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中國抗日戰爭全記錄(1931-1945)

第73章 大陸交通線與日軍的“一號作戰”

1944年,“困獸猶鬥”這個詞再一次通過日軍的“一號作戰計劃”得到了證實。 1943年12月7日,日本中國派遣軍制定了《縱貫大陸鐵路作戰指導大綱》,此作戰計劃確定名稱為“一號作戰”。 1944年1月24日,日本天皇批准了“一號作戰計劃”,下達了“一號作戰”命令。日本發動“一號作戰計劃”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日本海軍逐漸喪失了太平洋上的製海權,日本本土已經處於危險之中。東南亞日軍50多萬人與日本本土的海上交通面臨被美國海軍切斷之虞,隨時可能陷入補給中斷、孤立無援的困境,為改變這種局面,日本企圖建立一條日本—朝鮮—華北—華中—華南—越南—泰國—新加坡的漫長的大陸交通線,替代海洋運輸線,且可為本土危急時在大陸與盟軍決戰做準備。二是日本已經失去中國大陸的製空權。以中國大陸為基地的中、美空軍對日本海上運輸線及日本本土造成了嚴重威脅。制空權的喪失還使日軍在華作戰處於不利的劣勢。

按照日軍的計劃,第一步先在河南境內作戰,打通平漢鐵路;第二步實施湖南作戰,佔領長沙、衡陽,打通粵漢鐵路中段;第三步,在湖南、廣東及越南的日軍的配合下,打通湘桂鐵路後,再打通粵漢線南段。對於日軍而言,這一系列計劃需要進行長距離的作戰,從黃河到信陽約400公里,岳州至衡陽約400公里,衡陽至廣東約600公里。日軍要在這麼長的戰線上發動進攻,打通大陸交通線,確實是日軍在無奈之下的一次孤注一擲的冒險行動,計劃投入兵力多達51萬人,戰馬10萬匹,火砲1500門,汽車15000輛。日軍為此再次進行國內動員,命令華北的第十二軍準備實施平漢路作戰,華中的第十一軍和華南的第二十三軍準備實施湘桂作戰。這次作戰按照時間和地域可分為豫中戰役、長衡戰役、桂柳戰役三個階段。

4月17日,日軍第十二軍約7個師的兵力在河南中牟、邙山頭兩處強渡黃河,突破中國軍隊的河防陣地。 20日,日軍佔領了連接平漢和隴海兩大鐵路線的重鎮鄭州。 5月1日,日軍佔領許昌,7日,從信陽北上的日軍第十一軍與由鄭州北下的日軍第十二軍在確山會師,打通了平漢線南路。 另一路日軍則是河南的日軍主力,由鄭州沿隴海線及其以南地區西進,以坦克師為前鋒,於5日進抵洛陽附近的龍門地區,試圖殲滅第一戰區中國軍隊主力。洛陽是第一戰區司令長官部的所在地。日軍於5月19日起對洛陽發起攻勢,洛陽守城官兵經一周激戰、遭受嚴重傷亡後沿洛河西撤,25日日軍攻占了洛陽,中國軍隊第三十六集團軍總司令李家鈺等將領在撤退時戰死。日軍用38天時間佔領了河南全省,中國軍隊傷亡失踪20多萬人,失去城池288座。

進攻湖南是日軍“一號作戰”的關鍵部分。在河南日軍攻占洛陽的同時,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俊六將在南京的前線指揮所推進到漢口,直接指揮作戰。 5月27日拂曉,日軍由洞庭湖、新牆河至鄂南通城一線100公里寬的正面戰線上分3路齊頭並進,在湘北發動攻勢。 戰爭開始後,日軍沒有像以往那樣長驅直入,而是在砲兵、飛機的掩護下穩步向南壓迫,確保自己的補給線。儘管日軍在戰役中兵力的總數量不及中國軍隊,但在攻擊的重點方面,均居於優勢,在日後進攻長沙、瀏陽、衡陽時更居於絕對優勢。 6月18日日軍攻陷長沙,並迅速南下進攻衡陽。 衡陽是湘南的重要戰略據點,位於南嶽衡山的南麓,作為粵漢、湘桂兩鐵路的交叉點,是東南各省通往西南後方的公路樞紐,也是東南空軍基地與西南空軍基地的聯絡站。 6月22日,日軍開始進入衡陽外圍,守軍將花費兩億元建成的湘江大橋炸毀,阻止日軍通過。 23日拂曉,衡陽保衛戰正式打響。

