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1966-1976的地下文學

第19章 第四章黃金時期與“白洋淀詩群”的產床

1966-1976的地下文學 杨健 562 2018-03-16
1972年“九一三事件”之後,在批判林彪反黨集團的運動中,在周恩來主持下,中央進行糾“左”,“文化大革命”進入波谷時期。在1972至1974年,北京文藝沙龍進入了它的黃金季節,在短暫的兩年內形成了較有規模的現代主義詩歌運動,這一探索在1973年達到了高潮。 1972年夏天,在北京國務院宿舍、鐵道部宿舍有一個小小的沙龍,以徐浩淵為主持人。她是人大附中老高一學生,“文化大革命”中的風雲人物,老紅衛兵代表,因為《滿江青》一詩影射江青而遭逮捕,入獄兩年。出獄後她積極介紹西方文化。這個沙龍中主要成員多是業餘畫家和知青詩人,主要人物為畫家彭剛以及譚小春、魯燕生、魯雙芹等人。後來成為“白洋淀詩群”的頭面人物:岳重、栗世徵,當時作為歌手參與這個沙龍。出入這個沙龍的還有當時已出名的依群。後來這個沙龍成為“白洋淀詩群”誕生的產床。

當時沙龍的生活是大家聚在一起唱歌、看畫展、交流書籍畫冊、為某一位成員過生日、出遊等等。沙龍的核心人物屬彭剛,但沙龍的“靈魂”是徐浩淵。彭剛是繼董沙貝、週漫遊等畫家以來最早的現代畫家之一,當時剛17歲,就以其野蠻的藝術力量震撼沙龍。徐浩淵則讓人們傳得很神:她是當年蘇共莫斯科大學“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中那半個布爾什維克徐邁進的女兒。在“文革”初,她化裝成叫花子到陝北民間做考察,並寫出《陝北農村考察報告》。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