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塞北三朝·西夏

第39章 第三節好水川之戰

塞北三朝·西夏 袁腾飞 1615 2018-03-16
在宋夏兩軍交戰的前線,為什麼會突然出現一些奇怪的盒子?如果這些盒子是李元昊故意放在這裡的,那盒子裡裝的究竟是什麼東西?這些盒子又是用來做什麼的呢? 盒子一打開,一萬多只鴿子飛起來,像慶典典禮似的,有家鴿、有哨鴿。這東西是元昊事先擱在這兒的,鴿子一飛起來,就暴露了宋軍的行軍位置。元昊一看,群鴿飛舞,知道宋軍已全部進入伏擊圈。於是夏軍伏兵四起,把宋軍團團圍住,掩殺上來。 任福等人倉促列陣,跟夏軍展開激戰。先鋒桑懌一馬當先,率領騎兵衝擊夏軍大陣,以此為主帥贏得時間。畢竟寡不敵眾,宋軍一共只有一萬多人,又是遠道而來,夏國十萬大軍以逸待勞,衝陣沒能成功。待到夏國的鐵鷂子軍出發,一下就把宋軍的陣形衝亂了。宋軍將士此時還算是冷靜,領兵的這些久戰邊塞的大將實至名歸,陣形一被沖亂,軍校指揮部隊各自為戰,俱聽命於官職最大的人指揮,如果大家官一般大,就听歲數最大的人指揮,與夏軍展開激戰。激戰當中,宋軍想攀爬山嶺,強佔有利地形。夏軍強弓硬弩,一通猛射,攀爬山嶺的宋軍將士大多墜崖身亡。夏軍在山頂上豎起一面兩丈多高的大旗,這是元昊的令旗,宋軍向左,令旗就往左擺,宋軍向右,令旗就往右擺,夏國的將士看令旗行動,宋軍插翅難逃。激戰當中,先鋒桑懌首先陣亡,主帥任福身中十幾箭,自知不免,仍然手持一把四刃鐵鐧,與夏軍將領格鬥。危機之時,小校對任福說,元帥不如趁著軍亂,趕緊突圍,尚有一線生機。任福表示:“吾為大將,兵敗,以死報國爾!”(《宋史任福傳》)正是因為我輕敵大意,把一萬多弟兄領進這條死道,我有什麼臉活著回去?身為大將,既然兵敗,就以死報國吧!任福最終身中十幾箭,渾身是傷。夏國將士一槍刺中了他的臉頰,打了個貫通傷,鐵鐧掉在地上,任福拔劍自刎,壯烈殉國。

宋軍主帥殉國了,但是底下的宋軍將領還在率部激戰。特別是宋將王珪,聞聽任福被圍,自羊牧隆城率四千宋軍趕來增援,將帥一心,袍澤情誼,忠勇之氣,感天慨地,無奈杯水車薪,無濟於事。這四千人一入陣,基本上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了。王珪眼見大勢已去,面朝東方,對著汴梁、朝廷的方向,整理鎧甲,下馬行了三跪九叩的君臣大禮,訣別朝廷、皇上、父老家鄉,然後翻身上馬,“復入戰,殺數十百人,鞭鐵撓曲,手掌盡裂,奮擊自若”(《宋史王珪傳》)。手持鐵鞭,衝入敵陣,殺了百八十人,鐵鞭都打彎了,手掌都打裂了,仍然奮戰不已,最後壯烈殉國。 任福帶出來的一萬八千人馬,戰死者多達一萬零三百人,剩下的大部分被俘,只有朱觀領著一千多人突圍出去了。宋朝十幾員大將在好水川全部戰死,或者自殺殉國。史籍上對好水川之戰這樣評價:“好水之敗,諸將力戰以死。噫,趨利以違節度,固失計矣;然秉義不屈,庶已烈士者哉!”(《宋史任福傳》)任福兵敗固然是因為大意,導致兵敗辱國,但是這些將領在戰場上寧死不屈,臨危不懼,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最後全體殉國,體現了當時中原王朝的鐵血豪氣。所以史籍對他們不吝褒揚,朝廷也沒有追究諸將兵敗之過,都賜予諡號,厚待他們的家人。

此役失敗,作為任福上級的韓琦,首先上表彈劾自己,此役失敗的責任在我,請朝廷撤我的職吧。朝廷就把韓琦降為知州。夏竦派人收拾殘局,打掃戰場,找到了任福的遺體。在任福的衣甲內,發現了韓琦給他的命令,韓琦告訴他不許浪戰,穩紮穩打。拿到這個命令原件之後,夏竦趕緊報給朝廷,此戰失敗不在韓招討,而是大將不聽命。但是將領已經殉國了,這個事不要再追究了,韓琦後來又官拜經略安撫使之職。 韓琦收拾殘部,徐徐退回國境。回來的時候,出征陣亡將士的家屬捧著死者生前的衣物,撒著紙錢,攀衣攔馬,頓足痛哭。韓琦也是駐馬不前,掩面而泣。范仲淹聽說之後,仰天長嘆。這一敗代價太大了,給宋廷造成了又一次強震。 西夏方面可是得意揚揚,張元看到漫山遍野的宋軍屍體,得意之情溢於言表,在寺廟的牆壁上題詩一首:“夏竦何曾聳,韓琦未足奇。滿川龍虎輩,猶自說兵機。”(《西夏書事》卷十五)夏竦聳不起來,韓琦也沒什麼稀奇的,照樣打大敗仗。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