日軍在衡陽城遭到中國軍隊的頑強抵抗,衡陽守軍為第十軍方先覺部,以死守城區為目標部署了軍隊。 6月28日,日軍發動第一次大攻勢,由第六十八師、第一一六師等部實施,但進攻失敗。第六十八師師長佐間、師參謀長等被中國軍隊的砲火擊傷,日軍有重大傷亡。 30日,日軍在第一一六師師長岩永汪指揮下再次發動攻勢,但又告失敗。 7月11日,日軍第十一軍在得到強大砲火和飛機的支援後重新攻擊衡陽,但只佔領了一部分地區。在此期間,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動的各路援軍受阻於衡陽外圍地區,始終未能與衡陽城內的守軍會合,致使衡陽守軍一直孤軍奮戰,彈藥等主要依靠空中補給,先後投送40萬噸。但第十軍作戰時間已長達1個多月,官兵無休無眠,傷亡十分慘重。軍部直屬隊傷亡三分之二,預備第十師傷亡90%,第三師傷亡70%,第一九〇師僅剩下400多人,中下級軍官傷亡太多,以致每一次戰鬥均要連升幾個營長、連長。

7月30日,日軍調集了多達5個師的兵力,以確保攻下衡陽這一彈丸之地。當時日本在太平洋上節節敗退,日本的統治者想以攻下衡陽來裝飾臉面,鼓舞士氣。日軍第十一軍司令官於8月2日以後到衡陽親自指揮。惡戰至8月7日,在部隊失去戰鬥能力後,日軍第十軍軍長方先覺與各師師長在防空洞中商量了投降的條件,方先覺簽字蓋章後,於晚間同日軍第一一六師團的前線指揮所取得聯繫,日方同意了方先覺的條件,第二天,當方先覺率10多名高級軍官會見日軍師長時,日方卻只允許第十軍無條件投降。 8月8日,持續47天的衡陽保衛戰以守軍的無條件投降而告終。 在數量與火力居於絕對優勢的日軍重重包圍下,第十軍將士孤軍在衡陽血戰了47天,這是日軍在打通大陸交通線作戰中所遭受的最大挫折。處於攻擊狀態的日軍傷亡很大。據日方統計,日軍在攻擊衡陽戰鬥中傷亡19380人,其中,中高級軍官有390多人戰死,520多人負傷。

佔領衡陽後,日軍即沿湘桂鐵路侵入廣西。日軍在廣西境內作戰順利,至10月30日,攻入廣西北部的日軍已進抵桂林火車站附近。桂林城已處於日軍圍困之中。 桂林當時為廣西省會,湘桂鐵路、公路由此通往柳州,為廣西省東北的交通樞紐。抗戰以後,桂林就已成為收容飽受戰火痛苦人們的避難所。自日軍發動“一號作戰”以後,湘桂各地城池連連失陷,大批逃難的人湧向桂林,桂林城居民由10萬人左右猛增到50萬~60萬人。在這個因戰爭而人口迅速膨脹的城市裡,工廠、商店、銀行、學校、報社、難民雲集。但當戰火逼近廣西時,疏散桂林的人口已刻不容緩。 9月10日,城內的疏散工作開始強制進行,至14日,所有省府機關均已疏散完畢。原本繁華的都市轉眼間便成了荒涼的空城。

10月28日,日軍同時從北、東、南三面向桂林外圍攻擊。 11月8日夜,日軍攻占了城郊的大部分要地,渡過桂江,進入桂林中心市區。城中的守軍陷於混亂,多數戰死,部分官兵被俘,一部分守軍於9日突圍。突圍中,第一三一師師長闞維雍自殺,第一七〇師副師長受傷被俘,城防司令部參謀長陳繼桓陣亡。至11日,日軍完全控制了桂林。 戰爭引發了第二次的大遷徙。自日軍8月份攻陷衡陽,9月中旬打入廣西境內以來,湘桂鐵路沿線城池連連告失,使柳州成了臨時避難所。 大量難民和南遷的機關、學校及企事業單位紛紛湧入柳州,使市內人口暴增。當日軍發動桂柳作戰時,人們又紛紛外逃。柳州火車站上整天人山人海,行李堆積如山,《大公報》報導:“日來列車秩序極亂,馬桶浴盆與乘客爭登,小雞小鴨與物資搶位。”與桂林失守同一天,第四戰區司令部所在地柳州陷入日軍之手。

日軍佔領柳州後,一部分日軍繼續沿黔桂路西犯,進入貴州境內,佔領了獨山。少數日軍尾追中國軍隊直到離貴州省會貴陽50多里的地方才告停息。孤軍突入貴州的日軍實際已是強弩之末,戰線越拉越長,供應不上,進入冬季,日軍士兵仍穿著夏季的服裝,為了躲避中美空軍的轟炸,行動多選在夜間,宿營只好在野外。 日軍雖然打通了大陸交通線,但並沒有改變它在戰略上的困境,由於過分延長了戰線,兵力非常分散,佔領的空軍基地到1945年5月幾乎全部又回到中國軍隊的手中,縱貫大陸的鐵路因運輸材料缺乏,始終沒有全線通車,而且隨時處在中美空軍的打擊之下。日本打通大陸交通線的軍事行動除了給中國人民造成更加深重的苦難外,沒有多大實際價值,只是付出了兵員上和物力上的重大損失,加速了日本的失敗。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