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1966-1976的地下文學

第36章 兩個事件與手抄舊體詩的流行

1966-1976的地下文學 杨健 3426 2018-03-16
在“文化大革命”中,人民群眾廣泛流傳的舊體詩詞往往伴隨某一政治事件或某一運動而產生,它被冠以上層領導人的名字,憑藉“小道消息”而流傳。這就使得這部分舊體詩詞像是政治事件的寄生物。這是因為“文革”時代的特殊環境使然。 在1967年,全國掀起對毛澤東崇拜的熱潮。這時,在紅衛兵中廣泛流傳著一首所謂林彪所寫的《沁園春》。此詩實為山東大學教授高亨在“文革”前所寫,並曾發表於山東大學學報《文史哲》上。這首詞因為被冠以林副統帥的名字,在全國范圍擴散開來。並出現在大字報、傳單和紅衛兵小報上。 沁園春·讀毛主席詩詞 高亨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萬兵。 眼底五洲風雨,筆下有雷聲。 喚起蜇龍飛舞,撲滅魔炎魅火,揮劍斬長鯨。

春滿人間世,日照火旗紅。 抒慷慨,寫鏖戰,記長征。 天章云錦,織出革命之豪情。 細檢詩壇李杜,詞翻蘇辛佳作,未有此音宏。 攜卷登山唱,流韻壯東風。 在“文革”後期,曾兩次大規模流傳舊體詩。這兩次全國范圍流傳的舊體詩詞,是在1971年底和1972年初。一次是圍繞九一三事件,流傳的政治詩;另一次是在陳毅同志逝世後,全國廣泛流傳《陳毅詩抄》時,伴隨的批挽詩悼詞。這兩批舊體詩的產生及流傳,都有其深厚的政治背景。 1971年九一三事件爆發後,在全國開展了“批林整風”運動,中央專案組在同年12月1日下發了《粉碎林陳反黨集團反革命政變的鬥爭》材料之一,下發基層傳達給群眾學習討論,在此之後,又陸續下發了材料之二、之三。與此同時,各種小道消息不脛而走。一批反映九一三事件的舊體詩詞也在此時,通過小道消息渠道隱秘地在全國各地流傳開來,其內容主要環繞九一三事件。

在此期間,流傳有葉劍英所寫的三首詩,現轉錄其一: 鐵鳥南飛叛未成,廬山修古顯威靈。 倉惶逃竄埋沙磧,地下應愧漢李陵。 這首詩因輾轉傳抄,形成有多種不同版本。如第二句,有人傳為“廬山終在顯威靈”;第四句,有人傳為“地下愧有漢長陵”。 當時流傳的還有趙樸初的散曲:《反聽曲》、《反聽曲之二》 聽話聽反話, 一點也不差。 “高舉紅旗” 卻早是黑幡一片從天掛 “共產主義” 原來是子孫萬世家天下。 大呼“共誅共討”的頂呱呱, 誰知道,首逆元兇就是他! 到頭來, 落得個倉皇逃命, 落得個折戟沉沙, 這件事兒可不假, 這光頭跟著那光頭去也! 這才是, 代價最小、最小、最小,

收穫最大、最大、最大, 是嗎? ! —— 《聽反曲之二》 伴隨這些詩詞的,還有一些原唐、宋詩詞。當時風傳,陳毅贈毛主席一首白居易詩。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後,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假有誰知。 同時流傳的還有葉劍英贈毛主席的一首杜牧詩: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在此同時,還傳出毛澤東贈陳毅古語:“堯堯者易折,皎皎者易污。陽春之曲,和者蓋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和贈週總理、葉劍英語:“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這些流傳當然是對“文革”極左路線的一次群眾性鬥爭。

1972年1月6日陳毅病逝。陳毅的去世在人民心中引起了巨大震動。陳毅逝世的訃告和毛澤東臂纏黑紗與張茜親切握手的大幅照片刊登在《人民日報》上,人們百感交集。雪片一般的唁電、唁函從全國四面八方以及世界各大洲飛到北京。 追悼會後、張茜同志收到了許多弔唁函電,其中有陳毅生前的戰友、同事,但更多的來自廣大工農兵群眾和青年。他們寄來了自己寫的挽詞和悼詞,並且熱情敦促張茜將陳毅的詩詞盡快整理出版。當時,張茜已被確診為肺癌並動了手術,她在與疾病鬥爭的同時整理陳毅詩詞。在編輯詩稿過程中,曾得到趙樸初的指教。詩集在1973年底即告編完。這時上海傳來張春橋等人的講話:不要以為毛主席參加了陳毅追悼會,陳毅就沒有錯誤了。在這種嚴峻的政治氣氛中,詩集已不可能公開出版。並且隨著政治運動的發展,政治環境進一步惡化,政治壓迫還隨時會重新降臨。為了保存陳毅的詩詞,以免抄沒、損失,張茜選擇了“藏詩與民”的辦法,拿出去,讓青年人和廣大群眾去抄寫傳播。她確信陳毅的詩有無限的生命力。

