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1966-1976的地下文學

第10章 第二章最初的地下文藝沙龍

1966-1976的地下文學 杨健 1084 2018-03-16
1967年夏天,當全國在“文攻武衛”的口號下,進入全面內亂時,在北京已有一批“文革”初期的“運動領袖”和政治力量退出運動舞台。 在北京各中學“四三派”、“四四派”登上政治鬥爭舞台的同時,老紅衛兵已開始脫離政治鬥爭。除一部分人結夥進行文藝演出,大部分開始“逍遙”。作為被當時批判的“逍遙派”、“頹廢派”,這些人聚在一起遊山玩水、聚餐、交流書籍、傳唱外國歌曲,學寫新舊體詩等,這就是後來文藝沙龍的雛形。 李堅持“文革”初在國防科委工作,因為參加“三軍衝派”被抓到監獄關了一陣子,被釋放後即被下放到一個半導體元件廠,這是個小廠。李堅持的氣質和舉止在當時給人一種“職業革命家”的印象。 李堅持又和同廠的陳小冬、范思學、周文林形成一個四五個人的小圈子。這其中,還有范思學的妹妹範婷,有一段時間她把東北知青的一些詩帶給大家看(當時她在東北下鄉)。其中一首寫嫩江平原風雪的詩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李堅持也帶來一些手抄本的小說、詩歌。後來,雷明、陳樂平等人也出入於這個圈子。

當時,在這個圈子里相互傳看“文化大革命”前“內部讀物”(供高幹閱讀),一般為灰皮,又叫“灰皮書”,政治、哲學、文學都有。有《第四十一》、《一寸土》(蘇聯小說,巴克蘭諾夫)、《跟著太陽走的人》、《高空》、《雁南飛》(以上為蘇聯電影劇本),還有一些政治書籍如《鐵托傳》、《斯大林傳》(托洛茨基撰寫)、《新階級》(南斯拉夫,德爾拉斯)。其中《新階級》一書在北京各個沙龍中影響甚大。 在此之後,北京內部書店出售內部讀物,高幹持特殊證件方能進入購買。內部讀物也開始在圈子中流傳:布隆恰夫的《經理的故事》、葉甫圖申科的《娘子谷》和《白輪船》、《落角》、《多雪的冬天》、《你到底要什麼》。 1970年絕大多數的朋友都在插隊、兵團或是當兵,整個北京顯得空蕩蕩的,只有少數幾個圈子在秘密活動。此後加入的還有一個劉森。他50年畢業於徐悲鴻學院,坐過牢,放出後沒有工作,自己在香山附近用泥燒製一些佛頭給農民,換一些錢過活。他個性放蕩不羈,富於感情,當同朋友們談論起他所喜愛的歐·亨利的小說,就會激動得身體發抖。此人還在民間學了些相面、手相、奇門遁甲之術,頗有心得。有時,劉森來會朋友,有時,朋友去拜訪他。他住在香山腳下的一個村里,一間簡陋的土房,一副老農的樣子。

當時,大家出於對“文化大革命”強烈不滿,對社會主義制度下的民主與法製表示關切,大家開始探討,社會主義應該怎麼搞,中國未來的命運如何?這是“地下文藝沙龍”向理論研究遷移的開端,最終導致了後來政治鎮壓的結局。 1975年9月,江青集團在對李堅持等人進行長期監視、監聽、外調後,將多人逮捕。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