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中國抗日戰爭全記錄(1931-1945)

第74章 駐印軍反攻緬北

遠征軍中的主力從緬甸撤到滇西後,1943年4月在怒江東岸的楚雄成立“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司令部”,陳誠任司令長官(10月由衛立煌接任),下轄第十一集團軍和第二十集團軍。從1943年開始,遠征軍組織了“軍委會駐滇幹訓團”、“駐滇幹訓團大理分團”,由美國教官負責遠征軍軍官的軍事訓練,接受訓練的軍官先後有數千人次之多。 1943年8月,羅斯福與丘吉爾在加拿大魁北克會晤,決定1943年冬在緬甸發動攻勢。具體目標是反攻緬北,軍事行動主要由中國駐印軍和滇西的中國遠征軍承擔,英印軍和美國軍隊一部予以協助。但在1943年的開羅會議上,英國和美國決定僅將攻勢局限於緬北。盟國任命英國海軍中將蒙巴頓出任東南亞戰區統帥,史迪威為副統帥,以協調和指揮東南亞盟軍。

緬北作戰的第一步是打通中印公路。中印公路從印度的列多,經野人山區、胡康河谷、密支那至八莫,與滇緬路相接,史稱中印公路或史迪威公路。公路經過杳無人煙的崇山峻嶺、羊腸小道,大小河流縱橫交錯,雨季泥濘難行,築路、行軍、作戰都很困難。 1943年春,中美各兩個工兵團開始修築公路,士兵們與惡劣的自然環境作鬥爭,為反攻作戰做了準備。 中國駐印軍、中國遠征軍準備從印度和我國雲南西部向滇西和緬甸的日軍進行攻擊,以打通中印公路。但因正值雨季,攻勢延至10月底。 1943年10月下旬,雨季結束,以駐印軍為主力,聯合英、美軍隊一部,沿中印公路向緬北推進,正式開始了緬北作戰。他們的對手是日本的緬甸方面軍,轄有3個軍8個師,其中第三十三軍的兩個師駐守在緬甸東北部和中國怒江西岸地區,與中國遠征軍相對峙;第十五軍的3個師駐緬甸北部,面臨著中國駐印軍、英印軍隊的壓力,第二十八軍的3個師則控制著緬甸首都仰光一帶。

中國駐印軍首先從印度的列多以南地區出發,途經野人山區,這裡到處是原始森林。 1943年11月4日,在盟國空軍的掩護下,中國駐印軍向日軍緬北重要據點於邦發起攻擊,經過激戰,於11月28日攻克於邦,取得了緬北反攻作戰的第一個勝利,日軍因而對中國軍隊刮目相看,日軍戰史有如下記載:“歷來的行情都是日軍一個大隊對付中國的一個師而綽綽有餘……豈然胡康河谷的中國軍無論在編制、裝備或戰法與訓練上都完全不同……使我軍損失慘重。我軍接得此情報後,均為之愕然。” 駐印軍清除胡康河谷的日軍後,將戰線推進到孟拱河谷。孟拱城位於南高江、孟拱河與南因河匯合處,有鐵路、公路通密支那、曼德勒,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1944年6月23日,新三十八師攻克孟拱;7月11日,打通了從加邁經孟拱到密支那的鐵路、公路交通。

當駐印軍主力在孟拱與日軍激戰之時,駐印軍一部對孟拱以東的密支那開始了攻擊。密支那是緬北重鎮,是滇緬公路和鐵路的樞紐,攻下密支那,中印駝峰空運就有了一條比較安全的航線,中印公路和中印輸油管道也可與緬北交通線聯繫在一起,從而成為援華軍需物資的最大中轉站。防守該地的是日軍第五十六師。 從5月中旬一直戰鬥到8月3日,中國軍隊終於攻克了密支那,緬北各要點至此盡歸中國軍隊掌握。由於雨季的到來,駐印軍對緬北的攻勢暫告一段落。 10月初雨季剛過,駐印軍開始向八莫攻擊。八莫是日軍侵略中國的重要據點。 12月15日,新一軍攻克八莫城,殲滅日軍城防司令原好三大佐指揮下的絕大部分官兵,日軍只有60多人泅水逃離。駐印軍在中國遠征軍的配合下,佔領南坎等地,乘勝向滇西畹町挺進。其間,史迪威奉命調回美國,由魏德邁繼任中國戰區參謀長,索爾登任駐印軍總指揮,其間新六軍為阻止日軍佔領芷江,奉命被空運回國。

1945年1月21日,駐印軍與遠征軍在緬北苗西會合。 1月27日,中國駐印軍新一軍第三十八師和中國遠征軍第九師、第三十六師、第八十八師及美軍在芒友勝利會師,中印公路完全打通。至此,駐印軍、遠征軍完成了反攻緬北滇西的任務。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