希先、朱昌偕為常委、鄧乾元為書記。原特委書記譚震林調前委職工運動委員會任主任。 為迎戰敵人第三次“會剿”,茶陵、永新、蓮花、寧岡四縣赤衛隊,由劉作述、鄢輝指揮,奉命開赴九隴山軍事根據地。 月底,湘贛邊界工農兵政府頒布《井岡山土地法》。 1月 1日,國民黨“會剿”總部在萍鄉成立。何鍵為代總指揮,金漢鼎為副總指揮,糾集湘、贛兩省6個旅約3萬人的兵力,策劃分五路向井岡山根據地進行第三次“會剿”。 4日至7日,毛澤東主持在寧岡柏路召開前委、特委、各縣縣委、團特委、四、五軍軍委聯席會議,傳達黨的“六大”精神,研究粉碎敵人“會剿”的方針,決定採取“圍魏救趙”的策略,紅四軍主力出擊贛南,牽制敵人;紅五軍和紅四軍三十二團留守井岡山;袁文才調任紅四軍參謀長。 上旬,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先後在茨坪、下莊召開會議,部署守山有關工作。決定留下張子清、何長工、陳毅安、徐彥剛等紅四軍幹部加強守山力量,並指定何長工擔任寧岡縣委書記。 10日起,由紅四軍主力組成的出擊部隊開始在茨坪、小行洲集結。 14日,紅四軍3600餘人離開井岡山,出擊贛南。途中發布了《紅軍第四軍司令部佈告》等文件。 中旬,邊界特委和紅五軍軍委召開會議,確定危急時的應急方針。 湘贛兩省敵軍兵分五路,進逼井岡山。 20日,紅四軍在大餘與敵李文郴部作戰失利。 26日起,敵軍向井岡山軍事根據地五大哨口發動猛烈攻擊。彭德懷、滕代遠和邊界黨領導守山軍民奮起反擊,浴血三晝夜。 29日,湘敵趁夜偷襲黃洋界哨口。哨口失守後,哨口守山隊伍轉入深山,與何長工部一起堅持鬥爭。 小井紅軍醫院百餘名紅軍重傷員來不及轉移,全部遇難。 30日,八面山、桐木嶺哨口相繼失守。紅五軍按原定應急方針,集中部隊沖出重圍,往贛南與四軍聯絡,三十二團轉入深山。酃縣、遂川赤衛隊隨五軍下山,後被打散。紅五軍撤出後,井岡山失守。 2月 月初,“會剿”敵軍何鍵部兩個旅進攻九隴山軍事根據地。永新、寧岡、茶陵、蓮花四縣地方武裝憑險抵抗,三日後,九隴山被敵攻破。至此,第三次反“會剿”鬥爭失敗,井岡山根據地淪為敵手,邊界武裝力量被迫轉入深山。 10日,紅四軍在大柏地擊潰敵劉士毅部。 中旬,宛希先在九隴山召集永新、寧岡、茶陵三縣縣委聯席會,組建了以朱昌偕為書記的臨時特委,從事收容整理工作。 17日,毛澤東、朱德率紅四軍轉戰至吉安東固地區,與江西獨立紅二、四團會合。此時,得知井岡山已失守,遂決定紅四軍到閩粵邊界游擊。 22日,紅四軍與江西紅軍獨立二、四團在東固螺坑召開會師大會。 25日,楊克敏(楊開明)在上海向中央作《關於湘贛邊蘇區情況的綜合報告》,匯報井岡山斗爭中各方面的情況。 同日,紅四軍撤離東固,經吉水、永豐等向廣昌前進。 3月 月初,蔣桂戰爭爆發,湘贛敵軍先後捲入混戰撤離邊界。何長工等領導根據地軍民收復了井岡山。 7日,紅五軍攻占於都城。隨後奪取安遠縣城。 11日,陳正人從遂川來到永新,會合了朱昌偕、宛希先等召開原特委常委會議。 14日,原特委擴大會議在永新召開,產生新的臨時特委,朱昌偕為書記。會議研究了邊界當前的工作,並決定召開邊界黨的第三次代表大會,產生正式邊界特委。 17日,邊界臨時特委向湖南、江西省委寫信匯報了第三次反“會剿”及井岡山失守等各方面情況。 本月,邊界游擊戰爭有了新的發展。 4月 1日,紅五軍與紅四軍在瑞金會合。 3日,紅四軍前委收到中央的“二月來信”。 4日,彭德懷在瑞金寫信給中央匯報紅四、五軍會合及留守井岡山等情況。 上旬,紅四軍前委在於都召開會議,決定紅五軍重返井岡山,收復失地,重建政權。 13日,紅四軍前委致信湘贛邊界特委,介紹東固根據地鬥爭經驗。 月底,彭德懷、滕代遠率紅五軍回到井岡山。 3、4月間,臨時特委從各縣抽調武裝力量,組建了邊界紅軍獨立第一團,相繼收復了寧岡、蓮花等地,重建了紅色政權。 5月 2日,紅五軍到達茅坪。 上旬,邊界臨時特委將紅軍獨立第一團編為紅五軍第六縱隊,王佐為司令,何長工任黨代表。 10日,邊界特委在寧岡古城召開第四次執委擴大會議,討論前委來信。