1972-1973年,在全國各地出現了大量《陳毅詩詞》鉛印本、油印本、複寫本、抄寫本。陳毅的《冬夜雜詠》、《題西山紅葉》和《示丹淮、並告昊蘇、小魯、小珊》等詩詞,受到了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年的熱烈讚歎。 這些詩同最直接地反映了人民在當時的思想情感。這是為什麼陳毅的詩歌能夠不脛而走,家喻戶曉的根本原因。 《陳毅詩詞選集》是一部在藝術性和思想性都取得傑出成就的詩集。陳毅元帥的品德與精神通過詩歌,融入青年一代人的血液,鼓舞著他們去面對“四人幫”嚴酷的法西斯統治。 《陳毅詩詞選集》中的不少詩句,成為直接對敵鬥爭的工具。像“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一詩,就曾出現在1976年“四五”運動的天安門廣場上。 “莫道浮雲終蔽日,嚴冬過盡綻春蕾”也成為當時膾炙人口的詩句。

圍繞著陳毅逝世前後,也湧現出一批優秀的悼詩輓歌。這些悼詞隨同毛澤東主席參加陳毅同志追悼會的傳聞而一同迅速傳播,其傳播之廣泛和速度之快捷,不亞於中央文件的下發。 當時,人們傳聞:毛澤東親筆圈去了悼詞中“有功有過”四個字。張茜曾親口向周總理要求,她只要悼詞中有“優秀黨員”、“忠誠戰士”兩句就夠了。人們還傳說:毛澤東握著張茜的手說,“陳毅是個好同志!”“林彪是反對我的,陳毅是支持我的。”毛澤東對西哈努克親王講:“我們家裡有時也發生吵架,吵架是難免的,你們家裡不也是常吵架嗎?但你們推翻朗諾反動集團是團結一致的。”還有毛澤東反對再提“二月逆流”的消息。這些小道消息在當時的政治高壓下,為人們送來了巨大的精神鼓舞。

在這些“小道消息”中還傳說,朱德總司令到301醫院向陳毅遺體告別,行軍禮,並流淚說:“陳毅同志死得太早了”(意即被人迫害致死。)並傳朱德寫了一首五言絕句: 一生為革命,蓋棺方論定。 重道不親師,路線根端正。 傳說詩人趙樸初用他的“不老箋”寫下一首挽詩,寫罷即拋筆直奔靈堂,送給張茜。張茜接過這首挽詩,嗚咽著折成方形,裝入陳毅胸前口袋裡,讓詩友棋友的深情厚誼,伴隨陳毅一同在烈火中上路。這一傳聞葬後也被證實,因為當時所傳的挽詩,“文革”後被收入公開發表的趙樸初詩集:《片石集》。 殊勳炳世間,直聲滿天下。 剛腸忌鬼蜮,迅雷發叱吒。 賴有堯日護,差免蹠斧伐。 眾望方喁喁,何期大樹拔?

豈徒知已感,百年一席話。 慟哭非為私,風雨黯華夏。 當時,被一同傳誦的挽詩,還有所謂的未發表的毛主席的悼詩《沁園春》,也不脛而走,在廣大干部群眾中廣為傳播: 星殞朔方。天地失色,山海無光。 是人傑蓋棺,丹心一片;詩豪絕筆,青史千行。 大江南北,黎明前後,收拾多少惡魔王? 燃星火,共鐵軍奮鬥,羅霄井岡。 於今一吐衷腸,使天下健兒淚滿腔。 贊叱吒風雲,義形聲色; 詠誦日月,志斌華章。 烈士暮年,肝火益旺,雄心勝比萬夫強。 到地府,猶窮追奸賊,血戰千場! 後來,這首詩詞證明是陳明遠所作——又一次歷史的誤會。作者詩原題為《沁園春·步詠石韻悼念陳毅同志》。作者用詠石原韻,是出於因《詠石》一詩與陳毅結成的友情。他將這首哀詩交給了張茜,並抄給幾位朋友,結果在八寶山陳毅追悼會後隨同朱德、趙樸初等人的挽詩一同流傳開來。此詞中,最後一句,原為“血戰一場”,由趙樸初提出修改意見,改為“血戰千場”。改後不僅生動,且更為合律。

在這批流傳的挽詩中,最有特色的當屬陳昊蘇(陳毅長子)的《滿江紅》,當時傳為陳丹淮(陳毅之子)所作。錄當時所傳如下: 滿江紅·填爸爸彌留一時刻 五十年,幹革命,未曾稍歇。 話勳勞,名重當時,無悔先烈。 南江北戰度年華,內政外交消歲月。 可所求?願萬國紅遍,此心切。 教兒女,做霜雪。 將媚骨,一掃滅。 作壯語,曾教天崩地裂。 前輩今卒見肝膽,後生輸誠瀝心血。 兩代人,念念盡向東,朝天闕。 這首詞獲得廣大青年們的喜愛,迅速傳播下去。 “文革”後,陳昊蘇將此詞加以修改收入公開發表的詩集《紅軍之歌》。 當時流傳的詩中還有一些顯係偽託。如:毛澤東《七律·悼陳毅》三首,葉劍英《悼陳毅》七律一首,以及毛澤東《贈陳毅》五律一首。現將這首所謂的毛澤東《贈陳毅》詩介紹如下:

談吐風骨健,詩文自成家。 戎馬平生事,足跡遍中華。 無私方敢言,有膽自能察。 巨手托蒼鷹,橫眉對禿鴉。 萬木回春日,噩耗竟非假。 淚作江南雨,芳草滿天涯。 這首詩反映出人民群眾對陳毅同志的愛戴。環繞著陳毅的逝世展開的傳抄《陳毅詩抄》熱潮,以及一批悼詩的出現,實際上形成了一股反對“四人幫”的思想解放浪潮。這是兩三年後,丙辰清明天安門群眾詩歌運動的預演。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