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塞北三朝·西夏

第28章 第二節立國準備

塞北三朝·西夏 袁腾飞 1496 2018-03-16
李元昊雖然最終沒能消滅唃廝囉,佔領整個河西走廊,但卻也讓唃廝囉見識到了西夏勢力的強大,一時間不敢輕易招惹李元昊,於是一心想稱帝的李元昊暫時沒了西顧之憂。然而這並不是李元昊為了稱帝所做的唯一準備工作。那麼李元昊為了能稱帝,還做了哪些特別的事情呢? 李元昊開始大肆準備稱帝。首先,改姓名。我們家在唐朝姓李,在宋朝姓趙,本姓早已不知道是啥,據說是拓跋,現在全不要了,既不拓跋也不李,更不能是趙了,改姓嵬名。為什麼姓嵬名呢?有一種說法是,嵬名就是北魏皇族的元氏,音譯成党項語,就這麼發音。名字也改了,不叫元昊了,此乃漢名,現改名叫曩霄,嵬名曩霄。原來的姓氏一律作廢。 第二,頒布禿髮令。凡是党項統治區內的男子,一律要留党項人的髮型——禿髮,重環垂耳。男子要把頭頂的頭髮全剃掉,只留四邊,編成小辮垂下來,有點兒像日本戰國武士的髮型。另外,男子還要戴大耳環。李元昊下令三天之內,必須給我禿髮,如果過期不禿髮,保持漢族人髮型的,許眾人殺之。誰都可以宰了他,不光是官府殺你,老百姓也可以宰了你。

中國古代,衣冠髮型一直是民族存在的象徵,李元昊頒布禿髮令的意義是表示跟漢民族為主體的中原王朝一刀兩斷,我們有自己的特點,我們要走正路!為了表示跟走邪路的中原王朝相區別,我們每個人都留了一個很酷的髮型,而且重環垂耳。 第三,改服飾。我們不再穿戴宋朝的服飾了。李元昊穿什麼樣的衣服呢?很飄逸的窄長衫,戴氈帽,垂著紅穗,有點兒像明末李自成的裝扮。文官戴襆頭,武官穿鎧甲,文官持笏,武將佩劍。官員穿紅著紫,老百姓只能穿青、綠、黑色衣服,用以區別上下等級尊卑。 第四,建都城。將興州改名為興慶府,開始大興土木,修建殿宇、亭台、樓閣、寺廟,開挖十丈寬的護城河。興慶府營造的模式完全仿效唐都長安和宋都開封,連城門名稱都學長安、開封的城門名字,也用光化門、南熏門等來命名。整個都城的營建完全是一個帝都的模式。

第五,立官制。中央設立了中書省、樞密院、三司、御史台等,完全跟宋朝一樣。這些官可以由漢人擔任,也可以由党項人擔任。仿效遼朝,一國兩制,凡是仿效中原的官職,漢人、党項人都可以擔任。党項傳統部落組織的官職,比如寧令、謨寧令等,只能由党項人擔任,也是因俗而治。 第六,改革禮樂制度。原來党項人沒有什麼禮樂制度,歸附唐朝之後,學習了唐朝的禮樂制度,比如見了首領要跪拜,也引進了全部五樂。李元昊說漢族的禮樂制度繁文縟節,以後大臣們見我,由九拜改為三拜,五樂變成一樂就夠了,沒必要吃飯奏一個,大典奏一個,祭祖再奏一個,咱就這一個,多省事啊。 最後,創設文字。我的新國家這麼強大,不能用漢字了,我要自創文字。於是李元昊找來党項第一大學者野利仁榮,先生您是我朝第一大學問家,咱們党項再找不著一個比您更有學問的人,時值党項建國之初,委託您一件重任,編制出党項的文字來,您看行不行?野利仁榮激動得不得了,沒問題,既然主公這麼看重我,給我幾年時間吧,我來創製文字,決不辜負組織的信任。他回去之後閉關修煉,潛心三年,創制出西夏文字十二卷。一時元昊大喜,宣布改元,大赦天下,頒行全國,以後這些文字就是西夏的國字了,漢字是外文,這才是我們的國字。史籍記載,西夏文“字形體方整類八分,而畫頗重複”(《宋史》卷四百八十五)。野利仁榮造出來的西夏文乍一看很像漢字,仔細一看,一個不識得,沒有一個字跟漢字相同,基本上都是左右結構,很少有上下結構的。

今天在當年西夏統治的範圍內,北到內蒙古額濟納旗,南到寧夏同心,東到陝西,西到敦煌,出土了大量的党項文字,包括碑刻、壁畫、文書。党項文不但在西夏故地使用,還遠傳至漢族聚居的地方,比如杭州、北京、保定,甚至一直使用到明朝中期。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