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中國抗日戰爭全記錄(1931-1945)

第70章 湘西的常德會戰

從1942年下半年起,日本軍隊在中途島、瓜德拉蒂那島和所羅門島海戰中接連失利,將珍珠港事變以來日本在太平洋上佔據的海上優勢喪失殆盡。面對美國軍事力量日益增強的局面,日軍不得不開始轉入防守態勢。它在歐洲的盟友德國、意大利在1943年以後也在蘇聯和北非戰場上遭到挫折,在世界範圍內,法西斯陣營的侵略氣焰已經被遏制住了。 1943年秋,日軍為了策應太平洋戰場和印緬方面作戰,牽制中國軍隊由四川、湘南調往滇緬邊境,日本的中國派遣軍於8月28日制定了《昭和十八年秋季以後支那派遣軍作戰指導大綱》,要求華中地區的第十一軍主力及第十三軍一部分對湖南西部重鎮常德進行攻擊。這次進攻的作戰目的是佔領常德,牽制中國軍隊南調反攻滇西和緬甸,殲滅中央軍主力,摧毀第六戰區的根據地。 10月初,日軍第十一軍開始集結兵力,為攻占常德做戰前準備,共有第三十九、三、一一六、六十八、五十八師等約10萬人的兵力,第十一軍司令橫山勇親自到沙市指揮。

常德地區位於湖南西北,是屏障川、黔兩省的戰略重鎮,屬於第六戰區的轄區。它的得失直接關係到陪都重慶的安全,也關係到洞庭湖畔產糧區的得失。 11月2日傍晚,日軍從石首、華容等地渡河西犯,對第六戰區轄地展開了全面進攻。日軍準備充分、火力強大,還得到了熟悉戰區地形的漢奸的協助,使中國江防部隊不能利用熟悉地形的優勢進行有效抵抗,反而蒙受重大損失。日軍順利地突破中國守軍的防線。雙方在以常德為核心的常德以西、石門以南的山岳地區以及常德以東、漢壽以西的沼澤地帶展開激戰,來自四川的第一五〇師師長許國璋便是在常德西北地區的作戰中陣亡的。 22日,日軍攻占桃源、漢壽等常德外圍重要地區。常德城失去周圍的高山屏障,呈背水而守之勢,形勢岌岌可危。 24日,日軍終於完成了對常德的包圍,開始攻城。 25日,日軍攻入北門城區,27日,又突入南門城區。

防守常德的中國軍隊是第七十四軍五十七師餘程萬部。該師先與日軍進行外圍戰,然後進入城郊戰,戰斗轉入城區後,又頑強地與日軍反復進行巷戰,以爭取時間等待外援。 28日,日軍再次發起猛攻,飛機將城內炸成一片火海,日軍還施放了毒氣,守軍傷亡慘重,得不到補給,各級指揮官傷亡達95%,重武器被毀達90%,所有後勤兵員全部參加第一線的戰鬥。部隊的指揮系統失靈,官兵們在彈盡糧絕、工事被毀的情況下,處於人自為戰的狀態。日軍向城內空投勸降書,但守軍拒絕放下武器。餘程萬師長在給上級的電文中表示:“彈盡、援絕、人無、城已破。職率副師長、指揮官、師附、政治部主任、參謀主任等固守中央銀行,各團長劃分區域,扼守一屋,作最後抵抗,誓死為止,並祝勝利。”在此期間,中國的援軍第十軍方先覺部已進抵常德附近,有一團兵力進入常德南站,但因隔江而望,又與第五十七師缺乏聯絡,不能有效增援。直至12月3日守軍才被迫放棄常德城,餘程萬師長等率尚存的200餘人渡江突出重圍與援軍會合,而擔任掩護的官兵由團長柴意新指揮,全部戰死在市內。第五十七師官兵在城池必陷的形勢下,堅守常德10多天,贏得了時間,對於扭轉戰局起了很大的作用。

當常德守城戰激烈進行之際,中國的各路援軍已在外線作戰,試圖解救常德守軍,造成了外線作戰、包圍日軍的態勢。 12月7日以後,中國軍隊開始全線反攻常德一帶日軍。擔任正面攻擊的是來自云南的第五十八軍魯道源部。第十軍等部則從常德的東、西、北三面壓迫日軍,戰鬥十分激烈,中國方面有暫編第五師師長彭士量、預備第十師師長孫明瑾等將領陣亡。在常德戰役中,中、美空軍利用設在恩施、芷江、衡陽、梁山等地的空軍基地,動用各種轟炸機、戰鬥機約200架,先後出動批261次,其中使用轟炸機280架次,出動戰鬥機1467架次,轟炸、掃射常德、藕池口、石首、華容等處的日軍部隊、物資、倉庫、碼頭、船隻及其他軍事設備,給日軍造成很大的損失,有力地支持了地面部隊的作戰。 8日下午,中國軍隊開始進入常德城市區,9日,中國軍隊完全收復了失守6天的常德。

10日,日軍開始後撤。日軍大本營下令第十一軍再攻常德,完成預期作戰計劃,但日軍第十一軍司令官橫山勇認為日軍傷亡較重,難以再戰,便抗命撤兵。 11日夜,日軍開始從常德附近各地全面撤退。日軍大本營、中國派遣軍與第十一軍之間幾經交涉,最後鑑於實情,只得對第十一軍的行動加以認可。 13日,中國軍隊收復石門、牛鼻灘。 20日,收復澧縣、津市。 1944年1月初,雙方已恢復到會戰前的戰略態勢。 在常德之戰中,中國軍隊使日軍傷亡包括數十名聯隊長在內的官兵40000多人,自己則付出了傷亡50000多人,其中包括陣亡3名師長的代價。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