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1966-1976的地下文學

第11章 黎利等人的文藝沙龍

1966-1976的地下文學 杨健 525 2018-03-16
1969年冬天,部分下鄉插隊的知青由農村逃回城市。這時的北京已一片肅靜、冷落。在這種寂靜冷峻的氣氛下,一些新的知青沙龍開始萌生出來。留在城市的知青與從鄉村歸來的知青在沙龍中重新聚合。 黎利,12中學生,女才子,是當時北京有名的“三利”之一,“地下上流社會”知名人物,其父是長征幹部。傳說黎利性格仍帶有祖籍湘西色彩,潑辣、幹練。 “文革”中,造反派砸門而入,要抄黎利的家。黎利手持兩把菜刀,擋在門口,造反派沒有人敢上前同她較量,後來黎利被抓入公安局,曾與翁如蘭關押在同一間牢房。 翁如蘭,中央美院附中畢業,父親是大歷史學家。翁如蘭在“文革”初繪《百丑圖》,因為“醜化中央領導人”而被捕入獄。黎利則是反中央“文革”小組入獄坐牢,兩人同關一室。

黎利由農村返城後,在她周圍很快聚集了一些人,形成了一個文藝沙龍。在這個沙龍中,大家一起談哲學,談馬列,搞意識形態,也彈琴唱歌,搞文學,有時候蹬自行車外出野遊。 黎利曾將自己寫的散文、札記拿給朋友看,厚厚一本,有文學作品,有哲學,還有插隊筆記。 在黎利的圈子裡還出了一個後來頗有名氣的《九級浪》的作者畢汝協。 黎利曾告訴朋友說:“畢汝協的這篇小說,基本上是我啟發他寫的。”黎利向畢汝協提供了相當多的人物素材,並給予相當的鼓勵。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