會議制定了游擊大綱,劃分了游擊區域。同時增補了常委,鄧乾元仍為書記。 中旬,贛敵兩個團呈“剪刀式”向寧岡推進,因敵情不明,紅五軍(含王佐部)退至酃縣,又獲悉遂川、茶陵各有敵軍堵截,遂轉戰湘粵贛邊境。 20日,邊界特委就邊界當時的情勢向江西省委作了報告,提出“特委機關要建設到永新哪一個農村去”的主張。 本月,在邊界黨的努力下,恢復了永新、蓮花縣委,酃縣、遂川臨時縣委,茶陵特別區委,寧岡分為東南、西北兩個特區,直接歸特委指揮。邊界武裝亦有一定發展。 6月 下旬,紅五軍由大餘返回邊界,接連收復遂川與寧岡縣城。為此,特委和五軍軍委召開聯席會議,決定進攻安福。 7月 中旬,紅五軍進攻安福縣城,重創敵軍,然五軍亦損失較大,軍參謀長劉之至和縱隊司令賀國中英勇犧牲。安福戰鬥後,五、六縱隊合併,王佐任司令。 8月 8日,應湘鄂贛特委要求,紅五軍返回湘鄂贛邊界。紅五軍走後,敵金漢鼎部先後佔領寧岡、蓮花等地。 9月 6日,江西省委給湘贛邊界來信,同意“新的邊特應建立在群眾鬥爭的中心永新。” 25日,中央給湘贛邊界特委發來指示信,將邊界特委劃歸江西省委領導。同時,派出彭清泉巡視邊界。 10月 30日,劉作述、王佐、陳競進等領導永新、寧岡、蓮花三縣地方武裝攻克永新縣城。 11月 11日,袁文才率寧岡赤衛大隊,在睦村打垮寧岡靖衛團,擊斃敵縣長陳宗經。 12月 本月,紅五軍第四縱隊來到湘贛邊界的永新、安福、蓮花、茶陵一帶開展游擊戰爭。 贛西特委組織8萬群眾配合紅軍攻打吉安,未克。 1月 18日至21日,湘贛邊界特委、紅五軍軍委、贛西特委在遂川於田召開聯席會議。中央巡視員彭清泉參加了會議。會議研究了攻打吉安、將湘贛邊特委與贛西特委合併,成立紅六軍等問題。同時,會議又錯誤地決定以武力解決袁、王問題。 2月 6日至9日,毛澤東在吉安陂頭主持召開四軍前委,紅四、五、六軍軍委,贛西、贛南特委聯席會議。會議確定了黨在當前的主要任務,並依中央指示將四軍前委擴大為紅四、五、六軍及贛西、贛南、湘贛邊等地區的指導機關,毛澤東為書記。同時,決定贛西、贛南、湘贛邊特委合併為贛西南特委。原湘贛邊特委管轄的區域歸屬贛西南特委西路行委領導。 會議以後,贛西南紅色區域的土地革命、政權建設、武裝鬥爭得到深入發展。 24日,袁文才、王佐在永新被錯殺。 24日至26日,紅四軍、紅六軍第一縱隊及贛西地方武裝二打吉安,掃除了外圍之敵。 月底,紅五軍再次攻克安福縣城。至此,湘贛根據地已擁有永新、蓮花、寧岡、泰和、遂川、安福6縣。 3月 22日至29日,贛西南特委在吉安縣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正式成立贛西南特委,劉士奇為書記。 本月,贛西蘇維埃政府改為贛西南蘇維埃政府,曾山任主席。 4月 中旬,贛西南特委組織赤衛軍及武裝群眾一兩萬人配合紅軍三打吉安,未克。 5月 4日至12日,贛西南10餘萬地方武裝和群眾第四次攻打吉安,未克。 中旬,紅六軍改為紅三軍,黃公略任軍長。 下旬,贛西南地方武裝和群眾第五次攻打吉安城,未克。 6月 20日,贛西南地方武裝和群眾10餘萬人第六次攻打吉安城,未克。 7月 1日,紅六軍在贛西南地方武裝的配合下,第七次攻打吉安城,未克。 本月,紅二十軍在吉安縣成立,曾炳春任軍長,劉士奇任政委,謝漢昌任政治部主任。 8月 中旬,紅二十軍攻克安福縣城。 27日,紅二十軍、贛西南地方武裝和數万工農群眾第八次攻打吉安城,未克。 9月 13日,紅一方面軍在株洲發布進攻吉安命令。 29日,紅一方面軍在袁州(今宜春)召開總前委會議,討論攻打吉安問題。 10月 4日,紅一方面軍會同贛西南地方武裝攻克吉安城。至此,贛西南地區由零星的紅色區域發展成為有統一領導的連成一片的大塊革命根據地。 7日,江西省工農兵蘇維埃政府宣告成立,曾山任主席。 至此,隨著以永新為中心的湘贛革命根據地的形成,井岡山根據地的鬥爭歷史結束,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